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9100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84 大小:17.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pdf(8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学年度第一学期)壬 江 级:1 5 班教师:课程整体情况分析项目内容班级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四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

2、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本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元组成。“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地球表

3、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一一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

4、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整个单元的

5、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呈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揭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教学目标1.认识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2.了解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地球表面多种地形地

6、貌的原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就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3.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 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4.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2.尊重事实,对收集

7、到得证据做好记录。3.愿意合作交流。教学难点: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教学方法与措施L 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2.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把科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3.树立开放的科学教学观念,在科学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万式。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5.指导学生反复进

8、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也解控制变量对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成让 90%以上的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掌握重点知识,学会科学探绩究的基本方法。期末测试中优良率达80%以上。预期第一单元光本单元教材分析第 1 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考和解 释“在黑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第 2 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第 3 课“光的传

9、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况。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第 4 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第 5 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

10、系。第 6 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第 7 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1.有关光的思考备课时间.7授课时间教学时数第 周 第 1课时教学类型新授课

11、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目标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科学探究目标L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2 .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3 .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教学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 P T 课件、学生活动手册。补充修改教学过程一、聚焦1

12、.出示阳加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阳光、清晨、树林、雾气、生机盎然2 .揭示单元主题: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光的相关问题。3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关于光,你都知道什么?4 .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光是从哪里来的?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具有既发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有利于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生活经验,对光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进而聚焦到光源的研究上。二、探索1.用P P T 展示各种与光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太阳、月球、星空、点燃的蜡

13、烛、夜晚的灯、霓虹灯、萤火虫、反光镜、亮着的电灯、发光鱼等),布置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图片中显示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2.小组研讨并分类(给出约5 分钟的时间)。3 .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从确定的光源中归纳出光源的特点,即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针对有争议的分类结果继续进行研讨,明确正确的分类结果。设计意图:分类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发光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统一多数人的意见,然后汇总全班的分类结果,这样获得的结果更容易让学生认可。三、研讨1.光源自身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那么,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14、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物体了。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还能看见物体吗?3.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入盒子中。提问:如果将窗帘全部遮上,并且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然后你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你觉得你会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4.填写活动手册: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5.调查全班同学的选项,统计不同选项的人数。6.找三名不同选项的同学到前面体验,并揭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难遇到没有光的环境,所以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是最难纠正的。让学生先

15、了解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即有光反射到眼睛;然后给出假设的情境,是给学生一次理论与生活经验相互对抗的机会;最后用实践来验证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拓展1.引出夜视仪:实践证明,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黑夜里,由于光线的不足,也会导致视线的模糊。人们为了保证在黑暗环境的中能够顺利看清东西,就发明了夜视仪。2.出示夜视仪相关的图片。3.生活中,还有什么设计是跟光相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面镜、镁光灯、冷光灯等。夜视仪是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

16、光的广泛应用。【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生活经验与理论分析的矛盾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思考光的作用;最后认识到没有光,就看不到任何东西。2.活动手册说明:先请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最准确的一项,然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建议学生充分说明理由。接着统计全班的选项,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即没有光,就看不到任何东西。板 书设 计主 备 教 师:2.光是怎样传播的备课时间.7授课时间教学时数第周 第课时教学类型新授课教目学标科学概念目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2.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3.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

17、的实验。4.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能够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教学难点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色幕布1 块(宽度 学生身高)、手电筒、3 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4 个能直立的夹子,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补充修改教学过程一、聚焦情境设计: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隔着黑色幕布对全班同学说话:“你们能听见

18、我说话的声音吗?你们能看到我吗?”教师提问:我们能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来引发学生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哪些不同。二、探索(一)底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教师板书,梳理学生的猜想。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让学生推测光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一定要求他们说出依据。科学探究

19、中推测很重要,然而推测的依据更重要。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然光条件下及种种生活现象中寻找更多的证据,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现象,以及我们在之前研究的光源的特点,都可以作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依据。(二)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提问:我们对光传播路线有了自己的猜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1.我们想证明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就需要设计实验,帮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4个能直立的夹子、手电筒。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需要有明确的方法,用提出问题的

20、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3 .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页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思路和实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设计意图: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教科书上介绍得很清楚,且操作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操作的能力。交流实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的观察及规范操作。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1)在3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1厘米;(2)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3)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 5厘米,并保持所有小孔

21、在一条直线上;(4)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 5厘米的地方,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5)关闭所有灯光,并合上窗帘,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6)观察并记录:把手电筒放在离你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3次)把中间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 验3次)5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需做3次;(2)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射同学的眼睛;(3)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意图: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验证实验,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22、中要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记录要真实、完整。记录表需要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这是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三、研讨1 .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2 .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汇报,进一步得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明白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后,学生能用这个道理解释主 备 教 师:纸 屏 上 的 光 斑

