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共75张PPT).pptx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89839793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39.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共75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共75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共75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共75张PPT).pptx(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农业地球化学调查 是指通过地质 农业 水文等专家的采样 分析和数据处理 取得土壤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资料 以此服务于农业 环境和资源调查评价的综合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农业地球化学扫面,搞清土壤中元素的地理分布;进行农业(大农业)区划;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培训专用第一节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系统 一、生态学、生态地球化学、农业生态地球化学 1.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生态是指生物状态,如种群、物种数量、健康状况等。生态学(Ecology)则是研究生态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其基本原理如下:(1)生态位原理。生态位又称生态龛或小生境,通常是指生物种群所占据的基本生

2、活单位;对于生物个体与其种群来说,生态位是指其生存所必须的或可被其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或关系的集合。培训专用培训专用(2)限制因子原理。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并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果达不到或超过生物的适应范围时,对生物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只有当生物与其居住环境条件高度相适应时,生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方面的优越条件并表现出最大的增产潜力。最小因子定律:即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物质。耐性定律:某些因子过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培训专用培训专用培训专用(3)食物链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的食物链,从生态学原理看它是一条能量转化

3、链、物质传递链,也是一条价值增值链。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动物分解,以这种 吃与被吃而形成了食物链关系。(4)整体效应原理。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其基本的特性就是集合性,表现在系统各组分间相互联系、依赖、作用、制约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的作用和效应要比各部门之和来得大。培训专用培训专用(5)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原理。生物的生存、繁衍不断从环境中摄取能量、物质和信息。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环境并受环境的强烈影响。外界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能量、物质和信息因素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4、既有对生物和生命活动所需的利导因子,也有限制生物生存和生命活动的限制因子。利 导 因 子 促 进 生 物 的生 长 发 育,而 限 制 因 子 则 制 约 生 物 生 长 与 生 产 的 发 展。因而在当地的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中,必须充分分析当地利导因子及限制因子的数量和质量,以选择适宜的物种和模式。(6)效益协调统一原理。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由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复合生产过程,具有多种功能与效益。既有自然的生态效益,又有社会的经济效益。只有生态与经济效益相互协调,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综合效益。培训专用 2生态地球化学 生态地球化学是环境地球化学的延伸和拓展,

5、是一个崭新的前沿领域,也是地球化学发挥其社会功能的用武之地。它是横跨地质学、生物学、环境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主要研究:地球物质组成与生物、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相互馈应机理,如各类地质体中化学元素组成、迁移、转化对生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毒理学效应;金属元素对农作物、人体健康的危害;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机理及其防治对策。培训专用 3农业生态地球化学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就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地球表层介质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对作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和最终效果(生态效应)。如开展名、优、特农产品地球化学特征调查,进行农业地质环境适宜性及农业经济区评价与研究,划分农业土壤安全区、

6、优质区和污染区。培训专用在杭州萧山区圈出16万亩“绿色土地”。在安吉县圈出20万亩“绿色土地”。培训专用 二、农业生态系统 1.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特定空间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互相作用联结成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农业生态系统来自自然生态系统,并经人类改造而兼有两种属性的生态系统。因而,无论是生物组分还是环境组分,都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多相似的特征。然而,农业生态系统又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改造和调节控制的产物,又明显区别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交错存在,互相影响,依赖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其更好的稳定性。培训专用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7、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牧场生态系统鱼塘生态系统养殖(蜜蜂、蚕)生态系统微生物(含食用、药用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图培训专用(人工系统)培训专用培训专用 2农业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的分类。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分成如下4类: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内陆淡水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也由生物与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目的是 为 了更多地 获 取 农 畜 产品以 满 足人 类 的需要。农业 生 态 系 统 中的 农业 生物具有 较高的 净 生 产 力、较 高的

8、经济 价 值 和 较 低的抗逆性。生物物种 单一、结 构 简 化、系 统稳 定性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需要通 过一系列的 农业 管理技 术 的 调 控来 维 持和加 强 其 稳 定性。系 统内的物种种 类 大大减少、食物 链简 化、层 次减少,致使系 统的自我 稳 定性明 显 降低,容易遭受不良因素的破坏。培训专用 3生态农业 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最重要的就是生态农业。简单他说“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合理的现代化农业”。它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培训专用 三、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的核心及基本任务“高产、高效、优

