教育心理学考研.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817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10.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考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教育心理学考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考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研.pdf(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详解【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发展心理学大纲详解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科学。换句话说,它关注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发展心理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

2、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具体地说,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1)年龄特征的两个主要部分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皴,等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2)四个有关的方面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

3、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毕生发展现象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皴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总体上来讲,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有4个:描述、解糅、预测和控制。具体而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可概括为如卜几个方面:I、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2、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3、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4、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5、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等。(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同一时间内对某 年 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台并加以比较的研究范式

4、。优点:第 ,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第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第三,由于研究所持续的时间较短,易 产控制有关的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缺点:(1)由F是对不同儿童的比较,因此看不到同,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年龄因索和同辈群体作用相混淆,与年龄有关的变化和因出生不同时代:遭遇不同的社会和政治经济条件而产生的差异混淆在一起。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优点:(1)可以比较系统地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以及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便于

5、解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3)可以了解先前事件对后继事件的影响。缺点:(1)被试流失;(2)反曳测量,导致重熨效应;(3)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产生新的变量:(4)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3、聚合交叉研究: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对其进行追踪,而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向研究的许多长处,也叫序列研究。图1交叉研究优点:(1)确定同辈效应是否影响研究结果;(2)同时进行横断研究利纵向研究,比较个团体的发展变化是否和另 个团体的发展变化相一致;(3)探讨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4)节省研究时间和经费。4、双生子研究:利用双生子为样

6、本,通过比较心理特征的差异来确定遗传与环境对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或作用,多用于智力、人格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模式:(1)环境变异法:(2)基因变异法。优点:能够考察遗传与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作用。缺点:(1)研究结果只表明遗传和环境在某一特质的相关比重,只是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2)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3)研究取样也不够大而广泛。(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1)近代社会的发展是推动儿童心理学产生的第 个原因。(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推动儿童心理学产生的第二个原因(3)近代教育的要求是推动儿童心理学产生的第三个原因科学

7、儿童心理学产生 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胜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cycr)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其18 8 2年出版的著作 儿童心理甘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困扩大到青春期1904年,霍尔出版了 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从普莱尔的婴幼儿阶段扩展到青年期。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了研究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心理学家,其对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对成年期个体心理发展的

8、研究始于20世 纪20年代,形成理论是在30年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艾里克森在荣格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嬷研究的年龄阶段扩展到吉春期宜至老年期。(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于1930年 出 版 了 发展心理学概论瓦这是世界上第部发展心理学著作。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古德伊洛弗于1935年也出版了 本 发展心理学,1945年此书再版。此书在当时欧荚的影响极广泛,在科学性和系统性方面均超过了何林涯斯的 发展心理学概论讥1957年,美 国 心理学年鉴用 发展心理学 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这以后的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关于成人心理发展

9、的研究和理论建构.作.这方面的I:作主要集中于:a.对成人思维发展的研究:b.对成人记忆的研究:c.时成人智力发展趋势的研究:d.对成人道德发展的研究:e.对成人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等二、心理发展的基木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I.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的发展观。从性学的高度,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心理发展的木质和原因。皮兆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心理、智利、思维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

10、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木质在于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大的经验,而是起源广主体的动作;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 顺 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这种过程是 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心理发展的因素。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 个结构

11、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活动活组织是指外部动作或内化了的思维活动,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史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0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索,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此外,皮亚杰还指出思维结构有一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等三要素。结构的整体性是说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结构的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 些内在的规律控

12、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结构的自调性是说平衡在结构中对图式的调节作用。(3)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将儿童件力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山生-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逑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具体运算阶段(7/1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

13、,缺乏抽象性。形式运算阶段(II、12“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概括而言,皮亚杰的阶段理论包含了以下几种含义:心理发展过程是,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JL有阶段性。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忐若 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定次序的,由,个阶段向另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

14、,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渐组成整体,评价:皮亚杰的理论为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 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他的理论主要有这几方面的特色: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送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笫三,首次

