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pptx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9001064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12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pptx(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化城市化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1.1.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 2.2.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1.1.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

2、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的发展。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工业化化”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

3、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加了。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加了。”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1.1.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 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 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张培刚把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张培刚把“工业化工业化”定义为定

4、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连续发生由低级 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或变革)的过程的过程”。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1.1.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广义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广义工业化的基本特征: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机械化过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机械化过程,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时,它还包含着生产程,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时,它还包含着生产组织和国民经济结构多层次的相应调整和变动。组织和国民经济结构多层次的相

5、应调整和变动。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第三,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第三,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但一般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业生产量的增多,但一般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相对比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占的相对比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2.2.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所谓所谓“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是指欧美发达国家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的工业化模式。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历史上

6、经历过的工业化模式。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的共同特征:的共同特征:首先,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规首先,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规模工业企业为载体。模工业企业为载体。其次,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是民其次,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是民间发动的。间发动的。第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是消费品导向的第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是消费品导向的。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2.2.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概括地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概括地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 追随市场的模式,表现为自发

7、的进化过程,追随市场的模式,表现为自发的进化过程,政府干预造成的扭曲较少,资源配置较为政府干预造成的扭曲较少,资源配置较为 合理,但这一过程往往十分漫长。合理,但这一过程往往十分漫长。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2.2.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更为多样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更为多样化,除了模仿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外,还出除了模仿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外,还出现了其他一些模式。例如,政府发动的工现了其他一些模式。例如,政府发动的工业化或民间与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再业化或民间与政府共同发

8、动的工业化。再如,投资品导向的工业化,如前苏联、改如,投资品导向的工业化,如前苏联、改 革开放前的中国、印度。革开放前的中国、印度。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1.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增长2.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1.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工业化是推动整个国家或者地区从一般来说,工业化是推动整个国家或者地区从经济不发达到发达这样一个过程的最重要的动力。工经济不发达到发

9、达这样一个过程的最重要的动力。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化推动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化过程提供了现代生产方法,使生首先,工业化过程提供了现代生产方法,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创造了比传统社会多得多的财富,从产率大大提高,创造了比传统社会多得多的财富,从而使人均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而使人均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其次,工业化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其次,工业化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第三,工业化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第三,工业化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2.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

10、化 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表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内现为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内 部结构的变化。部结构的变化。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产业结构实质是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产业结构实质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2.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配第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

11、:随着经济的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 增加。增加。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2.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库兹涅茨库兹涅茨收集和整理了收集和整理了20几个国家的数据

12、,从几个国家的数据,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这两个方面,研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这两个方面,研 究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究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中的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都趋于下降;工业部都趋于下降;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致是上升的,但劳动力的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致是上升的,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变动不大;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

13、相对比重变动不大;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 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变动不大。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变动不大。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2.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根据近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消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

14、净产值之比即所谓即所谓“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的结论是:。霍夫曼的结论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 的。的。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2.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

15、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按霍夫曼的分类,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按霍夫曼的分类,在在20世纪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智利、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智利、印度、新西兰等,处于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印度、新西兰等,处于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匈牙利、南非、

16、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三阶段的有加拿大、匈牙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处于第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四阶段的国家在当时还没有出现。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1.1.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 2.2.地区性差异地区性差异地区性差异地区性差异3.3.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 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1.1.发展中国家

17、工业化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一方面,我们考察制造业工业化的水平。一方面,我们考察制造业 增加值增加值(MVA)在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中所 占的比重。占的比重。另一方面,我们考察发展中国家制造另一方面,我们考察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发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贸易额占全球制造业贸展中国家制造业的贸易额占全球制造业贸 易额的比重。易额的比重。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2.2.地区性差

18、异地区性差异地区性差异地区性差异 第三世界国家数目众多,各国资源禀第三世界国家数目众多,各国资源禀 赋条件不同,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一样,赋条件不同,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一样,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采取的公共政策也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采取的公共政策也不尽一致,种种这一切都造成了发展中国不尽一致,种种这一切都造成了发展中国 家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家工业化水平的差异。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3.3.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 制造业活动制造业活动1992199219941994199819981999199

19、92000200020012001食品、饮料、烟草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纺织服装、皮革、制鞋服装、皮革、制鞋木制品、木制品、造纸、印刷、出版及造纸、印刷、出版及录音介质录音介质化学、石油、塑料、化学、石油、塑料、橡胶制品橡胶制品非金属矿制品非金属矿制品基本金属基本金属金属及机械制造金属及机械制造办公机械、计算机、办公机械、计算机、收音机、电视及其它收音机、电视及其它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运输设备18.418.49.89.84.64.61.61.64.44.419.519.56.06.06.26.29.79.78.98.97.17.119.819.810.310.34.64.61.71.74.9

