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融入保育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7010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融入保育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将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融入保育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融入保育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融入保育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将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融入保育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摘要】儿童健康是一个综合、多维度的概念。托育机构应当遵循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的精神,全方位理解健康概念,促进儿童开展;创设健康、平安的环境,加强儿童健康管理;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保证儿童处于良好和舒适的生活状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终身健康。【关键词】托育机构;儿童;健康;开展;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的养育照护。2022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效劳开展的指导意见,1提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效劳”,并提出“家庭为主,托育补充”的原那么。为指导托育机构为

2、 3 岁以下儿童提供科学、标准的照护效劳,国家卫生健康委于 2022 年 1 月发布了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2托育机构应当全方位理解儿童健康概念,遵循大纲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将卫生保健工作融入保育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开展。一、全方位理解健康概念,促进儿童开展一儿童健康的概念儿童健康是指儿童没有疾病和伤残,处于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发育潜力能得到充分开展。这是一个综合、多维度的概念。一是指儿童处于无疾病状态。二是指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的良好状态。这需要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条件,满足儿童的营养、睡眠、运动、休息和休闲生活以及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的需要,提供适宜的养育照护,使儿童拥有强健的体魄,

3、获得全面的开展。三是指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规律的睡眠和对运动的喜爱,能够促使儿童的各项潜能得到充分开展。二儿童健康的组成局部及其重要性个体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儿童早期开展研究发现,一些根本的发育维度会给儿童带来广泛和长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这些维度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1.生长发育良好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和生理发育。体格发育是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表观遗传机制和发育编程研究的进展说明,所有器官系统的发育都依赖于环境刺激。运动环境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给予刺激,消化系统的发育是对喂养环境和食物类型的成长适应,免疫系统的发育是对抗原刺激病毒、细菌

4、等的成长适应,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对环境信息的成长适应。强健的体魄源于适宜的营养、运动、睡眠、养护、亲子关系。环境刺激应当在平安、卫生的原那么范围内,以防止儿童发生伤害和损伤。2.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良好的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各个方面,是儿童学习和开展的核心。保育人員需要在每日生活中提供积极活动、有效休息,以满足儿童的健康、营养、睡眠、休息和休闲的需要。同时,每一位儿童对舒适和良好状态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而且会有所变化,保育人员应当对此保持敏感性。3.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行为、个人卫生行为手卫生、口腔卫生、耳卫生、身体活动、情绪和社会关系,是儿童处于良好的生活状态的需要,也是儿童充

5、分自信的根底。假设儿童有足够的修复能力,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校正,从而逐渐遵守根本的健康标准。这种自我修复能力的开展可以促使儿童更加自信、独立。儿童越自信、独立,越能够对自己的健康、卫生和个人护理承当更多的责任。保育人员应当提供合理的照护,为儿童提供参与日常生活和家务劳动的时机,让儿童获得相应的体验,得到尊重,增强自信,感受到责任。二、创设健康、平安的环境,加强儿童健康管理二、创设健康、平安的环境,加强儿童健康管理一保持环境平安、卫生,预防伤害发生伤害是儿童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伤害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生理和行为特点、被照护情况、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托育机构常见的伤害类型有窒息、跌倒

6、、烧烫伤、溺水、中毒、异物伤害等,涉及儿童在托育机构的各个生活环节。托育机构应当保持生活场所的平安卫生,预防异物吸入、烧烫伤、跌落伤、溺水、中毒等伤害的发生,同时加强各个生活环节的照护,培养儿童的平安意识。二做好儿童健康观察和管理,防控疾病发生三、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保证儿童处于良好和舒适的生活状态三、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保证儿童处于良好和舒适的生活状态一获取多种类平衡膳食儿童营养和喂养的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取平安、营养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到达正常生长发育水平。1.712 个月婴儿喂养6 月龄后,单纯母乳喂养已难以满足婴儿的需求。因此,满 6 月龄后,鼓励母亲在纯母乳喂养根底上,添

7、加辅食。对于不能继续被母乳喂养的婴儿,使用配方奶喂养,保证每日乳量 500600ml。辅食引入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营养米糊、肉泥等,逐渐添加蔬菜、水果、蛋类及动物类食物如瘦肉、肝脏、家禽或鱼,到达食物多样化。添加辅食过程中,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那么,保证食物的营养、密度和适宜的质地。根据婴儿月龄确定适宜的辅食量和频次。在辅食添加过程中要注意,辅食不添加糖、盐等调味品;每次只引入一样新食物,密切观察婴儿是否有皮疹、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响,观察婴儿习惯数天后再引入另一种新食物;假设发现婴儿出现不适或严重不良反响,及时通知家长就医;逐步完成从液体食物到家常