15、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1)创立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糅人类那些与动物不同的心理木质。维果斯基认为,工具的使用使人类具有了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而不再像动物样以身体的直接方式适应自然。社会物质生产工具的出现导致人类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符号,生产工具指向客体,语言符号指向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技能有高级心理技能利低级心理技能两类。(2)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

16、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第,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皴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人类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与成人交往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技能的I:具-语言、符号这一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技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3)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

17、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若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的思想。第 二 提 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4)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维果斯基是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之一。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并推动学生内部一系列的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将人类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财富。言语的发展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 助 言语符号,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化方得以实现。

18、(5)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比较表1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比较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皮兆杰认知发展理论1、不同文化卜的认知发展不同 认知发展在不同文化中大多一致2、认知起源于社会合作 认知主要来源于儿童独立探索活动3、社会过程变成个体心理过程 个体心理过程变成社会过程4、成人为变化的重要使动者同伴为变化的重:要使动者3、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现精神分析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创始人是弗洛伊第。在发展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学观点。(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他以自己对病态人格的研究为

19、基础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弗洛伊他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乂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 性”为划分依据的。他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 阶 段:口唇期(dl岁),力必多从嘴开始,吮吸本能产生快感。第二阶段:肛门期(】-3岁),I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其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并产生 俄底普斯情结。前生殖器期又叫恋母情结的阶段。第四阶段:潜伏期(6/1岁),性的发展便呈现种

20、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平静的时期。第五阶段: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首先,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到了吉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评价:各种批评硬褒不二第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这对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经验、早期教育和儿童期心理卫生问题的册究具有极大的影响。第二,弗洛伊镌把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部分,开创了心理动力学,对改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理念轻意欲,求意识而轻视或无视无意识的倾向是个重大贡献。第三,弗

21、洛伊德是性本能决定论者,致使其在观察中发现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学事实在上升到理论时便成了谬误。第四,其理论的资料来源主要是个人的诊断经脸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试验依据,很难重更验证。(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不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了生物因索的影响,也考虑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他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 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婴儿期(0到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儿童早期(2岁到4岁):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果怯和疑虑。学前期(4岁到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本阶段又称为游戏期

22、,儿童在各种游戏中体会着自我的功能,实现着自我教育。学龄期1 7岁到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勃奋感而克服自卑感。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需要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青年期(12岁到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他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成年早期(18岁到2 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2 5岁至5 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成年晚期(5 0岁至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表2艾里克保关于个体发展的这八个阶段大致年龄 危机充分解决 不充分解决02婴儿期信任/不信任对周围环境产生基本信任感焦虑、对环境不安和怀疑24儿童早期自

23、主/自我怀疑相信自己有自控和控制适应环境的能力 对生活疑虑,感到无法控制事情47学前期 主动/内疚 良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7 12学龄期勤奋/自卑 丰富的社会和认知技能 缺乏自信,自卑12 18青春期同一性/角色混乱 明白自己是谁,自我认同,乐纳自己混乱感,成 长停滞1825成年早期 亲密/孤独 与伴侣朋友建立信任与亲密的关系孤独、隔绝2550成年中期 再生力/停滞关注家庭、后代和社会 自我关注,停滞50?成年晚期 完善感/失望厌倦 自我实现感,对一生满意,圆满 汨丧、厌倦、对一生失望特点与评价:第一,埃里克森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而不是从某个

24、心理过程的发展来研究儿童发展,这种整体形研究的观点值得借鉴。第,艾黎克森的理论中有一些辩证思想,第二.,埃里克森比较重视教育的作用,他不仅指出了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还提出了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第四,果然其理论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重大修改,但是仍然未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第五,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危机是否具有文化的普遍性还应该通过跨文化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4、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创造的,它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为华生、斯金纳以及班杜拉。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

25、成因素。他提出用剌激(S)反 应(R)公式来描述人的行为,认为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知道反应,就能推想出引起这个反应的刺激。他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儿童情绪发展进行了研究。环境决定论第、华生否定了遗传的作用。第二,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华生提出了 个重要的论断,即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是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其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第:、华生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发牛.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剌激,外部剌激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不管多么宜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剌激而形成。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情绪发展的课题又分为两种:重点是研究儿

