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下)2月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7278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下)2月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下)2月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下)2月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下)2月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物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

2、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 .下列现象中由于原子核内部变化引起的是()A.粒子散射实验 B.天然放射现象C.光电效应现象 D.氢原子光谱的产生2 .第 2 4 届冬奥会于2 0 2 2 年 2月 4日在北京隆重开幕。若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运动员从平台飞出后可视为平抛运动,现运动员甲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平台飞出,轨迹为图中实线所示,则质量比甲大的运动员乙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飞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乙的运动轨迹应为图中的()A.B.C.D.3 .2 0 2 1 年 1 2 月 9日下午3:4 0 宇航员王亚平时隔8 年再次在太空授课!

3、这 次“天宫课堂”是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名宇航员共同参与,王亚平担任主讲师,另外两人配合讲课并解答问题,他们在空间站内生动地演示了一系列完全失重状态下 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距地球表面高度为,地球质量为何、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内的宇航员的加速度大小为()GMB,(R+h)2GMm仁(R+h)2GMD.-R+h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小:“2=4:1,原线圈两端连接光滑导轨,副线圈与R=2.0Q的电阻相连组成闭合电路。当直导体棒MN在匀强磁场中沿着导轨匀速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安培表A i的读数是12.00mA,电压表V 的读数是8.00m V,则安培表A

4、2的读数是()A.0B.1.00mAC.3.00mAD.48.00mAN5.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离子Q,在只受某一点电荷(4 位置固定且未画出)的电场力作用下,从 A 经过8运动到C,其 轨 迹 关 于 竖 直 轴 线 对 称,8点是轨迹曲线的最上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NBMA.8点速率一定最大 B.B 点加速度一定最大C.B 到 C 过程电势能可能减小 D.A 到 B 过程电势能一定减小6.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一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 R 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开关S 由 1掷到2 时开始计时,q、八 v和“分别表示

5、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棒中的电流、棒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图象正确的是()7.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小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向下滑动,下滑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 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0过程的图线是曲线,XLX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X轴的直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 乙A.在 XLX2过程中,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B.在 X1X2过程中,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C.在 0立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D.在 0足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可能先减小后增大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停放着质量分别为0.40kg和 0.10kg的 A、B 两滑块,滑块A、B 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6、分别为为0.10和 0.40.现使两滑块同时以相对地面2.0m/s的速率相向运动,两滑块相撞后瞬间A、B 锁定成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滑块最初可能相距3.0mB.相撞后整体一起运动的距禺可能是0.40mC.相撞后整体一起向右运动D.相撞后整体一起运动的距离可能是0.50m三、非选择题:共 174分,第 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 129分。9.某物理兴趣小组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合肥市滨湖新区的重力加速度g。实验中,先测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力,然后断开电磁铁电源

7、,使小钢球自由下落。钢球通过光电门1时计时装置开始计时、通过光电门2 时计时装置终止计时,由此测出小钢球通过两光电门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实验中,保持光电门2 的位置不动,多次移动光电门1 的位置,测得多组/?和 心并将得到的或、f数 据 用 黑 表 示 在 图 乙 所 示 的“t t一 f 图像上。(1)根据实验数据所描出的黑作出4 J 图像;t由上图像可以求得重力加速度g=一的,小钢球释放处与光电门2 之间的距离为“一m(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10.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5 cm 6 71 1 1 1 1 hjjjlu.uJ.u.ul0 10 20甲(1

8、)用 2 0 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可知其长度为 c 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可知其直径为 m m;(2)按图丙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将滑动变阻器R i 的阻值置于最 处(填“大 或 小”);将 S 2 拨向接点1,闭合S i,调节R,使电流表示数为/.将电阻箱及 的阻值调至最(填“大”或“小”),S 2 拨向接点2;保持品不变,调节凡;使电流表示数仍为/。,此时此 阻值为2 5 0 7.5 Q.(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求出圆柱体的电阻率是_ _ _ _ _ _ Cm(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1 1.如图所示,一质量,=1.0 k g 的滑块放置在动摩擦因数=0.1 0

