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经济史专题》.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9070337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经济史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唐宋经济史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经济史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经济史专题》.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唐宋經濟史専題n n 西周以前的主要经济区是黄河中下游平原;n n n n 从西周开始,泾渭流域成为新的经济区;n n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经济区;n n n n 西汉时期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方黄河流域基本经济区,而南方江淮地区则相对落后。n n 一、中国古代经济区的出现n n 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根本,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所谓经济区的划分,虽然包含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因素,但主要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早期的农业区与经济区含义相当。n n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中下

2、游平原。n n 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 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n n 商代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作物品种繁多、酿酒业发达。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当时的粮食作物有黍、稷、粟、麦、稻、菽等。n n 畜牧业是除农业外最重要的生产部门。n n 渔猎作为农牧业的补充,在商代仍占有一定的地位。n n 商代青铜制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司母戊大方鼎”制作雄伟,举世无双。卜辞中的“蚕、桑、丝、帛”等字的出现,证明了蚕桑和丝织业的兴盛。n n 商代中后期,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在泾渭流域崛起,即所谓的关中平原,在现在陕西省的中西部。n n 关中地属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n n 三圃制耕作取代了抛荒制,田间管理也有很大

3、进步,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n n 诗经周颂丰年云:“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n n 诗经小雅楚莰亦云:“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都反映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兴旺。n n 二、战国时期经济区的分立n n 战国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形成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飞速前进,农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手工业的突飞猛进和商品经济的发达。n n 战国时期形成了七国争霸的局面。各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生存发展,都千方百计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建立自己的国民经济体系,并由此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界限分明的经济区。n n 1关中经济区n

4、 n 关中经挤区由秦控制的关中、西北、巴蜀地区组成。关中地区以泾渭平原为中心。n n n n“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樯,植五谷”。n n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政府推行农战政策,大力发展农业。郑国渠的开凿使四万多顷不适于种植农作物的盐碱地得到灌溉,产量达到“亩一钟”(约6石)的水平。关中变成无荒年的沃野,成为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n n 西北边区是指与关中相接,秦汉时期被称为陇西、天水、北地、上郡的地区,即今天的甘肃东部和陕西西北部。n n n n 这里畜牧业发达,司马迁称:“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

5、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n n 巴蜀地区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n n 巴蜀经济亦有自己的特色。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不逊于关中地区,李冰修都江堰,灌溉良田,巴蜀成为秦国富饶的谷仓。n n 由于巴蜀物产丰富。“地饶卮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冶铁、竹木制造和纺织业是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竹木器具和巴蜀织锦是流通全国、深受欢迎的产品。n n 2中原经济区n n 中原经济区即司马迁所说的三河地区,是以河东、河內、河南为中心的古老经济区。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北部、山东西南部、陕西南部和河北南部。n n 这里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其经济特点是农工商业

6、高度进步。n n 此地人“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民好蓄藏”,三河、宛、陈都是“好农而重民”。n n 由于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多,加之此地是各大经济区经济交流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n n n n 此地人在发展农业之外,经商逐利是这里人的首要选择,“周(指洛阳一带)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n n“三河、宛、陈加以商贾”,n n 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中原地区工商业城市密集,邯郸、温、大粱(今河南开封市)、洛阳、陶(今山东定陶县)都是著名的经济都会。n n 陶因交通发达,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

7、易”的地方,范蠡就是看重了陶的便利和富庶,于此定居经商,终成巨贾。n n 3齐鲁经济区n n 齐鲁经济区以齐地为主,加上经济上与齐相似的鲁,包括现在的山东省全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也是较早得到开发的地区。n n n n 因自然条件不同,这里形成了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特色。n n 齐鲁地区的土壤多盐碱地、砂质地,还有灰棕壤,不宜五谷,“宜桑麻”。从姜尚初封于齐开始,就“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n n 齐地的统治者根据自然条件,制定了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政策,“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n n 司马迁说此地“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就反映了齐鲁地区工商业的发达。n n 齐鲁地区的纺织业尤其

8、是丝织业是当时最先进的,“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n n 此外冶铜、采铁等矿冶业和制盐业也很发达。n n 战国时期齐国的私营工商业又有新的发展,从这一地区经济中心临淄的繁荣就可窥一斑。n n 当时临淄的繁华已经达到“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程度”。n n 4燕代经济区n n 燕代经济区即司马迁所说的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包括燕国、赵国的北部和中山地区(即今天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市一带)。n n 这一地区和肃慎、林胡、东胡、匈奴、楼烦等游牧民族相连,人口较少,民风剽悍。经济特点是畜牧业发达,多马、牛、羊等畜产品,农业则比较粗放,是个半农半牧区。n n 区

