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录波器送样检测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090636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9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录波器送样检测标准(征求意见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智能录波器送样检测标准(征求意见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录波器送样检测标准(征求意见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录波器送样检测标准(征求意见稿).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录波器送样检测技术标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录波器送样检测技术标准 1、总则、总则 为规范南方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智能录波器的送样检测工作,保证抽检项目的合理性及结果判定的准确性,确保公司采购的智能录波器产品质量满足相关标准、采购合同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采购的智能录波器的送样检测工作。3、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87-2011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7261-2008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9361-2011

2、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98.3-2006 电气继电器 第 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 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2 部分:工作条件 第 2 篇 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它非电影响因素)GB/T 14598.9-2010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2-3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GB/T 14598.10-2012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2-4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1-2011 量度继电器和

3、保护装置 第 11 部分:辅助电源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 GB/T 14598.13-2008 电气继电器 第 22-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骚扰试验 1MH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4-2010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2-2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98.16-2002 电气继电器 第 2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 GB/T 14598.17-2005 电气继电器 第 22-6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 14598.18-2012 量度继电

4、器和保护装置 第 22-5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9-2007 电气继电器 第 22-7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工频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20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7-200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29-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

5、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22386-2008 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idt IEC 60255-22-6:2001)GB/T 26864-20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DL/T 478-2013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53-2013 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995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Q/CSG 110017.67.3-2012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4、判定准则 各检测项的评价分为关键指标和一般指标,满足所有关键项

6、指标要求的检测样品判定为合格,一般项指标只做参考。5、动态模拟系统接线示意图、动态模拟系统接线示意图 BRK1TA1BRK2L1L2220kV35kVBRK3TA3TA2TA4TA5BRK4BRK5500kVTV2S1TV1TV3图 1 动态模拟试验接线示意图 6、项目设置及类、项目设置及类别定级别定级 6.1 6.1 装置动态检测项目装置动态检测项目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1 触发记录方式检查 模拟线路单相永久性故障,其顺序为:0.0s 单相故障0.1s 故障切除1.0s 重合于故障1.1s 故障再切除。要求装置的数据记录时间、记录方式及采样速率满足

7、DL/T 5532013 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 5章的要求,满足南网技术规范 4.2.2.4-4.2.2.8 的要求。关 键项 2 记录功能检查 整个测试过程中均需要投入连续记录,装置不断电(至关 键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少 3 天),试验中检查装置记录方式及扰动标识。1)全数字采集模式装置的暂态记录数据与连续报文记录数据的存储介质应独立配置,异常报文与暂态录波数据应分区存储,异常报文记录数据不应影响暂态录波数据记录。混合采集模式装置的暂态记录数据与(连续报文记录数据、稳态录波数据)的存储介质应独立配置,异常报文、暂态录波、连续报文记录

8、数据、稳态录波数据应分区存储,异常报文记录数据不应影响暂态录波数据记录。2)暂态记录 a)采样率不小于 4000HZ,并应有足够的存储容量能够满足多次记录的要求,存储介质应为失电保持的静态存储器。各路采集量同时工作时,完整的录波数据记录的次数不小于 2500 次。b)异常报文事件记录:10000 条;c)异常报文记录:5000 条;3)连续报文记录 装置应能连续记录报文;记录应满足以下要求:a)SV、GOOSE、MMS 报文连续记录:3 天;b)文件输出格式:PCAP 格式。4)暂态记录数据与连续记录数据存储介质应独立配置,异常报文与故障录波数据应分区存储,异常报文记录数据不应影响故障录波数据

9、记录。5)装置应能在变电站现场环境下连续循环存储通信网络的原始报文记录,在达到最大存储容量时,应能自动循环存储。项 3 记录容量检查 1、在 10min 内,线路上相继发生两次永久性故障,紧接着系统开始长过程振荡,待振荡平息后线路上又相继发生三次永久性故障,每次故障包括如下过程:K2 点 AN 故障0.1s,跳开线路两侧 A 相开关,1s 时重合于永久性故障,1.1s 时跳开线路两侧三相开关。2、在 10min 内,线路上相继发生两次永久性故障,紧接着系统开始长过程振荡,在振荡中线路上又相继发生三次永久性故障,每次故障包括如下过程:K2 点 AN 故障 0.1s,跳开线路两侧 A 相开关,1s

