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0439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 3 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 选 自 宋史纪事本末契 丹盟好)【答案】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解析】货财:货物钱财。故事:先例,旧例。宜:应该。许:答应。参考译文: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

2、和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战!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派遣他们的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议。皇帝不允许而离开。曹利用最终以十万两白银、双音节古今异义翻译: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重点注意几点:古代是两个词语对应现在的一个词语。词义范围的扩大和缩小。词义转移。偏意复合词翻译:偏意复合词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重点注意句子中出现一对表示

3、相反意义的词语,还有本身就表示双方的意思,如“相”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的翻译。易错点 01辨析不出偏意复合词。偏意复合词多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见到意思相反的词语注意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偏向一方。易错点 02双音节古今异义词找不到分析的方向。见到双音节古今异义词注意判断是一个词语还是貌似一个词语的两个不相关的词语,是一个词语注意从范围、语意的轻重等角度进行辨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黑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帝然之。而汪伯彦

4、、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目:“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日:“国之存亡,于是悬分,吾当以去就争之!”(节选自 宋史纪事本末)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答案】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解析】分:分晓:去就:离去或留下,担任或辞去职务,此处偏向“不担任官职”“离职”“抛弃官职”“辞去官职”。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八年,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笺口:“乐乡去武昌千有余里,数万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公私劳扰。又江州当溯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镇戍之中,非

5、但杆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在西I,垂,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节选自 通鉴纪事本末)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答案】如果把镇所迁移到乐乡,远在西部边陲,一旦长江沿岸出现危险,就不能立刻前去接应救援。【解析】虞:忧 虑;忧 患(危险):相:偏指一方,前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城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节选自 通鉴纪事本末)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

6、臧否。【答案】(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解析】顾问:顾视问询,咨询;臧否:评论优劣,批评。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宁宗时,学禁初起,党论日兴。颖奏:“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观之事可鉴也。”其在从班日,韩傀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 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烝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赵汝愚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选 自 宋 史 刘颖传,有删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韩倔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答案】韩佗胄以前和刘颖交往没有隔阂,韩诧胄正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和他往来。【解析】“周旋”,交往;“无间”,没有隔阂;“用事”,掌握大权,执政。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绍,字始孙,敦煌龙勒人。少而聪敏。年十二,父命就学,师事崔光。以父忧废业。母又诫之曰:“汝父卒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期,宜遵成命。“绍还赴学。(选 自 魏 书 范绍传,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母又诫之曰:“汝父卒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期,宜遵成命。”【答案】母亲又告诫他说:“你父亲去世的时候

8、,让你到很远的地方去向崔先生学习,希望你有所成就和作为。而今已过丧期,你应当遵从遗命。”【解析】句是省略句,“希有成立 省 略J 宾语 汝”,即“你”,翻译时要补全,“希望你有所成就和作为“;宜尊成命”省略了主语“你”,翻译时要补全,译为“你应当遵从遗命“;“就”,动词,本义是“靠近”,此处译为“求教、拜师”;“成立”,古 今 异 义,“成”为“成就”,“立”为“建树”;“过期”,古 今 异 义,应 是“过了丧期”。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举件

9、.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日:“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节 选 自 吕氏春秋 不苟论)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答案】陈说道理能使人听从,所提方法策略确实能够实行,能使君主向上称王天下,向下称霸诸侯,这方面我不如你。【解析】“上下”,名词作状语;“方术”,方法策略;“信”,确实;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仁宗皇帝,岁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

10、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目:“儿忽之耶?”对日:“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选 编 自 明史纪事本末)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答案】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 是 考 虑 到 小 过 失 不 足 以 冒 犯 皇 匕”【解 析】“指示”,指 给(他)看;“忽”,忽 视;“顾”,只是;“渎天德”,是对冒犯皇帝的委婉说法。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二月,定平用官军及将师将兵之法。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