9、质”是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是农业地球化学逐渐兴起的根本原因。农业生态地球化学已经成为地球化学中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分支学科之一。土壤元素是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元素丰度、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也是农业地球化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从本质上讲,农业生态地球化学就是以营养元素或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元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质地球化学系统与农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培训专用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就是:(1)农作物营养元素或有害元素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及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2)研究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地球化学关系,土壤中元素全量与有效态的联系和转化及营养需求预测。(3)土壤营

10、养元素或有害元素的丰度、空间分布及赋存状态。(4)研究不同地球化学背景的土地利用潜力、区域土地资源的地球化学区划和土地整治。培训专用第二节元素、土壤地球化学与农业 一、植物营养元素与有害元素 1营养元素和必需元素 所谓植物营养元素,一般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组成生物机体的、缺少它不能正常生殖生长的。(2)元素必须直接参与生理作用,起调节平衡作用,如激发酶系统调节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3)在一般情况下,每一种元素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只有供给该元素才能得到改善。植物必需元素有16种,即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铁、锰、铜、锌、硼、钼和氯。培训专用培训专用农作物营养元

11、素的发现和确定时间元素 发现和确定时间氢和氧 早在化学元素发现以前,已知道水是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碳1800年由senebier和saussure确定为必需元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的主要碳源氮1804年由Saussure发现了植物对它的必需性磷、钾、镁、硫、钙在1838年由Sprengel等确定为植物的必需元素铁1804年由葡萄缺铁黄化而明确了铁是植物有必需元素锰1922年由McHargue确定为必需元素硼1923年由Warington发现为植物必需元素锌1926年Sommer等人发现燕麦灰斑病是由于缺锌所致,并证明锌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铜1931年Sommer等从番茄和其它作物上证明了植

12、物对它的必需性钼1939年由Arnon和Stout发现氯发现最晚,1954年由Broyer、Cartton、Johnson和stout证明是高等植物有必需营养元素培训专用培训专用部分化学元素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元素世界土壤平均含量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在农作物中的作用B2010-66410-6硼对作物根、茎等器官的生长,幼小分生组织的发育及作物的开花结果均有重要作用。缺硼既能使作物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又能使作物细胞器官的结构破坏导致作物的病态生长,如缺硼能使麦类雄蕊发育不良,雌蕊子房枯萎;棉花叶脉突出呈木质坏死,棉蕾易脱落;油菜心叶卷曲,下部叶片枯萎,主根萎缩,顶芽死亡等。Zn5010-616

13、310-6锌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它是作物多种酶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些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而且是氮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核心。缺锌常使氮化物的转化和蛋白质的合成受阻,严重缺锌的土壤上,作物体内氮化物多聚集在营养器官中,影响籽实形成,直接影响产量。不同作物缺锌的主要症状为:水稻不长苗,主脉失绿,植株矮小(或称“僵苗”),严重时死亡;棉花叶片变厚变脆,易破裂,叶缘卷曲,生长停滞,植株矮小,豆类、水果(苹果、梨)落花、落果等。锌过量时伤害作物根系,根的生长受阻,老叶坏死;对大豆毒害,叶子卷曲茎轴枯死等。培训专用Mn10010-684510-6锰是许多酶的活化剂。研究表明有23种金属-酶复合物需要锰激活

14、。锰参与光合作用与氮代谢,锰有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的作用。锰还有调节作物体内氧化还原电位的作用,而且能促进和提高作物组织的持水能力,降低蒸腾强度。作物缺锰时,叶片脉间失绿,失绿部分渐变为灰色或局部坏死,叶片向内弯曲,形成枯叶。Mo1.210-61.7110-6钼是作物的必须元素。是构成作物体内硝酸还原酶和氮酶的组成成分,对氮的代谢和果胶酶物质的代谢有重要影响,适量锰能提高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促进碳素的同化。作物缺钼时,叶脉间叶色变谈、发黄,与缺氮和缺硫的病症相似,但缺钼的叶片易出现斑点,典型缺钼的症状是花椰菜“鞭尾病”和柑桔的“黄斑病”。Cu3010-62710-6铜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和作物的