8、固体食物的转变。2.13 岁儿童喂养为 1 岁以上儿童继续提供母乳或配方奶,可以引入奶制品作为辅食,保证每日乳量 350500ml。1 岁以后的儿童可以吃软烂的食物,逐渐到达2 岁后进食家庭饮食。在逐渐适应各类辅食根底上,每天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食物,每日以谷类为主,适量的肉、禽、鱼、蛋以及充足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保证足够的乳类和适量的豆制品,控制糖、盐摄入,确保每餐食物健康、多样,营养充足、均衡。每天3 餐 2 点,3 餐时间逐渐调整,最后实现与家人共同进餐。2 次加餐,尽量选择自制食物,以天然的水果、蔬菜、奶制品为主,减少深加工食物,如市售面包、奶油蛋糕、饼干等,减少隐形糖、盐及反

9、式脂肪酸的摄入。在食材选择上,选择平安、营养丰富、新鲜的食材和洁净水。无特殊情况,让儿童饮用白开水,按需饮水,根据季节或出汗量酌情调整,不鼓励喂食果汁或其他含糖饮料。二培养单独入睡能力睡眠对儿童的体格、认知发育、情绪调节、注意力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明显和广泛的。不良的睡眠质量和缺乏的睡眠数量会导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对儿童长期健康开展存在潜在影响。1.睡眠作息建立睡眠作息建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婴儿的睡眠时间越来越集中在夜晚。3 个月左右时,婴儿体内生理指标开始出现昼夜波动。到45 个月时,婴儿的 24 小时昼夜节律根本形成,夜晚睡眠时间可达 1012 小时,白天小睡 34 小时。12

10、月龄左右,婴儿根本可以建立比拟稳定的睡眠模式,即长时间的夜间睡眠和白天 2 次短暂小睡的模式。到 18 月龄时,绝大局部儿童白天小睡减少到 1 次,夜间可连续睡眠 1012 小时。到 5 岁时,75%的儿童的白天小睡已经消失,睡眠模式逐渐接近成人的单相性睡眠。保育人员宜根据每位儿童的情况逐渐固定白天睡眠时间,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争取节假日保持固定作息。1 岁以上儿童的睡眠和唤醒时间应当逐渐固定,养成规律的睡眠作息。2.睡眠环境创设托育机构应当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和设施,保证寝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不放置电视、电脑等设备;白天睡眠时不过度遮蔽光线;设立独立床位。3.单独入睡习惯培养将喂奶或进

11、食与睡眠分开。安排 34 项睡前活动,如盥洗、如厕、讲故事、换尿布、听音乐等。引导 2 岁以上儿童自主做好睡眠准备,如小便、穿脱衣服等。活动内容每天根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温馨适度,尽量确保儿童处于较安静状态。注意识别儿童困倦的信号,如揉眼睛、易怒、打呵欠等。在儿童瞌睡但未睡着时将其单独放置于小床入睡,不宜摇睡、抱睡。对于刚进入机构处于适应阶段的儿童,可以允许儿童抱抚慰物入睡。注意观察儿童睡眠状态,当出现较多活动、轻微发声等情况时,可以轻轻拍哄。帮助儿童学会单独入睡和顺利完成整个夜间连续睡眠。关注个体差异及睡眠问题,采取适宜的照护方式。1 岁之前宜仰卧位睡眠,不宜俯卧位睡眠,直至儿童可以自行变

12、换睡眠姿势,确保脸和头不被遮盖。四、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终身健康一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良好的喂养和进食行为有利于儿童口腔和胃肠功能的发育以及手眼协调、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开展。1.顺应喂养保育人员应当及时、敏感地了解儿童进食需求,识别儿童通过身体姿势、眼神或语言表现的饥饿或者饱足信号,积极回应,鼓励但不强迫进食。常见的饥饿信号包括伸手去拿勺子或食物,指向食物,看到食物时很兴奋,用语言或声音表达对食物的渴望等。常见的饱足信号包括摇头拒绝,把食物吐出或者直接用语言表达等。不要强迫喂养、固定儿童的脑袋、威胁或摇晃儿童等。2.良好饮食习惯培养保育人员应当帮助儿童规律进餐时间,每餐时

13、间2030 分钟。鼓励儿童学习进餐技能,在喂食的同时鼓励712 月龄婴儿学习自己用手抓捏食物;在喂食的同时,给 1 岁儿童一把勺子,鼓励儿童自己学习进食;直至18 月龄儿童可以自己用勺子吃掉大局部食物,很少掉落;2 岁后可以自己用勺子进餐。在进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无玩具、电视或其他声音干扰,养成专注进餐的良好行为。二学习根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包括手卫生、口腔卫生、眼耳卫生等。保育人员应当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做好回应性照护,引导其逐步形成规那么和平安意识。保育人员应当注意识别婴儿通过哭闹、四肢活动等表达的需求,及时回应,更换尿布,保持臀部和身