11、,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上 口:“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节 选 自 明 史 纪 事 本 末 开 国规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答 案】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解 析】“事”,战 事;“之”,指代前文的卫所官兵;“旋”,回来;“上”,上交。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既而右仆射张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旨。寅复奏疏言:“今日大计,只合明复仇之 义,用贤修德,息兵训民,以图北向。倘或未可,则坚守待时。若夫

12、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寅 既 与 浚 异.遂 乞 便 郡 就 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夫二三其 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答 案】至于三心二意,没有坚定不移的看法,一定不能有所树立。【解 析】“若夫”,发语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二三其德”,三心二意;“一定”,坚定不移;“立”,树立、建 立。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韩家奴,字体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拉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日:“卿居外有异闻乎?“韩 家 奴 对 曰:“臣惟知炒栗,小者 熟,则大者必生,大

13、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 谏。帝大笑。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答案】皇上跟萧韩家奴交谈,认为他有才华,让 他(和自己)做个诗友。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有特别的见闻吗?”【解析】“语”,交谈,聊天;才”,意动,认为有才华;“从容”,悠闲舒缓,随意随口。一、(2 0 2 2.安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二年十一月壬寅,蜀主闻有北师,以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福为都监,帅兵拒战。蜀主谓昭远日:“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昭远好读兵书,颇以方略自任。始发成

14、都,蜀主命宰相李昊等饯之城外。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日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三年正月,蜀主闻王昭远等败,甚惧,乃多出金帛,益募兵守剑门。命太子元 为元帅,带甲万余,旗帜悉用文绣,绸其杠以锦。将发而可,元若虑其沾湿,悉令解去。俄雨止,复稀之,则皆倒悬杠上。元若又辇其姬妾及伶人数十以从,见者莫不用笑。全弑等自利州趋剑门,次益光,会议日:“刽门天险,一夫荷戈,万夫莫当,诸君宜求进取之策。”侍 卫 军 头 向 韬 曰:“得降卒牟进,言益光江东越大人蒙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对江可渡。自此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强店,与官道合。若大军行此路,则剑门

15、之险不足恃也。”全斌等即欲卷甲赴之,康延泽目:“蜀人数战数败,胆气李矣,可急攻而下。且来苏狭径,主帅不可自行,但可遣一偏将往耳。若抵青强北,与大军夹击剑门,昭远等必成擒矣。”全斌等然之,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跨江为浮梁以济。蜀人见之,弃寨而走,延德遂至青强。王昭远等引兵退驻汉源坡,留其偏将守剑门。全斌等以锐兵奋击,破之。及汉源,赵崇楣布阵,策马先登,昭远据胡床不能起。崇韬战败,犹手斩数人,乃被执。昭远免胄弃甲而逃,全斌等遂取剑州。(节 选 自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收 复西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日/吾此行何止克敌

16、/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B.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C.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D.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发而雨”和“雨泽下注”(项脊轩志)中 的“雨”含义相同。B.“见者莫不窃笑”和“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中 的“窃”含义不同。C.“大山数重”和

17、“胜负之数”(六国论)中 的“数”含义不同。D.“胆气夺矣”和“舅夺母志”(陈情表)中 的“夺”含义相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昭远喜读兵书,对自己的谋略非常自信,蜀主命他率兵抗击北方军队,希望他建立功勋,并让人在城外为他饯行.B.太子元括担任元帅出征时,旗帜都用锦绣制作,旗杆用锦缎包裹;又用车载着姬妾等人跟随,看见的人都暗中讥笑。C.向韬认为如果从来苏小路进击,那么剑门之险不足凭恃;康延泽却反对从来苏进军,认为应凭借猛攻方式攻取剑门。D.全斌等人以精锐部队奋力攻打并攻占剑门,赵崇韬在汉源战败,亲手斩杀数人后才被擒获,王昭远却丢盔弃甲逃走。4 .把文中画横线的