23、 在 卡 纸 移 动 前 后 有 什 么 变 化,总结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 什 么 特 点,这 也 是 对 本 课 所 学 知 识 的 巩 固 和 运 用。【活 动 手 册 使 用 说 明】在 光 通 过 小 孔 的 实 验 中,我 发 现:1.光 直 接 穿 过 小 孔 时,在 纸 屏 上:A能够看到光斑 B不能看见光斑2.移 动 中 间 的 一 张 卡 纸,在 纸 屏 上:A能够看到光斑 B不能看见光斑活 动 目 的:让 学 生 通 过 实 验 验 证 光 是 沿 直 线 传 播 的。活 动 手 册 说 明:表 格 中 第 一 行“光 直 接 穿 过 小 孔”,实验要求将带孔的 纸

24、板 中 间 的 孔 放 在 同 一 直 线 上,光 直 接 穿 过 小 孔 时,画 出 光 行 进 的 路 线。表 格 中 第 二 行“移 动 一 张 卡 纸”,实验要求将第二或第三张纸板向左或向右 移 动5厘 米,观 察 光 斑 在 纸 屏 上 的 变 化,画 出 光 行 进 的 路 线。教 师 交 代 清 楚 后,学 生 才 可 以 进 行 实 验。注 意:每 次 实 验 要 多 做 几 次。实 验 结 束 后,让 学 生 根 据 自 己 的 观 察 和 表 格 记 录,完成表格第三行和表 格 下 面 的 选 择 题。完 成 后,教 师 需 要 和 学 生 讨 论,并确定学生答案的正确 性

25、。板 书设 计2.光是怎样传播的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备课时间.7授课时间教学时数第 周 第课时教学类型新授课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目标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2 .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能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2 .能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3 .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26、目标知道人们很早就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教学重点在空气中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教学难点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日食和月食。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薄纸片、塑料杯、玻璃、科学书。教师准备:水槽、线香、火柴、激光笔。补充修改教学过程一、聚焦回顾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光的传播方式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光会一直传播下去吗?课件出示4幅图片,学生观察会发现,光不会一直传播下去,光会遇到阻碍。(引出课题: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光的传播的兴趣。二、探索(一)光照射玻璃

27、、纸、书的探索1.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玻璃、杯子、纸、书,如何进行实验探索呢?2 .提出实验要求:(1)关闭屋子电灯,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为唯一光源。(2)在手电筒前放一个杯子,保证可以看清楚杯子上的图案,将玻璃、纸、书依次放在手电筒前,对比观察三次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 .小组讨论:光照射玻璃、纸、书三种物品,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够说明什么?5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和结论。(二)光照射烟雾的探索1.出示激光笔和水槽,观察激光笔照射到水槽中的现象。提问:如果在水槽中放入烟雾会影响激光笔的光束吗?主备教师:2 .实验要求:(1)将线香放在水

28、槽中,用火柴点燃。等到烟雾充满整个水槽时,用激光笔向水槽的水平方向照射,观察现象。(2)对比两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激光笔的光一定不要照射人眼,以免造成危害。建议此实验由老师演示。4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看。5 .小组讨论,看到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6 .学生汇报,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进行板书。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方法由浅入深地证明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这个规律。研讨L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不能穿过任何物体,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物体时,光会遇到阻碍,传不过去;当光照射到一个透明物体时,光会传过去

29、;当光照射到一个半透明物体时,会有一部分光传过去。2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因为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人们就会看到部分太阳或全部看不见,这就形成了日食;月球自身不发光,需要太阳照射再反射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中时,来自太阳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地球遮挡,人们就会看到月食。板 书设 计备课时间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7授课时间教学时数第周 第课时教学类型新授课教目学标科学概念目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2 .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30、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实验盘、玻璃杯、激光笔、铅笔、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装满水的玻璃杯、硬币、激光笔。补充修改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聚焦核心探究主题P P T出示图片,复习旧知识并引出新内容。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遇到的物体是一个透明的物体,光能穿过物体继续传播。设

31、计意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这一知识点是研究本课内容的前提。教师:那么,这时光的传播路线是会发生改变吗?(板书课题)学生基于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进行猜想。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思考核心问题。(一)嬴光笔射出的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1.实验教师: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让一束光射进水里,观察实验现象。P P 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激光笔不要照到同学的皮肤及眼睛,防止出现伤害。(2)实验完毕及时关掉激光笔,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设计意图:本实验是研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这个核心问题的第一个实验,用以验证学生的猜

