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虚证----阳虚证医案篇2.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981884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虚证----阳虚证医案篇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虚证----阳虚证医案篇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虚证----阳虚证医案篇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虚证----阳虚证医案篇2.pdf(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虚证-一阳虚证医案篇2中医虚证-阳虚证9 9医案篇整理说明杏林箫客 志一整理 阳虚不摄一-漏汗案 阳虚不摄一-唾沫案 阳虚不摄-遗精案 阳虚不摄-遗尿 阳虚不摄-吐血 阳虚不摄-鼻蚓 阳虚不摄-崩漏 阳虚不摄一-泄泻 阳虚不摄一-滑胎 阳虚水泛一-水凌上焦心悸案 阳虚水泛-水凌上焦惊悸案 阳虚水泛一-水凌上焦失眠案 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咳喘案 阳虚水泛-一水凌上焦咳而遗尿案 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奔豚案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眩晕案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背寒案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唾涎案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口渴案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呕吐案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胃痛案 阳虚水泛-一水凌中焦腹痛案 阳虚水泛-

2、水停中焦泄泻案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白带案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癫痫案 阳虚水泛-水停下焦颈强案 阳虚水泛一-水停下焦高热口渴案 阳虚水泛-水停下焦消渴案 阳虚水泛-水停下焦呕吐案 阳虚水泛-水停下焦呃逆案 阳虚水泛-水停下焦癫痫案 阳虚水泛-水停下焦解卢页案 阳虚水泛-水停下焦头痛案 阳虚水泛-水停下焦耳鸣案 中瞽虚瞪-一随虚 99瞽案篇1 阳虚水泛-一水停下焦眩晕案 阳虚阴凝-一津凝口渴 阳虚阴凝-一津凝便秘 阳虚阴凝-津凝口渴便秘 阳虚阴凝一-津凝失音 阳虚阴凝一-血凝闭经 阳虚阴凝一-血凝痛经 阳虚阴凝-血凝冻疮 阳虚阴凝-筋脉拘急缩阴 阳虚阴凝一-宗筋失煦阳萎 阳虚阴凝-气血阻滞偏枯 阳

3、虚阴凝-气血失养痿证 阳虚阴凝-气血凝滞痹证 心阳虚证心悸 心阳虚证心悸痛 心阳虚证心悸 心阳虚证自汗心阳虚证癫疾 心阳虚证 耳聋 胸阳不振 胸闷 肝阳虚证巅顶痛 肝阳虚证 厥冷 肝阳虚证阳痿 肝阳虚证缩阴 肝阳虚证 久痢 肝阳虚证 痛经 脾阳虚证 泄泻 脾 阳 虚 证便秘 脾 阳 虚 证阴黄 脾 阳 虚 证食后嗜睡 脾 阳 虚 证腹胀呃逆 肺 阳 虚 证 消渴 肺 阳 虚 证 唾沫 肺 阳 虚 证 遗 尿 肾 阳 虚 证-遗 尿 肾阳虚证-一嗜睡 肾 阳 虚 证-烦 躁 中瞽 虚 瞪-随 虚 瞪 9 9 翳案篇2 肾 阳 虚 证-亡 阳 肾 阳 虚 证-泄 泻 肾阳虚证一-泄泻 肾阳虚证一-

4、腹痛 阳虚口渴 阳虚咽痛 阳虚便秘 阳虚腹泄 阳虚失眠 阳虚嗜睡 阳虚烦躁 阳虚心悸 阳虚发热 阳虚恶寒 阳虚目赤 阳虚眩晕 阳虚盗汗中医虚证-阳虚证篇整理说明去年辞职,说想静下心来整理一些东西,现在也该有点结果了,所以,现将本人所整理的 中医虚证-阳虚证篇一贴献给广大的中医网友。疗效是中医的生命,但要提高疗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跳高,当你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想再多超越一点,都是十分困难的,得多付出几倍的努力。现在,有很多学中医的人,书读得不可谓不多,但疗效却不尽人意,何故?原因在于:临床上,疾病复杂的程度远远超出书本之上。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只是一种示范,具体病机则复杂得多。每一种疾

5、病至少都涉及到二三十种因素,让人陷入千头万绪之中。可以说,很多中医师(包括一些有经验的中医师)在临证多年之后,都遇到了技术上的瓶井,以致于疗效徘徊不前。有人说:很多年来,中医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这话没错!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在中医资料的整理上已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若能充分合理地加以运用,就能转化为巨大成果。这些中医资料,是无数中医师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砖、是沙,是水泥、是栋梁,各种条件都已俱备,但却无人加以整合。不会整合,这些东西就是一盘散沙;擅于整合,这些东西能建成宏宇大厦;若能对千百年来历代中医的经验加以整合,一个更完善,更实用,更高效的新中医体系将喷

6、薄而出!中瞽虚I f-M l虚 瞪9 9瞽案篇3本人相信,将中医现有的资源整合之后,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统计,可以找出证的规律,挤掉中医理论中很多重复的论述,让中医在不失传统精髓的情况下,沐火重生。但对于个人来说,这项工程太过宏大,时间、精力、视力,财力都是问题,所以,此心愿虽存多年,但俗务缠身,一直难以实行。后与志一先生交流之后,决定连手整理。若能完成此计划,则中医在理论上将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将云开雾散,这对个人技术能力的提升将极有帮助!使学中医的人很快可以学以致用。在没有整理 阳虚证篇之前,虽然也有阳虚的概念,但对阳虚证的认识在意识上是模模糊糊的,似乎明白,但