9、 的水平轨道上。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产作用使滑块由静止向右运动,推力尸的功率恒为尸=8.0 W.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滑块继续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已知滑块滑行的总路程为s=8.0 m,取重力加速度g=1 0 m/s2.求:(1)水平外力F作用在滑块上 时间/;(2)分析判断出滑块最大速度能否达到v=3.8 m/s,并说明理由。F L,1 2.如图所示,竖直虚线MN和 P Q 将真空空间分割成I、I I、H I 三个区域,其中I、H I 两区域内均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8 匀强磁场和方向竖直向上、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后面称之为叠加场),而 I I 区域内只存在方向垂直

10、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 H区域内的中央水平固定一根内壁粗糙绝缘的细管,在细管内放置着质量分别为2,、机的、6 两个带正电小球,两球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质弹簧(弹簧与小球不栓接)。某一时刻弹簧瞬间弹开,人两小球分别向左、向右滑动,其中一个小球恰好能在细管内匀速滑动,而另一个小球则没能滑出细管。滑出细管的小球在叠加场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经一段时间后穿过分界线进入H区域,小球在H区域内运动的某一时刻恰好沿竖直方向经过K 点、(K点在图中未标出)。不计a、b 两球之间的作用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滑出细管的小球所带电荷量/(2)两小球被弹簧弹开瞬间的动能之和E k;(3)小

11、球经过K点距水平细管的距离H.M PN Q(-)选考题:共 45分。请考生从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只要减小,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就要减小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C.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大D.一定量1 0 0 C 的水变成1 0 0 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E.只要能增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升高1 4.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内壁光滑,活塞的厚度不计,在 A,8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4、8之间运动,A左侧

12、汽缸的容积为,A、B之间容积为0.2 M。,开始时活塞在A处,缸内气体压强为O.9 P o(P o 为大气压强),温度为2 7。(2,现通过对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恰好移动到8,求:活塞移动到3时,缸内气体温度出在图乙中画出整个过程的P-V 图线。it甲乙B.甲摆机械能比乙摆的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D.由图象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E.在片1.0s时刻乙摆具有最大速度16.如图所示,圆心为。、半径为R的半圆形透明材料置于水平桌面上,OP之间的距离为工,当光线从P2点垂直界面入射后,恰好在透明材料圆形表面发生全反射;当入射角为e时,光线从透明材料圆形表面出射后恰好与入射光

13、平行。求:(1)透明材料的折射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下列现象中由于原子核内部变化引起的是()A.粒子散射实验 B.天然放射现象C.光电效应现象 D.氢原子光谱的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a 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核内部没有交化,A 错误;B.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放出a 粒子或电子,转变为新核,B 正确;C.光电效应是原子外层电子逸出,原子核没有交化,C 错误;D

14、.原子发光是原子核外电子从离核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近的轨道时释放能量,也没有涉及原子核的交化,D 错误。故选Bo2.第 24届冬奥会于2022年 2 月 4 日在北京隆重开幕。若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运动员从平台飞出后可视为平抛运动,现运动员甲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平台飞出,轨迹为图中实线所示,则质量比甲大的运动员乙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飞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乙的运动轨迹应为图中的()A.B.C.D.【答案】A【解析】【详解】运动员甲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平台飞出,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水平方向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X=V()t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1,=万)联立上边两个公式,消去时间r,可得出运动员

15、运动的轨迹方程2 2%,x=-h8由轨迹方程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与抛出位置、初速度有关,所以两次的轨迹重合。故 A 正确,BCD错误.故选Ao3.2021年 12月 9 日下午3:40宇航员王亚平时隔8 年再次在太空授课!这 次“天宫课堂”是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名宇航员共同参与,王亚平担任主讲师,另外两人配合讲课并解答问题,他们在空间站内生动地演示了一系列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小 距地球表面高度为/?,地球质量为、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内的宇航员的加速度大小为()A.0GM GMm GM-r -n _ _ _ _ _(R+)2 (R+/)2

16、R+h【答案】B【解析】【详解】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的引力提供,则MmCJ-7(R+h)2=ma解得加速度GM(R+h)2故选B。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小:m=4:1,原线圈两端连接光滑导轨,副线圈与R=2.0C的电阻相连组成闭合电路。当直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沿着导轨匀速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安培表A i的读数是12.00mA,电压表V 的读数是8.00m V,则安培表A2的读数是()B.1.00mANA.0C.3.00mAD.48.00mA【答案】A【解析】【详解】直导体棒M N在匀强磁场中沿着导轨匀速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定电动势,根