32、测,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光斜射进水里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获得实验结论。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学生观察并回答:射入水中的光线看起来好像折了。3.提出学习要求:同学们,把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教师板书光的路线图并指导学生)设计意图:学生刚开始绘制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能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所以,培养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很重要。4 .学生汇报交流。5.小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在接触面时发生了弯折。(-)分组实验:观察铅笔放入水中的现象1 .教师:同学们猜一下,如果让光线垂直照射进水里,还会发生弯折了。如果我们用铅笔模拟光线,将

33、铅笔垂直放入水里和倾斜放入水里,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 .出水实验要求:(1)将铅笔分别按照垂直放入水中和倾斜放入水中。(2)每种情况做三次实验并进行观察。(3)记录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记录)。3.再次提醒:激光笔不能照射同学。4.学生分组实验,组内交流并记录。设计意图: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发现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铅笔好像“折”了。而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产生这种现象。铅 笔“折”的现象,正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这个实验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而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

34、,则不会产生折射现象。(三)实验: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教师P P T出示图片,在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教师:在养鱼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鱼缸里放进一条鱼,有时候却能看到两条鱼。怎样才能看到两条鱼呢?请同学们自己变换角度尝试一下,并把看到了现象画下来。学生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三、研讨1.问题: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引发全班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射入水中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光在空气和水的接触面上发生了折射。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2.问题: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

35、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充分交流,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得出结论:如果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的接触面上是要发生折射的,此时光传播的方向偏离了。如果是垂直入射,光线不会发生改变,比如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光继续沿直线传播。3.问题:怎样能看到两条鱼?学生汇报:学生交流如何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解释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教师P P T出示光路图。教师总结: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四、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主备教师:渔民在水面上看到了水里的

36、鱼,捞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实例,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能够发现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有趣现象。板 书设 计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生折射5.认识棱镜备课时间.7授课时间教学时数第周 第课时教学类型新授课教目学标科学概念目标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 .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3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

37、样。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可以折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教学难点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教学准备每个实验小组:三棱镜实验盒(包括三棱镜和支架)、白卡纸两张、圆规、剪刀、彩笔或蜡笔一盒、火柴一盒、细线一捆。补充修改教学过程一、聚焦出示彩虹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彩虹的样子和颜色,回忆一下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彩虹。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彩虹的奥秘,认识这个自然界最美丽而神奇的光的现象。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光在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光的路线发生了变化,这个

38、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聚焦: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里时,也会发生折射吗?请说出你的猜想。下面让我们借助玻璃三棱镜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设计意图:利用彩虹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奥秘。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回顾,提出新的探究问题。(一)加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第一部分,认识三棱镜结构。出示三棱镜,学生观察三棱镜的结构特点。三棱镜的结构特点:具有三条棱,截面是三角形,透明的玻璃体。讲解:光学上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物体叫做三棱镜。设计意图:认识三棱镜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探索o曷二部分,实验探究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现象。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

39、上窗帘,营造一个较暗的实验环境。2 .教师指导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1)手拿三棱镜两端的三角形截面,或是带有支架的三棱镜实验套装,把三棱镜及支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三棱镜。(2)用手电筒的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三棱镜的角度让白光通过三棱镜。(3)在另一侧竖立一张白纸作为屏幕,调 整“纸屏”位置,收集三棱镜折射出的光,观察白纸上的现象。3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提示操作要领。4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结。教师讲解或是学生阅读书中资料:白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棱镜后,发生了折射,并在 纸屏”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

40、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教师借助科普视频讲解彩虹形成的奥秘,雨后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相当于我们实验中的三棱镜,当太阳光照到小水珠时发生了折射,就分散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便形成了美丽、奇特的彩虹。可见,雨后出现彩虹,与太阳光的组成以及空气中的小水珠有关,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是一样的道理。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三棱镜认识光的折射,认识光的色散现象,进而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白光的组成,满足了学生对彩虹之谜的好奇心。(二)

41、制作一个彩色轮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思考。我们通过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发现了白光可以分散出不同颜色的色光,那么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第二部分,通过制作一个彩色轮研究色光混合成白光的现象。1 .教师介绍制作材料与制作方法陀螺法:(1)在硬的白纸板上画出一个直径约为5 c m的圆,并剪下来;(2)在圆纸片上画出三个相同大小的扇形,夹角均为1 2 0度;(3)利用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4)圆纸片中间扎孔,穿入火柴棍固定,作为陀螺的中间轴。旋转轮法:1-3步骤与陀螺法相同,然后在圆心两侧分别扎两个小孔,穿入线绳。2 .学生制作并测试,让彩色轮快速旋转,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

