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982452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103 大小:9.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pdf(10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 .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4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2、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通过游戏,自主探索,认识对方法的辨别以及描述师: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用太阳帮助我们来辨别方向。、西 蠹一 东师:用太阳辨别方向虽然很方便,但是有时会受到条件限制,譬如说是夜晚或天阴多雨雪的情况下,聪明的人们为了更好的掌握方向,利用磁石制造了指南针等辨别方向的工具。(出示录像:指南针的作用)师:有了指南针,我们可以很快的确定“南北”方向,如果,现在我们找到 了“北向”,怎么确定东西和南向呢?(学生回答)师:有时,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不能精确表示物体的方位,人们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种表示方位的方法,即“东北”、“东南”

3、、“西北”和“西南”。游戏:找方向,完成校园示意图1 .以4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 .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 .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 .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5 .请你观察这幅图,并且说说你是从那里找到的。教师引导完成填空内容。仔”桌上面的电影用.回著下面M用题:医院农寸枚的_东南方向.西优才学校的西南方向.体馆&学校的南_ 方向.学校在图书馆的西_

4、 方 向.返守局在匿除的东北方向.回电影比&夕年宫的_$:_ _ _力向.学校玄版枕的北.方向.守局左百量的无方向.清阳试试你还伸发出条科*问息?三、认识简单的线路图1.小羊要到小牛家,需要向()走()米。2.小羊要到小马家,需要向)走()米,再向)走()米。3.小牛要到小猫家,需要向()走()米,再向)走()米。4.小狗要到小马家,需要向)走()米,再 向(走()米。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认识路线【教学目标】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教师出示动画“做一做怎么走”。走Y320米.又 R1小U 从米冏木叁了 12蛛,又 离 一S-U 0.3)来胡鼾馆米舒牙国卷了2.小 数 从 去 向 一 总:北)T _ 3 too3小三从窜向走了 9(冰 又 向I0G 1SH;,分到小呐*.4小*家两St 走了一4 7 0 0*又角来多书店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 120米,又 向()走了()米到游泳馆?2.说一说,小红、小

6、兰、小明上学的路线?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师:认识路线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公交路线图”二、教学公交路线图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地是动物园动物园光明街体育馆匿 院 商 场 电影庞图书馆夕年宫科技馆提问: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儿站地?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3.学生讨论,回答相应问题。小结:除了公交线路图,有时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

7、,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三、认识方位图师:老师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出示动画“中国一些地区方位图”你知道成都在我们的哪个方向吗?教师将方位标放在北京的位置,让大家看成都的方位。学生自己试着标注一些地区的方向。四、总结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第二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教学设计】一、导入新

8、课1.口答(1)2 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 4呢?(2)4 2个十,9 0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3 6 4-3 2 4 4-2 3 0 4-3 6 0 4-64 8 +4 8 4 +4 8 0 4-2 9 0 4-3二、教授新课: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1.3 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小组汇报:解题思路(1)想口诀二三得六 2X3=6 64-3=2 604-3=30(2)20X3=60 604-3=3

9、0(3)把 60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20。604-3=30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 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6004-3=200(箱)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 运 3 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240+3=这题如何考虑?4.小 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二、课堂练习:做一做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

10、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巩固技能:1.师 出 示口算卡片:18004-3 24004-6 2504-5 4204-627004-9 1404-7 1204-6 54004-6学生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

11、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师:你们看一,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同桌交流、讨论。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生讨论后反馈结果。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可能出现以下儿种情况:(1)把 1 2 4 看成 1 2 0,1 2 0 4-3=4 0 (箱)(2)把 1 2 4 拆 成 1 2

12、0 和 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 4 0 箱,还剩 4 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 4 1 箱。师板书:1 2 4 3 七4 0 (箱)或者 1 2 4=1 2 0+4 1 2 0 4-3=4 0 4 4-3=1.11 2 4 4-3 4 1 (箱)(三)应用出示课件:三年级有男生89个,女生62个,老师打算让三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组成一组,请问大约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代表进行列式,教师总结。(四)小结: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解决难题的?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

13、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6004-6 274-3 2404-8 1604-4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2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 2 2 5 2 4-23.师:4 2 2等 于 多 少(生:4 2 4-2=2 1)你是怎么想的?(生:4 0 4

