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纤维血管瘤.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9060351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咽部纤维血管瘤.ppt(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 王莉莉鼻咽的解剖鼻咽的解剖鼻咽鼻咽又称上咽,位于颅底与软腭之间,大小较恒定,前后径约2cm,高约4cm。鼻咽前壁经后鼻孔与鼻腔想通,向下与口咽连续。咽隐窝咽隐窝:咽口上方有一隆起部分称咽鼓管圆枕,其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称为咽隐窝。咽扁桃体:咽扁桃体:鼻咽顶部和后壁移行相连,呈倾斜的圆拱形,常合称顶后壁,其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即腺样体,在婴幼儿较发达,6-7岁后开始萎缩。正常正常CT表现表现两侧壁半圆形隆起为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其前方含气凹陷为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咽口,后方较宽的斜行裂隙为咽隐窝。咽隐窝。鼻咽腔的后壁由双侧头长肌头长肌构成。鼻咽纤维

2、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一、概述: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PAF)又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为鼻咽顶部后鼻孔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10-25岁青年男性。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性激素、发育异常、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二、病理:起源:起源:枕骨斜坡底部、蝶骨体及翼突内侧的骨膜,向下突入鼻咽并向前生长,经后鼻孔进入同侧鼻腔。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瘤体大小不一,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为粉红色、暗红色,可有扩张的血管。肿瘤由丰富的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基质构成。血管壁薄,缺乏弹性,易引起大出血,较大的肿瘤可以压迫(或破坏)邻近骨质,侵入鼻

3、窦、眼眶、翼腭窝,故本瘤虽属良性,但具有侵袭性。三、临床表现:症状:症状:典型症状为反复的鼻腔和口腔出血,也可以出现鼻阻、鼻分泌物积存。当肿瘤较大侵犯周围器官时,可以出现突眼、复视、耳鸣、头痛、头晕等。体征:体征:鼻根部变宽呈蛙状鼻、眼球突出、运动障碍、鼓膜及听力改变。鼻镜鼻镜可以检查肿瘤的大小、色泽、表面血管情况。鼻咽部触诊要谨慎小心,一般不作活检,以免发生严重出血。四、分期:按Chandler标准进行分期:I 期肿瘤局限于鼻咽部;期肿瘤扩展至鼻腔和蝶窦;期肿瘤扩展至上颌窦、筛窦、翼腭窝、颞下窝、眼眶(眶上裂、眶下裂、眶内),颊部;期肿瘤侵入颅内。MR 横断增强:chandler I 期,肿

4、瘤局限于鼻咽部,信号均匀,边界清,明显强化MR 横断增强:chandler II 期,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扩展至鼻腔、蝶窦,鼻中隔受压推移CT增强:chandler IV期,鼻咽部强化十分明显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向鼻腔、蝶窦、上颌窦、筛窦、翼腭窝及颞下窝、颅底侵犯,累及海绵窦,病变范围较广泛MR横断平扫:chandler III 期,肿瘤呈分叶状,扩展至左侧鼻腔、翼腭窝及颞下窝,翼腭窝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上颌窦腔缩小,但上颌窦后壁骨质无破坏五、影像表现:(一)CT表现:1.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鼻咽部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外缘光滑锐利,强化明显、向周围组织浸润

5、生长。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肿块广泛累及左侧翼腭窝、颞下窝、鼻后孔、上颌窦后壁、后组筛窦、蝶窦。2.骨质破坏:骨质破坏:骨质受压,吸收破坏3.颅内侵犯:颅内侵犯:颅内肿块与颅外肿块密度一致,高于脑实质。病灶与脑实质分界清晰,边缘不规则,周围无明显水肿带,增强扫描颅内外病灶同步明显强化。CT增强:鼻咽部明显强化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向鼻腔、蝶窦、上颌窦、筛窦、翼腭窝及颞下窝、颅底侵犯,累及海绵窦,病变范围较广泛。(二)MRI表现1.信号特点信号特点:鼻咽部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影,边界清晰,T1WI呈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内部可掺杂低信号,与肿瘤富含血管及其与纤

6、维成分比例有关。2.椒盐征:瘤内血管因流空效应可成点条状低信椒盐征:瘤内血管因流空效应可成点条状低信号,称为椒盐征,对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号,称为椒盐征,对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特具有特征性。征性。3.增强扫描: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流空的血管影显示的更为清楚。男性,14岁,肿瘤为分叶状软组织影,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男,19岁,右侧后鼻孔翼腭窝分叶状软组织影,呈等T1、长T2信号,病灶明显强化,可见到迂曲条状流空信号。诊断要点:1.典型症状:为反复的鼻腔和口腔出血;2.CT表现: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 压迫性的骨质吸收破坏压迫性的骨质吸收破坏 颅内侵犯颅内侵犯3.MRI表现:表

7、现:鼻咽部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影,T1WI呈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椒盐征椒盐征以及增强后明显强化特点可以诊断。六、鉴别诊断(一)鼻咽癌(二)淋巴瘤病因病因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1 1)种族易感性)种族易感性鼻咽癌主要发生于黄种人,以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国家为多。生活在低发地区的海外华侨及其后裔仍保持高发倾向。(2 2)家族聚集性)家族聚集性鼻咽癌患者中有家族史者较为常见。2.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近年来多认为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EB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人群,而鼻咽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说明EB病毒感染并非是鼻咽癌致病的惟一因素。3.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能与多