7、说起来总有些意犹未尽。整理之后,感觉别有洞天,豁然开朗。比如:很多人在辨证时.,都容易落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说到口渴,失睡,便秘,烦燥等,首先想到的结论是阴虚,但实际上阳虚一样能产生上述证候!所以,中医辨证,不能心存预见,必须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需要说明的事,本想将 中医虚证一阴虚证篇 整理完后一同发贴的,以防止有些读者以偏概全,看什么病都觉得是是阳虚证。此外,阳虚证篇只是初稿,发贴的目的,在于砖引玉,以待完善。中医是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它是一门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大道之学”,所以,恒久不变。中医可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但不能妄自菲薄,按照他人的标准自我阉割。中医对于生命的理解其实

8、是胜于西医的,将中医西化,实际上是弃美玉换顽石。中医源于内证,若欲探寻本源,当“内证而非外求”,研究一点道家养生之学,对理解中医更有帮助。而“外求”只会越走越远!从中西医结合方针确立以来,中医的许多经费都投入了所谓现代化的实验,有结果吗?这些结果对中医有帮助吗?没有!如今中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就是最好的说明!比如说:阳虚证有何规律?这是中医最基础的课题,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科研经费,那么多的科研机构,都做了些什么?小白鼠实验能给出答案吗?那些官僚及所谓的学者们,能不能进行实在一些实实在在的中医研究?中医虚证一-阳虚证篇杏林箫客-志一整理 阳虚不摄-漏汗案崔x x,女,51岁。患自汗证十多年,屡

9、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患者每日中瞽虚瞪-随虚瞪99翳案篇4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舌质淡嫩,苔自而脉缓,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雪溶化般的感觉。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进而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 小时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三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用桂枝汤加黄黄、白术各10克善后全愈。阳虚不摄一-唾沫案张应瑞医案:聂某某,女,4 5 岁。1951年春,产后失调,体

10、渐瘦赢,面色苍白,头眩晕,时唾白沫,咽干口淡,夜不安卧,舌无苔少津液。前医误认为血亏阴伤,曾以大剂养血滋阴,佐以化痰之剂,治疗经旬而病不减,唾沫增剧,神疲体乏。余诊其两脉细缓,右寸且弱,证属肺痿,遵仲景法,投以甘草干姜汤暖中摄液;干 姜 6 克,甘 草 15克。晨 进 1 剂,日方午唾沫大减。再 进 I剂,唾沫停止,安然入睡,翌日方醒。续进滋肺补气之剂,调养数日而愈。按语:肺痿有虚寒、虚热之别。本案时吐白沫,面苍白,头眩晕,口淡,脉细缓,右寸弱,已进大剂滋阴药而病反剧,故知此乃肺有虚寒也,投甘草干姜汤果中。阳虚不摄-遗精案王 X X,男.2 0 岁。患有遗精证半年,几乎每夜均有发生,屡经医治无

11、效,形体疲惫不堪。病初之时,每因有梦而遗精,逐渐发展为无梦而遗。舌质淡嫩不洋,脉弦缓无力。辨证属于心肾阴阳不交而精关弛废失禁。桂 枝 10克 白 芍 10克 生 姜 10克 大 枣 12枝 炙甘草6 克 龙 骨 15克牡 蛎 15克连服五剂后,滑精止,饮食增进,精神渐振,从此调治而愈。(解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说:夫失精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所 谓“失精家”,是指有长期遗精、滑精史的人,初起时.往往由于欲火内动,而又不能随心所愿,以致心火内燃,下扰肾精,逼迫精液外泄,所以常常表现为有梦而遗精:久而久之,肾元下亏,失却固摄功能,导致精关弛废不固,最终发展为无梦而走泄,成 为“失精家二所以,

12、失精家的病机关键在于心肾阴阳上下不交,治法以调和阴阳,交通心肾为主。桂 中 翳 虚-随 虚9 9瞽案篇5枝汤能和营卫,调和脾胃,而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一方面能收敛神气,固摄精关,另一方面也起到固护心肾精气的作用。阳虚不摄-遗尿赵守真医案:刘某,男,3 0岁。患遗尿证甚久,日则间有遗出.夜则数遗无间,良以为苦。医咸认为肾气虚损,或温肾滋水而用桂附地黄汤;或补肾温涩而用固阴煎;或以脾胃虚寒而用黄芭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其它鹿茸,紫河车,天生磺之类,均曾尝试,有效有不效,久则依然无法治。吾见前服诸方于证未尝不合,何以投之阁效。细诊其脉,右部寸关皆弱。舌白润无苔。口淡,不咳唾涎,口纳略减。小便清长而不

13、时遗,夜为甚,大便滤薄。审系肾脾肺三脏之病。但补肾温脾之药,服之屡矣,所未能服者肺经之药耳。复思消渴一证,肺为水之高源,水不从于气化,下注于肾,脾肾而不能约制,则关门洞开,是以治肺为首要,而本证亦何独不然。景岳有说:“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先治气,治肾者必先治肺。”本证病缘于肾,因知有温肺以化水之治法。又甘草干姜汤证原有遗尿之源,更为借用有力之依据。遂疏予甘草干姜汤。炙甘草24克,干姜(炮透)9 克。日 2 帖。3 日后,尿遗大减,涎沫亦稀。再 服 5 日而诸证尽除。然 以 8 日服药16帖,竞愈此难治之证,诚非始料所及。阳虚不摄一-遗尿权依经医案:王

