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9016228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2)止血带应捆脚在仿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应脚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部位不可上止血带,以免压迫损伤桡神经,引起上肢麻痹,大腿中段以下动脉位置较深,不容易压迫住,有时压迫不够,没有压瘪动脉而仅压住了静脉的回流,出血反而更多,而且会引起肢体的肿胀和坏死。3)止血带松紧以恰好不流血为宜,尽量在1-2h内将伤者送到医院。这种方法止血很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恢复。所以,应每隔30-50min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放松2-5min。此时,还要用手指压住伤口,以免超多出血。4)上止血带的肢体应固定好,冬季要个性注意保暖,以免发生冻伤。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

2、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总结精选(2):止血带止血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止血带在使用的时候是必须要注意的,因为止血带使用的时候不能太松了,也不能太紧了,止血带要合理的使用才能够到达止血的效果,一般状况下止血带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力度,要思考手臂承受的力气,只有合理的使用止血带,用止血带要让手臂不感觉疼痛的状态是最好的,用止血带之前要先进行消毒,避免出现感染的现象,还要注意不能碰水,是必须要做好局部的清洁工作。总结精选(3):1、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有哪些1.1、上止血带的松紧要适宜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就应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

3、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1.2、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2、止血带有何种类2.1、弹性橡皮带(驱血带):用宽约5cm的弹性橡皮带,抬高患肢,在肢体上重叠加压,包绕几圈,以到达止血目的。2.2、橡皮管止血带:常用弹性较大的橡皮管,便于急救时使用。2.3、充气止血带:压迫面宽而软,压力均匀,还有压力表测定压力,比较安全,常用于四肢活动性大出血或四肢手术时采用。3、止血带有何使用误区3

4、.1、肱骨及股骨中下段手术中,为减少出血,往往需要无菌止血带,由主刀医生在手术台上捆扎,因而致使止血带的松紧度没有保证,充气量也无法确定,造成出血,甚至出现皮肤坏死及神经麻痹等并发症;3.2、驱赶血液时,驱血带每周圈间都留有大小不等的距离,构成间断驱血,效果极差;3.3、驱血时用力不匀,一绕一缓,不能持续用力,止血效果差;3.4、肱骨中段手术中,为减少出血,使用小儿无菌止血带止血,因气囊短而窄,达不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反而出血更多。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止血带有何副作用使用止血带会影响肌肉组织。在止血带充气时,急性缺血和压力的综合作用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充气后数分钟内即发生细胞缺氧。缺氧细胞释放乳

5、酸、溶菌酶、肌红蛋白、蛋白水解酶、组胺、白介素、血小板激活因子和氧自由基等炎性介质。所有这些物质都会在松止血带后瞬间重新分布到全身循环中,并会引起明显的血管扩张和低血压。上止血带30分钟后,可能由于轴索缺氧导致神经传导中断。文献报道止血带使用后可出现从简单的感觉异常到瘫痪等各种神经损伤。止血带边缘处的神经最容易受到损伤,因为那里的压力最大。桡神经是止血带导致的最常见的神经损伤部位,其次是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止血带有何使用方法1、上止血带前,应先将伤肢抬高,促使其中静脉血液流回体内,从而减少血液丢失。2、上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出血部位。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因为该处有桡神经从肱骨表面透过,止血带的压迫可造成桡神经损伤,进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后难以恢复。3、绑止血带时其松紧度以刚压住动脉出血为宜。上带过紧易造成止血带处的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甚至引起肢体远端的坏死,不利于今后伤肢的功能恢复。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4、止血带不能直接绑在肢体上,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先垫一层敷料、毛巾等柔软的布垫,用以保护皮肤。5、用毛巾、大手帕等现场制作的布性止血带时,应先将其叠成长条状,宽约5厘米,以便受力均匀。严禁使用电线、铁丝、细绳等过细而且无弹性物品充作止血带,因为这些物品不仅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损伤皮肤,为日后的治疗和康复带来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