18、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剑门天险,一夫荷戈,万夫莫当,诸君宜求进取之策。(2)全斌等然之,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跨江为浮梁以济。【答案】1.A 2.D 3.C4.(1)剑门是天然险要之地,一人扛着兵器守卫,万人不能抵挡,各位应当寻求攻取的策略。(2)全斌等人认为他说得对,命令史延德分派兵力奔赴来苏,跨江搭起浮桥用来渡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为诸葛亮。酒酣之际,捋袖露臂对李昊说:“我这趟何止攻克敌人,当率领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儿直取中原,易如反掌罢了。“手执铁如意”作“指挥军事”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C;“二三万 修饰 雕面恶少儿”,

19、定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掌握能力。D.前者是“失去”的意思,后者是“强行改变”的意思。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康延泽却反对从来苏进军”错,根据原文,康延泽只是认为“来苏狭径,主帅不可自行,但可遣一偏将往“。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剑门天险”,判断句;“荷戈”,扛着兵器;“当”,抵挡;“进取”,进攻。(2)“然”,意动,认为对;“趋”,奔赴;“浮梁”,浮桥;“济”,渡江。参考译文:乾德二年十二月壬寅日,后蜀国主孟昶听说有北方军队,任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率兵抵抗。蜀主对王昭远说

20、:“今天的军队,是你召集的。(你)尽力为我立功。”王昭远喜读兵书,凭借谋略非常自信。刚从成都出发,蜀主让宰相李昊等人在城外为他饯行。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为诸葛亮。酒酣之际,捋袖露臂对李昊说:“我这趟何止攻克敌人,当率领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儿直取中原,易如反掌罢了。”三年正月,蜀主听说王昭远等人失败,非常恐惧,于是多出钱帛,招募更多士兵守护剑门。命太子孟元 担任元帅,率领一万多名披甲士兵,旗帜都用锦绣,用锦缎裹住旗杆。将要出发的时候下了雨,孟元括担心旗帜和锦缎被雨水沾湿,让人都解了下来。不久雨停,又挂上旗帜,却都倒挂在旗杆上。元结又用车载着自己的姬妾以及数十名演员跟随部队,看见的人莫不暗中

21、讥笑。王全斌等人从利州前往剑门,驻扎在益光,会聚商议说:“剑门是天然险要之地,一人扛着兵器守卫,万人不能抵挡,各位应当寻求攻取的策略。”侍卫军头向韬说:“得到降兵牟进,说益光江的东面,翻越数重大山,有一条名叫来苏的小路。蜀人在江的西面设置营栅,对岸可渡。从此处出剑门南二十里,到青强店,与官道相通。如果大军从此路前往,那么剑门之险不足凭恃。”王全斌等人就想卷起铠甲,轻装前往,康延泽说:“蜀人屡战屡败,胆气丧失,可以凭借猛攻的方式攻取。况且来苏是一条小路,主帅不可自行前去,只可以派遣一名偏将前去罢了。如果他们抵达青强店的北面,与大军形成夹击之势攻打剑门,王昭远等人必定被擒获。”全斌等人认为他说得对

22、,命令史延德分派兵力奔赴来苏,跨江搭起浮桥用来渡江。蜀人看了,丢弃营寨逃跑,史延德于是到达青强店。王昭远等人率兵退守汉源坡,留下自己的偏将守卫剑门,王全斌等人以精锐部队奋力攻打,攻占了剑门。到了汉源,赵崇韬摆出阵势,鞭打坐骑,首先登上汉源坡,王昭远坐在胡床之上,不能站起身来。赵崇韬战败,还亲手斩杀数人,才被擒获。王昭远丢盔弃甲逃走,王全斌等人于是攻取剑州。二、(2022江西宜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尧叟字唐夫,解褐光禄寺丞、直史馆,迂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 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喜亭舍,具饮器,人免喝死。会加恩黎

23、桓,为交州国信使。初,将命者必获赠遗数千缗,桓责赋敛于民,隹.断其手及足趾。尧叟知之,遂奏召桓子,授以朝命,而却其私觌。威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日:“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芭尔。然布之出,每端止售百钱,故地有遗利,民艰资金。臣以国家军.需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芒以铁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三年已得二十七万余匹今树艺之民,相率竞劝;杼轴之功,日以滋广。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芭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兔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中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诏从之。有言三司官吏积习依违,文牒有经五七岁不决者,吏民抑塞,水旱灾泠,

