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学科素养评估卷.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7385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10.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份】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学科素养评估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4份】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学科素养评估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份】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学科素养评估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份】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学科素养评估卷.pdf(6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份】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学科素养评估卷目录2019年3月9日模块一学科素养评估卷.1模块二学科素养评估卷.17模块三学科素养评估卷.35选修模块 学科素养评估卷.50模块一学科素养评估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元素组成可能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A.ATP B.酶C.RNA D.磷脂解+析 ATP、RNA、磷脂均含有C、H、0、N、P五种元素;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蛋白质都含有C、H、0、N四种元素,有的还含有S

2、元素。答 案B2.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叙述中,错误的是()A.水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介质B.水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C.水使细胞内温度的变化比较缓和D.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解+析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答 案 B3.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B.可以用双缩胭试剂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D.细胞膜、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解+析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答 案 D4.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

3、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 的天竺葵叶片,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D.花生子叶经苏丹IH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油脂颗粒解+析 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淀粉已经消耗尽,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答 案 B5.下列膜结构中含有光合色素的是()室ABC D解+析 光合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膜上或光合膜上,A 表示类囊体膜,B 表示高尔基体膜,C 表示线粒体膜,D 表示核被膜,故A 项符合题意。答 案 A6.下列关于“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成熟血细胞都没有细胞核B

4、.狗骨骼肌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C.蚕豆叶下表皮细胞都有叶绿体D.菠菜成熟叶肉细胞都有大液泡解+析 人成熟白细胞有细胞核;骨骼肌细胞有多个细胞核;下表皮细胞一般没有叶绿体。答 案D7.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双层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B.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外侧C.甘油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衰老时,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解+析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正确;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外部是亲水端,内部是亲脂端,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内部,B错误;甘油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正确;细胞衰老时,膜通透性发生改变,D正确。答 案B8.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面内质网向内与核被膜相连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C.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场所D.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之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解+析 粗面内质网向内与核被膜相连。答 案A9.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内)做嫁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结构上没有联系B.伞帽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核有关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的主要场所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调控中心解+析根据伞藻嫁接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果:菊花形帽伞藻的细胞核+伞形帽伞藻的细胞质-*菊花形帽,伞形帽伞藻的细胞核+菊花形帽伞藻的

6、细胞质一伞形帽,可以推知伞帽形态结构的建成取决于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答 案 B10.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o 时间A.与 A 点相比,B点时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深B.与 8 点相比,。点时细胞的吸水速率大C C 点时细胞膨胀,液泡内没有水分子进出D.B点 到。点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受细胞壁的影响解+析 液泡体积增大表明细胞吸水,8 点颜色应该比A 点浅;C 点细胞吸水多浓度小,吸水速率要比3 点小;在 C 点时,水分子进出保持平衡状态;8 点 到 C点过程中,细胞体积受细胞壁的阻挡,不能继续增大,D 正确。答 案 D11.人体神经

7、细胞内C0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2分 压 和 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由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 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易化扩散B.C02转运速率会随细胞内C02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可以作为运输Na+的载体D.通过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直接通过慢解+析K+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转运,属于主动转运;C 02转运方式是简单扩散,转运速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作为转运物质的载体是贯穿质膜的蛋白质;借助载体的转运速率比简单扩散快。答 案 B12.将小鼠肝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体积和数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汨据晏忌A B-NaCl溶液

8、浓度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小鼠肝细胞体积和数量的影响A.曲线甲表示细胞数量的变化B.乙曲线说明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A 时细胞开始吸水C.NaCl溶液浓度为B时小鼠肝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D.实验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变化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 肝细胞在高浓度NaCl溶液中失水皱缩,细胞数不变;在低浓度NaCl溶液中吸水胀破,细胞数量减少,所以乙曲线代表细胞数量的变化,甲曲线代表细胞体积的变化。答 案 D13.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1 分钟后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M 是细胞核,N 是蔗糖溶液B.图中L 对蔗糖溶液具有全透

9、性C.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M 的体积会增大D.如果洋葱外表皮紫色较浅,则应换用小光圈,平面反光镜解+析 M 为原生质体、N 为细胞外溶液蔗糖溶液,A 错误;L 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 正确;细胞浸润在清水中,会吸水,M 体积增大,C 正确;使用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可使视野变暗,有利于观察浅色结构,D 正确。答 案 A1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中都能形成ATPB.ATP中的A 表示腺甘,由腺喋吟和脱氧核糖组成C.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也能产生ATP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解+析 在有氧