20、4.921.521.56.36.37.47.410.810.810.410.47.77.717.617.65.95.94.44.41.81.84.24.221.621.65.55.56.36.39.69.612.012.07.27.217.017.05.65.64.14.11.61.64.24.221.321.35.45.46.36.39.59.514.114.17.47.415.915.95.35.33.93.91.51.54.14.120.320.35.15.16.16.110.110.116.616.67.67.616.016.05.15.13.83.81.41.44.64.620.22

21、0.25.15.16.16.110.110.116.216.27.87.8表表11-6 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结构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化城市化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三、农村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含义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1.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含义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

22、镇的人口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 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城市化率城市化率城市化率)通常以通常以通常以通常以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

23、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 数数数数/全国总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2.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

24、等资源集中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 所说的城市化。所说的城市化。所说的城市化。所说的城市化。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25、 3.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1)(1)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2)(2)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 (3)(3)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4)(4)磁场效应机制磁场效应机制磁场效应机制磁场效应机制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3.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

26、城市化的互动机制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最低临界值原理是指新建或扩建一个最低临界值原理是指新建或扩建一个最低临界值原理是指新建或扩建一个最低临界值原理是指新建或扩建一个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有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有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有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有达到这个临界值,才能给聚集区带来比较达到这个临界值,才能给聚集区带来比较达到这个临界值,才能给聚集区带来比较达到这个临界值,才能给聚集区带来比较利益,修建工厂才有利可图。这就保证了利益

27、,修建工厂才有利可图。这就保证了利益,修建工厂才有利可图。这就保证了利益,修建工厂才有利可图。这就保证了一定规模市场的发育。联合国区域发展中一定规模市场的发育。联合国区域发展中一定规模市场的发育。联合国区域发展中一定规模市场的发育。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经济存在着一个心的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经济存在着一个心的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经济存在着一个心的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经济存在着一个 人口规模为人口规模为人口规模为人口规模为25302530万的最低临界值。万的最低临界值。万的最低临界值。万的最低临界值。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3.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

28、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该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该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该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该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做出的决策,是以现在这个城市必须提供做出的决策,是以现在这个城市必须提供做出的决策,是以现在这个城市必须提供做出的决策,是以现在这个城市必须提供什么为基础的。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什么为基础的。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什么为基础的。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什么为基础的。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活动

29、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活动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活动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一个工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一个工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一个工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一个工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至少在其发展前期要比一个较为后进的城至少在其发展前期要比一个较为后进的城至少在其发展前期要比一个较为后进的城至少在其发展前期要比一个较为后进的城市能为新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这市能为新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这市能为新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这市能为新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这 就促进了城市经济规模的自我生长。就促进了城市经济规模的

30、自我生长。就促进了城市经济规模的自我生长。就促进了城市经济规模的自我生长。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3.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1957 1957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理论。他认为,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因果机制理论。他认为,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因果机制理论。他认为,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因果

31、机制理论。他认为,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

32、,总人口增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人口增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人口增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人口增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该地区的进一

33、步发展。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得到发展。不断得到发展。不断得到发展。不断得到发展。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

34、城市化 3.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磁场效应机制:磁场效应机制:磁场效应机制:磁场效应机制: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 芒福德和英国的埃比尼芒福德和英国的埃比尼芒福德和英国的埃比尼芒福德和英国的埃比尼泽泽泽泽 霍华德用霍华德用霍华德用霍华德用“磁力磁力磁力磁力”理论来阐释城市的集聚与扩散理论来阐释城市的集聚与扩散理论来阐释城市的集聚与扩散理论来阐释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功能。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功能。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功能。一座城市就是一

35、个巨大的“磁场磁场磁场磁场”,吸引制造,吸引制造,吸引制造,吸引制造厂商,管理人才靠近它,相关产业聚集于此。这些人、厂商,管理人才靠近它,相关产业聚集于此。这些人、厂商,管理人才靠近它,相关产业聚集于此。这些人、厂商,管理人才靠近它,相关产业聚集于此。这些人、财、物一旦被吸引到城市里来,就会被财、物一旦被吸引到城市里来,就会被财、物一旦被吸引到城市里来,就会被财、物一旦被吸引到城市里来,就会被“磁化磁化磁化磁化”,进,进,进,进而使城市发射出更强烈的磁力。这些被磁化了的而使城市发射出更强烈的磁力。这些被磁化了的而使城市发射出更强烈的磁力。这些被磁化了的而使城市发射出更强烈的磁力。这些被磁化了的

36、“磁磁磁磁化物化物化物化物”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即使离开了城市,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即使离开了城市,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即使离开了城市,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即使离开了城市,被抛到偏僻遥远的山乡,依然带着这个城市明显的烙被抛到偏僻遥远的山乡,依然带着这个城市明显的烙被抛到偏僻遥远的山乡,依然带着这个城市明显的烙被抛到偏僻遥远的山乡,依然带着这个城市明显的烙印,成为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媒介物。印,成为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媒介物。印,成为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媒介物。印,成为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媒介物。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的几个特

