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政策和进口策略分析教程cxgu.pptx

上传人:muj****520 文档编号:9027191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进口政策和进口策略分析教程cxgu.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我国进口政策和进口策略分析教程cxgu.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进口政策和进口策略分析教程cxgu.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进口政策和进口策略分析教程cxgu.pptx(8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进口政策和进口策略分析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沈玉良教授2007年7月28日 我国进口现状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的进口政策 目前企业进口模式分析 我国企业进口策略分析 讲课主题8-1第一部分我国进口现状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1.1 中国进口总量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2005我国进口增长率资料来源:2006/0209062005年以来月度进出口差额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1.2中国进口产品结构分析(2006)1.2.1 初级产品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1.2 中国进口产品结构分析(2006)1.2.3 制成品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 1.2.4 2006年累计进口大类商品金

2、额 单位:亿美元 商品类别 1-12月 同比%占比%一、按SITC分类 初级产品 1,871.4 26.7 23.6 矿业产品 1,354.8 32.2 17.1 铁矿砂及其他矿 464.8 20.5 5.9 矿物燃料 890.0 39.2 11.2工业制成品 6,044.7 18.0 76.4有色金属 228.0 33.4 2.9钢铁 216.2-17.9 2.7化学产品 870.8 12.0 11.0其他半成品 261.8 17.8 3.3机械及运输设备 3,571.1 22.9 45.1纺织品 163.6 5.5 2.1服装 17.2 5.8 0.2其他制成品 716.0 16.9 9.

3、0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1.2.5 我国主要进口产品大类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1.2.6 我国主要进口产品比重1.2.7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及价格 金额单位:美元商品名称数量单位数量 平均单价2006 同比%2006 同比%谷物及谷物粉 万吨 359-42.7 233.7 4.0大豆 万吨 2,827 6.3 264.9-9.4食用植物油 万吨 671 8.0 469.8 3.6天然橡胶 万吨 161 14.6 1,881.6 43.1铁矿砂及其精矿 万吨 32,630 18.6 64.1-4.0原油 万吨 14,518 14.5 457.4 21.6成品油 万吨 3,638 15.7 427

4、.5 28.9初级形状的塑料 万吨 1,807-0.8 1,498.1 12.6纸及纸板 万吨 436-16.3 772.3 13.5钢材 万吨 1,851-28.3 1,071.2 12.4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万吨 206-18.6 6,021.7 63.6未锻造的铝及铝材 万吨 120-6.7 3,156.0 24.0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万台 40,050 24.7 49.8-11.3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万台 2,892 128.3 72.7-22.7汽车和汽车底盘 万辆 23 40.7 32,773.7 4.5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1.3中国进口国别结构分析(2006)资料来源:商务部

5、20061.4 我国进口贸易方式(2006)总 值731.0 13.5 7,916.1 20.0一般贸易298.7 13.7 3,331.8 19.1加工贸易296.7 8.3 3,214.9 17.4 来料加工73.8 20.9 738.3 10.2 进料加工222.9 4.7 2,476.6 19.7进口贸易方式金额单位:亿美元贸易方式12月 1-12月金额 同比%金额 同比%其他贸易135.6 26.3 1,369.4 28.7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1.5我国进口企业性质(2006)总 值 731.0 13.5 7,916.1 20.0 国有企业 191.4 5.3 2,252.4 1

6、4.2 外资企业 447.2 15.1 4,726.2 22.0 其他企业 92.4 25.2 937.5 24.3 集体企业 17.9 7.2 199.6-2.5 进口企业性质 金额单位:亿美元企业性质12月 1-12月金额 同比%金额 同比%私营企业 73.5 31.1 728.4 34.9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1.6地方进口结构和特点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资料来源:商务部20061.7主要省市进口方式上海口岸进出口规模及占全国的比重1.8不同企业性质的进口比值 1.9中国进口贸易小结1.中国的进口中大部分是派生性进口,为出口服务的进口(1)基本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分工从产业

7、间分工向产品内产品分工的转化。(2)基本条件 多边贸易体制中贸易自由化 技术变迁(交易技术、运输技术和产品技术)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 2.以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 为形成制成品的出口,许多核心产品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通过进口方式。国外关联公司逐步成为进口的主体 国际贸易统计20063.消费品进口市场开始启动。但进口模式和网络还没有完全形成高级消费品(例如汽车)进口模式:没有真正形成 进口主体:跨国公司 进口网络:没有形成汽车进口是消费品进口的重要产品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整理资料来源:丁宏祥2006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分析及2007年展望20072/3376第二部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2

8、.1 人民币汇率的基本走势8-3人民币汇率变化图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2.2 人民币对美元的变化2.2 基本走势的原因:几种观点(1)中国与美国贸易的巨大顺差。(2)出现顺差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被人为低估”。(3)中国开放条件下在制造业形成了竞争力。(4)美国因为劳工福利等造成的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美国主要产品的贸易平衡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年份美国对华出口 美国从华进口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数据 中国数据 美国数据中国数据美国数据中国数据1989 5.76 7.86 11.91 4.01 6.15(3.85)1990 4.81 6.59 15.22 5.18 10.41(1.41)1991 6.28 8

