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9935240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pptx(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第1页/共43页汉代汉代文人作家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的作品合称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五言之冠冕”以以平浅质朴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的文字展深情南朝南朝萧统萧统合收于合收于文选文选中中4123古古诗诗十十九九首首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的思想内容:1 1 1 1、失志伤时、人生无、失志伤时、人生无、失志伤时、人生无、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常的感慨。常的感慨。常的感慨。2 2 2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 3 3 3、游子思、游子思、游子思、游子思妇们离

2、别相思之苦。妇们离别相思之苦。妇们离别相思之苦。妇们离别相思之苦。第2页/共43页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产生于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包,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首五言诗。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次为: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西北有西北有高楼高楼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迢迢牵迢迢牵牛星牛星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生年生年不满百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

3、至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和和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第3页/共43页“古诗古诗”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有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专有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后,产生了近体诗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为“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或或“五古五古”。第4页/共43页五言诗的

4、兴起与发展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五言诗: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汉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尹尹赏传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是完整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是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陌上桑等,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古诗十九古诗十九首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熟阶段。第5页/共43页西汉至东汉西汉至东汉400年

5、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诗经诗经楚辞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赋诗即歌辞到文人赋诗即“古诗古诗”、从四言体到五、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大。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

6、代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表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五言诗达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高的地位。第6页/共43页萧统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为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为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

7、明文选昭明文选。第7页/共43页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这一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思妇的闺怨和和游子的羁旅乡愁。游子的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这些人文

8、化素养较高,熟悉较高,熟悉诗经诗经和和楚辞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第8页/共43页1.读顺畅,找诗眼;读顺畅,找诗眼;2.找意象,品意境;找意象,品意境;3.依景情,析手法;依景情,析手法;4.观背景,抓主旨。观背景,抓主旨。第9页/共43页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涉江涉江 采芙蓉,兰泽采芙蓉,兰泽 多芳草。多芳草。采之采之 欲欲遗谁遗谁,所思,所思 在远道。在远道。还顾还顾 望

9、旧乡,长路望旧乡,长路 漫浩浩。漫浩浩。同心同心 而离居,忧伤而离居,忧伤 以终老。以终老。遗(遗(wiwi):赠予。以义定音。):赠予。以义定音。谁(谁(shu):口头与书面语区分开。):口头与书面语区分开。还(还(hun)顾:回头看。)顾:回头看。第10页/共43页1、读懂大意、读懂大意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多香草。许多香草。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长道。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渺渺。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感情深厚却两

10、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变老。第11页/共43页1、找诗眼、找诗眼 什么是什么是“诗眼诗眼”?找出本诗?找出本诗“诗眼诗眼”并根据并根据“诗眼诗眼”概括主旨。概括主旨。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个字;全篇最关键的词句,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本诗的本诗的“诗眼诗眼”是是“忧伤忧伤”第12页/共43页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

11、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表达主人公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黯然痛苦的心情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爱之长久才有“终老终老”之之“忧忧伤伤”。第13页/共43页2.找意象,品意境找意象,品意境下面请找出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下面请找出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了什么样的意境?芙蓉、兰泽、芳草。芙蓉、兰泽、芳草。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什么作用?芙蓉芙蓉芙蓉

12、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特点:特点:品质高洁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气质优雅 姿态优姿态优美美 仪表庄重仪表庄重第14页/共43页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第15页/共43页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春夏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

13、采莲活动开始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采摘几枝娇嫩可爱的莲花,送给各自的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让人心醉。第16页/共43页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诗歌解析: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

14、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第17页/共43页 鲜花香草鲜花香草娇嫩美丽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同时又给人欣欣欣欣向荣的向荣的感觉,感觉,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的爱情。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而美好的。第18页/共43页意象:意象:“芙蓉芙蓉”“兰兰泽泽”“芳草芳草”。意境:意境:高雅纯洁高雅纯洁欢快愉悦欢快愉悦夏日采莲图夏日采莲图第19页/共43页采之欲遗谁?