14、-2=2 0 2 4-2=1 2 0+1=2 1)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教学例 1:4 2 4-2=2 1(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第一种 第二种21 212)4 2-2)4 2-42 40 10(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3)师边用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

15、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 2 +22.教学例2 :5 2 4-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第一种 第二种26 262 7 3 r 2 y 3 r52 40 n12-6(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 6 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5 2 +2 也就是把5 2 根小棒(5 捆和2 根)平均分成2 份。先把5 捆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2 捆(2 0),还余1 捆;再把多

16、余的1 捆拆开与2 根合并是1 2 根也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6 根,加起来共分得2 6 根,所 以 5 24-2=2 6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 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 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4)我们再看一看是怎样算的?(教师演示)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5)比较例1 和例2 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3.练习反馈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五、全课总结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一商是两位数

17、且有余数【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情境图。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生:列式为“238+6”。师:先估算一下“238+6 2”。生:238*240

18、,240+6=40。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 62 4 0。2.师;如何笔算?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再进行交流。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一一再做什么一一接着做什么一一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先判断。商是几

19、位数?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23个十的下面。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除。用6除5 8,等于9。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先判断。除。乘。减。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 4页,1本相册能插

20、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生 1:2 4 X 2=4 8 39 2 4 生 2:2 4 X 6=1 4 4,1 4 4 2 36 1 4 4 X 2O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1 .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2 .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课堂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除法的验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21、。1.出示书例4 的情境图。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1.让学生汇报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2 .练习验证出示5 4 4-8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3.小 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

22、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二、练习1 .书2 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学生单独练习2 .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3 .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商X除 数+余 数=被除数三、课堂作业:854-4 1124-9 7564-8 1244-39854-9 4234-4第三章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每人一张空

23、白的统计图(纵向),一张空白的格子图。【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课件)。教师出示情境图,下面记录了某班一次自然测验成绩:98768074889475968785759888100957892748180788297648285899679869592688594898456100(1)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填入数据:分数10090 99 80 89 70-7960 69 60以下人数(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教师带领学生画出条形统计

24、图。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师: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成绩的分布情况。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各成绩分布区间段的人数,纵轴变成成绩分布区间。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例题1(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2)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3)师肯定学生的设计,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4)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统计图。(5)分析例1的数据,解决问题: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

25、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根据完成的统计图,分析下一步的进货计划,并说明理由)总结:统计图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分析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1.看例题2,看统计表,分析数据。(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现矛盾,教师引入新课)问: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拿出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学生分组合作画完。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进行比较,发现问题(统计数据的绝对值比较大。不同数据样本之间差距又比较小。)让学

26、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2.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4)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5)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6)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3.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7、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1)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2)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3)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平均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

28、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 杯 子 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2.引 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你们奴平功号个人收臬了$少个?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0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

29、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14+12+11 4-15)4-4=52+4=13(个)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

30、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 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 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第四章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2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

31、、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p p t课件:年、月、日)你们知道儿童节是哪一天吗?植树节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展示课件并配合演示。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8年日历。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日、月、年”字

32、。教师揭示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年历,你们仔细看看,一年有儿个月,各是多少天?1.认识年历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课前准备好的),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4)你能根据2 0 0 7 年和2 0 0 8 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

33、3 1 天?哪几个月是3 0 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板书:3 1 天:一、三、五、七、八、十、十 二 大月(7 个)1 年 1 2 个 月 3 0 天:四、六、九、H一小 月(4个)2 8 天 2 9 天 二 月 特殊月2 .介绍闰年的由来,播放录像:“闰年产生的原因”强调:4 年一闰,逢百年不闰,遇 4 0 0 倍数年要闰。3 .记忆大、小月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 年有1 2 个月,其中有7 个大月,4 个小月,1 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教师播放录像“快速记大、小月的方法”,“记闰年的口诀

34、”。检查学生情况,全班齐数一次。(2)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三、巩固练习:1.一 年 有()个大月。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3.12月3 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重点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过程】一、认识24时记时法A玄陶龄画溶与 MMMb1.出示情景