14、某,男,14岁,1977年 11月 4 日初诊。患者自小尿床,经久不愈,多方治疗无效。别无不适,尿床时无梦,脉平。附片3 克,干 姜 5 克,炙 草 6 克,党 参 9 克。3 剂。二诊:患者服上药 3 剂后,已不尿床。按语:肾主二阴司开合,其功赖于肾阳,肾阳不足则开合失司而遗尿,临床多见无梦而遗。据权氏经验,用本方治疗,屡用屡验。阳虚不摄一-吐血赵守真医案:王某,素有吐血痼疾,服清凉涩止药辄愈,今夏复发,进中翳虚瞪-随虚瞪99翳案篇6前药不应,后杂进温补及消淤药,亦不应。吾诊时,血尚零星末止,色黯而稀,又不时微咳,频吐清涎,口淡,食纳不佳,小便黄。舌润滑无苔,脉濡缓。检视服方,寒温兼备,然既

15、非热证,桅苓因不可用,又非元阳衰损,卫气不敛,桂附亦属不宜。其脉濡缓便潺脾虚而末甚;咳频吐涎,乃肺寒而未虚。如此证情,拟予六君子汤加炒侧柏、焦荆芥之届,五进而血仍吐,久思不得其解。旋忆及陈修园氏三字经吐血章“温摄法,草姜调”之言,乃恍倍六君参术之过补,又不如甘草干姜汤温肺补脾之适应,所谓补而不固,温而不燥也。方疏:炙甘草18克,干姜(炮成炭用)9克。水煎温服。4剂,吐血少间。再服三剂血全止,后用饮食调养,未另服药按语:秦伯未着 秦氏同门集指出:“若痛痼久吐之家,其本己虚,其气多寒,而其势亦较缓,故治疗上以温补为主。”盖血循经道,得温则行,遇冷则凝,卒用寒凉,因能止暴吐于一时,然溢于脉外之血,又

16、势必因寒凉而淤滞不行,阻碍血行,继之吐血不已、必不能愈人、医之过也。本案吐血,有脾肺虚寒之征,则宜忆陈氏“温摄法,姜草调”之训,以甘草干姜汤温太阳阳气,令其固摄血行则愈。阳虚不摄-吐血赵守真医案:萧某某,34岁,住零陵荷叶塘村。某晨忽大吐血。先为瘀黑块状,后系鲜红新血,时少时多,三整日未逝,服药杂治均罔效,病情日形严重,特来邀治。患者蜷卧于床,血吐犹未少止,面白惨淡无神,四肢厥冷,舌胖润无苔,身倦不欲动,口渴喜暖饮,亦不多,脉细微欲绝,此阴阳衰微,将见离决之候。检阅服方,皆苦寒折之,如三黄解毒汤,龙胆泻肝汤之类,是欲止血而过服寒凉所成。现当生死存亡,千钧一发,惟有回阳固本之一法,当处以人参四逆

17、汤:人 参1 5克(蒸兑),生 附24克,干 姜1 5克,炙 草6克。上方意在回阳救逆,温经止血也。半日连服二大剂,夜半阳回肢微温,血仍点滴未停,因略为易方:人 参1 5克,附子9克,黑姜炭(炮透)1 2克,炙 草6克。水煎,冲发炭及童便服。上方温以止血,二剂血果止。说知日哺身发高热,烦躁不安,脉则洪数而软,乃血气来复,故现此离奇之假像,不应为所眩惑,治宜温平补血,疏当归补血汤加炮姜。二剂后,热退神宁。不料夜半腹大痛、拒按,大便已数日未行,此由阴证而转属阳明。然 在 伤寒论中已有调胃承气汤法治,今特小其剂以用之:大黄9克(酒制),芒 硝9克(冲),甘 草6克。1剂便下痛止,改用益气补血之药,逐

18、渐安平。中瞽虚瞪-H虚瞪99瞽案篇7按语:气与血同出而异名,气为血帅,血资气行,故亡血必脱气。前医不识此理,一见吐血,即浪投苦寒直折,不惟血不少减,而且损伐残阳,危象立见。更医据脉辨证,改以回阳护阴、益气摄血,投四逆加参汤,二剂阳回肢温,但血仍未止,遂于上方加发炭、童便、以炮姜易干姜标本同治,血乃止。但阳回血止之后,荣阴未复,热象毕露,遂改投当归补血汤,二剂血复神宁。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屡进辛热,以致阳复太过,胃气失和,转成腑实,又予调胃承气汤微和胃气,病始愈。可见医者治病贵在坐观动静,随机应变,方能临危取胜。阳虚不摄-吐血张景岳医案:倪孝廉者,年逾四旬,素以灯窗之劳,伤及脾气,头冒虚汗,手脚抖