15、氮代谢,它是质体青的必要组分。铜还能增强叶绿蛋白的稳定性,减少在黑暗中的叶绿体的降解。铜参与硝酸还原作用,还可能参与豆白红蛋白的合成。铜能调节生长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强作物抗性。作物缺铜时,新叶失绿发黄,叶尖发白并卷曲,叶脉间出现坏死斑点。培训专用P 0.080.020.l土壤全磷量低于0.044时,施用磷肥对绿肥、油菜、小麦等旱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全磷低于0.02时,磷肥对所有作物都显肥效。K 1.4钾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元素。既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活化剂,又能促进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提高植物对病虫害、干旱和霜冻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Fe 427铁是形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很多酶的活化剂,它又是光

16、合作用中许多电子传递体的组成成分,铁还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桃、李、杏、枣等果树和其它林木需铁较多,豆科植物、高粱、甜菜含铁较多,柑桔果树常出现典型的缺铁症状。培训专用 2有害元素 有害元素主要是重金属元素,如Cd、As、Hg等。对农作物产生危害:一方面,重金属可以减少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危害往往发生在植物吸收、积聚以后,首先危害根部的生长,进而波及整个农作物。同一种重金属元素对不同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种农作物对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的耐受性也不相同。常见的症状:(1)根部生长异常(2)黄化症状。(3)枯斑症状

17、。(4)其他症状。需 要 特 别 指 出 的 是,有 害 元 素 与 营 养 元 素 之 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这涉及一个量的问题。培训专用培训专用 二、土壤地球化学 元素被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转化、利用的整个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这就是元素的存在形式与生态效应的问题,其核心是元素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是土壤地球化学的研究重点。1.土壤的地球化学演化与我国的土壤地球化学分区 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类型的组合和分布特点,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土壤地球化学区。自西北至东南分别为盐渍土区、碳酸盐土区、硅铝土区、铁铝土区。由于受地形、成土母质等因素的影响,每一土区的土壤性质、组合仍存在差异。培训专用培训专用分

18、9大类33个亚类,可为农业区域布局,土地规划,环境评价,地方病治疗,矿产预测和勘探提供依据 培训专用(1)盐渍土区。分布于我国西部内陆的干旱区,占国上面积的29%。全磷含量较高,但有效性不高,因而土壤总体缺磷(缺磷面积达63%)。较缺乏的元素主要有:磷、锌、铁、锰和碘等。该区80土壤缺有效性锌和锰,50%缺铁。(2)碳酸盐土区。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向西一直延伸到青藏高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磷的全量虽丰富,但有效性不高,土壤缺磷达60%。80%的土壤缺乏有效性锌、铁、锰和水溶性硒。培训专用(3)硅铝土区。发育在温带和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易溶盐已完全淋失,碳酸钙也基本淋失。缺钾面积可

19、达32%。缺磷面积达47%。微量元素锌、锰、铁、硒和碘的有效性有所增加,但缺少有效性硼、氟的土壤面积增加。(4)铁铝土区。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占国上面积的18%。缺磷状况很突出,占总面积的46%。全区60%土壤缺钾,90%的土壤缺有效性硼、钼和氟。四类土区元素的丰度有明显的不同。培训专用 2土壤中元素的有效性 有效态:指的是只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那一部分元素形态。营 养元素的有效性受地带 性因素影响,呈 现 出地 带 性的特点。不同的实验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有效态含量,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提取剂是十分关键。衡量提取方法效果的好坏通常要看所提取的有效元素含量与植物吸收量之间相关性的程

20、度。培训专用分级浸提剂极缺 较少 中等 较多 丰富0.2N HCl(5:1)1min 200.002N H2SO4+3%(NH4)2SO4(200:1)0.5h250.025N HCl+0.03N NH4F(7:1)1min30)200.5M NaHCO3(20:1)0.5h 2 2-5 510 1025 18250.1N NaOH/0.3N HCl(5:1)2min463HAc+10%NaAc(5:1)5min400.005N HCl+0.025N H2SO4(5:1)5min500.1N HCl(5:1)3min 160.1N H2SO4(5:1)2min 40表10-2几种浸提剂提取与土