15、所思在远道。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否有变化?轻松欢快黯然销魂3、依景情,析手法;、依景情,析手法;第20页/共43页 这两句的作用在这两句的作用在结构上结构上是暗转是暗转过渡过渡。这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这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忧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的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

16、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这一句自自问自答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情绪出现了出现了变化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由欢欣转为失落。第21页/共43页这种不知不觉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称为“转”。诗歌讲究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然销魂作铺垫。第22页/共43页注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注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

17、他最好是将他(她她)放在孤身独处的处境,因为那最放在孤身独处的处境,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以“乐乐”衬衬“哀哀”的强烈效果,使哀之更哀。的强烈效果,使哀之更哀。诗歌一二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诗歌一二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夏日采莲图,表现,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三。三

18、四句笔锋一转,转悲为喜,用夏季美景四句笔锋一转,转悲为喜,用夏季美景烘托烘托出出内心的孤寂,内心的孤寂,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第23页/共43页欣赏诗中两幅画面欣赏诗中两幅画面3.依景情,析手法依景情,析手法 第24页/共43页一位怅立船头的女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然无语。画面一画面一第25页/共43页身在身在“远道远道”的游的游子。四处张望着,子。四处张望着,看着回家的路无边看着回家的路无边无际,忧伤不已。无际,忧伤不已。画面二画面二第26页/共43页3、还顾望旧乡,长路

19、漫浩浩。这时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远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是多么希望能够望见故乡的山水、望见那莲花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旧乡”是遥远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第27页/共43页这两句里这两句里“还顾还顾”“漫浩浩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还顾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强,让人仿

20、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孤单、忧愁、怅惘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一词,读起来给人以以路途绵延无尽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的感觉,抒情主人公公感情痛苦到极点。感情痛苦到极点。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第28页/共43页诗歌诗歌两个画面两个画面不是先后不是先后的,而是的,而是分隔、同时显分隔、同时显现现的:的:一边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

21、红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独凄清;一边一边是老海中隐隐是老海中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苦!第29页/共43页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望旧乡的人是男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女子所想虚写(悬想法)第30页/共43页3、依景情,析手法;、依景情,析手法;v“对面落笔对面落笔”(落笔对方)的(落笔对方)的“悬想悬想”方方v“对面落笔对面落笔”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22、。这种从对方写起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这种从对方写起的的虚写的方式,虚写的方式,简单说就是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思念自己。说对方不忘思念自己。既升华感情,又强化主既升华感情,又强化主题。形式上,题。形式上,常用常用“忆忆”、“想得想得”“”“遥怜遥怜”“”“遥知遥知”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v“对面落笔对面落笔”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1 1、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互映衬。2 2、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思、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思,宛转曲达。,宛转曲

23、达。第31页/共43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两句前两句直抒胸臆直抒胸臆,以漂泊异乡的孤独落寞反衬佳节思亲的焦灼、深挚。三四句诗,以漂泊异乡的孤独落寞反衬佳节思亲的焦灼、深挚。三四句诗人跨越时空,人跨越时空,对面落笔,不写自己,而写兄弟,想象对面落笔,不写自己,而写兄弟,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正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

24、们。这里的悬想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曲折有致,也更为浓烈。折有致,也更为浓烈。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第32页/共43页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独看”长安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沉,更为曲折。得更为深沉,

25、更为曲折。全诗运用全诗运用悬想、对面落笔悬想、对面落笔。第33页/共43页写作手法:写作手法:1 1、借景抒情(以乐、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景衬哀情)2 2、虚实结合、虚实结合3 3、白描、白描3、依景情,析手法、依景情,析手法 第34页/共43页(2 2)问题探究:关于)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涉江”者和者和“还顾还顾”者都是男子,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涉江”者是女子,者是女子,“还顾还顾”者者则是则是“所思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的男子。你怎么看?4.观背景,抓主旨;

26、观背景,抓主旨;1 1、游子思乡怀人。、游子思乡怀人。2 2、女子思夫。、女子思夫。第35页/共43页1、游子思乡怀人的理由: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忽然意识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不禁触发了思念故乡、亲人的痛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游子的形象从诗中站了起来。第36页/共43页游子思乡怀人游子思乡怀人1)1)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3)3)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又不能相聚。又不能相聚。2)2)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不得。第37页/

27、共43页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主人公是女子,理,理由有三:由有三:当时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芙蓉”即即“夫容夫容”,“莲子莲子”即即“怜子怜子”;古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28、。女子思夫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第38页/共43页二是女子思夫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上。”,“莲子”即“怜子”3、另外,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采莲的是一个女子。第39页/共43页 西洲曲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第40页/共43页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女读:女读

29、:男读:男读:合读:合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第41页/共43页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结语结语第42页/共4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3页/共4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