19、擞,唇舌淡白,脉沈缓无力。此属冲任虚寒,脾不统血,即拟固本止崩汤加减3齐I(即理中汤干姜易炮姜,加黄黄、当归、祈艾、益母草,增强益气调经止血之力。)患者服药3剂后,经血明显减少,其余诸证亦随之减轻,再服4剂,经血基本全止,改用归脾汤加减调理善后。按语:脉证所现,乃中焦虚寒,脾不统血之象,故以理中汤加温中益气、调经之品获愈。干姜易炮姜者,在于缓燥烈而增止血之用。阳虚不摄一-鼻蚓岳美中医案:阎某某,男,21岁。素息鼻蚓,初末介意。某日,因长途出车,三日始归家,当晚6时许开始放血,历 时5个多小时不止,家属惶急无策,深夜叩诊。往视之,见息者头倾枕侧,鼻血仍滴沥不止,炕下承以铜盆,血盈其半。患者面如白

20、纸,近之则冷气袭人,抚之不温,问之不语,脉若有若无,神智已失。急疏甘草干姜汤:甘草9克,炮干姜9克。即煎令服,2小时后手足转温,神智渐清,脉渐迟,能出语,Ia亦遂止。翌晨更与阿胶1 2克,水煎服日2次。后追访,未复发。按语:(原按)患者素有蚂血,阳络已伤,今因事不如意,肝气大升,遂至血出如涌。灵枢寒热篇所谓“暴阐内逆,肝肺相博,血溢鼻口”,即其病因病机。然此例出血过多,阴液骤失,阳无所附,又值夜半,阴自旺于阴时、阳气暴亡之象毕现,如执补血、止血之法,阴或可挽而阳终难复,变生顷刻,此际,惟冀速回其阳,待厥愈足温,脉续出,神智清醒之后,中瞽虚瞪-随虚瞪9 9翳案篇8方可缓图徐治,甘草干姜汤之施,意

21、即在此。然甘草干姜汤非止血之剂,而血竞得止,是因为“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固则阴自安于内守,即堤防既固,水流则无泛滥之虞。阳虚不摄-崩漏丁小燕医案:赵某某,4 4 岁,1983年 11月 7 日初诊。患者一年来月经量多,经 潮 1012/152 0,末次月经10月 1 4 日。此次月经10月 30日来潮,量甚多,昨夜下血200余毫升,色涟红,质稀,有小血块,面觥白,头眩心悸,手足冷,少腹坠痛,自觉寒凉,喜暖喜按,舌质淡苔薄白,脉沈细无力。查血色素7 克。证属脾肾阳虚,气不摄血。治以温补脾肾,养血止血。处方:伏龙肝30克,黄 苓 6 克,生 地 15克,白术25克,附 子 10克,阿胶珠15克

22、,炙 草 10克。服 药 2 剂后经量大减,继服原方3 齐 U,经水已净,手足温,小腹冷痛大减。查血色素9.5 克。后每于经前服此方,追访四个月,未见复发。按语:唐 容 川 血证论说:“崩漏者古名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摄血是以崩溃,名日崩中,示人治崩,必治中州也。临床多选用归脾汤健脾养心,统摄血液。但脾不统血进而可分为脾气不足和脾阳不足,脾气不足选用归脾汤尚可,至于脾阳不足,则宜选用黄土汤温阳补脾,养血止血。阳虚不摄-泄泻程 x x,男、5 6 岁。患“肠伤寒”住院治疗己四十多天,仍大便泻下脓血,血多而脓少,每日三四次。伴腹痛阵发,手足发凉,神疲体倦,饮食减少。其人面色天然不泽,舌体

23、胖大质淡,脉弦缓。此为脾肾阳虚,寒伤血络,下焦失约,属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无疑。但因久利之后,不仅大肠滑脱不禁,而且气血亦为之虚衰,所以治疗当温涩固脱兼益气生血。赤石脂30克(一半研末冲服。一半入汤剂煎煮)炮 姜9克 粳 米9克 人 参9克 黄 黄9克服三剂后脓血止;再服三剂大便转常,腹中安和,饮食增进。转用归脾汤加减,巩固疗效而收功。【解说】桃花汤是专门为治疗少阴虚寒下利,久病入络,由气分深入血分,以致脾肾阳虚,气不摄血的下利便脓血证而设。根据临床观察,本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点:大 便 稀 澹,滑脱不禁,脓血杂下,但血色晦暗中瞽虚瞪-随虚瞪99翳案篇9不泽,其气腥冷不臭,无里急后重及肛门灼

24、热感;伴见腹痛绵绵而喜温按;由于久利而伤津液,所以往往小便不利。服药后,大便止则小便利,脓血除则腹痛止,是属于温涩固脱,治病求本之法。此外,本方对久痢,久泄,凡属虚寒滑脱者,皆可应用。阳虚不摄-一滑胎夏先福医案:欧某,女,30岁,1989年4月诊。婚前月经正常,其后每孕5-6月无故流产,先后已流产6次,别无异常。刻诊:脉沈迟细而无力,舌淡苔白且腻,证属肾阳素弱,胎元不固,故立温阳固胎之法。处 方:附片30g(先煎),炙 草10g,大 枣2 0 g,粳 米2 0 g,菟丝子20g,杜 仲3 0 g,阿胶20g以羊化分次兑服)。服 药20余剂,其后足月生一男婴。阳虚不摄:血 液(吐 血 便 血 崩