21、壤有效磷的分级(10-6)培训专用培训专用 3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1)土壤微量元素全量的影响 土壤微量元素的全量是其有效态的补给来源,尽管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土壤微量元素全量与其有效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总是显著,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2)土壤pH的影响 土壤pH影响土壤中进行的各项化学反应,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络合-解离及溶解-沉淀等一系列化学平衡都不同程度因pH改变而改变。pH不仅影响溶液中离子组成,而且使有机、无机胶体上代换性离子组成也很不一样,从而使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土壤pH对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影响最为显著。培训专用强碱性中碱性弱碱性微碱性微酸

22、性弱酸性中酸性强酸性培训专用(3)土壤有机物质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已知的以各种稳定鳌合物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的金属离子的积累和运输(以及其伴随发生的淋洗)及其对植物根系供应有重要的影响。(4)土壤质地的影响 土壤质地也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之一,质地较粗的砂土,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一般较低。虽然其影响有时为其它因素所掩盖,但其对土壤微量元素供给力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培训专用(5)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 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变将导致土壤氧化还原电位、pH、通气和各种离子间相互作用等的变化,并因此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产生明显的影响。(6)土壤碳酸盐、氧化物的影响 土壤中粘土矿物、铁锰等氧化物、有机质和碳

23、酸盐对土壤微量元素都有吸附作用,是制约微量元至有效性的重要因子,其中以碳酸盐对锌的吸附作用最为显著。培训专用(7)营养元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土壤营养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既发生于土壤中,也发生于植物体内;不仅发生于大量元素之间,也发生于微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发生于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之间。显然,这种相互作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供给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会产生 正 效 应(协同作用,提高某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时会产生 负 效 应(拮抗作用,降低某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图)。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元素共存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增强作用(或效应)。拮抗作用:一种化学元素的作用被同时存在

24、的另一种化学元素所抵消的现象。培训专用元素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培训专用 第三节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1:25万国土资源大调查,将覆盖区作为重点,以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为中心,为国土规划、农业生产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开创高效、优质的生态农业新局面。我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五年来,取得了大量调查成果。(近 5 年)1.获得52多种元素和指标的高精度数据。2.发现一批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异常以及大面积土壤重金属异常等。培训专用培训专用3.揭示了自工业化以来各种重金属分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4.成为农业种植业区划和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5.为评估土地环境及综合治理

25、、合理利用提供质量指标。6.丰富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7.取得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第一环境)。8.为能源资源潜力评价提供资料。9.初步形成一套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和思路。培训专用培训专用培训专用 一、调查的基本内容与组织部署 1调查的基本内容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1:25万比例尺为精度,对组成农业地质环境的岩石、土壤水、生物进行系统调查,调查的基本内容为:化学元素储存库(岩石、土壤、河湖沉积物、水及生物)中营养元素及有害元素的含量特征,特别是营养元素的有效态含量特征;营养元素及有害元素含量及赋存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农业生态特征,包括农(作物)、林、渔、牧(畜、禽)的产量、质量,特别是可食部

26、分(果实、鱼、肉)有害组分的含量。培训专用 2调查组织部署 由于是多介质、多层面、多阶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因此在组织实施中要全面考虑分段实施。全区域的系统基础调查;在全区域中找出一些典型特殊区如特色农业经济区、典型地质环境区、特殊生态景观区,进行示范性、研究性调查;对基础调查、区域示范调查中所发现的特殊典型问题,开展专题性应用研究。各个阶段根据调查对象特征又可分设若干调查项目,可以用如下框图来说明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组织部署。培训专用培训专用(1)区域基础调查。可分为以下几项工作: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水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河湖底积物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区域生态效应调查。分析项目52项。(2)局域研