10、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都能形成ATP,A 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音,由腺嘿吟和核糖组成,B 错误;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通过厌氧呼吸产生ATP,C 正确;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D 正确。答 案 B15.下列关于细胞内代谢活动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ATPB.根毛细胞依靠主动转运从土壤中吸收K+时需要ATPC.乳酸杆菌在细胞溶胶进行厌氧呼吸时产生ATPD.蓝细菌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碳反应的过程中不产ATP解+析大肠

11、杆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无线粒体。答 案 A1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B.酶与底物结合后形状会发生变化C.低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可用碘液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专一性解+析 酶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A 错误;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 错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D 错误。答 案 B17.表格所示为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根据表中实验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试管123456本尼迪特试剂/mL2222221%淀粉溶液/mL3332%蔗糖溶液/mL333淀粉酶溶液/mL11蔗糖酶溶液/mL11实验结果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溶液的量B.该实

12、验的观察指标也能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C.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 有麦芽糖生成D.试管1、2 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淀粉和蔗糖不能和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种类及底物种类;由于碘一碘化钾溶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水解,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故实验观察指标不能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用本尼迪特试剂只能检测出试管3 有无还原糖产生,不能具体检测是哪类还原糖,故 A、B、C 选项所述均不正确。答 案 D18.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第一阶段进行糖酵解B.不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C.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D.乳酸被运至肾脏再生成葡萄糖解+析 人体肌肉细胞厌

13、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进行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中,A正确;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被还原为乳酸,整个过程中不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B 正确;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C 正确;内环境中的乳酸被运至肝脏,可在肝细胞内生成葡萄糖,D 错误。答 案 D19.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不同条件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曲线(1 5 号试管的pH或温度逐渐升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若探究pH 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则酸性条件会干扰2 号试管的结果C.若探究pH 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再 将 5 号试管条件改为3 号的条件,则淀粉水解时间变短D.若探究温

14、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2、4 号试管中酶催化速率相同的原因相同解+析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糠时需水浴加热,而加热会影响酶活性,对实验有干扰,A 错误;5 号试管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因此再降低pH(改为3 号试管条件)酶活性也不能恢复,C 错误;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相对最适温度来说,2 号试管温度较低,酶活性受抑制,而 4 号试管温度较高,此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因此两试管中酶催化速率相同的原因不同,D 错误。答 案 B20.如图所示,图 1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 2 表示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15、)W烂餐春好小管周用组织液o o ov已普能-0 o*噂凡6ADP.Pi C N a 1图1D细胞内O细胞外甲 乙 物 册 种 类图2A.氨基酸以易化扩散方式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受载体蛋白的限制C.图 2 中的乙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与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D.若 图 2 中的两种物质表示CO2和。2,在浆细胞内外的分布则甲为。2,乙为CO2解+析氨基酸是从低浓度肾小管腔向高浓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答 案A21.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强度、C0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蓍 -CO旅 度

16、为 S 一幺二大 气co,浓 度 光 强 度A.A点条件下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B.B点条件下RuBP的再生速率小于C 点、C.x 一般大于大气中C02浓度D.A点对应的光强度一般大于全日照解+析A点为光饱和点,此光照强度为光合作用最强时对应的最小光照强度,但全日照的光强度,根据题意无法判断。答 案D22.关于如图所示光合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V7A.距滤液细线最近的色素带中不含镁元素B.距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若实验过程中未添加碳酸钙,则离滤液细线较远的两条色素带会变窄D.颜色为橙黄色的色素带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解+析 距滤液细线最近的色

17、素带为叶绿素b,它与叶绿素a均含镁元素;距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为胡萝卜素,它主要吸收蓝紫光;碳酸钙主要保护的是叶绿素,故研磨时未加碳酸钙时可导致叶绿素含量变小,其相应色素带变窄。答 案D23.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时,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B.用 50%的乙醇漂洗,以便于观察C.用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以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D.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解+析 漂洗是为了洗去解离时残留的盐酸,应该用蒸储水进行漂洗。答 案 B24.如图1和图2 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8、)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 的。一。段B.图 1 中。一E 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图2 中a 对应图1 中的A-*3 段,c 对应图1 中的E f F 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 中d 所示的情况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图1 的C-O 段,A 正确;图 1 中O-E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B 正确;图2 中a 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 中的E-/段,c 表示Gi期,对应图1 中的A-8段,C 错误;图2 中d 表示染色体:核 DNA=

