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docx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9028696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前言郎咸平之所以提出国有企业无须改制,是因为主流经济学根本无法解释国家所有制企业无法生存的原因,而本人在15年前创立的经济动力学 (网址关键词:利益相关系数、职业利益相关系数、利益向量、自治企业、非自治企业、强迫自治企业、半强迫自治企业、分层自治企业、在职职工分层固定股份导言本文从企业员工的利益追求行为出发,研究了其经济行为与其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关系,提出自治企业理论,指出国家所有制企业是非自治企业,私有企业是强迫自治企业。从经济动力最大化角度出发,提出按人们的正常的经济行为对企业不同层次的影响力大小分布人们对该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从而得出在职职工分层固定股份所有制产生

2、的分层自治企业是国企改制的最好选择,进而引出了社会所有制的思想。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快地增殖,这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燃料”,好的制度是能够高效率地把它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坏的制度是不能有效地把它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制度就是一个“发动机”,当不能有效转化时,个人利益追求并没消失,它就会寻求其它途径获利,利益侵害就会变得无法控制。那么什么样的发动机好呢?一个人的利益追求的取向和大小取决于对不同方向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大小,利益相关系数大的方向利益追求也会大。然而,所有人对同一财产的正向的利益相关系数的总和是一个小于1的常数,它是一个稀缺的资源。如何分配人们对经济的利益相关系数就是一个重要而

3、有趣的问题。我们看一下资本家是怎么做的:首先,资本家对自己财产的利益相关系数很高,他会自动追求企业利润,其次,他给管理者高薪和股份,管理者经营好获利很丰,经营不好就会失去工作,利益相关系数较大,其次,对工人实行按劳付酬,提高了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职业利益相关系数,做的好的工人会升职、加薪,更提高了他们的职业利益相关系数。但是,对整个企业,或本职之外的部份,工人的利益相关系数为0。这就使他们缺乏整体观和能动性。在今天,脑的协作企业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占主要成分,这需要多数人要有更多的积极性、能动性和整体协作意识,而在一个人数较多的企业中,哪怕全部股份都分给员工,每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都会随企业人数

4、增加而反比例地减少。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分配利益相关系数呢?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正常的经济行为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上影响力大小是完全不同的,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是:个人本职、本班组、本车间、本分厂、总厂、公司,而不同职务的人的影响力大小也不同,按职务的高低排列。最好的发动机是:按人们正常的经济行为对经济不同层次的影响力的分布状态来分配人们对该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我们看到,资本主义企业还远没达到这点,但它是一个自动机;而国家所有制经济是离这点最远的,它使每个人对企业利益相关系数都变成0,因而无法将个人利益追求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假设:一、每个人都追求自己收入的最大化。 二、每个人创造产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

5、定的。一、职工个人的选择与其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关系一个人Mi对自己收入的追求可以有很多方向,这种追求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量,我们用向量来研究它,定义为利益向量,用:表示;个人的利益追求总是要消耗一定的精力、体力、收入等,总的消耗速度用VC表示,称为追求成本,在一方向j上消耗成本VCj ,追求收入获得总收入为:VZj,收入净增殖速度VAj= VZj VCj ,定义为该方向的利益获得率,显然,不同方向的利益获得率是不同的。一个人所能提供的追求成本是有限的,他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必然趋向于最大的方向。该方向j的利益向量产生出的总产出速度VZj= VAj + VCj ,令VZj为利益向量在该方向j

6、上分量的大小,即,Mi的利益向量有几个方向的分量,假设j方向的收入增量VAj、追求成本VCj,即:总的追求成本:,总的收入净增殖速度:。利益向量指向VC一定时VA最大的方向,即最大的方向。因而,其中一方向的追求量、追求成本大了,其它方向的就会相应减小。对本企业而言,Mi的利益追求方向有四种:一、对本企业产出增加的追求;二、保护本企业财产不受侵害、损失;三、侵害本企业财产;四、从企业外部追求收入。Mi的选择取决于他从企业产出增加中获利与企业财产损失给他带来的损失、侵害企业财产及从外部获利的难易的比较,即几种方向的利益获得率的比较,其中:分别为追求、保护,侵害企业财产,及从外部获利的利益获得率。当