17、据变压器的原理可知,变压器的次级电压为零,则次级电流为零,安培表A?的读数是0。故选Ao5.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离子。,在只受某一点电荷g“位置固定且未画出)的电场力作用下,从A经过8点是轨迹曲线的最上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点速率一定最大B.8点加速度一定最大C.B到C过程电势能可能减小D.A到8过程电势能一定减小【答案】C【解析】【详解】(I)若点电荷q为负电荷,则是带正电的离子在负点电荷q的电场中运动,由 题 意 轨 迹 以 对 称8点是曲线的最上端,所以轨迹ABC可能是正电荷绕负电荷做椭圆运动的轨迹的一部分,该种情况下,B可能是椭圆轨道的到负电荷的最远点,也可能是最近点;5是椭

18、圆轨道到负电荷的最远点:在A到B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正电的离子做负功,正电的离子的速度减小,电势能增加;在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正电的离子做正功,正电的离子的速度增加,电势能减小;所以B点的速率最小:8是最远点,所以粒子的加速度最小;B是椭圆轨道到负电荷的最近点:在A到B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正电的离子做正功,正电的离子的速度增大,电势能减小;在由8向C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正电的离子做负功,正电的离子的速度减小,电势能增大;所以8点的速率最大;8是最近点,所以粒子的加速度最大;(2)若点电荷“是正电荷,则 g 在 B 点的上方,在 A 到 8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正电的离子做负功,

19、正电的离子的速度减小,电势能增加;在由B 向 C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正电的离子做正功,正电的离子的速度增加,电势能减小;所以8点的速率最小;2 是最近点,所以粒子的加速度最大;由以上的分析可得,C 正确,AB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一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 R 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开关S 由 1掷到2 时开始计时,公 八 v和。分别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棒中的电流、棒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图象正确的是()【答案】ACD【解析】【详解】开关S 由 1掷到2,电容器放电后会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导体棒通有电流后

20、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而加速运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速度增大,感应电动势E=Blv即增大,则实际电流减小,安培力F=BIL即减小,加速度Fa-m即减小;因导轨光滑,所以在有电流通过棒的过程中,棒是一直加速运动(变加速).由于通过棒的电流是按指数递减的,那么棒受到的安培力也是按指数递减的,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它的加速度是按指数递减的,故 图 像 如 图 D 是正确的;由于电容器放电产生电流使得导体棒受安培力运动,而导体棒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会给电容器充电.当充电和放电达到一种平衡时,导体棒做匀速运动.则“图像如图C 是正确的;当棒匀速运动后,棒因切割磁感线有电动势,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能稳定

21、在某个不为0 的数值,即电容器的电量应稳定在某个不为0 的 数 值(不会减少到0),故 心f 图像如图A 是正确的;这时电容器的电压等于棒的电动势数值,棒 中 无 电 流 图 像 应 该 是O t则图像B 错误。故选ACD7.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6 的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以某-初速度沿斜面向下滑动,下滑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 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0制过程的图线是曲线,XLX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 乙A.在 XLX2过程中,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B.在 XIX2过程中,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C.在 OX|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D.在 0

22、xi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可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解析】【详解】A B.在加及过程中,机械能守恒,阻力户0,此时物体的加速度mgsinO._a=-5-=gsin,m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选项A错误,B正确;C D.在0 x i过程中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到零,知物体所受的阻力逐渐减小到零。根据_ mgsinO-fm可知加速度可能逐渐增大;还可能开始时介,gsine,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则随着f的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到零后变为向下增加,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停放着质量分别为0.40kg和0.10kg的A、B两滑块,滑块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为0/0和

23、0.40.现使两滑块同时以相对地面2.0m/s的速率相向运动,两滑块相撞后瞬间A、B锁定成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A.两滑块最初可能相距3.0mB.相撞后整体一起运动的距离可能是0.40mC.相撞后整体一起向右运动D.相撞后整体一起运动的距离可能是0.50m【答案】BC【解析】【详解】A.碰前物体AB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lm/s2,B=4m/s2,则滑块8停止时位移0.5m滑块A停止时位移两者距离之和为2.5 m,则两滑块最初不可能相距3.0m,选项A错误;B D.假设AB的速度分别为2m/s时就发生碰撞,向右为正,则=(mA+%)u解得