19、2:1,这种情况不存在,D 正确。答 案 C2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衰老和细胞的凋亡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B.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的全能性越强C.癌细胞容易转移是因为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D.同一个体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mRNA的多样性解+析细胞的衰老和细胞的凋亡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A 正确;一般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的全能性越低,B 错误;癌细胞容易转移是因为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导致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C正确;同一个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它们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

20、因是细胞中的m RNA的多样性,D正确。答 案B26.【加试题】某同学将某植物置于培养液中培养、显微观察后,制作如下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时期,测得该细胞周期约为36小时(h),分裂间期时长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时期可以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时期将发生胞质分裂B.各时期间有明显的界限,数据的获取过程需选择特殊细胞制作临时装片C.可通过计数M期细胞数目和细胞总数来推算其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D.若在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细胞分裂素溶液,则该细胞分裂间期时长大于32小时解+析时期为末期,发生胞质分裂;各时期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若在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细胞分裂素溶液,则该细胞分裂间期时长缩短,小

21、于32小时。答 案C27.【加试题】如图是发生在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甲、乙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A.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CO2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B.大部分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在叶绿体内用于合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质C.乙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D.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解+析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 ADPH是碳反应中将C02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A 正确;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大多数进入细胞溶胶合成蔗糖,少数在叶绿体内合成其他物质,B 错误;乙过程为需氧呼吸全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

22、和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C 正确;由于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所以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D 正确。答 案 B28.【加试题】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下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02和释放02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OLUA#禺用鼓OUA.图中A 点叶肉细胞间隙。2浓度最高B.AB段变化的原因是ADP和 NADP+浓度的限制C.光斑移开后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仍会进行一段时间D.I、n 所指示的阴影面积是相等的解+析 图中随A、B、C、。点叶肉细胞不断释放。2,。2浓度不断增加,A 错误;4 8 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反应强度大,此时

23、碳反应速率仍较慢,碳反应提供的参与光反应的ADP和 NADP+数量有限,限制了光反应速率的进一步提高,B 正确;光斑移开后一段时间,仍有CO?的吸收,表明光合作用的碳反应仍在进行,C 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02量等于吸收的C02量,I 表示。2与C02的差值,II表示C02与。2的差值,故 I、II所指示的阴影面积相等,D 正确。答 案 A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44分)29.(7 分)如图是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受光质与CO2浓度影响的曲线(不考虑光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5251505152L().-cC.e、f D.e d解+析 一个用15N 标记的D

24、NA放到I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2 次得到4 个DNA,2 个为困一N DNA,2 个为乐 一 喋 DNA;复制3 次得到8 个DNA,2 个为 15N-14N DNA,6 个为 I4NiD N A。答 案 C16.下图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其中表示逆转录过程的是()O b 广;cI DNA一 丁 二:RNA-蛋白质aeA.a B.bC.c D.d解+析 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生成DNA的过程,所以图中d 过程表示逆转录。答 案 D17.为在酵母菌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菌偏爱的密码子AGA(精氨酸的密码子有:CGU、CGC、CGA、

25、CGG、AGA、AGG),对此发生的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C.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D.控制植酸酶的基因含有的氢键数目减少解+析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 错误;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 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为UCU,C 正确;由于密码子改变后C(G)比例下降,故控制植酸酶的基因含有的氢键数目减少,D 正确。答 案 A18.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 五个基因,下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已知的染色体状况:2 B门3A B A 耳

26、 C D E F A B C E F A b e d eA B C D解+析 A 为缺失,B 为易位,C 为易位,D 为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答 案 D19.下列叙述一定不属于单倍体个体的是()A.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B.含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C.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D.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解+析 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属于几倍体,C正确。答 案 c2 0.下列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也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B.2 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某二倍体西瓜幼苗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秋水仙素是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成使染

27、色体加倍解+析 三体是指细胞中某种染色体是三条,不是三个染色体组。答 案 B2 1.利用A a B b 植株培育得到A A b b 植株的过程如图,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B b 植 株 生 花 粉 细 胞 包 愈 伤 组 织 一 配 幼 苗 WAAbb植株A.图中全能性最高的为花粉细胞B.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C.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D.如图所示育种方式优点之一为排除显隐性干扰解+析 图中全能性最高的为愈伤组织细胞,A错误;为脱分化过程,为再分化过程,因此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B正确;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