25、 漏 鼻 蚓)精 液 津 液(汗 液 尿液 唾 液)(津血同源精血同源 血汗同源)刘渡舟医案:陆某某,男,42岁。形体肥胖,思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而住院,抢治两月有余,未见功效。现证,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颈旁之血脉又随气上冲,心悸而胀痛不休。视其舌水滑欲滴,切其脉沉弦,偶见结象。辨为水气凌心,心阳受阻,血脉不利之“水心病。”处方:茯 苓3 0克,桂 枝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此方服3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诸症明显减轻。但脉仍带结,犹显露出畏寒肢冷等阳虚见证。乃于上方加附子9克,肉桂6克,以

26、复心肾四气。服3剂手足转温,而不恶寒,然心悸气短犹来全愈,再与上方中加党参、五味子各10克,以补心肺脉络之气。连 服6齐I J,诸症皆瘙。按语:本案冠心病由水气上冲所致,刘老名之为“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短气等心病证候,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效果堪优。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心悸案中瞽虚瞪一H虚瞪9 9瞽案篇10李祥舒医案:黄某某,男,4 3岁,1981年11月3 0日初诊。三个月前劳动汗出受风,即感身病心悸,经服感冒清热冲剂,身痛缓解,但心悸日益加重,气短乏力,多汗,以致不能劳动。经某医院内科诊为冠状动脉

27、供血不全,按冠心病常规服药半月,效果不显。又进益气养血补心健脾中药20余剂,仍不效,转来试治,观面色就白.精神不振,察询病情,发作之前,自觉有一股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随之心悸不休,坐卧不安,须手按心胸部始舒,喜暖恶寒,口不渴,脉沉细小数而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而润滑。诊为心阳不足水气上乘证。拟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法 处方:茯 苓24克,桂 枝12克,炙甘草6克,大 枣15枚一剂。服 药2齐I,其证大减,继 服2剂,痊愈。按语:汗为心液,汗出过多,损伤心阳,心阳虚损,不能下温肾水,肾水寒而不化,上逆心胸。用本方宁心化饮,培土以制水,水饮一化,诸症得安。阳虚水泛-水凌上焦惊悸案吉益南涯医案:某妇人,郁冒

28、上逆,平常善惊,闻足音翟然即惊悸休惕,故不欲见人,常独处深闺。其家富有,家有咸敷既以步,使其不闻席音,摄养修治,无微不至,但不见寸效。在床已数年矣,于是请诊于先生,与以苓桂术甘汤,积年之病,以之渐愈。按语:水饮内停,水饮上冲,心神被扰,而致惊悸不安,故伴有郁冒、上逆之证,当用苓桂术甘汤 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失眠案胡希恕医案:张某,女,65岁,1965年12月13日初诊。多年失眠,久治不效。近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苔白,脉缓。此属寒饮上扰心神,治以温化降逆,佐以安神,予苓桂枣甘扬加味:茯 苓24克,桂 枝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

29、。服 3 剂睡眠稍安,头晕心烦、气上冲感亦减,前方加生龙牡各15克,续 服 6 剂,诸症若失。按语:凡病而见脐下动悸,水气上冲者,皆宜本方加减。中瞽虚I f-一随虚瞪9 9 翳案篇11 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咳喘案孔庆武医案:姬某某,男,15岁。咳嗽、气喘反复发作5 年有余,每逢感冒加重,但近一年来,整天咳嗽不止,已停课休养月余。曾用中西两法治疗,不但未见减轻,且逐渐出现胸痛、心悸、怔仲、咳喘不能平卧等症,于 1980年 11月 2 0 日来诊。刻咖吐大量涎沫,恶心呕吐,胸痛背胀,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质稍红,苔白滑,脉弦滑。此饮邪留积胃肠,而有化热之象。饮停膀胱,气化不利,水饮上凌心肺而致。孔老

30、用苓桂术甘汤加味,14剂转危为安。仍以温阳利水之法,以善其后。历时半载随访,疗效巩固,末见复发。按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邪停留中焦,上逆犯肺,每致咳喘。本案咳喘伴吐涎沫,渴不欲饮,呕恶,舌苔白滑,为饮停脾胃之眼目,故投苓桂术甘剂为治之得法,是获良效。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咳而遗尿案邹维德医案;姜某某,女,3 5 岁。患者于1962年 6 月产第4 胎,产后匝月,感受寒邪,引起咳嗽,月余而见咳嗽时小便滴出,夜间咳甚,小便淋漓尤多。中西医治疗皆不效。听诊两肺底部有稀疏湿性罗音。就诊时病已逾16个月,咯痰不多而色白,纳食正常,舌苔薄白,脉象弦细。处方:茯 苓 15克,桂 枝 6 克,白术9

31、克,甘 草 3 克服药3 剂证大减,服 6剂咳止,尿遗亦愈。按语:脾阳不振,寒饮中生,上泛于肺,肺失宣降,通调水道不利,则咳而遗尿。治用苓桂术甘温脾化饮,是培土生金而制水饮也。阳虚水泛一-水凌上焦奔豚案崔 X X,女,50岁。患奔豚病,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走窜,行至小腹则胀,上抵心胸则气短心悸,头冒冷汗。少顷气往下行,则诸证随之而消。每次发作时精神特别紧张恐怖,如临死亡,每月发作二三次。平时少腹及腰部有酸疼感,带下多:面色青黄不泽。舌体胖舌质淡嫩,苔白润,脉弦数但按之无力。辨为心阳虚弱坐镇无权,以致下焦浊阴乘虚上犯。治疗当温补心阳,而消阴降冲。桂 枝 15克 白 芍 9 克 生 姜 9 克 大