35、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3 .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4 .出示图片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 1:0 0 是儿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5 .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 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 4 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 4 小时。港圃舲嗣寇冷 9 0 0.24计时法: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 24小时。通常采用从0 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二、学习24时计

36、时法的表示方法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 时,中午十二时)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 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 法(下午1 时,下午5 时,晚上9 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5.例题分析: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 时 下午6 时 40分 晚上9 时 12分24时计时法19时 23时40分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

37、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三、练习巩固1 .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2 .回答问题:(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1 8时就是下午8 时。工人上午8:0 0 上班,下午1 6:3 0 下班深夜1 2 时就是2 4 时,也是第二天的0 时。(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 或 1 0)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 时,也可能晚上 8 时。)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第五章两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与估算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

38、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算能力、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快速算出结果,中间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算的过程。20X530X64X70100X53X2003X200500X31000X623X212X37X115X6050X422X315X3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

39、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分小组讨论交流。3.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0X 10 60X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一:300X10因为10个 100是 1000,所以10个 300是 3000,则 300X10=3000(份)方法二:300X10先算3X1=3,接着在3 的末尾添上300和 10后面一共有的3 个 0。所以

40、 300X10=3000(份)同理:60X10=600(封)(10 个 10 是 100,10 个 60 是 600)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300X30,60X30分别表示什么?(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总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儿个Oo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巩固新知。1.做一做。国嚣寇(1)看谁算的对又快。(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41、(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四、学习估算,解决问题。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三位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问:”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1)方法一:18心20 227 20 20X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2)方法二:18心20 22X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3)方法三:22Q 20 18X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

42、能坐下。3.小 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你们能总结一下估算的方法吗?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5.总 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6.练习应用 O居港(一页有23行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3 2020X22 440(个)五、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六、知识拓展:算一算9X99=9 X(ioo-n=900-9=89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一笔算乘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43、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乘法算理,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1.下列竖式,你能算出各题的结果吗?18X4 53X7 89X522X8 37X3 71 X62.出示动画“练一练”让学生自己动笔算一算,并选学生说出结果。教师操作动画。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导言:知识百科全书一套共12本,每本的价钱是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哪个同学来估算一下大概用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呢?3.师:要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就是计算12个24元是多少,列出算式就是:24X12=?下面是小刚和小

44、红算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呢?(1)让学生独立试算(2)小组交流估算的方法。各组展示自己本组的算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过程,体会各种算法的繁简程度与特点。4.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每个算法:对于用竖式计算,需要启发学生思考在用2乘 过24后,再用哪一位上的数乘24,乘得的数是多少?写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十位上的数乘得的2 4的个位对准因数的十位?五、练习巩固曾EJ翦 寇 修图 触电出 做一做23X13=29933X31=1023 43X12=51611X15=16541 X21-861 22X14-308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的内容,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完成其中几道题目,注意突出竖式计算的顺序

45、。再让学生独立计算。选学生代表上讲台完成。六、实际应用分别展示下面两幅情境图,让学生分组完成内容。并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12X12=_ 144 _(只)七、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

46、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X19。二、探讨计算方法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X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20X20=407 t 约400个20X19=380380-19-361令 就 雕3假19X19=3613.师生评议。教师展示三种计算的方法。(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

47、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三、练习1.尝试练习。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四、总结1 .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第六章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

48、【教 学 目 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 方 分 米、平 方 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 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 小。【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概念出示情境图,看一看,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答案:他们在设计板报,有的同学在不同颜色的纸写内容,有的同学用漂亮的图形做装饰)?师问:同学们,你们会设计板报嘛?设计板报的第一步是什么呢?(规划版面,教师由此引出面积。)是的,为了作出漂亮的板报,首先要规划一下版面,不同大小的区域要放入不同的内容和图片这也要求同学们在设计板报时对内容所占区域大小有一个估量。师:下面看一下

49、老师的问题,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嘛?问题:1.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哪个大?2.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二、建立概念1.得出面积的意义。(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出示动画:(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有些图形,我们不能直接观察估测出它们的表面的大小关系。该怎么办呢?(配合动画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

50、方格比较)(3)概括面积的意义。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4)运 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2.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X 2平方厘米和5X 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 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 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演示录像“mjdw.avi”后半部分:用标准方格来判断两个四边形的大小关系。)比较三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