24、多由此致。乃诏尧叟举常参官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尧叟请以秘书丞直史馆孙冕同领其事,凡省去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五千余道,又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五年,郊祀,进给事中。景德中,真宗朝陵,权东京留守。每裁断刑禁,虽大辟亦面取状,亟决遣之,以故狱无不囚。真宗日:“尧叟率有裁断,然重事宜付有司按鞫而详察之。”因密加诏谕。尧叟素有足疾,屡请告。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五十七。(节选自 宋史 陈尧叟传)【注】泉货;钱币,货币。按鞫:审问。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国家军需/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芭/以钱盐折变收/

25、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B.臣以国家军需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芝/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己得三十七万余匹/C.臣以国家军需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芭/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己得三十七万余匹/D.臣以国家军需/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芝/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中 的“置”含义不同。B.“往往断其手及足趾”和“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中 的“往往”含义不同。C.“以故狱无系囚”和“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26、)中 的“系”含义相同。D.“尧叟素有裁断”和“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 的“素”含义相同。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岭南人生病了,只祈祷神灵却不吃药,陈尧叟在此任职时,就 把 集验方刻在石碑上,将其立在桂州驿站边,以便百姓使用。B.朝廷准备加封黎桓,任命陈尧叟为交州国信使。陈尧叟听说黎桓为馈赠使者财物而加重百姓赋税,于是拒绝接受对方馈赠的财物。C.三司官员办事效率低,造成严重的后果,皇帝下诏让陈尧叟会同三司使商议裁汰冗员,处理积压的事务,陈尧叟提议让孙冕和他一起处理。D.咸平初年,朝廷诏令地方督促百姓种植桑枣,陈尧叟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向朝廷上奏请求允许他的部民种

27、植麻芝替代桑枣,获得了朝廷同意。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2)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答案】5.B 6.C 7.C8.(1)这样一来,百姓的布帛供应朝廷,朝廷的货币向下发到百姓。公家与私人都能得益,(这样做)好处很多。(2)天禧初年,病情危机,叫来他的儿子记录,自己口述奏章,请求回到京城,皇帝下诏答应【解析】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认为国家军需紧急的物品中,布帛排在前面,因此劝勉晓谕百姓大面积种植大麻和芭麻,(官府)用货币和食盐折换收购它们,不到两年,已经收购了三十七万多匹。“

28、布帛为先”,指布帛排在前面,而“因”是连词,当“于是”讲,一般放在句首,是断句的标志,故应在“因”前断开,据此排除A D。“未及二年 指时间不到两年,在句中应为时间状语,应单独成句,目前句中“收市”,收购,购买,是一个动词,之 作 收市”的宾语,不能断开,排 除C。故 选B o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C.前 者 是“关押”的意思,后 者 是“捆”的意思。故 选C。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皇帝下诏让陈尧叟会同三司使商议裁汰冗员”说法错误。原文为“乃诏尧叟举常参官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意思是“朝廷诏命尧叟推荐常参官中干练机敏的,和三司使一起讨论

29、裁剪繁杂的事务和多余的官员“,并非让陈尧叟会同三司使商议裁汰冗员。故 选C o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上供”,向上供应(给朝廷);“交济”,互相助济;“博”,多。(2)“亟”,严重;“口占”,口述;“辇下”,此处指代京城。参考译文:陈尧叟字唐夫,做官起家光禄寺丞、直史馆。升迁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当地的风俗,生病的人祈祷 神 灵(却)不吃药,尧 叟 有 集验方,(于是将它)刻在桂州驿站的石碑上。又因为当地气候炎热,(他命人)种树挖井,每隔二三十里设置驿亭客舍,配备饮水的器皿,(这让)百姓免于中暑死亡。适逢加恩赦兔黎桓,让尧叟担任交州国信使。当初,要去发布命令的人必