9、.01 18.97 6.16 12.69(1.85)1992 7.42 8.90 25.73 8.59 18.31(0.31)1993 8.77 10.69 31.53 16.96 22.76 6.271994 9.29 13.97 38.78 21.46 29.49 7.491995 11.75 16.12 45.56 24.71 33.81 8.591996 11.97 16.15 51.49 26.68 39.52 10.531997 12.80 16.30 62.60 32.69 49.80 16.391998 14.30 16.96 71.20 37.98 56.90 21.0219

10、99 12.00 19.48 80.60 41.95 68.60 22.472000 16.25 22.36 100.60 52.10 84.35 29.742001 19.23 26.20 102.80 54.28 83.57 28.082002 22.10 27.23 125.20 69.95 103.10 42.722003 28.40 33.86 152.40 92.47 124.00 58.612004 34.70 44.68 161.98 124.95 127.28 80.272.3 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主要与美国、欧盟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顺差)高新技术 美国、台湾地区和中国之间的贸

11、易(以自动数据设备和零部件为主)传统产业(纺织品和服装)8-8前三位的国外供应商2.4 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外资企业低估要素成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8-92.5 传统产业利用劳动力成本环境污染政策 出口退税 其他补贴 知识产权问题8-10制造业的竞争力对出口的控制(特别是对中国出口的控制)新的管 制措施包括美国认为可能被中国用来强化军力的敏感战略技术,其中包括部分飞机和飞机发动机技术、航空电子、导航系统、激光、光导纤维、水下摄像技术、推进器系统、贫化铀,以及部分用于空间电讯和防空的仪器等。通常,美国公司出口这些军民两用的技术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出口许可。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比例从2001年的

12、18%滑落到2006年的9%。2.6美国方面的原因 20012004年,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贬值近20%商品贸易逆差2004年达6620亿美元比 2001年增加了2379亿美元 美国的问题 低储蓄率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货物贸易中含有服务贸易2.7 人民币汇率变动无法改变贸易基本格局2.8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具有互补性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欧盟的出口市场还没完全对中国开放欧元的坚挺(欧盟国际竞争力提高的表现)欧盟区扩大的效应使中欧贸易摩擦较中美贸易摩擦反应激烈2.10 日元与中日贸易 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保持对中国贸易的顺差国地位 这种状况与汇率水平没有多大关系日本国际竞争力提升

13、主要体现在中等技术产品对国家对产业对企业2.11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大进大出:影响比较小用人民币结算的货物(国外采购产品)资本品(设备)劳动力成本(用人民币支付)8-11货物全部的国内采购支付劳动力费用出口退税的取消其影响巨大对传统企业的影响8-12第三部分我国现阶段的进口政策3.1 我国进口政策的转变的依据我国进口政策转变的依据(1)国际贸易方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从产业间的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转变 起到重要作用中间产品1 中间产品2 中间产品4 中间产品3最终产品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发展我国进口政策转变的依据(2)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特别是低附加值的最终产品 200

14、2年,耐克公司的外包企业一共736家,从业人数为556712人,这些外包企业主要集中在亚洲,例如马来西亚、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外包企业占耐克外包企业数的54.48,人数占83.91。到2004年,鞋业的全部生产活动是分布在中国要占36 我国进口政策转变的依据(3)国际商业模式的转变 跨国渠道商、经销商和品牌制造商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依赖 合同制造商的出现(4)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承诺 中国入世关税减让表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关税总水平:15.6 14 12.7 11.5 10.6 10.1工业品平均:14.7

15、13 11.7 10.6 9.8 9.3农产品平均:21.3 19.9 18.5 17.4 15.8 15.53.2 中国进口政策调整的原则(1)出口导向战略的调整(2)出口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战略(3)进口与总量贸易平衡(4)进口对国家战略(大国模型的贸易战略转变)3.3 近期我国进口政策 1.财政部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公众开放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站、台)和气象台(站)、地震台(站)、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外开放的科普基地,从境外购买自用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而进口的拷贝、工作带,免征进口关税,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16、;对上述科普单位以其他形式进口的自用影视作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影视作品的商品名称及税号范围见附件。以上科普单位进口的自用科普影视作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委(厅、局)认定。经认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进口科普影视作品,由海关凭相关证明办理免税手续。3.3 近期我国进口政策(2)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3)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第四部分国际主要进口模式和我国的主要进口方式4.1 世界主要企业所采用的进口模式渠道商经销商品牌制造商采购商供应链管理商4.1.1 基本路径中低附加值产品全球产品进口的模式料件加工成品模式I采购