32、 枣 12枚 炙 甘 草 6 克 黑 锡 丹 6克(用药汤送服)。一剂药服尽,冲气已止。共进五剂而愈。中瞽虚瞪-随虚H 99翳案篇12【解说】奔豚病发作的一般情况是气从少晖上冲胸咽,发作时恐怖欲死,气复还则止。这在临球上亦比较常见。但发作程度如本案这样严重的并不多见.导致奔豚产生的机理大多是由于心阳不足,不能坐镇于上,因而下焦阴寒邪气得以上冲。奔豚病的发作特点是,凡奔豚气所经过的部位,必然使正常的气机运行闭塞,而出现憋闷胀满心悸,汗出等证。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有效方剂,伤寒论指出:气从少腹上冲心者,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更加桂在于取桂枝强心通阳,开结气,降冲气,用来治疗奔豚病最

33、为合拍。有的医家认为,“加桂”应是加肉桂。如果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加桂枝和加肉桂。效果基本相同。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奔豚案陈X X,女:5 2.岁。患头晕,心悸,胸中满闷。每到夜晚则气上冲胸,诸证随上冲之势而加剧。伴有面部虚浮,目下色青,下肢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口虽渴但不欲饮水,强饮则胃中痞闷:问其人便反而秘结不通,五六日一次,坚如羊屎。舌质淡胖,脉滑,脉沉滑无力。此证为心脾阳气两虚。脾阳不运,则水气内停,心阳不振,则水气上乖。水气上冲,阴来搏阳,所以头晕,心悸,胸闷;水气不化津液不能布行,则小便不利而大便反秘;水气外溢皮肤则为浮肿。治疗当用温通心阳,气化津液降冲伐水为主。茯 苓3 0克

34、桂 枝10克 白术10克 炙 甘 草6克服药两剂后,气上冲胸及头晕、心悸等证得以控制。上方加肉桂3克,泽 泻I。克,助阳消阴,利水行津,又服两剂,口渴止,小便利而大使下。最后采用脾肾双温之法,又合用真武汤使阳回阴消,精神振奋。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奔豚案陆X X,男,4 2岁。因患冠心病心肌梗塞而住院,经二个多月治疗,病情没有缓解。现证:心胸疼痛,心悸气短。每当心痛发作之时,自觉气上冲咽喉,便觉气息窒塞,周身出冷汗,恐怖欲死。舌淡苔白.脉弦而结,此奔豚发作,属于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气上冲,闭塞胸阳。治当通阳下气,利水宁心。茯 苓18克 桂 枝10克 白 术6克 炙 甘 草6克 龙 骨12克 牡

35、蛎12克 三剂药后冲气平息,心神得安,但脉仍有结象,并伴有明显的畏寒肢冷。此下焦肾阳未复,水寒之势尚未平伏。上方加附子10克,生 姜10克,白芍10克,又服三剂,下肢转温。但心悸,胸痛偶发,转用茯苓1 2克,桂枝1 0中翳虚I f-一隔虚I f 9 9瞽案篇13克,五味子6克,肉桂3克,炙甘草6克,又服六剂后,诸症皆平。心电图检 查大致正常。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奔豚案岳美中医案:老友娄某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 6日远道来京就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见结成瘦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

36、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此中医之奔豚气。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 枝1 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 姜9克,大枣4枚,水煎温服,每 日1剂。共服上方14齐!J,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 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 服10齐I。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场加肉佳、吴萸,数剂而愈。按语:金匮要略云:“奔脉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本案其女暴亡,悲哀忧思过甚。致发心脾阳虚,火不下达,下寒上逆。因下焦寒气有或聚或散之时,所以少腹痛块有或隐或现之候,心阳虚损,

37、下寒上逆,则气从少腹上冲心。与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阳虚水泛一-水凌上焦奔豚案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54岁。主诉脐下跳动不安,小便困难,有气从小腹上冲,至胸则心慌气闷,呼吸不利而精神恐怖。每日发作四、五次,上午轻而下午重。切其脉沉弦略滑,舌质淡,苔白而水滑。乃水停下焦之苓桂枣甘汤证。疏方:茯 苓30克,桂 枝10克,上肉桂6克,炙甘草6克,大 枣15枚,用甘澜水煮药。仅 服3齐I,则小便畅通而病愈。按语:此证气从少腹上冲于胸,名 曰“奔豚”,乃固心阳上虚.坐镇无权,使下焦之邪得以上犯。仲景治此有两方,若气冲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汤;气冲而小便不利者,则用苓桂甘枣汤。今脐下悸

38、而又小便困难,与苓桂甘枣汤之证机合,用之果获捷效。中瞽虚瞪一H虚瞪99瞽案篇14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眩晕案姜春华医案:魏某,女,55岁,1973年10月2 2日初诊。患耳源性眩晕病已7年,发作时视物转动,如坐凌空,素息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白沫,大便滤薄,苔白腻,脉滑大。证属痰饮上泛,宜温化痰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 苓15克,桂 枝9克,白术9克,甘 草6克,五味子9克。连服 14剂而愈,随访两年未发。按语;姜春华教授擅于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证之属于痰饮上泛者。如属耳源性眩晕,姜老常加五味子,并重用至9 克。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眩晕案钟育衡医案:成某某,女,50岁,1975年 7 月 5 日诊治。