10、 时重合于永久性故障,1.1s 时跳开线路两侧三相开关。装置录波图见附图 3、附图 4。3、在 20s 内,线路上相继发生五次永久性故障,紧接一次 10min 长过程振荡,每次故障包括如下过程:K2 点 AN故障 0.1s,跳开线路两侧 A 相开关,1s 时重合于永久性故障,1.1s 时跳开线路两侧三相开关。4、智能录波器应采用循环存储方式完成 2500 次以上的录波启动记录。要求装置记录方式正确,能按照 DL/T 5532013 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 5 章的要求记录全部故障数据。关 键项 4 大短路电流记录能力检查 在 K3 点连续两次模拟三相短路,每次短路持续时间为0.04

11、s,两次短路间隔时间为 1s,控制合闸角度,使某相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达到最大;上述试验进行两次,试验时关 键项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短路电流工频有效值分别为 20 倍和 10 倍额定电流。要求装置记录的电流波形不失真,电流瞬时值测量误差不大于 10。5 故障测距 1、单端电源在 K1、K2、K3 点分别模拟各种金属性瞬时故障,考察故障选相、测距结果。2、单回线运行在 K1、K2、K3 点模拟单相金属性接地、两相金属性短路、单相经不大于 10过渡电阻接地和两相短路再经不大于 10过渡电阻接地,考察故障选相、测距结果。3、同杆双回线运行在 K1、K2、

12、K3 点模拟单相金属性接地、两相金属性短路、单相经不大于 10过渡电阻接地和两相短路再经不大于 10过渡电阻接地,考察故障选相、测距结果。故障测距要求:装置应自动识别故障线路并具备测距功能。测距精度应不受故障位置、故障类型、大地电阻率及一些较强干扰因素的影响,金属性短路单端测距误差2.5%,出口故障测距误差2km,双端电源单回线情况下测距误差5.0%,门口故障测距误差2km。一 般选项 6 暂态记录数据的输出检查 1)全数字采集模式装置的暂态记录的采样频率应不小于 4000Hz;混合采集模式装置模拟量的暂态记录采样频率应不小于 10000Hz。2)数据的输出方式:断路器因故障跳闸时,应能生成故

13、障信息简表,内容至少包括:故障组件及相别、跳闸相别、故障距离(线路故障)、各保护由故障开始到给出跳闸信号的动作时间、断路器跳闸时间、故障后第一周波的故障电流有效值和母线电压有效值,对于线路故障,还应包括:断路器重合闸时间、再次故障相别及跳闸相别、各保护动作时间、再次跳闸时间、再次故障后第一周波的故障电流有效值和母线电压有效值。装置应能实时监视正常运行时的母线、线路及其他设备的 U、I、P、Q、f。3)记录数据传输格式:暂态记录数据传输格式应符合GB/T 22386-2008 的规定和 DL/T 553-2013 中 DMF 文件格式的规定。4)暂态录波单元可根据预设定值条件,按间隔生成分通道录

14、波文件。分通道文件应包含间隔相关的电压通道、电流通道和开关通道、变压器或线路参数等信息。5)暂态录波文件映射于COMTRADE 文件目录中,分通道文件映射于 COMTRADE_SPLIT 文件目录中,稳态录波文件映射于COMTRADE_SRCD 文件目录中,录波文件名称为:IED名_逻辑设备名_故障序号_故障时间_录波性质,其中逻辑设备名不包含 IED 名,故障序号为十进制整数,故障时间格式为:年月日_时分秒_毫秒,如 20070507_020305_006。装置应能对暂态录波文件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下述判据在文件名的“录波性质”域设置区别标志:a)主判据:1)断路器变位,保护动作出口开关量变