26、童在:种非习得性,即非学习性的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同时,他也重视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研究。华生有关儿童情绪的观点,特别是对儿童的怕、怒、爱的分析,主要是来自他对情绪发展所进行的系列的实监研究。这些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史上被誉为“经典实验”之、这也是华生在发展心理学建设上的一个开创性的贡献。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其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他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强调及时强化。评价:贡献:(见教育心理学部分)不足:忽视认知因素对社会学习的作用:否认儿童发展的主动性

27、。(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及其过程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有这几种类型:第一,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第二,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消羽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第三,自我强化:即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

28、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 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班杜拉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首先,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班杜拉认为,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是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其次,性别角色的获得:他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模仿两种性别的行为,但成人往往是根据儿童的性别对某些行为加以赞扬,而对另些行为加以制止;儿童也观察到不同性别的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及所接受的强化情况,慢慢地就发展起碓符合社会标准的性别化的行为。最后,亲社会行为:班杜拉认为,可以通过呈现适当的模式能够促进儿童产生和发展亲社会行为

29、。评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学习问题.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川的结果所决定,这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这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但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他虽然似乎也重视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劝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更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他偏重的是人的行为的研究,在行为研究中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地位,而只是 般化地对认知机理作些简单的论述,因而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表现了 定的周限性。(-1)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先天-教养争议(n a i

30、 u re-n u n u re c o n t ro v e rsy):发展是在出生之前就由遗传和生物因素预先决定的,还受后天经验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形成了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等不同结论。围绕着遗传和环境对人作用问题形成了不同的理论。(I )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笛卡尔有关先天理念的阐释,即认为人的发展就是先天理念的展开并逐渐发展成为有意识的过程,发展由人的天件所定。到了近代,遗传决定论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

31、过程的实现。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他的典型论调是 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格赛尔则通过对婴儿长期系统的观察为其“天性说 提供依据.(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从哲学上可说是始于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 白板说:近代环境决定论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遗传索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他从行为主义的剌激 反应的观点出发,过分强谓外显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提供了某一刺激(S)就可以愤言有机体的反应(R)。3)会合论该理论把遗传与环境看作相互鼓励存在的因素,关注各因素在心

32、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例如,斯牌的相加论和吴伟士(R.S.W o o d wo rth)提出相乘说。:因素理论没有看到儿童的实践活动和儿童本身主动性在发展中的作用,没有阐明个体发展的内在机理,没有进一步揭示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之间更杂的本质关系。(4)相互作用论到了现代,研究者们已开始深入地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典型的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他 向相互作用论认为,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非各占若干比例或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该理论认为遗佞与环境的作用还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同时,这种理论认识到两种因素的动态的历史的相互影响,即有机体行前的行为不仅受当前环

33、境及遗传特质的影响,而且可能受其遗传基因和过去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发展理论:随着技能的发展和经筠的获得,儿童以平稳推进的方式发展,只要给与教育和机会,年幼的儿童也能像成人样行动和思维。阶段发展理论:儿童的成长必须经过一系列可预测但不可变更的发展阶段,发展到新阶段的变化是突然发生的:每个阶段儿童的能力有质的差异,环境和教育只能适当改变发展的速度,但发展的性质和顺序固定。现金的研究者通常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取代了I日质要素而成为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时量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为间断现象-阶段性。3、儿童

34、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的问题,实际上是儿童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即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朱智贤认为,这个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在心理发展重中,个体本身具有积极的主动作用。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即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幼儿有某种心理倾向性,从而使儿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刻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性和兴趣,并能有效地认识事物和掌握活动,而过了这

35、一时期上述情况便会消失而且不再出现。这种现皴最初是由奥地利的洛伦兹发现的。这种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 印刻。印刻发生的时期叫做关键期。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I、染色体、DNA和基因(1)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化学物质组成,与机体内许多重要生命活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2)DNADNA即脱置核糖核酸,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仃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豆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3)基因基因