30、定会获得赠钱几千缗。因此黎桓对百姓重加赋税搜刮百姓,以至于常常对不能缴纳赋税的百姓砍断他们的手指及脚趾。尧叟知道后,就用诏书召见黎桓的儿子,授给他朝廷的命令,而退却私下的馈赠。威平初年,朝廷下诏让各路督促百姓种植桑树与枣树,尧叟上奏说:“臣所治理的各州,水 土 风 俗(与中原)本来就不一样,土地中大多夹杂石块,当地很少种桑养蚕。现在百姓除了耕种水田外,当地最有利于种植的只有大麻和芝麻了。但织出来的布每匹只能卖一百钱。所以虽然地里有额外的收益,但当地百姓却很缺少资金。臣认为国家军需紧急的物品中,布帛排在前面,因此劝勉晓谕百姓大面积种植大麻和茶麻,(官府)用货币和食盐折换收购它们,不到两年,已经收

31、购了三十七万多匹。如今那些种植麻的百姓,争相劝说别人(种植大麻和芭麻来织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一行业,缓解了国家缺少布匹的困难。希 望 从 今(朝廷)允许他们用所种的大麻和芝麻的面积折合桑树、枣树的数量,将布匹卖给官府的人,(则)免除他们的税。这样一来,百姓的布帛供应朝廷,朝廷的货币向下发到百姓。公家与私人都能得益,(这样做)好处很多。”朝廷下诏听从他的意见。后来有人上奏说三司官吏积习难改,依然违反期限,公文奏报有达五七年都不能批复的,官吏百姓的愿望被压抑,水旱灾害日益严重,大多是因此导致的。于是朝廷诏命尧叟推荐常参官中干练机敏的,和三司使一起讨论裁剪繁杂的事务和多余的官员。陈尧叟奏请秘

32、书丞直史馆孙冕一同管理这件事,总共省去了繁杂冗长的账目二十一万五千余道,又裁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咸平五年,南郊祭祀,进升为给事中。景德年间,真宗去祭拜陵墓,让他代理在东京留守。陈尧叟每次依据法律据案量刑,即使是死刑犯也一定要当面取得供词,立刻判决发送,因此他手里没有扣押不判的罪犯。真宗说:“尧叟一贯有决断,然而重大案件应该交给有关部门复审核议周密详察。”因此秘密给他下诏告知。陈尧叟向来有脚病,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天禧初年,病情危机,叫来他的儿子记录,自己口述奏章,请求回到京城,皇帝下诏答应了。他乘着轿子到了京城,去世了,年纪才五十七岁。三、(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33、。唐僖宗乾符五年,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之子克用为沙陀副兵马使,戍蔚州。时河南盗贼蜂起,云州沙陀兵马使李尽忠与牙将康君立、薛志勤、程怀信、李存璋等谋日:“今天下大乱,朝廷号令不复行于四方,此乃英雄立功名富贵之秋也。吾属虽各拥兵众,然李振武功大官高,其子勇冠诸军,若辅以举事,代北不足平也。“众以为然。会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兼水陆发运使,代北荐饥,漕运不继,文楚颇减军士衣米,又用法稍唆,军士怨怒。尽忠遣君立潜诣蔚州说克用起兵,除文楚而代之。于是尽忠夜帅牙兵攻牙城,执文楚及判官柳汉璋等系狱,自知军州事,遣召克用。克用师其众趣云州行收兵二月庚午至城下众且万人屯于斗鸡台下壬申尽忠遣使送符印请克用为防御留后 癸酉,

34、尽忠械文楚等五人送斗鸡台下,克用令军士丹而拿之,以骑践其骸。甲戌,克用入府舍视事,令将士表求敕命,朝廷不许。广明元年春正月,沙陀入雁门关,寇忻、代。二月庚戌,沙陀二万余人逼晋阳。辛亥,陷太谷。夏四月丁酉,以太仆卿李琢为蔚朔等州招讨都统、行营节度使。六月庚子,李琢奏沙陀二千来降。琢将兵万人屯代州,与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共讨沙陀。李克用遣大将高文集守朔州,自将其众拒可举于雄武军。锋遣人说文集归国,文集执克用将傅文达,与沙陀酋长李友金、萨葛都督米海万、安庆都督史敬存皆降于琢,开门迎官军。友金,克用之族父也。秋七月,李克用自雄武军引兵还击高文集于朔州,李可举遣行军司马韩玄绍学之于药儿岭,