15、位;2)断路器变位,保护动作出口开关量未变位;3)断路器未变位,保护动作出口开关量变位;关 键项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b)辅助判据:1)故障电流 K1 倍额定电流(K1 可整定);2)故障电压 整定值;当主判据中的至少一个条件和辅助判据中的至少一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录波性质”域的区分标记设置为“F”;其他情况均设置为“S”。7 频繁起动录波能力检查 模拟不定时反复给装置施加各类激励量(如突变量、开关量变位等),每次激励的间隔时间应超过装置单次录波的最大时长(使装置能复归前一次激励触发的录波),在 12小时内激励次数不少于 300 次。要求装置能完整记

16、录全部激励触发的数据。关 键项 8 变压器故障 模拟变压器的各种故障(包括匝间短路、接地、相间、过激磁、空投等故障)。要求当故障量超过定值时,装置可靠完整记录所有故障数据。关 键项 6.2 6.2 装置静态检测项目装置静态检测项目 6.2.1 结构及外观检查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1 装置结构外观和硬件检查 结构外观:接地端子:装置接地端子标识清楚,安装位置合适、牢固。接地标志:装置接地标志清楚。装置端子:装置端子标识清楚,安装牢固。装置面板、键盘及显示屏:装置面板按钮及键盘状态良好,标识清楚准确。显示屏界面清晰,文字清楚。正常运行能显示电流、电压等必

17、要的参数及运行信息。默认状态下,相关的数值显示为二次值。硬件检查:1)检验机箱尺寸;2)装置应采取必要的抗电气干扰措施,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设置可靠的接地点;3)装置的机箱应采用免风扇设计,满足发热元器件的散热要求;4)装置应有安全标志;5)金属结构应有防锈蚀措施。所有紧固件应拧紧,不松动。关 键项 2 屏柜要求检查 1)安装在继电保护室的屏采用柜式,前后开门结构尺寸为2260800600mm,前开门旋转式结构 2260800800mm。正面应采用带玻璃的防护门,门轴在屏正面左侧,背面设钢板关 键项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防护门。此外还

18、应包括安装所必须的槽钢底座、支架、顶板和侧板。门与屏体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4mm2的多股软铜线可靠连接。新建变电站应采用前后开门结构;2)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满足 DL/T720DL/T720 要求;要求;3)屏柜采用前后开门结构时,后门双开,屏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 90,门锁可靠。屏柜采用前开门旋转式结构时,装置装于旋转面板上,旋转面板的旋转角度不小于135;4)外引接线端子排置于柜内两侧,端子排距屏后框架距离不得小于 150 毫米。端子排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 350 毫米;5)前后开门结构屏体用厚度为 2.5 毫米的钢板制作。

19、前开门旋转式结构屏体用厚度为 3.2 毫米的钢板制作;6)试验部件、连接片、切换片,安装中心线离地面不宜低于 300 毫米。7)端子应有明显的编号,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屏内左右两侧各侧至少留有不少于10 个的备用端子,且留有备用端子排以供设计时作转接或过渡用;8)各回路之间、正负电源之间、电源回路与其它端子之间要设置空端子隔离,跳、合闸引出端子与正电源至少间隔 1个空端子。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9)布线要求布线要求 a)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 1000V,应采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缘铜绞线,其最小截面不小于 1.0 mm2,但对于 P

20、T 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 1.5 mm2,CT 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 2.5 mm2;b)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c)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越门或翻板的连接导线,必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软导线,要留有一定长度裕量,并采用缠绕带等予以保护,以免产生任何机械损伤,同时还应有固定线束的措施;d)连接导线的中间不允许有接头。装置内部配线侧每一个端子的一个端口不允许连接超过两根的导线,并保证可靠连接;e)绝缘导线束不允许直接紧贴金属构件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有保护导线绝缘不受损伤的措施;f)各装置

21、对时接口的配线应连接至端子排,且端子排上应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外部对时信号缆线的接入。10)所有端子为额定值 1000V、10A 的压接型阻燃端子。端子选择优质可靠端子;每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厂家内部接线;11)在直流回路中颜色:(正极)棕色(负极)蓝色 12)交流电源输入的二次屏柜应有工作接零;13)二次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 100mm2(推荐使用403mm2)的与屏体连接良好的二次专用接地铜排母线,铜排应提供两排螺丝连接孔,每排不少于 20 个孔。螺丝孔径为 5.2mm,孔中心纵向至铜排长边距离为 10mm,还应配套提供铜螺丝组件(含螺杆、螺帽、垫片、弹簧垫片、线耳)。外界地网接地点采