36、是指控制生物件状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物质基本单位,它是脱氧核糖核酸的个节段,有许多核甘酸组成。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1909年首先提出。1953年,分子遗传学研究终于弄清雄因是去氧核糖核酸(DN A)的生物化学结构,它是遗传信息的我体.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与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有关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阶段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成为配子(精子和卵子)。减数分裂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减数分裂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但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分裂后形成的细胞里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37、,主要出现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之中。(2)受精作用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相遇,精子人卵并与卵结合时,所 引 起 的,系列复杂的变化称为受精。动物的受精过程包括顶体反应、卵的激活、精卵融合等主要阶段。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生成的合子(受精卵)中,染色体乂回复到原来的数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相反又相成的两个过程,通过这两个不同的过程,形成并保持了 个物种所特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内容。3、有丝分裂和细胞蝌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

38、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同时,多细胞生物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个新的多细胞个体。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豆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分裂的: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实质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1 1 1 W.Fleming(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Strasburger(1880)年发现 植物。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因为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39、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4、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在人体的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只有在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中,才彼此分离,成单存在。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在一对基因中决定其表现特征的 个基因,这种现象叫表现型;而隐性基因是只有成双存在时才决定其表现特征。显性基因所决定的性状能表现出来,隐性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只有当显性基因不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5、遗传疾病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而造成的疾病。基因遗传疾病传代规律豆杂,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电性遗传、性连锁显性遗传、性连锁除性遗传等。按照常染色体显件遗传的疾病有软骨

40、发育不全症、杭廷氏舞蹈症等: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有僚状细胞性贫血、家族黑蒙性白痴以及苯丙酮尿症等。(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过程胎儿是将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的个体。胎儿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胚种阶段、胚胎阶段以及胎儿阶段。(1)胚 种 阶 段(d 2周)-Q个精子和 个卵子成功地结合,合子将开始分裂再分裂。第一次分裂在合子形成后3 6小时之内开始。最初的细胞组成 个小球称作胚种。喉种在子宫腔中大约自由漂浮L 2天,然后开始慢慢地把自己移植到子宫壁上。移植过程大约需I周完成。当移植全部结束时,约在合子形成后13天左右,胚种中的肌胎剪盘开始分为不同的层,它们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41、(2)胚 胎 阶 段3 8周)胚胎阶段是个关键阶段,这时如果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会产生永久的、不可逆转的损伤。在胚胎阶段,心脏、眼暗、耳朵将会形成:手和脚也会变成它们的最终形式。胚胎阶段的发展展示了一个从头到脚、由内及外的发展模式。这样,头、血管和心脏等的发展早于胳懵、腿、手和脚的发展。在胚胎内也已有了一个小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3)胎 儿 阶 段(9-38周)胎儿阶段始于第9周 初(或 笫8周末),终于出生时。在胎儿期,所有的器官和机能变得更像人,所有的系统开始具有整体功能。通过一些医疗仪器,可以看到子宫中的胎儿,它们比以前更有活力。第9 12周的发展情况在 第9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2.

42、5厘米,体重约为14克。这时,胎儿的眼睑形成,眼皮闭合。在 第10周时,嘴的上频接近形成。如果胎儿是男性,他的阴茎在这时形成。胎儿的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也在这时形成。由于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联系的形成,在 笫12周末,胎儿能够踢腿,张开脚趾,还能把小拳头握住,能够转头、嗣滚,甚至还会皱眉头、张大嘴巴。从这时候起,每个胎儿显示了自己独特的活动能力,他们的活动开始出现个体羌异。第1 3/6周的发展情况在第13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7.5厘米,体重约为2 8克。这时,胎儿的整个面部比以往更像成人。一些无条件反射开始出现,如果拍他们的手掌,会出现抓握反射:拍他们的脚掌,会出现巴宾斯基反射:

43、他们的眼睛也已能对光做出反应。如果胎儿是女性,她的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开始形成。第17-20周的发展情况在第17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15厘米,体枇约为110克。胎儿的汗腺在这阶段形成。眼眉和眼睡毛出现,头皮上开始出现软软的头发。胎儿的生活开始分为睡眠和清醒两部分。在这期间,胎儿还开始了细胞的新陈代谢,把失去活性的细胞丢到羊水中,同时换上一些油质物质,这些油质物质盖在胎儿身上,把他们和羊水中的一些矿物质隔开。第21-24周的发展情况在第21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3 0厘米,体重约为450克。这时,胎儿的皮肤仍然是皱皱巴巴的,靛满油脂。他们的眼睛开始睁开,还能够上、下、左、右看。呼吸开始变得规