35、大破之,杀七千余人,李尽忠、程怀信皆死。又败之于雄武军之境,杀万人。李琢、赫连铎进攻蔚州,李国昌战败,部众皆溃,独与克用及宗族北入达里。(节选自 通鉴纪事本末李克用归唐)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克用帅其众趣云州/行收兵/二月庚午至城下/众且万人/屯于斗鸡台下/壬申/尽忠遣使/送符印请克用为防御留后/B.克用帅/其众趣云州/行收兵/二月庚午至城下/众且万人/屯于斗鸡台下/壬申/尽忠遣使送符印/请克用为防御留后/C.克用帅/其众趣云州/行收兵/二月庚午/至城下/众且万人/屯于斗鸡台下/壬申/尽忠遣使/送符印请克用为防御留后/D.克用帅其众趣云州/行收兵/二月庚午/至城

36、下/众且万人/屯于斗鸡台下/壬申/尽忠遣使送符印/请克用为防御留后/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乃英雄立功名富贵之秋也”和“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中 的“秋”含义不同。B.“吾属虽各拥兵众”和“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中 的“属”含义不同。C.“又用法稍峻”和“诏书切峻”(陈情表)中 的“峻”和那一相同。D.“邀之于药儿岭”和“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中 的“邀”含义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代北地区连年饥荒。而段文楚减扣军士衣粮、刑罚严峻,使得军士怨恨愤怒,李尽忠趁机亲自劝说李克用起兵,除掉段文楚并取代他。B.

37、李尽忠连夜攻下牙城,将段文楚等人逮捕,之后押送到李克用处,李克用则命令士兵们用刀刚他们身上的肉吃,又让马践踏他们的尸骨。C.李琢等人率官兵戮力同心,共讨叛军,军事打击和分化瓦解并举,包括李克用族父李友金在内的叛军头目纷纷向李琢投降。D.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参与李尽忠发动的叛乱,李尽忠战败被杀。李国昌战败后部众全部溃散,只身与李克用及族人逃入勒朝。1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李振武功大官高。其子勇冠诸军,若辅以举事,代北不足平也。(2)甲戌,克用入府舍视事。令将士表求敕命,朝廷不许。【答 案】9.D 1 0.D 1 1.A1 2.(1)但振武节度使李国昌功劳大、官位高,他的儿

38、子在各军中勇武第一,如 果(我 们)辅佐他们来发动武装起义,代北就不难平定了。(2)甲 戌(初 八 日),李克用进入防御使府处理政事,命令将士们上表朝廷请求皇帝的正式任命,朝廷不同意。【解 析】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 意:李克用率领他的部众赶往云州,行军途中招收士兵,二 月 庚 午(初 四 日),到达云州城下,其部众将近 万 人,驻扎在斗鸡台下。壬 申(初 六 日),李尽忠派遣使者送给李克用符印,请李克用任防御留后。本题 中,“克用帅其众趣云州”,“帅”是“其众”的 谓 语,“其众”是“帅”的 宾 语,又 是“趣云州”的主语,故“帅”后不宜断开;排 除B C。二月”纪 月,庚午

39、”纪I I,二月庚午”表具体时间,应与后文断开;“尽忠遣使送符印”语意完整,故在“符印 后断开。排 除A。故 选D。1 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D.前 者 是“截 击”的意思,后 者 是“邀 请”的意思。故 选A o1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李尽忠趁机亲自劝说李克用起兵”错 误,原文为“尽忠遣君立潜诣蔚州说克用起兵”,是李尽忠派遣康君立偷偷去蔚州劝说李克用起兵。故 选A 1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勇冠”,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举事”,发动武装起义约期举事;“不足”,不难。(2)“视事”,官吏到职办公;“表”,