27、究性调查。内容与区域基础调查基本相似,更加细微,分析的指标是针对所选范围具体特征,针对性地分析部分指标。这一层次的研究调查颇似矿产勘查中的成矿区带普查化探工作。(3)专题调查研究。主要是解释性和应用性的,是对前两个阶段调查中所发现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题性深入研究,达到“异常”解释和各种有利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培训专用培训专用培训专用培训专用在杭州萧山区圈出16万亩“绿色土地”。在安吉县圈出20万亩“绿色土地”。培训专用 勘查地球化学元素与人体和农作物的利害统计元素对人体 对农作物元素对人体 对农作物必需 有害 有益 有害 非必要 必需 有害 有益 有害 非必要Cu As Zn Sb V Hg

28、 Cr Cd Fe Be Mo Pb Sr Ba Mn ZrAl NbNa LaMg Br?K Ti?B AgP WCo Au F U Li Th Ni SnCa BiSi 培训专用 动植物营养元素 人体有益元素 植物有益元素 人体有毒元素 放射性元素 其它元素*人造元素 A A 1 氢 H 氦 He A A A A A A 2 锂 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 Ne 3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 Ar B B B B B B B B 4 钾 K 钙 Ca钪 Sc 钛 Ti 钒 V 铬 Cr 锰 Mn 铁 Fe 钴 Co

29、 镍 Ni 铜 Cu 锌 Zn 镓 Ga 锗 Ge 砷 As 硒 Se 溴 Br 氪 Kr 5 铷 Rb 锶 Sr 钇 Y 锆 Zr 铌 Nb 钼 Mo 锝 Tc 钌 Ru 铑 Rh 钯 Pd 银 Ag 镉 Cd 铟 In 锡 Sn 锑 Sb 碲 Te 碘 I 氙 Xe 6 铯 Cs 钡 Ba 镧系 铪 Hf 钽 Ta 钨 W 铼 Re 锇 Os 铱 Ir 铂 Pt 金 Au 汞 Hg 铊 Tl 铅 Pb 铋 Bi 钋 Po 砹 At 氡 Rn 7 钫 Fr 镭 Ra 锕系*Rf*Db*Sg*Bh*Hs*Mt 镧 系 镧 La 铈 Ce 镨 Pr 钕 Nd 钷 Pm 钐 Sm 铕 Eu 钆 G

30、d 铽 Tb 镝 Dy 钬 Ho 铒 Er 铥 Tm 镱 Yb 镥 Lu 锕 系 锕 Ac 钍 Th 镤 Pa 铀 U 镎 Np 钚 Pu 镅*Am 锔*Cm 锫*Bk 锎*Cf 锿*Es镄*Fm 鍆*Md 锘*No铹*Lr 土壤样测试元素(红色字)表培训专用 二、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 1土壤地球化学调查(1)深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目的是为可靠确定土壤元素背景值,了解不受现代人类活动影响的第一环境分布特征。样品布设以16km2为一采样单元,每4km2采一件样,同一单元的4件样品组合成一件组合样。以1:100万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样点布设和系统编号,每幅图布设2个重复取样格子,2个重复取样号

31、,4个重复分析样号,8个监控样号。采样深度为1.5m以下,用洛阳铲作取样工具,或直接挖掘,样品原始重量不少于lkg。重复采样由不同采样组在不同时间进行,两次采样点位相距应小于50m。培训专用(2)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目的为了全面系统了解人类活动(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工业排放等)综合影响下表层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布设以4km2/单元,1件/km2,4件组合成1件组合样,以1:50万地形图进行样点布设和编号,每幅图布设2个重复取样格子,2个重复取样号,4个重复分析号,8个监控样号。采样深度为020cm,农业区采样点应选择在农田、林地,不要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山地采样应选择在平坦覆盖

32、层厚的地区。城镇居民区采样应选择原地土,不能采集异源土或垃圾表层土采集时,应在点位50m内采35单样集合而成,样品重量不少于1kg。采样单元中水域大于3/4时,应采集底积物样品。重复样由不同小组分时采集,方法同深层采样的重复样采集。培训专用(3)土壤元素有效态调查。土壤元素有效态调查适用于局部农业环境的土壤质量评化在区域调查基础上,根据土壤元素的丰缺程度、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条件及景观区的条件,选择有效态调查区。样品布设原则是,分布面积大于20%的土壤类型为一采样单元,分别在元素含量丰富、适中和缺乏的三种区域布点,每类样品数不少于30件。在同一采样单元内,pH每变化0.5个单位,需布置采样数量大