44、则。第25-28周的发展情况往第2 5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3 6厘米,体重约为。90()克。这时,胎儿的大脑皮层区域有了特殊的功能,大脑开始指挥视、嗅、发音等器官的活动。大脑、脊髓中的各路神经联系已相当豆杂。女性胎儿的卵子开始出现了它们的最初形式,男性胎儿的睾丸进入到阴囊中。阴囊袋将来会给精子提供一套降温系统,因为在正常体温下,精子不能够存活。卵子不受体温影响。如果胎儿在这时早产,存活的机会约为5 0%,与前阶段相比,胎儿的脑已发展了足够的细胞去指挥呼吸,控制吞咽和调节体温,因此,他们存活的概率也提高了。第29-32周的发展情况在笫2 9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4 0理米,体重约为140(

45、)克.这时,胎儿的皮下开始长脂肪,使他们看上去不再那么皱皱巴巴了,脂肪的生长也有助于调节出生后的体温变化。胎儿开始对外界声音敏感,音乐声、泼水声及其它的声音能引起他们在胎内的活动,母亲的心剧 声以及走路的节奏律动能使他们变安静。但是,胎儿的肺泡还不能够交换氧和二氧化碳,他们的消化系统也仍然不完全成熟。假如这时早产,他们存活的可能性为85%。第33-36周的发展情况在第3 3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50 M米,体重约为3200克:在第3 6周,胎儿的身长变为5 2即.米,体重增到3500克左右。这时,那个曾经给了小小的胚种,小小的胚胎以及小小的胎儿以大海般感觉的地方,已经显得过于狭小,它再也容不

46、F这个I渐长大的胎儿了。在出生前的这段时间,胎儿继续从母血中接受抗体,这些抗体将保护他们免于许多种疾病。在大约266天左右的时候,胎儿降生。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胎儿要正常发育需要满足一些基木的条件:(1)母亲自身的条件。包括身体正常发育、营养良好、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等。身体正常发育:母亲的体重、身高以及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母亲的孕史。母亲的营养状况。身体健康:母亲的身体是否健康对胎儿有重要的影晌。此外,些药物及烟和酒也可能使胎儿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流产、死胎。情绪状态。2)药物及烟酒对胎儿的影响。(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胎儿发展也有很大影响。环境危害主要包括核辐射、核工厂

47、事故、工业化学废料(如在空气和水中的 领化碳、铅、汞和聚氯联苯等)以及X光:还有农业化肥、杀虫剂及食物添加剂等:甚至气候过热和过潮也会使胎儿受到影响。四、婴儿心理发展-)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阶段儿童心理的进步是极为明显的,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二,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同时逐步有可能开始进行简单的模拟活动和自我服务性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二)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统,的,结构决

48、定机能,机能也影响结构。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就直接影响、制约着其机能的发展,决定着其发展的速度。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1)一重和头围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 5%,而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 900克:2 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 6个月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婴儿头困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 6 4 7厘米,2 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49、.,2)大脑皮质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I可都已山现,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与此同时,神经纤维髓鞘化逐渐完成,押经纤维能鞘化的作用主要是保证神经兴奋按照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愉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6岁末儿乎所有皮质传到通路都已经前鞘化。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D脑电图的情况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育的个指标,婴儿期脑电活动迅速发展,并产生复杂的变化。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a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 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

50、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剌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2)皮质中枢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者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处于弥漫状态。(3)大脑的侧化婴儿大脑两半球在解剖和功能上都存在着差异。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如对于多数右利手的婴儿来说,其言语功能逐步定位于左半球的过程就是种单侧化的过程。随着婴儿大脑的逐步发育成熟,这种呆异会逐渐明显化。(4)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三)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I、动作发展的规律婴儿动作的发展受生物成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