22、用两个 10mm 规格螺丝连接孔及相应铜螺丝组件,分别布置在铜排两端,距铜排端部 50mm;14)屏柜各部位温升不应超出 DL/T 720 的规定;15)屏柜绝缘性能 a)用开路电压为直流 500V 的测试仪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所有带电回路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5M;b)无电气联系的各带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10M;c)介质强度满足 DL/T 720 的规定。16)每套装置应采用独立的直流型空气开关。17)屏内不装设照明灯。6.2.2 电气安全检查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

23、细则细则 1 接地检验 1)装置应设有接地端子;2)接地端子应能可靠连接截面不小于 4mm2多股铜线;3)为防止电击伤害,装置的外壳、屏(柜、箱)应实现导电性互连,其金属框架及底座应可靠接地,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接地端子或屏(柜)的接地铜排之间的电阻应满足如下要求:a)试验电流应为不小于 DC20A;b)试验电压不超过交流 12V 有效值或直流 12V;c)试验持续时间应为 60s;d)装置导体端子和被测试部分之间的电阻不应超过 0.1。关键项 2 绝缘电阻测试 1)各带电的导电电路对地之间;2)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带电的导电电路之间;3)绝缘电阻在施加直流 500V 时不应小于 100M。

24、关键项 3 介质强度测试 1)各带电的导电电路对地之间;2)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带电的导电电路之间;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 50Hz,试验电压:1)0.5kV、50Hz(额定绝缘电压63V 时),2)2.0kV、50Hz(额定绝缘电压63V 时);历时 1min 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试验期间应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以及泄漏电流明显增大或电压突然下降 等现象。关键项 4 冲击电压测试 1)各带电的导电电路对地之间;2)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带电的导电电路之间;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应能承受试验电压为:1)1.0kV(额定绝缘电压63V 时),2)5.0kV(额定

25、绝缘电压63V 时);1.2/50s 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部位无击穿或绝缘损坏。检验过程中,允许出现不导致绝缘损坏的闪络现象。试验后应满足原技术要求。关键项 5 辅助激励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检验 电源电压升高到额定电压的 115%和降低到额定电压的 80%,以及电压在上述区间缓慢变化期间,测试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以及主要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关键项 6 辅助电源回路功率消耗试验 每台记录分析单元直流电源回路:正常工作时宜不大于 100W 7 输入阻抗检验 直流电压采集回路的输入阻抗不应小于 1 M。6.2.3 机械性能试验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

26、细则细则 1 振动响应检验 1)振动响应 装置能承受严酷等级为 1 级的振动响应试验试验过程中,装置性能满足原技术要求。关键项 2 振动耐久检验 1)振动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 1 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后,装置性能满足原技术要求。关键项 3 冲击响应检验 1)冲击响应 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 1 级的冲击响应试验。试验过程中,装置性能满足原技术要求。关键项 4 冲击耐久检验 1)冲击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 1 级的冲击耐久试验。试验后,装置性能满足原技术要求。关键项 5 碰撞检验 1)碰撞 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 1 级的碰撞试验。试验后,装置性能满足原技术要求。关键项 6.2.

27、4 气候环境检验 序序号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1 运行状态下的高温检验 1)温度 55,持续时间 16 小时;2)装置在高温下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原技术指标要求。关键项 2 运行状态下的低温检验 1)温度-10,持续时间 16 小时;2)装置在低温下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原技术指标要求。关键项 3 高温贮存检验 1)温度 70,持续时间 16 小时;2)在高温运输或贮存后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原技术指标要求。关键项 4 低温贮存检验 1)温度-40,持续时间 16 小时;2)在低温运输或贮存后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原技术指标要求。关键项 5 温度变化检验 1)低温