39、头晕目眩,心下满闷,泛恶,气短,善太息,背部寒冷,夏日酷暑亦不能离毛背心,病已七年之久,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曾用许多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效果。诊见;精神尚好,体质肥胖,面色晦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灰白而腻,脱腹平软,按之无痛,两下肢按之微陷不起,脉沉缓无力。诊为留饮,治以温阳化饮,健牌和胃,方用苓桂术甘汤:茯 苓 20克,桂 枝 15克,白术5 0 克,甘 草 10克,水煎,分两次温服。服 用 3 齐 I ,病情明显好转,全身轻快.头目清爽,背冷大减。继服上方 3 剂,尿量增多,下肢浮肿消失,余症基本痊愈。因虑其病年深日久,劝其坚持每月服2 剂,连服半年,以巩固疗效,追踪观察

40、,疾病末再发作。按语:钟育衡教授认为,伤寒、金匮所载治痰饮病处方二十余首,但从本治疗者,只有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九两首。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阳虚所致饮证的主要方剂,临 床 以“满”和“眩”为辨证要点。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眩晕案王维澎医案;陈某某,男,3 8 岁。昔日两眼视力均为1、2,半年来,视力骤减,左 目 0、6,右 目 0.I o 某医院眼科诊为“视神经乳头水肿”,于 1985年 3 月 5 日来诊。患者形体肥胖,行步不稳,头晕且重,倦怠无力,食少,便澹。舌淡苔白,脉沉弦。脉证相参,乃脾失健运,饮邪上犯之证。治宜健脾利湿,升清降浊,予方苓桂术甘汤。处方:茯苓 3 0 克,桂 枝 10克,白术4

41、 5 克,炙甘草6 克。药 进 5 剂,眩晕减轻,行步亦较前有力。于上方加减出入,服 药 2 月余,中翳虚瞪-马易!1 1 9 9 瞽案篇15谙症若失,视力亦恢复至。.9。按语:本案眼疾伴头晕倦怠,纳呆便澹,舌淡苔白,脉来沉弦,乃脾阳不足,痰饮内停,水湿泛滥所致,故投苓桂术甘汤以温脾阳,化痰饮而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背寒案孙会文医案:孙某某,男,5 5 岁。近一年来,患者背部有手掌之大发冷处,即使穿棉背心也觉寒风袭入。某医投于当归生姜羊肉汤乏效,延余诊治。脉弦滑,苔白湿润,辨 证 为“饮留心下”,选方五苓散治疗。患者服 药 15剂,背冷得良,随访一年安好。按语:心之腑在背,饮留心而不去,阻碍阳

42、气布散,致使背部寒冷。“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金匮一语点明此案之病因。而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始行。五苓散有温阳化饮之力,使心下留饮去而背冷除。阳虚水泛-水停中焦唾涎案范勇医案:刘某,女,19岁,1989年 2 月 13 口初诊。15岁时曾患肺结核,经抗痍治疗后痊愈。但此后惭见口吐涎沫,纳谷不馨,历 时 4 载,逐渐加重,乃来就诊。患者曾间断服用阿托品等,但药后口干异常,停药又复唾如故,且觉背部寒冷,小便短少。舌谈、苔白润,脉沉缓。初辨为中焦虚寒,治拟理中汤加味,服药10剂未效。透思其故,此患者非脾胃虚寒,乃水湿困脾,当从饮论治,改用等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 8克,桂枝、白术各10

43、克,干姜、炙甘草各6克。服用一剂,尿较多,口纳转佳。3剂后吐唾止,背冷若失。减茯苓为9克,加入党参10克,再服。随访3年,未见复发。(新中医1993)按语,肺癌之后,肺气耗散,子病及母,脾阳难运,律液输布失常,积而为饮.致濒频吐唾,用苓桂术甘汤加味,给饮邪以出路,饮去唾止。然久病必虚,饮去证缓之后,当减少茯苓之渗利,加入党参以补虚。阳虚水泛-水停中焦口渴案陈培建医案:徐某,男,5 3岁,1983年4月2 1日初诊。自诉近两月来口咽干燥,需频频饮水,迟则燥渴难,饮至腹胀仍觉口渴,昼夜饮水约七八中瞽虚瞪-H虚瞪9 9瞽案篇16暖瓶,小便清长,舌微红,苔白腻,脉濡数。查:空腹血糖108mg%,尿糖阴

44、性。曾服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中药5 0余剂不效。笔者认为该证当属湿热为患,应燥、化同施,方选平胃散和三仁汤化裁。服3剂后来诊.口渴干燥益甚,要求更法治之,拟苓桂术甘汤主之:茯苓3 0克,桂枝9克,白术9克,甘草3克。嘱先服1齐I ,观察病情。翌日来诉,口渴似有减轻,继服4剂证除。按语:本案初治辨证有误,后经细询病情,知渴饮不止反而腹胀,是水湿不化;口渴咽干而舌苔不黄,亦非有热。当属中焦阳微,不能化气行水,津不上承于口所致。然因无小便不利,故不用五苓散渗利膀胱,而以苓桂术甘汤辅助中阳,温化水湿,土健湿化,津液四布测燥渴渐除。阳虚水泛一-水停中焦呕吐案岳美中医案:卢老太太,1967年5、6月间来诊。