7、,且时,则必然全力追求企业产出的增加;若或者,则他一般会从侵害企业财产中获利;若,他就会无心工作,从外部获利。企业产出的速度,其中:分别为单位时间消耗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利润、利润率。我定义:为 Mi对企业q的利益相关系数,则为Mi在追求企业产出增加方向上的每单位追求成本增量所带来的企业产出增量,它是一个不依赖于个人主观意愿的客观量,因而,可视为定值,令:为Mi在该企业该岗位上的边际产出率。越大,fi越大,Mi对企业产出的追求越大,对企业财产的保护力量就越大;反之,越小,fi越小,甚至为负,不但不保护企业,反而侵害企业财产。二 、 自治企业与非自治企业在一个企业中,职工与企业的关系有两条:一

8、是通过劳动使企业财富增殖、保护企业财产不受外来侵害,我设之为方向,(为单位利益向量,=1);另一条是从侵害企业财产、倒卖企业原料、设备产品,贪污、受贿、出卖企业利益等,它与方向恰好相反, 为-方向。企业同时要受到职工们的这两种利益向量的作用,一是对企业进行利益侵害的向量,为-方向;另一个是追求企业财产增值并保护企业财产的利益向量,沿方向。假设一个企业共有职工m人,第i人的方向的向量,-方向的利益向量为,则企业中方向的利益向量和:,-方向的利益向量和:,而职工对企业总的利益向量为:()。令f=,则f。显然,职工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越大,对企业财富增殖的追求的动力越大、对企业财产保护力量越大,对企

9、业的瓜分、侵害的利益向量越小,对企业利益侵害获利越难、危险越大,就更小;相反,越小,就越小,人们对企业利益增殖漠不关心、对企业财富的保护力量也越小,人们对企业侵害越容易、越易获利,就越大。因而,越大,f越大、越正;越小,f越小、越负。如图: 当不同之间比例一定时,总存在一个0,0时,f0,f ,企业财产不增不减,恰好平衡。我们假设企业经营、财产支配完全不受外来人为硬性干预,则当0时,f0,f 沿着企业财产增殖、经营发展的方向,我称之为自治企业。在自治企业中,越大,越大、越小,f越大,f 就越大,企业经济发展动力越充沛、经济发展就越快。自治企业可以在没有受到外力约束、自由经营的状况下,自发地降低

10、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积极、主动地推进科技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更新设备、加快折旧,企业自发地走向更经济的状态。自治企业总是追求更好的自治状态,寻求提高f 的途径,f 有自我增殖的趋势。当0时,f0,f 沿-方向,企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原材料、能源浪费、损失严重,成本高昂、居高不下,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管理、经营混乱,经营方式百年不变,内部利益侵害严重,消费增长大大超过生产投资,平均主义、大锅饭占据主导地位,对企业财产的掠夺、瓜分使分配制度自发走向混乱;总之,企业自发地走向瓦解,它的行为是不经济的。当企业0时,企业处于非自治状态,0时,若撤除外来干预,它会自发地走向瓦解、自

11、我毁灭,我称这一状态为不治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国营企业外,均为自治企业;在国家所有制下,由于人们对国家财产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参见本人所著经济动力学第七章 国家所有制经济第一节 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分配规律),其中,是不计劳动力投入只计生产资料投入的国家所有制的总的“利润率”,KL 是用于分配的国民产值与总的国民产值的比例约为0.6-0.7,n为参与国家所有制经济分配的所有人的人数n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因而,过份低下,使企业完全呈非自治状态、远离自治状态;有些人只看到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以为撤除干预就可进入良性循环;殊不知,企业失去干预后,仍远离自治状态、而成为不治企业,非但不能走向