33、于30件。有效态分析元素为N(包括速效氯、氨态氮和硝态氮)、P、K、Si、Fe、Mn、Cu、Zn、Mo、B、S等指标。培训专用(4)土壤有机污染物调查。对于农业地质环境安全性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还要对表层土壤进行有机污染物调查。它是根据评价对象的类型不同(土壤、水、农作物),每类布设样品数不少于30件。样品布设于农田、湿地、城市不同功能区。样品采集分最表层05cm和近表层520cm分别取样,弃去生物碎屑和粗粒物,原始重量2kg,采样时间应在夏季和冬季各采一次。样品用聚乙烯密封袋包装、低温保存。有机污染物分析指标基本项目为艾氏剂/狄氏礼氯丹、滴滴涕、六六六、节氯、毒杀酚、五氯苯氛、苯并(a)芘等

34、,其他有机污染物等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增选。培训专用 2水环境地球化学调查(1)地表水地球化学调查。采样密度要求:平原区1件/16km2,丘陵区1件/32km2,山区1件/64km2。样点布设时在1:100万地形图上划分不同地貌类型,进行采样密度分区,并进行点位布设。样点布设在最大汇水域的采样格子中心,做到均匀分布。同时要考虑江河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类型、植物群落分布和地表水水体功能,以及地表水污染区、地方病高发区等不同要素,合理布点或适当增设采样点。每批样品的重复采样不得少于2件,并采一组平行加标样,即加入一定量的被测物标准溶液,采样时间选择在平水期,采样前连续三天无雨,水质稳定为好。培训专用(2

35、)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调查。采样密度及样点布设同地表水的要求,但在布设具体点位时,要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特征、地下水补给条件、地下水流向及开发利用状况、污染源及污水排放特征、土地利用特征及工程状况、垃圾场等具体特征,合理布置点位。浅层地下水主要采集民用井、泉水等,最好要人工挖掘取水,水坑挖好后待地下水位平衡后取水。培训专用(3)样品分析。由于水样品特殊,一些指标如pH、Eh、Ec(导电率)、T、溶解氧要现场测定。测微量元素,野外要酸化保存,而且要快速采样,尽快选样分析,存放时期一般不得大于7天。样品分析有两类指标:必测指标:pH、氯化物、铁、锰、铜、锌、钼、汞、砷、镉、铬(六价)、铅、铍、钡、钴

36、、镍、钙、镁、亚硝酸银、氧化物等。选择指标主要用于专项研究,根据不同目的,可分为:总硬度、氧化物、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硝酸盐、氮、磷、钾、化学耗氧量、氧化还原电位、碘化物、氨氮等主要用于水质分析;有机污染物:滴滴涕、六六六等;细菌指标:总大肠杆菌,细菌总数;放射性指标:总放射和总放射。培训专用 3河湖底积物调查 主要用于湿地环境评价而进行的地球化学调查,特别是对大型湖泊和水网区。河湖底积物采样分为浅层采样和深层采样,采样密度要求是浅层:1件/4km2,深层1件/16km2。表层采样采取表层20cm以上的样品。深层要求150cm深的样品。

37、对于特殊专项研究,如环境演化史、环境预警评价等,对柱状底积物要求按1cm一件样品系统采集,并按物质成分、颜色、粒度、生物碎屑和沉积物结构等特征分层分类,并详细记录描述。分析时,按要求再进行组合选择。对河流沉积物,要分别对底积物、河漫滩、阶地进行采样,采样位置一般按5km长度一个点位布设,也可根据专项要求布置。采样方法同湖积物。培训专用 4生态环境地质调查(1)第四纪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主要对成土母质进行调查,查明区域第四纪的分布、成因类型、物质组分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古地理、古气候、景观地貌、新构造运动、地质灾害等。重 点 调 查 不 同 时 期 堆 积 物 特 征 及 分 布、土 壤 类 型