42、的变化。3 .教师提示,扎孔或用剪刀时要注意操作安全。4.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结。教师小结:当陀螺或旋转轮快速旋转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这说明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在一起后会变成白色光,但必须是等量的红、蓝、绿三色光才能混合成白光。设计意图:利用彩色轮研究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变为白光,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白光与色光的关系。三、研讨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变成有规律的、不同颜色的色光组合一一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三棱镜对光的作用是,让光发生折射,而且可以把白光分散出不同的色光。2.彩色轮或是彩色陀螺,在快速旋转时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接近白色的

43、颜色,这说明不同的颜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也证明了白光是主 备 教 师:由 不 同 色光组成的。但 这 里 需 要 强 调 的 是,一 定 是 等 量 的 三 原 色 光,即 红、蓝、绿 三 种 光 才 能 混 合 成 白 光。设 计 意 图:学 生 通 过 对 实 验 结 果 的 讨 论 与 思 考,加深了对白光是由不同 色 光 组 成 的 理 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通过实验现象说明问题的 证 据 意 识。板 书设 计6.光的反射现象备课时间.7授课时间教学时数第周 第课时教学类型新授课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目标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3.

44、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阴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2.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教学难点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镜子。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

45、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保证实验效果)、黑色的箱子、苹果等。补充修改教学过程一、聚焦聚焦问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采用头脑风暴式的研讨和汇报,提示学生将头脑风暴信息进行记录。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学生关于光的前概念以及认知水平,并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将学生的前概念及问题进行记录,便于在后续的教学中有的放矢,也可为光的学习和总结提供支持。二、探索(-)寻找光源1.请学生写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光源。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所找到的光源。3.学生对找到的光源按发光特点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对光源做出界定,即“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二)认识光

46、源1.认识最重要的光源一一太阳。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辨别是否是光源,巩固对光源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设计意图:寻找光源的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开展区分光源和非光源的活动,形成光源的概念。三、研讨(一)没有光的世界主备教师:1 .创设情境:“假如没有光会怎样?”鼓励学生打开视野,从多个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2 .学生汇报,无法看见物体、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人类将无法生存等。(二)黑暗中的红苹果1.学生阅读研讨2情境问题,并作出猜想和记录。2.情境模拟,教师出示带孔的暗箱,请学生将观察孔周围用手捂住,不让光线进入。学生通过观察孔观看,能否看到箱子里物品所在位置及物品的样子

47、。3.轻轻松开手,让光线进入暗箱,再看一看,能否看到箱子里物品所在位置及物品的样子。4.小组讨论总结:我们想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当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后,我们才能看到光源或物体。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光对人类及世间万物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光的认识。四、拓展1.没有光就看不见物体,光线暗也看不清物体,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制作了夜视仪,利用夜视仪解决这个问题。(P P T出示夜视仪及夜视仪下看到的物体)2 .学生观察并思考夜视仪的工作原理。3 .学生汇报并阅读资料。设计意图:通过对夜视仪的了解,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目的:这个活动是做

48、了一个假设,用来考查学生对光的认识,并对活动结果进行推测和解释。活动手册说明:本活动要求学生推测能否看见黑暗中的红苹果,做出选择并进行解释。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描述、记录。本课的活动记录需要在课堂上完成。最准确的一个选项应该是A。正确的解释是: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因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当没有光的时候,就不会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也就永远不会看到这个苹果。板 书设 计6.有关光的思考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7.制作一个潜望镜备课时间.7授课时间教学时数第周 第课时教学类型新

49、授课教目学标科学概念目标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探究潜望镜的基本原理。2.通过亲自制作潜望镜,加深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拟制作潜望镜。教学重点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原理。教学难点正确摆放平面镜,制作一个潜望镜。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纸盒、平面镜、三角板、直尺、铅笔、剪刀、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制作好的简易潜望镜、课件、图片、班级记录表。补充修改教学过程、聚焦教师

50、可以不做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藏在桌子下面,尝试通过平面镜看到黑板上面的字。注意:每组两个平面镜,小组一人操作,其他人观察,说出两个平面镜镜面的关系和位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用到了光的反射原理?然后出示潜水艇的图片。潜水艇中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到潜水艇周围的环境呢?潜望镜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它的内部构造又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潜望镜的奥秘,并亲自设计一个潜望镜。(引出课题:制作一个潜望镜)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引导学生对光的反射原理进一步探究,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二、探索老加可A事先做好的潜望镜发给同学,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