12、更经济状态、反而加速走向瓦解,如南斯拉夫在实行“企业自治、下放权力之后,出现了工资大幅度增长的倾向,企业也发现自己陷入流动资金不够的困境,因为在确定工人工效纯收入中所占比例时没有充分注意企业的财务情况(事实上是根本不关心!),结果在一九六二年再次实行个人收入与其它用途之间分配纯收入的控制指标,这一控制指标旨在阻止对个人收入的支付超过规定的最低水平,采用的办法是强制性上缴大笔纯收入。上缴者的计算方法如下:从纯收入中扣除社会规定的最低个人收入剩余收入按累进制上缴。上缴之后,留给企业处置的少量资金可以加到社会规定的最低工资额中或用于其它用途。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弊病是企业对降低成本一事不感兴趣,因为降

13、低成本而增加的纯收入只是增大了上缴数目的基数,于个人切身利益关系甚微。一九六四年废除了上缴做法,于是企业终于取得了对其纯收入较大的控制权”,然而,由于没有根除国家所有制,消费仍增长过快,“据说在自治制度下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较低,因为工人个人收入的那部分节余归工人所有,而再投资于企业的资金归社会所有。但实际上企业的再投资率一直很高,这部分原因是在经济扩展的情况下实行利率很低,鼓励了企业借钱投资;另一个原因是投资给工人带来的风险并不大。投资决策权的下放并未造成投资风险的下放,作出错误投资决定的企业和工人不必承担相应的财政损失,因为国家保险个人收入的最低水平”(外国经济体制概论何大隆编译),企业只有亏

14、损、没有破产。国家所有制经济使南斯拉夫长期积累外债、通货膨胀无法控制。 三、职工股份制企业的自治状态设一企业总资产共折N股,全体职工人数为m人,共占n股,则企业内职工所拥有的股份占全部股份的总股权为:,企业产值Vmzq,利润P,每股股息、红利共为G ,则,为一常数,NG=P。一职工Mj手中股份nj,则他所得股息、红利总额为Vj1 =nj G=,而, Vj1 =,他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jq,而企业中全体职工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jq的平均值为:,又知:全部职工拥有的股权总额为:n=,因而。显然,职工拥有的总股权愈大、他们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愈大,但最大为1,即企业所有财产归全体员工所有。超过临

15、界利益相关系数时,企业可实现自治。例如:我们取 =10%,=0.7 ,而 =1,m=100 ,则=0.00064 ;比起国家所有制下,利益相关系数有了极大地提高,经济发展动力也极大提高。设Q为企业职工的人均股权,则Q,要使企业经济动力稳定,必须使稳定,就要使Q稳定;职工脱离本企业或退休时,会带走一部分股份,必然使n减少、减少,从而Q减少,削弱企业的经营动力;职工若将股份转让或卖掉,必然使n减小,Q减小。因而必须规定:这部份股份不得转让或买卖,只要职工进入企业,他就拥有这一股份,离开企业,这份股份自行消失,我称之为“职工固定股份”。企业之外对企业股份的占有,会使减小,Q减小,应限制企业外对企业股

16、份的占有,以稳定Q值。四、强迫自治企业与完全自治企业假设一个企业的经营完全不受外来人为强制力量干预,则它实现自治的条件仅仅是超出其临界利益相关系数的利益相关系数,即。而事实上,临界利益相关系数的大小随着企业中经营者、工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分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在企业中,=1、是单位利益向量,指向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而f是的函数,f随的增加而增加,随减小而减小;f越大,企业经济动力越强大、自治状况越好;反之,f越小,企业经济动力越微弱、自治状况越差,f0,企业就会陷入不治状态。假设一企业中共有职工m人,职工Mj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为Cjq,全体职工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总和为,1,显然利益相