37、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的几个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的几个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的几个特征:第一,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大第一,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大第一,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大第一,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在绝对量上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在绝对量上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在绝对量上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在绝对量上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第二,城乡人口同时增长。第二,城乡人口同时增长。第二,城乡人口同时增长。第二,城乡人口同时增长。第三,大城市特别是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的情况日第三,大城市特

38、别是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的情况日第三,大城市特别是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的情况日第三,大城市特别是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的情况日益突出。益突出。益突出。益突出。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正在准备或已经进入现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正在准备或已经进入现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正在准备或已经进入现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正在准备或已经进入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尚未达到应有的发展目代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尚未达到应有的发展目代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尚未达到应有的发展目代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尚未达到应有的发展目标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标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标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标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39、过度城市化”,也有人称之为,也有人称之为,也有人称之为,也有人称之为“城市膨胀城市膨胀城市膨胀城市膨胀”。三、农村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1.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2.2.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 1.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的经验表明劳动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的经验表明劳动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的经验表明劳动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的经验表明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一直

40、快于城市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一直快于城市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一直快于城市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一直快于城市工作岗位创造的速度,也大大超过了工业工作岗位创造的速度,也大大超过了工业工作岗位创造的速度,也大大超过了工业工作岗位创造的速度,也大大超过了工业和城市社会服务的吸收能力。人口流动不和城市社会服务的吸收能力。人口流动不和城市社会服务的吸收能力。人口流动不和城市社会服务的吸收能力。人口流动不再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劳动力需求增长问题再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劳动力需求增长问题再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劳动力需求增长问题再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劳动力需求增长问题的手段了,相反,这种流动被认为是处处的手段了,相反,

41、这种流动被认为是处处的手段了,相反,这种流动被认为是处处的手段了,相反,这种流动被认为是处处可见的、城市剩余劳动力现象存在的主要可见的、城市剩余劳动力现象存在的主要可见的、城市剩余劳动力现象存在的主要可见的、城市剩余劳动力现象存在的主要 原因,是加剧城市失业的重要因素。原因,是加剧城市失业的重要因素。原因,是加剧城市失业的重要因素。原因,是加剧城市失业的重要因素。三、农村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 1.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

42、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1)(1)社会因素,某些迁移者要从传统社会组织的社会因素,某些迁移者要从传统社会组织的社会因素,某些迁移者要从传统社会组织的社会因素,某些迁移者要从传统社会组织的 束缚中挣脱出来。束缚中挣脱出来。束缚中挣脱出来。束缚中挣脱出来。(2)(2)自然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等等。自然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等等。自然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等等。自然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等等。(3)(

43、3)人口增长因素,如农村人口死亡率下降,出人口增长因素,如农村人口死亡率下降,出人口增长因素,如农村人口死亡率下降,出人口增长因素,如农村人口死亡率下降,出 生率上升。生率上升。生率上升。生率上升。三、农村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 1.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济

44、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4)(4)文化因素,城市生活的吸引力。文化因素,城市生活的吸引力。文化因素,城市生活的吸引力。文化因素,城市生活的吸引力。(5)(5)交通运输因素。交通运输因素。交通运输因素。交通运输因素。此外,以城市为取向的教育体制、大众传媒都对人口此外,以城市为取向的教育体制、大众传媒都对人口此外,以城市为取向的教育体制、大众传媒都对人口此外,以城市为取向的教育体制、大众传媒都对人口流动有重要影响。流动有重要影响。流动有重要影响。流动有重要影响。三、农村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 1.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

45、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另一类是经济因素,这里既有传统农另一类是经济因素,这里既有传统农另一类是经济因素,这里既有传统农另一类是经济因素,这里既有传统农业业业业“推推推推”的因素,也有城市相对较高工资的因素,也有城市相对较高工资的因素,也有城市相对较高工资的因素,也有城市相对较高工资“拉拉拉拉”的因素,当然也有城市的因素,当然也有城市的因素,当然也有城市的因素,当然也有城市“往回推往回推往回推往回推”的因素。的因素。的因素。的因素。三、农村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 2.2.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

46、乡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

47、益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可用城乡工作实际收入的差距和迁移者在可用城乡工作实际收入的差距和迁移者在可用城乡工作实际收入的差距和迁移者在可用城乡工作实际收入的差距和迁移者在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

48、者,他就可能选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 择迁移。择迁移。择迁移。择迁移。三、农村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 2.2.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仅仅在城市创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仅仅在城市创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仅仅在城市创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仅仅在城市创造就业机会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综合性造就业机会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综合性造就业机会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综合性造就业机会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

49、业机会之间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的不平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的不平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的不平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 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三、农村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49 1949年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并相应年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并相应年后,

50、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并相应年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并相应建立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以以以19791979年农村改革为标志,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年农村改革为标志,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年农村改革为标志,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年农村改革为标志,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