40、上表;“敕命”,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参考译文:唐僖宗乾符五年,振武节度使李国昌的儿子李克用做沙陀副兵马使,防守蔚州。当时河南地区的盗贼蜂拥而起,云州沙陀兵马使李尽忠与牙将康君立、薛志勤、程怀信、李存璋等人谋划说:“现在天下大乱,唐朝廷的号令不再能行于四方,这正是英雄树立功名获取富贵的时候。我们虽然各自拥有军队,但振武节度使李国昌功劳大、官位高,他的儿子在各军中勇武第一,如 果(我们)辅佐他们来发动武装起义,代北就不难平定了。”众人觉得是这样。正值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兼任水陆发运使,当时代北地区连年饥荒,朝廷漕运来的粮食续不上,段文楚减扣了军士很多衣粮,而且用刑罚颇为严峻,士兵们怨恨愤怒。李尽忠派遣

41、康君立偷偷到蔚州劝说李克用起兵,除掉段文楚而代替他。在这时李尽忠连夜率领牙兵攻下牙城,将段文楚及其判官柳汉璋等人逮捕入狱,自己暂掌州事,派人请李克用来。李克用率领他的部众赶往云州,行军途中招收士兵,二 月 庚 午(初四日),到达云州城下,其部众将近万人,驻扎在斗鸡台下。壬 申(初六日),李尽忠派遣使者送给李克用符印,请李克用任防御留后。癸 西(初七日),李尽忠将段文楚等五人用脚镣手铐等刑具拘禁起来押送到斗鸡台下,李克用令士兵们用刀刚他们身上的肉吃,又让马践踏他们的尸骨。甲戌(初八日),李克用进入防御使府处理政事,命令将士们上表朝廷请求皇帝的正式任命,朝廷不同意。唐僖宗广明元年春正月,沙陀军队侵

42、入雁门关,进犯忻州、代州。二 月 庚 戌(二十六日),沙陀军队二万余人进逼晋阳。辛 亥(二十七日),攻陷太谷。夏 四 月 丁 酉(十四日),朝廷任命太仆卿李琢为蔚、朔等州招讨都统、行营节度使。六 月 庚 子(十八日),李琢上奏称沙陀有二千人来归降。李琢统率军队万人驻屯代州,与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共同讨伐沙陀。李克用派遣大将高文集据守朔州,自己率军在雄武军抗拒李可举。赫连铎派人游说高文集归附国家,高文集逮捕李克用的部将傅文达,和沙陀酋长李友金、萨葛都督米海万、安庆都督史敬存都投降了李琢,开城门迎接唐官军。李友金,是李克用的族父。秋七月,李克用自雄武军率领军队在朔州还击高文集部,李可

43、举派遣行军司马韩玄绍在药儿岭截击,大破李克用军,杀死七千余人,李尽忠、程怀信都被杀死。又在雄武军境内打败李克用军,杀死上万人。李琢、赫连铎进攻蔚州,李国昌被打败,其部众全部溃散,只身与李克用及同族人向北逃入熟靶。四、(2 0 2 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仁愿、刘仁轨既克真觇城,诏孙仁师将兵浮海助之。百济王丰南引倭人以拒唐兵。仁师与仁愿、仁轨合军,势大振。诸将以加林城水陆之冲,欲先攻之,仁轨日:“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与新罗王法敏将陆军以进,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

44、,以会陆军,同趣周留城。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唯别师迟受信据任存城,不下。初,百济西部人黑齿常之,长七尺余,骁勇有谋略,件百济为达率兼郡将,名中国刺史也。常之与别部将沙吒相如各据险地,百济既败,皆帅其众降。刘仁轨使常之、相如自将其众,取任存城,仍以粮仗助之。孙仁师曰:“此属兽心,何可信也!仁轨日:“吾观二人皆忠勇有谋,敦信重叉;包者所托,未得其人,令正是其感激立效之时,不用疑也。遂给其粮仗,分兵随之,攻拔任存城,迟受信弃妻子,奔高丽。诏刘仁轨将兵镇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还。百济兵火之余,比屋凋残,僵尸满