17、关系数的总和是一个小于1的有限量。因而,在一个企业中职工对整个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是一种有限资源,其总和是小于1的常数。我们研究一下职工Mj的行为在这里,我们假设职工Mj的行为是在没有受到其他人的制约的情况下,其产生方向的利益向量=fj,则fj为Cjq的增函数,Cjq越大,fj就越大;反之,Cjq越小,fj就越小;Cjq ,则fj0。但是,由于一个人力量有限,随着Cjq的增加,fj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同样,随着Cjq的减小,fj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减小,同时,Cjq 时, fj随Cjq的增加会越来越慢;另一方面,每个人由于在企业中地位不同、能力不同,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差别很大,设1,fjm

18、ax 是Mj所能产生的最大的、正向的fj的值, 对每个员工而言,应当为大致差不多的曲线, 时,(曲线图见下两页)fj = fjmax fjmax,fjmax 的大小取决于利益人Mj在企业中影响力的大小,Mj影响力越大,fjmax越大,反之Mj影响力越小,fjmax就越小。假设不变、且每一个Cjq恒定,而职工Mj的fj = fjmax ,另一个职工Mk的fk= fkmax ,CjqCkq =,Mj 的影响力超过Mk的影响力,即fjmax fkmax ,他们的实际影响力的总和为fj + fk = fjmax + fkmax ,在二者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总和Cjq + Ckq=2不变的情况下,他们

19、的影响力总和何时达最大值呢?fjkfj + fk = fjmax + fkmax ,在CjqCkq=附近时,我们考察一下他们的影响力总和fjk随着利益相关系数Cjq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0,令,则可得fjkfj + fk = fjmax + fkmax 最大值的条件:,而 时,故:总之,在总的利益相关系数和不变的情况下,影响力大的职工Mj对企业利益相关系数Cjq增加一定量D,而影响力小的Mk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kq 减小一定量D,总的经济动力fjk增量为DfjkD0,反而使经济动力总量增大。因而,按人们在企业中影响力fjmax 的大小分布他们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jq会大大提高企业经济动力

20、,并能降低企业自治所需的。为什么呢?我们假设,而对同一个,有f1() f2(),则当f10时,f20,显然,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小于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由于人们在企业中影响力的大小,按职位高低呈金字塔状分布,因而利益相关系数Cjq的分布也应按金字塔状分布,使自治所需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大大降低、企业更易于实现自治、企业自治状况得到改善、经济动力大大提高。在一个企业中,若,则该企业处于自治状态,假设取消任一部分人对企业行为的硬性干预权,但不取消他们的建议、指导、服务,若仍能实现自治,则称之为“完全自治企业”;若不能总是实现自治,则称为“不完全自治企业”。显然,利益相关系数Cjq分布极不均匀的企业几乎

21、都是不完全自治企业,而不完全自治企业一定是分布极不均匀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种不完全自治企业,它的所有者、经营者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经q 、C资q很高,工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工q却小得很,一旦所有者、经营者的决策、经营权被剥夺,又无人接替,企业立即陷入不治状态。极少数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大大超过临界利益相关系数:C经q 、C资q ,而占绝大多数的工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远远小于临界利益相关系数:C工q ,我称这种状态为“强迫自治状态”。因为这完全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强意志压力下实现的自治。显然,“强迫自治”企业中利益相关系数Cjq分布最不均匀,它所需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却很小、因而易于实现

22、自治。在完全自治企业中,每一个人对企业经营高度负责、对企业利益热切追求,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聪明才智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企业发展动力极其充沛、内耗非常小。但是,完全自治企业中利益相关系数Cjq分布较均匀,实现自治所需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太高,很难实现,而且随着人数m的增加,人们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急剧下降,因而,事实上,此时已根本无法实现自治。在不完全自治企业中,一些人的工作带有被动、强迫性,缺乏充分的主动性、自觉性,经济动力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但更易于实现。完全自治企业是一种理想的自治企业,但是不现实;我们可以实现介乎于完全自治与强迫自治之间的状态半强迫自治企业,半强迫自治企业中的利益相关系数Cj