28、按照-10,高温按照 55;2)试验循环 5 个周期;3)试验后,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原技术指标要求。关键项 6 交变湿热检验 1)温度:低温周期:25 3;高温周期:40 2;2)湿度:在较低温度时 97%,-2%+3%;在较高温度时 93%3%;3)试验周期:6 天;试验后,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介质强度的试验电压不低于原试验电压值的 75%,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满足原技术指标要求。关键项 6.2.5 数据记录功能及性能检验 序号序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评价价细细则则 1 1 装置硬件结构与资源检查 1)智能录波装置由以下功能单元组成:记录分

29、析单元、管理单元。2)智能录波装置的接入形式应采用全数字采集模式或混合采集模式。全数字采集模式下每面智能录波器屏应能接入不少于 60 个合并单元(MU)的 SV 报文;直流电源电压采集不少于 4 路;可由不超过 3 个记录分析单元组成;当采样率为 4000Hz 时,单台记录分析单元接入的 MU个数应不少于 24 个。混合采集模式下每面智能录波器屏应能接入不少于 96 路模拟量,直流电源电压采集不少于 4 路。3)模拟采样二次回路电压额定值:57.735V,交流电流额定值:1A 或5A,直流电压:DC 220V/110V,直流模拟采样 A/D 位数不低于 16 位。4)用于数字信号采集的光纤以太

30、网接口应支持单芯接收数据;5)装置的硬件接口至少包括:IRIG-B 对时接口,以太网通信接口不少于 4 个,告警开出节点不少于 4 个(装置失电、装置故障、暂态记录启动、网络异常);6)装置应采用无风扇结构散热。7)装置应采用嵌入式平台。8)装置应具备的通信接口应包括通信网络接口、记录网络接口、调试接口、打印机接口。9)站控层 MMS 宜采用 RJ45 接口,也可采用光纤接口;每面智能录波器屏应支持的记录端口数满足下列要求:100/1000Mbps MMS 记录端口数 3。10)过程层采用 850/1310nm 多模光纤接口,100Mbps 应支持 ST 或 LC接口,1000Mbps 应支持

31、 LC 接口。11)每台记录分析单元至少应支持以下装置记录端口配置需求且具备可扩展性:过程层记录端口数(组网方式,1000Mps)4;过程层记录端口数(点对点方式,100Mps)16。12)每台混合信号输入装置混合采集模式的记录分析单元至少应支持以下记录端口配置需求:过程层记录插件数 2;每个过程层记录插件的端口数(100Mps 或 1000Mbps)2。13)管理单元支持数据直接导出至 USB 设备,可配置就地打印设备。14)可接入直流电源电压的录波通道不小于 4 组。关键项 2 2 装置显示功能检验 1)采用液晶显示,装置应设有当地汉字信息显示功能和信息输出接口。2)装置在正常运行时显示必

32、要的参数、运行及异常信息,默认状态下,相关的数值显示为二次值。3)装置应能分类显示装置动作报告。4)应有修改定值功能。5)应支持权限管理。应具备显示装置当前时间功能。关键项 3 3 时钟及精度测试 1)触发记录数据和连续记录数据应带有绝对时标,精确到 s,在外部时钟同步状态下,故障录波据绝对时标误差不应大于500s,报文数据绝对时标误差不应大于1s。2)使用 IRIG-B 码时,误差应不大于1s。如全部对时信号消失则采用装置自身时钟,装置在24h 内的守时误差应不大于500ms。3)外部时钟对时可采用 IRIG-B 码,或 IEC 61588规定的对时方式。4)记录保护装置、合并单元等装置闰秒

33、时刻的收发报文,观察其余装置对闰秒的处理机制。关键项 4 4 告警输出方式检查 1)装置应至少提供4路硬接点输出,用于装置失电、装置故障、暂态记录启动、网络异常的告警。2)装置应能以 MMS 报告服务上送告警输出,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对时状态,采集端口通断状态。3)装置操作面板上应有运行工况指示,至少包括装置运行、暂态记录启动、装置故障和网络通信异常等指示。4)装置应能通过 MMS 机制向至少8个客户端上送告警信息装置的告警信息记录应带时标,时间精确到1ms。5)装置应具有事件记录功能,应以时间顺序记录的方式记录正常运行的操作信息,如装置动作元件、定值修改、装置复位、装置告警、装置异常等,事件记