24、M=1.2m/s相撞后整体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g维超=L6m HmA+mB则一起运动的距离V2s=0.45m2a则相碰后整体-一 起运动的距离小于0.45m,可能是0.40m,不可能是0.50m,选项B 正确,D 错误;C.因A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较小,则碰撞时A 的速度一定大于B 的速度,可知相撞后整体一起向右运动,选项C 正确;故选BCo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129分。9.某物理兴趣小组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合肥市滨湖新区重力加速度g。实验中,先测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儿 然后断开

25、电磁铁电源,使小钢球自由下落。钢球通过光电门1时计时装置开始计时、通过光电门2 时计时装置终止计时,由此测出小钢球通过两光电门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人 实验中,保持光电门2 的位置不动,多次移动光电门1 的位置,测得多组力和%并将得到的、r 数 据 用 黑 表 示 在 图 乙 所 示 的 四ft一 t 图像上。心 生 电磁铁,卡-小钢球4.03.5甲乙(1)根据实验数据所描出的黑作出2 Y图像;(2)由 图 像 可 以 求 得 重 力 加 速 度 g=m/s 2,小钢球释放处与光电门2 之间的距离为H=m(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答案】.见解析.9.7 .0.8 0【解析】【详解】山 作 出 台

26、 图 像,(m/s)2.52.0-03.53.0(2)2 3 采用逆向思维方法,设钢球结果光电门2时的速率为%,由竖直上抛运动可得,1 2h=vot-g r即h 1:=%/由图乙坐标点作出图线,由图像截距可知%=3.95m/s由图线“斜率”可以求得1 3.95-2.50 29女=-=-2 0.3 6g=9.7m/s2再由2H=0.8 0m2g1 0.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5 cm 6 71 1 1 1 1 1 I I I i l l,I I 1,1II ill|l l l l|l l l 1|1111|1111|0 10 20甲(1)用 2 0 分度的游标卡

27、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可知其长度为 c 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可知其直径为 m m;(2)按图丙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将滑动变阻器R i 的阻值置于最 处(填“大或 小”);将 S2 拨向接点1,闭合Si,调节R,使电流表示数为Io.将电阻箱R 2 的阻值调至最(填“大”或“小”),S2 拨向接点2;保持品不变,调节必;使电流表示数仍为/。,此时&阻值为2 50 7.5Q.(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求出圆柱体的电阻率是 Cm(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答案】.5.0 15.4.6 9 7(4.6 9 6-4.6 9 9 均算对).大.大.0.8 7【解析】【详解】(1)用 2 0

28、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为5c m+0.0 5m m x 3=5.0 15c m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为4.5m m+0.0 1m m x l 9.7=4.6 9 7m m(2)3 将滑动变阻器吊的阻值置于最大处;将 S2 拨向接点1,闭合Si,调节品,使电流表示数为 4 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S2 拨向接点2:保持品 不变,调节&,使电流表示数仍为/。,此 时&阻值为2 50 7.5。,根据等效法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也为2 50 7.5C;(3)5 根据R L p LS1 前4解得7rd2R 3.14 x (4.6 9 7 x W3)2 x 2 50 7.5 小p =-=-J-O -m=

29、0.8 7Q -m4L 4 x 5.0 15x 10-211.如图所示,一质量加=1.0 k g 滑块放置在动摩擦因数=0.10 的水平轨道上。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产作用使滑块由静止向右运动,推力厂的功率恒为P=8.0 W.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滑块继续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已知滑块滑行的总路程为s=8.0 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求:(1)水平外力尸作用在滑块上的时间/;(2)分析判断出滑块最大速度能否达到i,=3.8 m/s,并说明理由。F _【答案】(1)1.0 s;(2)不能达到3.8 m/s;理由见解析【解析】【详解】(1)由动能定理可得Pt-jumgs=0解得

30、f =1.0 s(2)滑块速度不能达到丫=3.8 m/s。设滑块最大速度为匕,,则滑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滑块减速时间为一%a则有V号(4+,2)S解得V65-1”/匕 -(+r2)=9.12m所以滑块最大速度不能达到3.8 m/s。Av12.如图所示,竖直虚线MN和PQ将真空空间分割成I、I I、H I三个区域,其中I、H I两区域内均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8的匀强磁场和方向竖直向上、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后面称之为叠加场),而n区域内只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8的匀强磁场。在n区域内的中央水平固定一根内壁粗糙绝缘的细管,在细管内放置着质量分别为2,、机的人6