23、q的分布没有强迫自治企业那么悬殊、完全按影响力大小分布,故所需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大一些,但比起完全自治企业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要小得多。半强迫自治企业的经济动力远高于强迫自治企业。在半强迫自治企业中,人们的利益相关系数Cjq分布按他们在企业中影响力大小分布,呈金字塔状,因而,他们的股权也完全依此分布。 五、最优自治企业的分配规律(之一)在国家所有制下,企业自治的幻想失败了,那么在最优自治企业中,分配方式又如何呢?在半强迫自治企业中,人们对企业利益相关系数较大,强烈地追求企业利益增殖,自然会产生出追求更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分配模式的强大的利益向量;企业的分配方式日益走向最佳状况。我们取两种模式研究:一

24、是“按劳分配”模式;一是“按资分配”模式。若纯粹“按劳分配”,即职工收入与其劳动量成正比,则工人对自己的职业的利益相关系数,取剩余价值率100,则05,非常高;然而,个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极度缺乏整体意识、企业缺乏凝聚力,无法成为自治企业;而现代企业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体、内部分工严密,各环节衔接、配合要求极高,对每个人的主观能性要求极高,显然,仅有“按劳分配”无法满足要求。若纯粹按股分配,则(如=10%,=0.7 ,而 =1,m=100 时,则=0.00064),较大,工人对整个企业的各个部分均同样关注、企业凝聚力也比较大,但是职工的职业利益相关系数仅为:,很小其中的是由转化来的,=,

25、比较起来,完全按股分配情况下的职业利益相关系数就太小了,职工工作不卖力、企业生产效率无法提高。事实上,在最优自治企业中,职工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这本身就决定了他们的分配既不是纯粹的“按劳分配”、又不是纯粹的“按资分配”,而是二者兼有。既保证较高的职业利益相关系数,又要保证较大的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六、最优自治企业的分配规律(之二)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人数m的增加,企业职工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迅速衰减,企业自治难以维持、经营动力越发匮乏、尤其保护企业财产不受侵害的力量迅速减小,这极大地限制了自治企业的经济规模。然而,社会化经济又要求企业经济要充分地、不断地扩大经济规模。这给我们出了一

26、个难题。在一个企业中,我们首先假设企业的资产全部归其全体在职职工所有。在企业中,每个职工对企业不同部分的影响力差别极大;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总是由不同的经营、管理层次构成。如总公司下分成若干分公司、分公司下有企业若干、企业又由总厂、分厂、车间、班组、及个人构成。每一个职工对自己所干的工作的影响力最大、具有决定性作用;他对本班组的其他人工作的影响力大为减弱、他对同车间的影响力又大大减弱,总之,与他“距离”越远、关系越少的地方,他的影响力就越小。随着企业中经济层次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其影响力也就大大减弱。对于有限资源的利益相关系数而言,按职工对企业不同经济层次的影响力大小来分布他们对不同的经济层次

27、的利益相关系数,才是最经济的、才能够最大地调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动力。在常规的股份制下,职工拥有的是企业的股份、分到的是整个企业的利润,对整个企业各处的利益相关系数完全一致为、都一样关心,这显然大大浪费了极其宝贵的利益相关系数资源,因而是极不经济的。首先假定所有职工对企业的影响力均同样大小,由大到小各层次的人数:m1、m2、m3、mn,总共有n个层次,m= m1为企业总人数,第n个层次为个人、mn =1,在每个层次上,全体职工的影响力总和为“1”,则个人在每个层次上的影响力分别为:、=1,=1。我们按照对不同经济层次的影响力大小的分布来安排工人的注意力、精力,从而决定他们对不同经济层次利益相关系数