9、内铜铁矿产丰富,手工业以皮革制造业最为发达。n n 裘、筋、角等畜产品和皮革制品多作为商品销往中原,尤以良马最受欢迎。n n 5江淮经济区n n 江淮经济区指江淮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越和以江汉乎原为中心的楚,地域辽阔。n n 司马迁总结此区经济特点是“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羸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懂之患;以故皆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n n 由于这里自然物产极其丰富,“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还有珠玑、犀、玳瑁、果、布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前来争购贩运。n

10、n“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是指楚国物资为晋所用。n n 此外南方地区的矿产如黄金、锡、链、丹砂、铜的储量丰富,楚是战国时期黄金的主产地,因此南方的矿冶业还是很发达的,如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的面积大、工艺先进,某些指标已相当于欧洲19世纪末的水平。n n 三、两汉经济区划的定位n n 两汉的经济区域大体可分为关中、关东和江淮地区。n n 西汉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东汉时期,江淮流域开始了初步开发。n n 关东与关中:n n 1关中地区n n 两汉的关中,实际指整个函谷关以西地区,又称山西。n n n n 在秦汉时期,关中的地理概念是由关中平原、

11、巴蜀地区和西北地区组合而成。n n 关中经济区下包含了三个子经济区,其中以关中平原为中心。n n 西汉建都长安,关中地区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亦推行“实关中”的政策,致力于对关中的开发。n n n n 先进的农耕技术代田法和区种法先后在关中实行;n n n n 水利工程的修建也达到高峰,六辅渠、白渠和郑国渠等构成了系统的灌溉网;n n n n 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在推广,这一切极大提高丁农业生产率,亩产量普遍提高30到50以上。n n 司马迁就曾指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n n 汉武帝开拓西疆后,先后设置了金城、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郡,移民开发,使河西走

12、廊的农业比重大为增加,其盛时河西四郡有35县。而且水利发达,产量较高,是著名的“谷籴常贱”的丰产区。河西四郡的大致区域 河西四郡的大致区域n n 河西四郡(金城、武威、张掖、酒泉附敦煌 附敦煌)n n 关中地区手工业和商业十分繁荣。n n 长安是西汉时全国最大的城市。n n 关中许多出产物都是手工业原料,但主要的手工业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汉朝少府的属吏就有负责制作刀剑、兵器的考工、尚方会丞,和主管丝织业的东织、西织会丞。n n 同时农耕区还向北扩张直达阴山脚下。汉武帝曾派卫青、李息“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并且“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带动了河套地区农业的发展,这里被称为“新秦中”。n nn n

13、 2关东地区n n 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汉代被称为关东,又称山东,包括着战国时期的三河、齐鲁、燕代三个区域,范围广大。n n 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n n 关东经济的特点是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以农业为基础,是农业经济的一部分。n n n n 关东农业的发展与此地人口密集不无关系,全国60的人口集中于关东,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百人以上的11个郡国全部在关东地区。n n 这里过度集中的人口为经济造成压力,导致“地小人众”的矛盾,出现了“内郡人众,水泉荐草不能相赡”的现象。n n 渤海郡,在宣帝时当地人还是“好末技,不田作”,牛耕也不普遍,在太守龚遂的倡导下,农业也有了较大

14、的发展。n n 从汉初开始,关东地区每年都要向关中漕运大量粮食,汉武帝时达到400万石以上。n nn n 由于关东人多地少,农业剩余劳力就较多。从事家庭手工业的经营成为养家糊口的必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n n n n 齐、鲁、粱、宋一带丝织业闻名全国,特别是齐地“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n n 西汉仅有的两个服官就设在临淄和襄邑(今河南睢县)。n n 无论是齐地人通鱼盐女工,还是鲁人趋商贾、周人巧伪趋利,都是与小农经济息息相关的,是农业经济的一部分。n n 汉代关东地区的其他手工业也很发达,如冶铁业,西汉的46个铁官中有32个在关东,规模较大的邯郸、

15、宛、鲁也都在关东。n n 两汉的经济都会更多地分布于关东地区。n n 当时邯郸、温、荥阳、洛阳、临淄、宛(今河南南阳)都是繁华的经济都会,反映了关东地区商业的发达。n n 3江淮地区n n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虽在黄河流域,但从东汉开始,江淮以南地区也有了一定发展。n n n n 西汉时期,江淮地区经济还停留在战国时代的水平。班固描述江南经济为;“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皆窳偷生,而亡积聚,饥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n n n n 这种景象与司马迁对江南经济的描述完全一样。新莽时期,“荆、扬之民,率依山泽,以渔采为生”,农业生产没有多大进步。n nn n 西汉末年中原战乱,灾荒不止,人民开始南迁。n n 除了人民自发的南迁,东汉政府也有计划地向荆扬移民。人口的南迁,不仅带来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开始发展。n n 如建初年间,王景为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內丰。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n n 西汉的会稽郡,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在东汉时划分为吴和会稽两个郡。吴和江陵都是长江流域的一方都会。江淮农业的发展最主要表现在粮食产量的提高。n n 东汉安帝永初七年(113年),东汉政府“调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