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9048566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1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公元前 6 世纪广为流行。最初成为诗或诗三百。上限为西周初年,下限为春秋中叶。共有305 篇,6 篇笙诗,有目无词。反应了500 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种。是古代文学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和比兴手法的开端,开创了我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为后代称颂。楚辞按诗歌体裁来说,楚辞是屈原等代表诗人在楚地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中原文化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按书名称来说,是西汉末年,刘向教理群书,把战国末到汉初屈原以及效仿之作,加上刘向九叹编成一集。定名为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香草美人一般认为香草美人是

2、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意象,也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意象。美人意象的解释为比喻,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作为独立象征物,一方面指人格和品德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的双方。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一个复杂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诗歌更加蕴藉生动。汉赋产生较早的一种文体,始于周末,于汉代特别发达。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看上去非诗非文,而其内涵有诗有文,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混合体。前人多用经代流传下来的毛诗序加以解说。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在荀子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诗经,楚辞,以及先秦散文的一些文体特点和创作方法而发展(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

3、解释考试必备-第1页(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第1页起来的一种新的文体。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史记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散文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散文巨著。最初被称为太史公书,东汉末年成为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上至黄帝和汉武帝,总结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全书 130 篇。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被称为是实录精神。很多方面突破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人民性。古诗十九首汉代到魏晋没有古诗,南北朝文心雕龙,诗品才开始见到古诗的称谓。诗品记载,尚存 66 首。梁代萧统文选第一次在杂言类

4、中引出古诗十九首的篇目,于是被后人沿用至今。作者内容风格大体相同,应为同一时代。是一批有相当文学修养的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内容抒发了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所围绕的是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是生活上的牢骚和不平,时代的哀怨和苦闷。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是感伤主义文学最早最集中的表现。是我国早期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作品,艺术上取得高度成就使它成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用乐府旧题旧调写时事,普遍使用五言形式,反映时代动乱,抒发统一国家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的雄心壮志。以风骨刚健遒劲著称,具有慷慨悲凉

5、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为后世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创立了一条重要的美学标准,被后人尊为典范。(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第2页(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第2页永明体新体诗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等人所创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齐梁陈三代是南朝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主要特点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永明体以五言诗的韵作为一个基本单位,一句之内平仄交错,两句之间平仄相对。沈约的声律论和魏晋以来对偶形式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和雏形,反映了诗歌中比较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要求。骈文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与散文相对而言。骈的本义,两马并驾一车,引申为并列,对偶,也称骈俪文、四六文、骈四俪六。多以四字、六子相间为句。骈文出现与汉语所体现出的特点密切相关,骈偶对汉语言来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特征是 语言对偶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 多用典故 辞采华美。起源于西汉辞赋,汉代是萌芽期,魏晋时代是发展期和完善期,南朝是完成期兴盛期。庾信是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第3页(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重点名词解释考试必备-第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