28、的分布,使企业经济动力达到最大。即:一职工对各层次上的利益相关系数与其影响力大小成正比:、。,其中为第一层次的产值增量带来的个人收入增量;,为第二层次产值增量带来的个人收入增量,为转化到第一层的、然后再由第一层次从分配给个人收入的增量;,为第j层产值增量,转化成第i层产增量所带来的个人收入增量。其中,是转化成后所带来的全部利益增值,即,因而,(i2)。在不同层次上,、发生重复,如包含、 +又包含+、等等。只有、相互之间无重复关系,工人收入增量=,而,工人的收入为,则=,则,其中,而为第i层次上职工人均产值,一般而言,各层次上人均产生的产值大致相当并与整个企业中人均创造的产值相当,即:,而其总收

29、入为:,,则企业中人均的值为,其中V为整个企业中的纯工资的总和(或劳动报酬收入部分)、C为此时的企业中全部不变资本的消耗。令为资本有机构成,则有。在第i层次上,企业职工对该层次利益相关系数,事实上n并不太大,至多为十几。令n=5,=10%,19,0.7,m= m1=10000,m2=1000,m3=100,m4=10,m5=1,则工人对自己生产的产值的相关系数:=0.022,职业利益相关系数为:Cii=;对班组:0.0022也较高,0.00022,0.000022,0.0000022。而在常规股份制下,即使企业全体职工占有了企业全部股份,职工对企业各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均相等为,利益相关系数很小

30、,企业根本无法实现自治。按企业的不同层次的利润来分配是一种奇妙的分配方式,在这种分配方式下,职工劳动积极性非常之高,在班组、车间等低级层次上,可实现完全自治,职工形成节约、保护班组财产的强大力量,企业的每一处财产均归一定班组掌握,产生出很大的、保护企业财产的力量,另一方面 ,职工对企业的各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也较大,因而整体意识较强。那么不同班组所形成的车间内的自治、及不同车间构成的分厂、分厂构成的总厂诸如此类的自治是如何实现的呢?因为层次较高,人数大大增加,而利益相关系数就急剧减少,我们知道:班组负责人比班组成员对班组、车间、分厂、乃至总厂的影响力大得多,因而其对班组、车间、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

31、分配比例,即应大大超过其他普通职工,因而其b,车间主任的分配比例又应大大大于班组负责人的依此类推:b,而,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以及对企业的相应的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完全按照每个人在该层次上的影响力的大小来分配,这样,就形成了车间内:由主任及班组长之间形成的半强迫自治;分厂内:车间主任之间及分厂长之间的半强迫自治;依此类推,在一个庞大的企业内形成了自治。在这种分配模式下,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其中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单位均能够实现自治,我称其为“分层自治状态”。显而易见,分层自治方式是最佳的自治方式;在这种自治方式下,企业的规模可以扩张到很大的规模,而仍能实现充分的自治、经济动力不减。在分层自治企业中

32、,分配中既含按劳分配的成份、又包含股份制的分配成份,因而是一种混合的分配方式,它的奇妙处就在于既非按劳分配、亦非按资分配 。七、分层自治企业的所有制基础尽管在半强迫自治企业中,人们对企业的利润的追求的动力相当大;但是人们首先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当分配方式中有严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时,就会引起人们的反对,而无论这种分配方式如何对企业有利,因而,分层自治企业的分配方式必须以相应的所有制为前提。我们看一下职工Mj的收入的构成情况:=,Mj在第i层次上获得的分配为:,其中的等效于股权为的股份分成,而整个第i层次的全体职工、包括管理人员的股权的总额为;等效于工资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层次上的每

33、个单位,它的资产平分为n份,其中一份由其自身占有;第二份由同层次上的其它单位平分;第三份由高一层次上的未分到的单位平分;我们不妨假设有一个企业,它包括工厂、车间、班组、个人四个层次,n=4,m= m1=1000,m2=100,m3=10,m4=1,则普通职工占有自己经营的那份财产的股权;班组中其他员工平分余下的;车间中其它班组平分该班组财产的;工厂中其它车间平分该车间的资产的。此时,按股分成部分:=,在第i层次上的利益相关系数为=(我们不考虑纯粹按劳分配部分对利益相关系数的影响,因为它们仅仅与工人的个人劳动量成正比、而与企业各层次的实际经营状况无关,而且职工对除了纯工资部分之外的部分的利益相关