45、身体矮瘦,患心下水饮已数年。平日心下觉寒,稍胀满,西医确诊为幽门狭窄。积5、6日则头晕呕吐清水,吐尽方休。如此反复数年,愈演愈重,近又犯病而住院,服中西止呕药无效。余虑其胃寒积饮而吐,且心下有时逆满,颇与苓桂木甘汤证相近,此证非温阳涤饮莫治,因久病寒甚,稍加干姜。拟方如下:茯 苓30克,桂 枝10克,焦白术24克,甘 草10克,干姜5克,嘱服3齐I,以观后效。时 隔10余日,其夫告余:仅 服2剂呕吐立止,近2日仅有泛酸感。拟前方量减半并加吴萸,水炒黄连少许,牡 蛎12克,常服。按语:胃寒积饮,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呕吐清水不止,与苓桂术甘汤证病机相符,用之果获良验。阳虚水泛-水停中焦胃痛案毕明义

46、医案;徐某某,男,27岁,1989年8月29日初诊。上腹部疼痛18年,加 重2年。患者自9岁之时因含水饺过多而当即感到院腹胀满,同时腹泻,经治腹泻已止。从此之后,腹部经常胀满,吐酸水,饮食明显减少,反复吐血、便血,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而手术治疗,术后胃皖疼痛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遍服甲鼠咪呱、204胃特灵、保和九、参苓白术丸等药物,效果不显,进来诊。刻诊:不但空腹时疼痛,而且每因饮食入胃之后,即刻疼痛,有时即便饮入西瓜汁亦感疼痛,更为甚者,每固饮水、或饮茶后即感心口隐隐而痛。若仰卧时,上腹部自感胀满,如有物堵其间,大便中瞽虚瞪-随虚瞪9 9瞽案篇17排解无力。面包萎黄,精神萎靡不振。舌质稍淡,舌体

47、大,苔薄白、微黄而滑,边有齿印。右脉浮弦,关虚大,左脉沉弦。诊为胃皖痛,属脾胃气虚型。给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炙甘草15克,白芍5 0克,白术5 0克,茯 苓5 0克,大枣3 0克,生 姜5 0克。3剂后疼痛减其大半,饮食较前增多,胀满已明显减轻,宗上方仍服3齐I J,疼痛己止,胀满已除。为巩固疗效,仍服上方10齐I J,而疼痛一直不发。按语:本案胃脱痛属虚证,以久病体虚,空腹疼痛,痛而喜按,脉虚气怯为辨。以本方治疗,似不符临床之常规。其实,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主症即是“心下满,微痛”,而关键是其“微 痛”一症。“微痛”,即微微而痛,乃隐痛之变词,隐痛为虚性疼痛,多为脾胃气虚所致。至于“心

48、下满”症,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无形之满,多病在气,常为肝气横逆犯胃;有形之满,多病在积,常为水积和食积。然不论何型之“满”,都必须依据“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金匠要略)者,方可应用此方。本方主治及配伍,正 为“心下满,微痛”而设。方中茯苓、白术,一治水积,一治食积,二药相伍,健脾利湿,以 去“心下满”;炙甘草、白芍相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生姜行气散水;大枣补脾和营。本方以补为主,兼以攻实,对虚中挟实之“微痛”和“心下满”,较为适宜,临床不妨一试。阳虚水泛-水凌中焦腹痛案刘景棋医案;王某某,女.38岁,1983年2月14日初诊。少腹跳动疼痛已四、五年,经常出现脐下跳动,夜间加剧,有时感到有气

49、自脐下上冲至胃院部,则胃院部剧痛出冷汗,过一时许方止,每天发作数次,纳呆,消瘦,全身无力。检查发现关元穴有压痛,屡治不愈。五年前有过痢疾史,现大便时干时稀,脉左右滑。辨证:冲气犯胃。治则:降冲和胃。服苓甘枣汤30齐I,脐下跳动和胃院疼痛消失,关元压痛亦消失。疗后三月复查,纳增,体重增加,体力倍增。按语:本案奔豚证以院腹剧痛为主要表现,以苓桂甘枣汤利水降冲,则虽不治病而病自止矣。阳虚水泛-水停中焦泄泻案中瞽虚If-一随虚瞪99翳案篇18张宏俊医案:董某,女,42岁,1984年10月12日诊。泄泻反复发作8年,经某医院用纤维肠镜检查拟诊为“慢性肠炎”,迭更数医,均无建树。泄泻发作时,腹痛绵绵,继则

50、肠鸣漉漉,泻下粪便初稀塘,后则水泻,无臭秽及灼热感,每口 23次,多则5次,平素气短懒言,小便量少。观其舌淡体胖,苔灰白而腻,脉沉缓无力。粪检:除食物残渣(十),余(一)。脉证合参,乃久泄脾阳亏虚,饮邪内生,下注大肠,予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白术、律草各20克,桂枝、炙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9齐!J,已无水泄,粪质稀搪,日12次,气短等症显著好转,方已奏效,予前方加党参、炒扁豆各10克,以健脾益气助运,继服12剂后,大便已成形,诸症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按语:脾阳不足,水饮内停,直注大肠,则泄泻不止,以苓桂术甘温脾阳,复运化,水饮一化,则泄泻自止。阳虚水泛一-水停中焦白带案马子知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