34、录时间分辨率不大于1ms。6)日志功能应能对装置运行工况、告警、网络流量等进行记录,记录时间可按日或月定制。关键项 5 5 记录数据的安全性检查 1)按装置上的任意一个开关或按键不应丢失或抹去已记录的信息;2)在试验全过程不得出现死机和无故复位现象。3)装置的定值、告警记录、报文数据、录波数据应具有掉电保持功能。4)异常报文记录应满足异常报文前 1s 及网络异常后 2s 按文件存储,并生成事件记录;对于网络风暴等长时间异常情况,应能启动记录,数据存储时间满足事件分析需求即可。关键项 6 6 数据文件检索及查找方式检查 数据文件应能按照日期及时间或按故障跳闸方式检索。关键项 7 7 定值功能检查

35、 1、打印定值形式及内容 A装置启动元件定值采用二次值;B装置启动元件定值投退状态;C装置的定值清单应按以下顺序排列:a)参数(系统参数、装置参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一、二次额定值);b)装置数值型定值部分;c)装置启动元件定值投退状态部分。2.装置电流定值下限应不大于 0.05In,其中 In=1A(根据额定参数确定)。3.启动元件投退 启动元件的每个分项功能均可通过设置投入、退出。关键项 8 8 SV 记录容量检查 1)每面智能录波器屏应能接入不少于60个合并单元(MU)的 SV 报文;可由不超过3个记录分析单元组成;每面智能录波器屏接入经过挑选之后的 SV 采样值通道数不小于256路

36、。2)当采样率为 4000Hz 时,单台记录分析单元接入不少于24个 MU(网络采集)或16个 MU(点对点采集),经挑选的作为暂态记录的 SV 通道数不少于128路。关键项 9 9 模拟量记录容量检查 混合采集模式的装置每面智能录波器屏应能接入不少于96路模拟量。1010 GOOSE 记录容量检查 每面智能录波器屏接入经过挑选之后的 GOOSE 信号通道数不少于1024路。每台记录分析单元接入的 GOOSE 控制块不少于64个,经挑选的 GOOSE信号不少于512路。关键项 1111 录波数据谐波分析能力检查 全数字采集模式装置点对点方式下时,12次及以下谐波分量测量误差应不超过5%;组网方

37、式下,25次及以下谐波分量测量误差应不超过5%;混合采集模式装置的分析误差不应超过5%。关键项 1212 频率记录性能检查 额定电压下,频率在40Hz55Hz 时,频率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1Hz,同时有效值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关键项 1313 有功及无功功率记录性能检查 施加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要求装置在功率因数角为0、45、90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测量误差不大于1.5%的视在功率 关键项 1414 非周期分量的记录性能检验 任选一相交流电流回路,模拟短路故障,短路电流的基波分量为3倍额定电流值,控制合闸角度使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达到最大,非周期分量衰减时间常数为0.1s;要求装置所记录

38、的电流波形非周期分量衰减时间常数的测量误差不超过5%。关键项 1515 电压起动判据检查 检查装置相电压突变、零序电压突变、正序电压越限、负序电压越限、零序电压越限、谐波电压、直流电压突变起动定值,要求装置满足 DL/T 553-2013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关键项 1616 电流起动判据检查 检查装置相电流突变、相电流越限、负序电流越限、零序电流越限、中性点电流越限,要求装置满足 DL/T 553-2013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关键项 1717 差流越限启动判据检查 检查装置差流越限定值,差流越限整定值不低于10In 时,动作值误差应不超过整定值的5。关键

39、项 1818 手动启动、远方启动 应具有通过面板(屏体)按键或键盘启动触发记录的功能;应具有通过已建立连接的远方计算机启动触发记录功能。关键项 1919 频率起动判据检查 频率越限起动定值应分高限和低限,可整定;装置的频率越限动作值误差不应大于0.01Hz 关键项 2020 过激磁起动判据检查 整定值 U*/f*为1.1,装置动作值误差应不超过5%。关键项 2121 GOOSE 变位起动检查 GOOSE 变位是否起动记录,可按通道设置,当 GOOSE 变位时间大于2ms时,应起动记录。关键项 2222 多个MU同步组网模式下SV 记录性能检查 被测装置记录的不同 MU 之间的相位关系应与实际输