34、系数丝毫不受它们的影响),而各层次上的利润率与企业总的利润率大致相当:,按劳分配部份为V,则总的收入为V。职工的职业利益相关系数:,其中为利润率与纯工资性收入的比值。令100%、0.7、n=4、,则0.52,非常高;同时,人们对企业的整体也很关心,企业实现稳定的分层自治。我们把分层自治企业中的股份制形式称为“在职职工固定分层股份”制度,“在职职工固定分层股份”制度是一种十分奇妙的所有制形式,我称之为社会所有制,它使企业的分配方式、从而自治方式达到了空前完善的地步,它实现了有限利益相关系数资源下的经济动力的最大化,其中的每个人既尽力于本职工作、又十分关心整体利益,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达到的,它

35、所能产生的生产力将是我们从未见到过的。在股份分层制度中,第i层的管理者的股份应远远大于(i1)层次的个人股份,设,其中,且:,技术人员根据他负责的层次依此类推,应与同级别的管理者的股权相当;i层管理者持股为,其中大致为整个企业中职工所拥有的总股权,。在前面,我们讨论的是1,即企业财产全部由企业全体在职职工所有的情况下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分布状态;而实际上,往往小于1,此时,前面所讨论的对企业各个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会因此而与成正比地相应下降,实际的利益相关系数为=。显然,分层所有制不同于常规股份制,它是“职工固定股份”、不得转让或买卖,职工脱离企业,则其所拥有的“职工固定股份”将自行消失。八、股份分

36、层的破坏因素及抑制措施在股份分层所有制企业中,企业对外发行股票,会使企业全体职工拥有的本企业股权总额下降,整个企业各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普遍随之下降,这势必降低企业经济动力,破坏企业的分层自治;自治企业追求其最佳经营状态、追求经济动力,必然会自觉地限制外部占有的企业股份的增长,为抑制这种破坏,必须规定企业对外发行的股份在企业总股份中所占的最高比例,以保证企业分层自治的实现。职工购买本企业股票,若数量不大,问题不大;若太大,就会使利益相关系数在企业内的分布状态发生畸变,偏离最佳状态,因而,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常规股票是对整个企业的,但职工购股,不应是常规股,必须按分层方式分解于各层次,以维持其利益

37、相关系数Ci分布的恰当。凡是内部联结紧密的企业,其内部各部分不应有权发行股票,只能发行整个大企业股票;职工购的是大企业股票,但按的关系分配到企业的各个层次上;企业各层次的积累资金不准许自作主张,在整个企业中算作该单位的全体职工认购的股份,并按固定股份的模式分配给该单位职工。企业中各基本单位的购股速度应协调,以免破坏Ci的分布。当职工脱离本企业时,他们带走自己购买的股票会降低企业中职工所占有的总股权,长此下去,就会大大削弱,因而,企业须规定:职工离开企业,他认购的股份若超出当时企业外私人认购股票的限额,超出部分由企业高价购回。总之,既要保持利益相关系数Ci的水平不至于大幅度降低、又要保持Ci在各

38、层次上恰当的比例,不同职工之间的比例的稳定、恰当,从而确保企业经济动力始终旺盛、始终处于较好的分层自治状态。 九、分层自治企业中的不平等竞争及改善在同一企业中,由于设备先进、落后程度不一,在等量劳动下,人们创造的价值VP不同,这就会造成机会的不均等现象;工人争用好设备、争干好工种,这会造成纠纷、削弱企业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安置、调整困难,使劳动力、设备的配置不合理,从而降低生产效率。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使劳动者在不同的部分、使用不同设备、干不同工种,均有同等的获利机会。即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在同等劳动熟炼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在需要技术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工人劳动相同的时间,劳动所创造的价