14、体干爽清洁;鼓励 1 岁以上儿童及时表达大小便需求,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逐渐学会自己坐便盆;至 2 岁后养成儿童主动如厕的习惯,保育人员做好协助和护理。在进餐前、后及时为 712 月龄婴儿擦干净双手;1 岁后逐渐协助和引导儿童自己洗手;2 岁后引导儿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认识自己的毛巾并擦手。为 712 月龄婴儿穿脱衣服时,可以与婴儿交流,传递穿脱衣服的信息;引导 1 岁后儿童尝试脱衣服;鼓励 2 岁后儿童自己穿脱衣服。引导和帮助 1 岁后儿童学会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用纸巾或臂弯遮住口鼻。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每餐后,712 月龄婴儿可以用吸管杯飲用少量清水;1 岁后

15、儿童可以用水杯饮用少量清水后咽下;2岁后进行餐后漱口。三保证充足的身体活动,养成运动习惯在各个生活环节中,托育机构应当创造丰富的身体活动环境,安排类型丰富的活动和游戏,并保证每日有适宜强度、频次的大运动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组织儿童进行身体锻炼,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使儿童掌握根本的爬、走、跑、跳等大运动技能,并促进精细动作到达良好发育水平。1.每日保证充足的身体活动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帮助 712 月龄婴儿进行身体活动,尤其是地板上的互动游戏活动,每日至少半个小时的俯卧活动,可分散进行。1 岁以上儿童每日分散进行至少 180 分钟的身体活动,形式多样并包含跑、跳、快走等

16、中等强度以上活动。根据儿童运动发育特点,鼓励712 月龄婴儿自主探索从躺位变成坐位,从坐位转为爬行,逐渐到扶站、扶走;为 12 岁儿童提供参加爬、走、跑、钻、踢、跳等活动的时机;为 2 岁以上儿童提供参加走直线、跑、跨越低矮障碍物、双脚跳、单足站立、原地单脚跳、上下楼梯等活动的时机。2 岁以下儿童单次安静时间不超过 1 小时,包括使用手推车、餐椅或静坐等。2 岁以下儿童不接触电子屏产品,2 岁以上儿童单次视屏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每日不超过 1 小时。2.开展精细动作为 712 月龄婴儿提供适宜的玩具,促进抓、捏、握等精细动作发育;至儿童 1 岁后,可以提供多种活动材料,促进儿童涂画、拼搭、

17、叠套等精细动作发育;为 2 岁以上儿童提供参与搭建、绘画、简单手工制作等活动的时机。将儿童动作发育融入日常生活,鼓励1 岁以上儿童自己用水杯喝水,开始尝试用小勺吃饭,自己翻书,协助收纳,帮助分发餐具等。四采用积极的回应性照护,引导儿童调节情绪,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回应性照护是提供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积极照护实践,其核心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及时了解儿童通过动作、声音、表情和语言表达的需求,并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回应,以帮助儿童建立平安感,学会理解和表达情绪,并在与成人和同伴的积极互动中,开展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1.关注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积极回应儿童的行为表现多样,经常通过动作、面部表情

18、、声音或手势发出信号,表达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保育人员应当与儿童建立信任和稳定的情感联结,使其有平安感;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需要,把握其情绪变化,尊重和满足其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并尝试根据其年龄、发育水平、气质特点及场景进行适当的互动回应。托育机构应当积极创设温暖、愉快的情绪气氛,以增强儿童交往的积极性。2.逐渐引导儿童理解和表达情绪保育人员逐渐引导 712 月龄婴儿理解和区分快乐、喜欢、生气等不同情绪,敏感发觉婴儿情绪变化,理解其情感需求并及时回应;至儿童 1岁后,引导儿童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时肯定和鼓励儿童适宜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儿童愉快的情绪;引导 2 岁以上

19、儿童通过语言和行为等方式表达情绪情感,鼓励儿童进行情绪控制的尝试,指导其学会简单的情绪调节策略。保育人员应当积极帮助儿童拓展交往范围,引导儿童认识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情绪,使儿童感受与人交往的愉悦。保育人员应当建立一日生活和活动常规,开展规那么游戏,帮助1 岁以上儿童理解并遵守简单的规那么,2 岁以上儿童初步学习分享、轮流、等待、协商,尝试解决同伴冲突,逐步开展规那么意识,适应集体生活。儿童期是个体一生生长发育和各项能力增长最明显的阶段。早期的健康、全面开展是个体健康的基石和重要表现。托育机构需要为儿童提供促进他们健康和平安的环境,做好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均衡营養和充足睡眠,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育人员应当在各个环节做好积极的回应性照护,鼓励儿童参与生活和劳动活动,培养自信、有平安感的独立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