8、种化学致癌物质有关,如亚硝胺类及微量元素镍等。此外,维生素缺乏、性激素失调等均可以改变黏膜对致癌物的敏感性。病理病理常发生在鼻咽部咽隐窝和顶前壁,病灶可呈结节型、溃疡型、黏膜下浸润型等多种形态,绝大多数为低分化鳞癌。其他有可能为腺癌、未分化癌等。(一)鼻咽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鼻部症状鼻部症状:回缩性血涕是其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以晨起后多见。晚期可有脓样涕或引起不易制止的大量出血,甚至有生命危险。初期多无鼻塞,当癌肿堵塞后鼻孔时,则可引起单侧或双侧鼻塞。2.耳部症状耳部症状:癌肿堵塞或压迫咽鼓管咽鼓管时,常出现卡他性中耳炎,引起耳鸣、耳闭塞及听力下降,或伴有鼓室积液。3.脑脑神经症神经症状

9、状:癌肿侵入颅内,脑神经受损后,可出现剧烈头痛、面部麻木、咀嚼困难、眼睑下垂、复视、视力丧失等表现。4.颈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为患者最早发现的体征。检查时颈部肿块多较坚硬,表面呈小结节性,与周围粘连则不易推动。可互相融合,成为全颈侧巨大肿块。5.远处转移远处转移鼻咽癌血行转移多见,死亡者中半数或以上有远处转移。以骨骼转移尤其扁骨转移最多见;其次是肝和肺转移。也可同时有多处转移。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CT:(1)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癌最好发于咽隐窝;(2)鼻咽侧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平扫为等密度,增强扫描为轻、中度强化;(3)鼻咽腔变形、不对称;(4)颅底骨质破坏;(5)颅内侵犯:常累及海绵

10、窦、颞叶、桥小脑角区;冠状面增强扫描显示较好,增强后颅内病灶明显强化;(6)早期就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7)继发表现:癌肿侵蚀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癌肿导致鼻窦引流不畅时,可伴发鼻窦炎症或积液。图示: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肿块影,鼻咽腔变窄,鼻咽侧后壁肌间隙不清,增强扫描示肿块呈明显强化,边界更清,双侧头长肌、咽鼓管圆枕及左侧翼内肌受累MRI:(1)肿瘤在T1WI 多呈等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2)鼻窦、乳突黏膜增厚或积液;(3)颅底骨质破坏:表现为低信号的骨皮质不完整或髓质高信号脂肪消失;(4)颅内侵犯:冠状面最易显示肿瘤自鼻咽部颅内侵犯情况,增强

11、扫描后明显强化;(5)颈部淋巴结转移;(6)MRI 对放疗后的评价: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鼻咽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MR平扫:左侧咽隐窝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 及STIR呈稍高信号,向口咽部及鼻后孔生长。鼻咽部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见,占全部结外NHL的2.5,以青壮年多见。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病人常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听力损害、吞咽困难、头痛或颈部肿块,与鼻咽癌的症状相似。少部分病人同时存在颈淋巴结转移。肿瘤扩散肿瘤扩散 大部分(约80)的病人表现为局限性病变。部分NHL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更有可能转移到其他部位,如皮肤、胃肠道、肝以及淋巴结等。(二)淋巴

12、瘤(1)鼻咽NHL常合并咽淋巴环环内其它部位的病变,以扁桃体最常见,两者之间病变不相连,还可合并咽淋巴环外的结外组织受累,以鼻腔最常见,表现为鼻咽病变与鼻前庭病变不相连。(2)鼻咽NHL以顶后壁受累最多见,占65%,与此处淋巴组织丰富有关。(3)肿块往往充满整个鼻咽腔,境界较光整;侵犯周围组织时,范围较弥漫,部分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主要与病变合并坏死及炎性反应有关。(4)不论是大肿块还是浸润型病变,邻近的深部组织及颅底骨质侵犯少见。(5)合并有颈淋巴结肿大。影像表现影像表现76岁,女性,弥漫性大B细胞型(肿块型)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左侧壁肿块,口咽受累,咽腔狭窄,增强扫描强化均匀,近似肌肉。45

13、岁,男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右侧咽旁间隙、翼突、翼腭窝及颅底受侵,肿瘤中央坏死,周围不均匀强化,边缘毛糙不清。鉴别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要点1.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常见于男性青少年,有多次鼻出血病史,影像检查见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多伴有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2.鼻咽癌:鼻咽癌:最常发生于中年人,回缩性血涕是其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影像检查见鼻咽部浸润性肿块,边界不清,侵蚀性骨质破坏明显,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颈部淋巴结肿大往往为初诊的首发症状。3.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青壮年多见,病变侵犯范围较广,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骨质破坏少见,转移常见,如转移到皮肤、胃肠道、肝、淋巴结等。七、治疗1、以手术治疗为主;2、少数不能立即手术的患者,可酌用放射治疗、注射硬化剂、内服激素等治疗,等待手术时机。3、术前进行双侧选择性颈内、外动脉造影,可了解肿瘤大小、范围和主要血供来源。查明主要血供分支,术前进行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助于肿瘤剥离。八、预后鼻咽纤维血管瘤血供丰富,局部具有侵袭性,术后复发率高,根治困难,被认为是耳鼻喉科肿瘤中一种特殊的肿瘤,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