39、值在企业内应相当。我们取在一设备A上,在上述条件下,在单位劳动时间内一工人创造的价值为:为A的产出率;设在工资计算时间(t)内,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人均创造的价值为,在单位时间内,人均创造价值为:,与应当相当,即工人用设备A创造,则他的工资应该为:V,V0为企业在单位时间的平均工资水平,为设备A“工资当量系数”,、,为A设备的真实产出值,这样,收入修正值为:=+。其中,为一职工所在的第i层次上的所有职工创造利润当量值总额,。对于不同设备,如A、B,在工人等量劳动下,按、计算的按劳分配部分:,经校正:、,恰好等价;利润也如此:,因而,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获利机会较均等。使企业设备、人员容易达到最佳

40、匹配,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动力提高。十、社会所有制企业中的权力制约在社会所有制下,企业财产主要归全体在职职工所有,我们假设为归全体职工所有。虽然经理等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占有一个“固定股份”,但企业并不属于他们,他们拥有比所有权大得多的管理权和财产支配权,这就使他们难免有一种将企业财产转化为个人利益、侵吞企业财产、扩大个人特权和势力的欲望与趋势;企业的一般职工则产生出保护自己利益和权利、限制管理人员支配权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的较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趋势。当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支配力量远远超过职工的保护力量时,企业就会逐渐转化为管理人员的私人财产、职工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无心生产、整个企业人心涣散、经

41、济动力日益破坏,使企业陷入崩溃状态。当职工的力量大于管理者、或至少与之相当时,他们就有力地抑制管理者的特权、罢免损公肥私的管理者,通过正当的民主程序控制、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使之促进经济发展;而管理者为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敢损害工人的利益、尽心发展生产、努力经营企业,使企业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在一个较大的企业中,如人数m= 1000,人均股权Q0001,如果没有实现分层自治,则职工对企业的每一个部分的利益相关系数相等,且均为:0.000636(假设),较小,根本无法产生出足够大的保护企业财产、维护自己利益的力量。而在分层自治企业中,如,n=4,m= m1=1000,m2=100,m3=10,m4

42、=1,普通员工在自己生产范围内股权达到1/4,班组中占0025,非常多;车间中占00025,每个人既有充分的发言权,对自己经营的、自己所在班组的、自己所在车间的财产也有很大的支配权和保护权,强有力地抑制了管理者的支配权;同时,(不考虑按劳分配部分对利益相关系数的影响,因为它仅取决于个人劳动量、与各层次的经营状况无关),=0.016,极大、00016,较大、000016,也较大、0.000016,仍然比较大,企业财产保护力量极大、有力地限制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产的侵害;越向基层,其凝聚力越大,形成极大的自下而上的民主力量。因而,只有在分层自治状态下,管理者的利益向量才会远小于企业公共利益向量,企

43、业的公共利益向量完全支配了管理者的利益向量,使之始终如一地追求经济的发展,企业才能实现民主、稳定、健康地发展。社会所有制企业,应建立员工民主选举、罢免厂长、总经理的制度,定期召开全体员工的股东大会罢免或奖励厂长、总经理,选出部份股东代表成立董事会,董事会审议、监督厂长、经理重大决策。而各部门的负责人,由厂长或经理决定,但他们无权干预董事会。董事持有较高的整个厂的职工固定股份,他们一旦离开董事位置,高出的股份随之消失。十一、结语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关系中华民族兴衰成败、千秋万代的大事,改得不好,我们就会成为官僚资本主义社会,少数寡头控制国家财产、经济命脉,贫富分化极其严重,社会将长期停滞、动荡,俄罗斯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们无法做到完全平等,但是,我们能做到比较平等、而同时效率达到最高,这就是社会所有制,或“在职职工固定分层股份所有制”。(参见本人所著经济动力学(网址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方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