31、两个带正电小球,两球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质弹簧(弹簧与小球不栓接)。某一时刻弹簧瞬间弹开,。、6两小球分别向左、向右滑动,其中一个小球恰好能在细管内匀速滑动,而另一个小球则没能滑出细管。滑出细管的小球在叠加场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经一段时间后穿过分界线进入II区域,小球在II区域内运动的某一时刻恰好沿竖直方向经过K点(K点在图中未标出)。不计、b两球之间的作用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滑出细管的小球所带电荷量(2)两小球被弹簧弹开瞬间的动能之和反;(3)小球经过K点距水平细管的距离”.M PN QI答案】“型;瞑条【解析】【详解】(1)弹开后,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及洛伦兹力,所以细管对

32、。有竖直向上的弹力,球 a 因受摩擦力作用未能滑出细管,而球匕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洛伦兹力,此二力平衡,所以球6 在细管内匀速滑动。球 6 滑出细管后,在叠加场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6 所受重力与电场力二力平衡,则有mg=qE解得好 整E(2)球 6 在细管内运动时,有mg=qvbB解得E弹簧弹开瞬间,两小球满足动量守恒mvh-2mva=0解得%=专所以弹开瞬间、b 两小球动能之和为(3)球 b 在 III区域叠加场中做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是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其轨道半径为凡 则有qvhB=mb 在 HI区域叠加场中做圆周运动半周后,从细管右端上方进入II区域,从进入n 区域内运动到K

33、点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由动量定理可得:坚 Bt=m也 是 匕 在 n 区域内竖直方向向下运动的位移)所以K 点距水平细管距离H=2R-h=-gB-(二)选考题:共 45分。请考生从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 3.下列说法正确 是()A.分子力只要减小,分子间分子势能就要减小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C.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大D.一定量100c的水变成10CTC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E.只要能增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升高【答案】BDE【解析】【详

34、解】A.由昂一/和尸一/图象比较可知,分子力减小,分子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所以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A 错误;B.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故 B 正确;C.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故 C 错误;D.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C的水蒸气,虽然温度没有升高,但此过程必须吸热,而吸收的热量使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加,故 D 正确;E.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故 E 正确。故选BDE。1 4.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内壁光滑,活塞的厚度不计,在 A,8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A、8之间运动,A

35、 左侧汽缸的容积为Vo,A、8之间容积为0.2%,开始时活塞在A 处,缸内气体压强为0.9R)(Po为大气压强),温度为27。现通过对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恰好移动到8,求:活塞移动到B 时,缸内气体温度tB在图乙中画出整个过程的P-V图线。it甲 乙【解析】【详解】活塞离开A 处前缸内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离开A 处后发生等压变化初态:4=0.9,乂=%,7;=3 0 0 K末态:=4,匕=L 2 V J)由气态方程可得E(2 7 3+3解得友=1 2 7 B.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的大C.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D.由图象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E.在匚1.0s时刻乙摆具有最大速度【答案】ACE【解析】

36、【详解】A.甲摆的振幅为1 0 c m,乙摆的振幅为7 c m,则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故A正确;B.虽然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但由于两单摆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比较机械能的大小,故B错误;C.由题图看出,两单摆的周期相同,同一地点g相同,由单摆的周期公式知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故C正确;D.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万得由于单摆的摆长不知道,所以不能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E.在匚1.0 s时刻乙摆经过平衡位置,具有最大速度,故E正确。故选A C E。R1 6.如图所示,圆心为。、半径为R的半圆形透明材料置于水平桌面上,0 P之间的距离为 一,当光线从P2点垂直界面入射后,恰好在透明材料圆形表面发生全反射;当入射角为。时,光线从透明材料圆形表面出射后恰好与入射光平行。求:(1)透明材料的折射率(2)入射角,的正弦值sin,【解析】【详解】作出两种情况下的光路图,如图所示is(i)在力处发生全反射故有sinC=n R解得n=2(2)由于出射光平行可知,在 8 处射出,故有sinn=-sinZOBPsin NOBP=/=OP2+R2 5解得.A 2行sin”=-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