28、重组、染色体畸变,C正确;图示为单倍体育种,该育种方式的优点之一是排除显隐性干扰,D正确。答 案 A2 2.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X B 的基因频率为8 0%,X b 的基因频率为2 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x b 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1 0%,1 0%B.1%,2%C.5%,0.5%D.2%、1 0%解+析 由题意知,果蝇种群中,X1 3的基因频率为8 0%,X b 的基因频率为2 0%,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产生的配子X B =8 O%,Xb=2 0%;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X=Y=5 0%,其中x B:x b=8:2,所以雄果蝇产

29、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1 3:Xb:Y=4 0%:1 0%:5 0%;由于雌雄果蝇数相等,因此理论上X b x b 的基因型频率是x b x b=2 0%X 1 0%=2%,x b y 的基因型频率是X b Y =2 0%X 5 0%=1 0%。答 案 D2 3 .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叙述,正 确 的 是()A.选择是进化的动力,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目的是相同的B,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变异都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C.自然选择通过直接筛选种群中的基因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D.某患者长期使用青霉素使体内产生抗青霉素的细菌群体,该实例能够说明自然选择导致适应解+析 人工选择的目的是选择满足人

30、类需求的性状,自然选择的目的是选择适应环境的性状,它们的目的不一定相同,A错误;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错误;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种群中的个体而筛选相应基因,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C错误;某患者长期使用青霉素使体内产生抗青霉素的细菌群体,该实例说明了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细菌群体出现适应性进化,D正确。答 案 D2 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 确 的 是()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使人类所需要的变异得到了积累C.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若变异性状影响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

31、化的单位;人工选择使人类所需要的变异得到了积累;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答 案 D2 5 .某种植物高茎(A)对矮茎显性,红花(B)对白花(b)显性。现有红花高茎植株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子一代植株性状表现与比例如下表:表现型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10数量比101 1则红花高茎亲本的基因型是()A BA BA BA bK-B-Ta ba BABCD解+析 根据表格分析,红花高茎植株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子一代中红花:白花=1 1:11=1:1,高茎:矮茎=1 1:11=1:1,说明两对基因都是测交,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红花高茎:红花矮茎=10:1,说明高茎A 和

32、红花B基因连锁。红花矮茎和白花高茎各一株,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答 案 C26.【加试题】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合品系,甲、乙不抗矮黄病,丙抗矮黄病。图中I、n 分别表示染色体,A 为矮秆基因,B 为抗矮黄病基因(B 位于I 或n染色体上)。乙品系I 染色体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与小麦的I 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减数分裂中配对异常的染色体会随机分配,不影响子代的存活,不考虑基因突变)()心)”甲 乙 丙A.甲和乙杂交所得的Fi,可能产生4 种基因型的配子B.若丙I 染色体片段缺失,其自交后代出现不抗矮黄病植株,则基因B 位于I 染色体上C.若甲与丙杂交,B 中的H号

33、三体与乙杂交,F2中抗矮黄病:不抗矮黄病=5:1,则基因B 位于H染色体上D.若基因型为AaBb的品系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 B 基因一定位于II染色体上解+析 甲的基因型为A A,乙的基因型为aaEE,两者杂交产生的F1为A aE,据题知AaE可以产生A、aE、AaE、O 四种类型的配子,A 正确;由于丙为三体,如果基因B 位于U染色体上,并且减数分裂分裂时联会紊乱,可能会产生不含B基因的配子,导致后代出现不抗矮黄病植株,B 错误;如果B 基因位于I 染色体上,则甲个体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Ab,丙个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 B,子一代基因型为

34、AABb,与乙(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不会出现5:1 的性状分离比;如果基因B 位于H染色体上,甲个体基因型为AA bb,产生的配子为A b,丙个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B或AB,贝(F)中的II号三体基因型为AABBb,其与乙(基因型为aabb)杂交,由于BBb能够产生B:BB:Bb:b=2:1 :2:1 的配子,因此F2中抗矮黄病:不抗矮黄病=5:1,C 正确;若基因型为AaBb的品系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表明Aa和B b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B 基因一定位于H染色体上,D 正确。答 案 B27.【加试题】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

35、基因A 和 a 控制,且 A 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等位基因B 和 b 控制色素的分布,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p 纯白 X 纯黑IF,全部灰色斑点|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纯白 纯 灰 纯 黑 灰 色 斑 点 黑色斑点4:2:1 :6 :3A.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B.基因A(a)和 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D.F2黑色斑点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解+析 由于A 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所以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A 正确;由于F2性状分离比为4:2:1 :6:3,为9:3:

36、3:1 的变式,所以基因A(a)和 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正确;从 F2性状分离比可知黑色斑点:黑色纯色=3:1,故B、b 控制色素分布形成斑点的基因为B,基因型为BB或Bb,C 错误;F2黑色斑点的基因型为AABB、AABb,其中杂合子所2占 比 例 为 D 正确。答 案 C28.【加试题】人的ABO血型受基因P、F、i 控制,ABO血型又有非分泌型和分泌型(唾液中有相关物质)之分,这一性状受基因E 和 e 控制。如图为某家族的血型遗传系谱图,其中5 不携带非分泌型基因,1、3、6 为 0 型,5、7 为A 型,4 为 B 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如丁%非分泌型男性j H

37、口分泌型男性II -r CO分泌型女性3m f 9A.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A 抗原和B 抗原B.分泌型血型的遗传方式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C.I 2的基因型是FiXExE或 FixExeD4与115再生一个AB型血男孩的概率为1/4解+析 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同时含有A 抗原和B 抗原,A 正确;和 生出非分泌型男性,而U5不携带非分泌型基因,表明分泌型血型是伴X 显性遗传,B 正确;12为分泌型血型,其配偶为O 型血,子代为B 型血和O 型血,推测其基因型为FixExE或 FixExe,C 正 确;基 与115基因型分别为F i、鸟,他们再生一个AB型血男孩的概率为1/8,D 错误。答 案

38、 D非选择题部分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44分)29.(6 分)研究发现,高粱的茎秆中含有一定量的蔗糖,A 基因存在时茎秆中可合成较多的蔗糖,可用茎秆榨取蔗糖;B 基因存在时可催化蔗糖合成淀粉,可提高高粱籽粒的产量。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1)已知B 基因通过合成一种蛋白质来催化蔗糖合成淀粉。B 基因转录时,首先与 B 基 因 启 动 部 位 结 合 的 酶 是;翻译时,掺入到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的种类由mRNA上的 决定。(2)现用基因型为AaBb和 aaBb的两个植株杂交,子一代中适于榨取蔗糖的植株占,适 于 获 取 高 粱 籽 粒 的 植 株 占。(3

39、)现用基因型为AAbb和 aaBB的两个品种来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品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利用的变异原理是 o 该育种方法通过将基因型为AAbb和 aaBB的两个亲本杂交,在 F?等分离世代中籽粒产量高的植株,再经连续自交等 手段,最后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品种。(4)现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品种来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育种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及其比例)。解+析(l)RNA聚合酶能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从而启动转录过程。mRNA上3 个相邻核昔酸排列而成的三联体遗

40、传密码决定一个氨基酸。(2)适于榨取蔗糖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 _bb,适于获取高粱籽粒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O AaBbXaaBb,产生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的概率为1/2X 1/4=1/8,产生基因型为A_B_的植株的概率为l/2X3/4=3/8(3)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原理。若采用杂交育种获得所需要的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需要将两个亲本杂交获得F,口 自交获得所需要的性状后再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出现性状分离,最终获得所需要的稳定遗传的品种。(4)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大致为:亲本杂交得到F i,将B 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后从中选出所需性状的纯

41、合子。答 案(l)RN A 聚 合 酶(三联体)遗 传 密 码(2)1/8 3/8(3)基因重组选择纯 合 化(4)如图P AABB x aabb1F,AaBb配 了 小 Ah 出 而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AB Ab aB abI染色体加倍AAbb(l/4)30.(7 分)某动物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体毛有长毛和短毛,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 和 B、b 控制。现用一对表现型都为灰身长毛的雌雄个体,进行多次杂交实验,得到的B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灰身长毛灰身短毛黑身长毛黑身短毛雄性3/153/151/151/15雌性6/1501/150(1)控制灰身和黑身的A、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控制长毛和短

42、毛的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2)已知该动物某一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该基因型为 o(3)让&灰身长毛雄性个体与黑身长毛雌性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黑身长毛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0(4)若不能发育成活的个体为纯合致死,为验证上述结论,可 以 让F,中黑身长毛雌性个体与基因型为 雄性个体进行测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验证过程。答 案 脱氧核甘酸序列不同(或碱基排列 顺 序 不 同)X(2)aaXBxB或aaXBxb(3)1/11 或 1/6(4)aaXbY黑身长毛雌性 黑身短毛雄性测交 aaXBXh x aaXbY测交 aaXBXh aaXbXb aaXBY aaXhY子 代