38、、岩 土 结 构,并 在 成 土 剖 面 上 系 统 采 集 岩 石-土 壤-植物样品,进行相关分析。(2)前第四纪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主要是调查岩石和矿(化)体的分布及常量、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查明区域地质环境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对土壤类型、土壤元素组成的影响,以及地质环境与浅层地下水关系,预测地下水水资源、地质环境与灾害地质关系。对不同地层、岩体、岩石类型要采样分析,以了解主要组分和微量元素的背景特征。培训专用 5.生态效应地球化学调查 主要是观察记录和采样分析。调查对象为植被类型、分布规律、面积、覆盖率,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特征;区域动物类型、分布、种群量、生殖与居栖地及与地质环境、植物类型分布

39、、地表水、湿地环境的生存关系。采集生物样品分析微量元素。植物样按树木、草木植物、蔬菜瓜果、籽实分别采集。根据要求,树木按叶、枝、皮、干、根分别采集;灌木按鲜叶和嫩枝采集,蔬菜按叶杆和根须分别采集,瓜果则在同一试验地分别采不少于10株的同簇位置、成熟度一致的果实,鲜重1kg;籽实则采用对角线法布45点,每个样点取50cm幅距作一样方采集,缩分后样量约500g。植物样采集时,对应采集根系土壤以便对比研究。大动物样主要采可食部位,新鲜肉样至少3件,取里肌、胸肌和背肌,对小动物可从不同位置切取混合组成,肉食样品重量500g。采取后冷冻保存。水产类、大鱼按三部位法采集,小鱼采集多条,去头、鳍、鳞、内脏、

40、骨刺皮等,取可食部分。贝类去壳留可食部分。人体样品主要采集血和头发,人发取枕部为佳25g、洗净保存。培训专用 三、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1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2)水环境质量评价。(3)河湖底积物评价。2局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名、特、优”农产品立地环境质量评价。(2)都市农业基地环境质量评价。(3)地方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4)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培训专用第四节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包括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土地资源的调查,二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土地利用评价,即对土地适宜性和土地潜力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

41、、合理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地球科学提供如下信息:洪水泛滥区、易发地震区、滑坡、水资源和矿床等。随着社会进步,农用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在土地利用和规划中的作用及意义日益突出。培训专用培训专用 二、平衡施肥与合理施肥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不仅提供了土壤元素全量,而且可以分析得到有效态含量;不仅测定了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还提供了植物有益元素、具有颔顽或协同作用的元素含量。系统的元素资料使因土因需平衡施肥成为可能。三、土壤整治与改良 四、绿色食品、名优特农产品合理种植规划及开发 各种作物,特别是一些名、优、特农作物对生长环境、土壤元素含量及营养配比有特定的要求。据此进行种植布局规划,可取得较高的农业

42、生产效益,并减少因大量施肥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资料可为绿色食品及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选址规划、施肥和生产管理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推动我国生态型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培训专用 复习思考题:1.农业地球化学调查的概念 2.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3.生态地球化学和农业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 5.植物营养元素与有害元素 6.有效态及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7.农业地球化学调查的基本内容培训专用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43、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BY FAITH I BY FAITH培训专用内容总结第十章 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进行农业(大农业)区划。生态位又称生态龛或小生境,通常是指生物种群所占据的基本生活单位。整体的作用和效应要比各部门之和来得大。农业生态地球化学就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地球表层介质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对作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和最终效果(生态效应)。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特定空间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互相作用联结成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也由生

44、物与环境两大部分组成。简单他说“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合理的现代化农业”。农业生态地球化学已经成为地球化学中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分支学科之一。1926 年Sommer 等人发现燕麦灰斑病是由于缺锌所致,并证明锌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锰参与光合作用与氮代谢,锰有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的作用。铜参与硝酸还原作用,还可能参与豆白红蛋白的合成。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类型的组合和分布特点,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土壤地球化学区。全区60%土壤缺钾,90%的土壤缺有效性硼、钼和氟。0.002N H2SO4+3%(NH4)2SO4。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元素共存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增强作用(或效应)。放射性指标:总 放射和总 放射培训专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