40、入一致。关键项 2323 多个MU同步组网模式下部分MU失步后的记录性能 被测装置应能发出 MU 失步告警信号,并记录数据。被测装置记录的数据应能反映实际情况。关键项 2424 多个MU异步点对点模式下SV记录性能检查 被测装置记录的不同 MU 之间的相位关系应与实际输入的一次信号一致,相位误差不应大于2。关键项 2525 GOOSE 信号分辨率检查 装置 GOOSE 信号状态识别的相对时间偏差不超过1ms。关键项 2424 SV 数据转换成 COMTRADE格式后的准确度检查 1)相电压:(0.011.1)Un,相对误差不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大于0.002Un;2)电流:交流电流在0.0

41、520In 范围内,相对误差不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大于0.01 In;或者,在0.140 In 范围内,相对误差不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大于0.02 In。关键项 2525 装置通信功能检验 1)装置与保信子站通信发生了异常或中断,在重新建立连接后装置应能根据保信子站的召唤,上送相应波形列表。2)装置与保信子站通信规约中应具备上送定值、故障信息报告、告警、日志、波形文件功能。3)装置支持保信子站对设定时间段内录波列表的召唤、异常报文列表的召唤、支持子站对录波列表和异常报文列表内任一文件的召唤。4)装置的最大客户端连接能力应满足系统内不少于8个客户端同时连接的需求。装置不能由于频繁启动而冲

42、击有效信息或造成突然死机;5)录波控制命令应能尽快响应,录波相关遥信、定值信息应能尽快上送;6)装置长期与后台通信,应保持通信稳定;7)装置上送的信息应正确及时。8)可远方调阅、修改装置参数和启动录波。9)远方控制功能应具备权限管理。10)可远方查询装置的当前状态和历史记录(如自检报告等)。2626 直流模拟量通道准确度检查 直流回路电源准确度:输 入 电压 0.1UN 0.5UN 1.0UN 1.5UN 2.5UN 测 量 误差 10%5%1%2.5%5.0%2727 SV 采样数据异常检验 采样数据双 A/D 采样数据不一致、序号异常变化、丢点、发送超时、采样同步标志变化、采样延时通道异常

43、等情况发生时,装置应告警并可起动暂态报文记录,记录的内容与模拟的状态一致。是否起动记录应可整定。2828 采样数据品质位标识异常试验 模拟采样值品质位改变,装置应及时准确提供告警并可起动暂态报文记录;是否起动记录应可整定。2929 GOOSE 数据异常检查 1)GOOSE 数据异常时(GOOSE StNum 与 SqNum 的变化,如断链、丢帧、发送超时、错序、重复、重启、配置不一致、测试状态变化、状态变化、状态异常变化、状态虚变等),装置应告警,并起动暂态报文记录。是否起动可整定。2)与 SCD 配置不一致,如数据集、条目数、地址、GoCBRef 等,应告警并启动记录。3030 SV 与 G

44、OOSE记录同步性能检验 全数字采集模式装置的 SV 与 GOOSE 的同步偏差应不大于1ms;混合信号输入装置混合采集模式装置的交流模拟量、常规开关量与 GOOSE 的同步偏差应不大于1ms。关键项 3131 数字量采集相位一致性检验 1)装置记录的各路电压和电流波形相位应一致,相互之间的相位误差不应大于2。2)多个 MU 以异步方式运行时,以点对点方式或经延时可测交换机,装置记录不同 MU 之间相位关系应与输入一致。3232 网络负荷试验 每面全数字采集模式的智能录波器屏长期稳定工作时的最大报文处理能力不低于800Mbps,每面模拟信号输入装置的智能录波器屏长期稳定工作时的最大报文处理能力