43、 黑身长 毛 雌 黑身短毛雌黑身长 毛 雄 黑身短毛雄1:1:1:131.(7分)果蝇有4对染色体(I IV,其 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毛灰体、长翅、立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表现型表现型特征基因型基因所在染色甲黑檀体体呈乌木色、黑eeIII乙黑体体呈深黑色aaII内残翅翅退化,部分残留vvII(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B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4、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黑体、立刚毛的雄蝇,与一只毛灰体、焦刚毛雌蝇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黑体、立刚毛雄果蝇X毛灰体、焦刚毛雌果蝇F i:毛灰体、立刚毛雌果蝇毛灰体、焦刚毛雄果蝇实验二:F i中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毛灰体立刚毛:毛灰体焦刚毛:黑体立刚毛:黑体焦刚毛=6 :6 :2 :2(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表示立刚毛基因位置(仅画出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同源

45、区段),正确的是 OF 2中有 种基因型,F 2中出现与R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该变异类型称为,F 2中的黑体雌果蝇和毛灰体、焦刚毛雄果蝇相互交配,F 3雌果蝇中毛灰体立刚毛占 o写出亲本到B的遗传图解。答 案(1)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H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D 12基 因 重 组1/6P 毛灰体焦刚毛雌果蝇黑体立刚毛雄果蝇AAXhXh x aaXBYI I配于 AXb aXB、aY/Fi AaXBXb AaXbY毛灰体立刚毛雌果蝇 毛灰体焦刚毛雄果蝇113 2.【加试题】(1 4分)某自然种群的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

46、基因(A和a、B和b)控制,叶形(宽叶和窄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和d)控制。请据图回答:基因A 基因BII白色 翻,蓝色 酶2 _紫色色素*色素*色素图甲叩nIIx nX Y困乙(1)图甲中基因A或B的转录产物需在部位加工后,才能成熟。在 酶1或 酶2合成过程中,认 读m R N A上的遗传密码。(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某蓝花植株的一个基因A发生突变,但该植物仍能开出蓝花,可能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7、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对一条原因即给分)o(3)以紫花雄株与蓝花雌株为亲本,若F i植株中有三种花色的植株出现,则父本控 制 花 色 的 基 因 型 是,理论上纯合的B植株中开白花的比例为将B中的蓝花植株杂交,在F 2中出现部分白花植株的原因是(4)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图乙中1片段,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现有宽叶、窄叶雌性植株若干和已知基因型为x Dy D、x Dy d或x d y D宽叶雄性植株若干。选择相应的亲本组合,以期通过一次杂交,获得能够依据叶形

48、区分雌雄的大批幼苗。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文字说明培育的过程。(5)将紫花宽叶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利用 原理可以培育出正常蓝花窄叶雄株。解+析(1)核基因转录的RNA不能直接参与翻译,需在细胞核中加工为成熟m R N A o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属于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2)根据题意推知,紫色花的基因型是A _ B _,蓝色花的基因型是A _ b b,白色花的基因型是a a B _、a a b b,因此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 a b b和A A b b;虽然基因突变会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如

49、果该植物控制蓝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A,如果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基因型为A a,生物的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存在非编码区,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也不会影响生物的性状。(3)蓝花雌株基因型为A a b b 和 A A b b,紫花雄株基因型为A a B B、A A B B、A a B b和 A A B b,Fi 植株中三种花色都出现,产生了白花,其基因型为a a b b、a a B B 和a a B b,因此亲本紫花雄株基因型为A a B b,蓝花雌株基因型为A a b b。Fi 植株中纯合子基因型有A A b b 和a a b b,且比例为1 :1,因此

50、开白花的占g。F|中的蓝花植株基因型为A A b b 和 A a b b,且比例为1:2,由于A a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分离,在F2 中出现部分白花植株。(4)如果选择Xd y D做父本,x d x4 1做母本,则后代中宽叶植株均为雄株,窄叶植株均为雌株;或者选x Dy d 做父本,x d x d 做母本,则后代中窄叶植株均为雄株,宽叶植株均为雌株。遗传图解见答案。(5)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答 案(1)细 胞 核 核 糖 体(2)2 该植物控制蓝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 A b b,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该基因突变后控制的蛋白质未发生改变;或该突变发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