17、中心供应商世界渠道模式2配送中心供应商供应商模式3贸易商供应商模式4贸易商4.1.2 主要进口渠道类型 生产者推动渠道类型:制造商在产业价值链中占主体购买者推动渠道类型:购买者在产业价值链中占主体4.1.3 生产者推动型产业的进口方式生产者推动()大生产商(一般是跨国公司)在协调生产网络(包括前向与后向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这种商品链在汽车、飞机、计算机、半导体及重型机械等资本技术密集行业中很典型。生产者推动的特点 生产的进入壁垒很高,领先的公司通常是国际寡头。他们向后控制原材料和配件供应商,向前与分销零售密切联系。生产者推动的商品链是由在生产点上的大制造商控制。制造商 经销商 零售业者销售模

18、式跨国公司(GM)OEMs、ODMs德尔福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销售商全球制造基地区域研发中心生产者推动的进口模式最终产品:特约经销商、连锁经营中间产品:本公司采购、专业的采购公司 台湾世平集团4.1.4“购买者推动”()的进口方式 大零售商,经销商和品牌制造商在建立散布于各个国家(一般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网络中起枢轴作用。发展中国家梯形网络中的承包商为外国购买者生产制成品,购买产品的大零售商和经销商提供产品规格。这种以贸易带动的产业化在生活消费品产品很常见,如服装、鞋、玩具、手工艺品及家用电器。购买者推动的特点生产的低进入壁垒造成高度竞争和全球分散的工厂体系。开发和销售品牌产品的公司对生产如何

19、,何时、何地进行以及链条上每一阶段的利润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购买者推动的产业的权力则掌握在处在链条上设计和零售端的商人。购买者推动中的企业零售商沃尔玛、西尔斯、家乐福、麦德龙等。运动鞋公司耐克()、锐步()他们一般设计(或)营销但不制造,是将生产工序中实际的制造与设计和营销阶段分开的“没有工厂的制造商”。购买者推动型商品链生产者推动型的核心能力不同生产者推动型来自规模、产量与技术领先。购买者推动型商品链高价值的研究、设计、销售、市场与金融服务,这些活动使得零售商、设计商和经销商将海外工厂、贸易商与所在的主要消费品市场上逐渐形成的产品联结起来。品牌行销商跨国零售商工厂采购公司B 海外买主,海外中间

20、商品牌制造商A贸易商沃尔玛:美国以外的9个国家和地区共设有1200家分店家乐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200多家连锁店4.1.5国际渠道商服装运动鞋办公用品4.1.6品牌制造商为世界主要区域在运动鞋产业链上的运作模式东亚地区香港、韩国、台湾 来料加工、OEM、三角制造、OBM 中国大陆 来料加工、OEM 东南亚及南亚 来料加工北美地区墨西哥 来料加工至统包作业中美洲及加勒比国家 来料加工欧洲地区中东欧 为西欧国家之境外加工地区土耳其 类似墨西哥的统包作业欧洲地区英国、德国等 OBM,设计、营销北美地区美国 OBM、设计、营销品牌 耐克 阿迪达斯生产产量 18亿 15亿资料来源:根据两家公司年

21、报数据获得 2006年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销售总额 单位:亿美元品牌 耐克 阿迪达斯销售总额 137 111 耐克和阿迪达斯2006年产量 单位:亿双耐克外包企业最多的四个国家和数量 单位:家国家 数量中国 124家泰国 73家韩国 35家越南 34家资料来源:06年社会责任报告 4.2 中国目前的企业进口模式资源型产品:基本上属于垄断消费品产品:外资品牌制造商、渠道商和采购商生产资料产品:中间产品为制造性企业的采购公司或专业性的采购公司所控制4.3 中国进口存在的基本问题进口主体:没有专业化分工、规模小、垄断、进口链节模糊进口网络:或被外资控制,或者互相之间割裂进口商品:消费品没有真正推动第五部

22、分企业进口的基本策略5.1 进口产品策略什么产品?不同企业不同进口产品策略农产品高档消费品中间产品进口展示会进口交易市场进口保险进口产品售后服务5.2 进口服务链节4.2.1 进口展示会1.展示会的作用2.进口展示会的形成 综合性 专业性3.进口展示会的盈利模式5.2.2 进口交易会1.定位:中间产品和资本品2.服务对象:中小企业3.市场:综合性和专业性市场4.盈利模式5.2.3 网络支持专门的进口网站B2B进口经营模式5.3 进口渠道策略1.进口渠道和网络是进口的基础2.利用现有网络:国美等、主要百货业3.形成专业性公司的经营5.4进口国家策略日本美国欧盟如何与这些不同国家的企业从事进口交易5.5 进口区域策略1.市场范围:本地/长三角/中国/区域市场/全球市场2.企业采取不同策略的条件公司的实力/产品/技术能力谢 谢谢 谢5月-2307:23:1007:2307:235月-235月-2307:2307:2307:23:105月-235月-2307:23:102023/5/13 7:2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消防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