45、不低于400Mbps。3333 网络报文记录透明性检查 装置不应对变电站通信网络产生任何影响,不应向过程层网络发送任何报文。装置在出现故障、死机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应对网络产生影响。3434 网络报文记录可靠性检查 将被测装置的所有记录端口全部连接至性能测试仪,网络性能测试仪在每个连接端口设置一条报文格式固定的数据流,在对被测装置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装置不应丢失或抹去已记录的数据。3535 网络端口的独立性检查 被测装置的所有网络端口(包括上送信息的端口和数据采集记录端口)均应采用独立的网络端口控制器实现,在任何情况下各个网络端口之间均不应出现数据渗透。3636 通信接口信息安全性检验 装置的站

46、控层对外通信接口应受控于安全操作系统,不应发送非法报文。3737 记录端口的时标一致性检查 1)被测装置的所有数据采集记录端口的时标最大偏差不应超过1s。2)装置的数据记录时间以报文的第一个比特的到达时间为准,应能根据数据接入方式(点对点、组网)自动或人工干预方法追溯数据的产生时间。3838 光纤发送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检验 1)光波长1310nm 光接口应满足光发送功率-25dBm-14dBm;光波长850nm 光接口应满足光发送功率:-19dBm-lOdBm(百兆口及 FT3光接口)或-9.5dBm-3dBm(千兆口);2)100Mbps 的光以太网接口(光波长1310nm,多模)的接收灵敏度

47、应满足:-31dBm-14dBm;3)1000Mbps 的光以太网接口(光波长850nm,多模)的接收灵敏度应满足:-24dBm-10dBm;3939 接收异常报文检查 装置应能接收碎包报文和 CRC 错报文,宜能接收巨帧报文,观察装置的记录和告警情况。装置应能对 CRC 校验错误进行告警 4040 GOOSE 反校信息检查 装置应能记录智能终端的 GOOSE 反校信息。4141 采样回路准确度检查 1)模拟采样回路相电压在(0.011.1)Un 范围内时满足南方电网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部分)4.2.2.3 的要求;2)模拟采样回路保护电流在 0.0520In 范围内时满足南方电网智能

48、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部分)4.2.2.3 的要求;3)模拟采样回路测量电流在 0.12In 范围内时满足南方电网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部分)4.2.2.3 的要求;4)数字采样回路相电压在(0.011.1)Un 范围内时满足南方电网智能录波器标准技术标书(通用部分)4.2.2.3 的要求;5)数字采样回路交流电流在0.0520In 范围内,相对误差不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大于0.01 In;或者,在0.140 In 范围内,相对误差不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大于0.02 In。关关键键项项 6.2.6 网分功能及性能检验(每面全数字采集模式的智能录波器屏在 800Mbps 网络压力

49、下检验;每面模拟信号输入装置的智能录波器屏在 400Mbps 压力下检验)序序号号 试验项试验项目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评价评价细则细则 1 1 MMS 在线分析功能 1)能分析 MMS 会话无响应、无应答;2)能分析 MMS 丢帧、帧重复、应答不匹配;3)能分析 MMS 通信中断、通信恢复;4)能实时显示 MMS 会话状态;5)装置应对能网络通信的 GOOSE、MMS、SV 报文进行实时分析,装置的报文分析功能应包括网络通信过程分析、网络状态诊断、报文一致性检查、报文内容分析和异常情况告警等方面。6)装置应能实时展示报文分析的结果,解析结果能与 SCD、CID 文件关联,包括一、二次设备名称

50、、线路名称、信号名称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以下简称 IED 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7)装置应能根据变电站的 SCD 文件对报文的编码结构及内容进行一致性分析。2 2 GOOSE报文实时分析功能 1)装置应能对所有 GOOSE 通信进行分析,包括:GOOSE 报文结构分析、内容分析、StNum 与 SqNum 变化规律分析等。2)装置应能对 GOOSE 动作进行分析,对于 GOOSE 报文中数据集发生变位,智能录波器应能根据 SCD 文件或 CID 文件展示数据集变位所表示的动作信息。3 3 SV 报文实时分析功能 1)装置应能对所有的 SV 报文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报文结构分析、报文内容分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