45、野,仁轨始命瘗骸骨,籍户口,贩贫乏,养孤老,课耕桑。而后理村聚,署官长,通道途,立桥梁,补提堰,复陂塘,立唐社稷,颁正朔及庙讳。百济大悦,阖境各安其业。然后修屯田,储摸粮,训士卒,以图高丽。刘仁愿至京师,上问之日:“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舍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仁愿日:“此皆刘仁轨所为,非臣所及也。”上悦,加仁轨六阶,正除带方州刺史,为筑第长安,厚赐其妻子,遣使赍玺书劳勉之。初,刘仁轨坐督海运覆船,以白衣从军自效。上官仪日:“仁轨遭黜削而能尽忠,仁愿秉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节选自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加林险固

46、/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B.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C.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D.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仕百济为达率兼郡将”和“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中 的“仕”含义相同。B.“犹中国刺史也”和“犹且从师而问焉”(

47、师说)中 的“犹”含义相同。C.“向者所托”和“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中 的“向”含义不同。D.“为筑第长安”和“山顶千门次第开”(过华清宫)中 的“第”含义不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是降将,但刘仁轨洞悉人心,知人善用,放心大胆地助其攻城,最终收复了任存城。B.百济历经战火摧残,百废待兴,刘仁轨采取了一系列战后恢复措施,安抚百姓,发展生产,也为攻打高丽做准备。C.刘仁愿、刘仁轨文武双全,颇通文墨,给皇帝的奏章条理清楚,切中肯紫,同时得到了皇帝的称赞和赏赐。D.刘仁愿和刘仁轨关系和谐,无论是上战场领兵作战,还是上呈奏章商讨事宜,二人皆

48、配合默契,成就彼此。1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仁轨始命瘗骸骨,籍户口,赈贫乏,养孤老,课耕桑。(2)仁轨遭黜削而能尽忠,仁愿秉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答案】13.A 14.B 15.C16.(1)刘仁轨一开始就命令掩埋骸骨,登记户口,赈济贫穷的人,赠养孤独无依的老人,督促百姓种田养蚕。(2)刘仁轨被撤职后却能为朝廷尽忠,刘仁愿掌握指挥权却能推荐有才德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加林险固”中,“加林”为主语,“险固”为谓语,意为加林城险要坚固,“急攻则伤士卒”中的“则”是连词,连接“急攻”和“伤士卒”,表结果,故应在“急攻

49、”之前断开,后文“缓之”与“旷日持久”之间的“则”用法一致,据此排除C、D 两项。凋留城虏之巢穴”是判断句,意思是周留城是敌人的巢穴。“周留城”作主语,虏之巢穴”作谓语,故应在“周留城”的前后断开,这样就排除B 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加林城险要坚固,急攻会伤亡士卒,慢攻又攻不下,将旷日持久。周留城是敌人的巢穴,群凶聚集之地,除恶务必扫除根本,应该先进攻它,如果攻克周留城,其他各城就会不攻自破。故选A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前者是“如”的意思,后者是“尚且”的意思。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刘仁愿、刘仁轨文武双全,颇通文墨,给皇帝的奏章条理

50、清楚,切中肯紫,同时得到J 皇帝的称赞和赏赐”错。原文是“刘仁愿至京师,上问之曰: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舍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仁愿曰:此皆刘仁轨所为,非臣所及也。上悦,加仁轨六阶,正除带方州刺史,为筑第长安,厚赐其妻子,遣使赍玺书劳勉之“。根据刘仁愿回答皇上的话可知,“颇通文墨 的人是刘仁轨,给皇帝的奏章是刘仁轨写的。故 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题得分点:瘗,掩埋;籍,登记;赈,赈济;课,督促。第(2)题得分点:黜削,撤职;秉,掌握;节制,指挥权;推,推荐。参考译文: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现城以后,唐高宗命令孙仁师领兵渡海援助他们。百济王扶余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