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5册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9813290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157 大小:1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第5册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人教版语文第5册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第5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第5册全册教案.pdf(15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第5 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教案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 单 元单元总目标1、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3、读懂课文内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提高鉴赏优美词句积累词句的能力。1 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目标1.认 识“坝、傣”等 5 个生字。会 写“坪、坝”等 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 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

2、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要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磔片。3.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举 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

3、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

4、的乐曲,如 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 个 美 丽 的 地2方等配乐。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 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 .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 坝(b a)绒 球 花 傣(d i i)族 景 颇(p o)族阿 昌(c h d ng)族 德 昂(6 ng)族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 i a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 尾 竹 摇 晃(h u d ng)三、分组朗读,组间比

5、赛1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 .指名读生字,新词。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1 )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加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2、通过理解重点

6、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3、学习作者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语句,感受用词的准确和词语的优美。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 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 .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7、习。d.配乐朗读这一段。2 .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3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3、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

8、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五、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

9、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板书设计:穿戴不同语言不同1、我们的民族小学共同学习共同游戏热爱、团结好朋友2金色的草地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 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描 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

10、解自然的意识。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教学内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感受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体会作者对草地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 见 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自读课文1 .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 .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玩耍一本正经谢 寥(l i a

11、o)沙绒毛假装钓(d i a o)鱼观 察 花 瓣 合 拢(1 6 n g)手掌有趣读书感悟1 .第 1自然段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2 .第 2自然段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

12、演一演。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对学生表演。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 读1.2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感受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2、指导生字书写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一、二段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感悟第三、四自然段。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

13、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契秘。a.学生读课文。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可 以、。早晨,花 朵,草 地 就;5中午,花 朵,它 是,草 地 就;傍晚,花 朵 又,草 地 就。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

14、。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a.齐读第4自然段。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完成作业:1、熟记

15、田字格中的字。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儿下字:“耍”,上 面 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绒”,左 边 是“名”,右 边 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升”。“钓 ,右 边 是“勺 ,不 是“勾”。“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2、金色的草地蒲公英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利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

16、,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兴

17、趣浓厚,但是表演时不够认真,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63、爬天都峰教学要求:1.会认6个生字,会 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布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 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 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

18、定信心战胜困难的。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感知大意3、学习第一二段教学过程:一、谈话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 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L 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

19、望而生畏。(二)看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二、学习新课生字词(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木课的生字。(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天都峰读dU不读d6u,“假”“似”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jid”、“s i”。(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7出示字词卡片认读:暑 假 铁 链 似 乎 犹 豫 奋 力 攀 着 手 脚 并 用终 于 辫 子 鼓 舞 决 心 居 然(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犹豫:拿不定主意。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终于

20、: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汲取:吸取。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写工整、正确。(一)“暑”字 注 意 是 日 字 头。(二)“假”字 右 上 是,不要写成“儿”。(三)“似”字的最后一笔是点。(四)“辫 字 中 间 是 哮”,和“辩”“辨”“瓣”区分。(五)“舞”字中间是四个小竖,右下是三笔写成:一。二、四、阅读课文,感知大意自由杜课文,说说课文主要

21、讲什么五、学习新课-)学习第I 自然段。1.指名读书。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时间:是暑假;知道了谁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还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二)学习第2自然段。L齐读第2自然段。2 .说说第2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3句)3 .再指名分句读,读后说说每句话的意思。4.提问:“我”来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学生找出重点句,读出来。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出重词“发颤”。依据这个词再追问为什么发颤?(学生找到描写天都峰高与陡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

22、体会。)5.体会两个语气词的作用。(“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6.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7 .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高和陡。88.让学生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出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教学过程:一、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爬天都峰。二、学习新课(-)学习第39自然段。1 .带着问题默

23、读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2 .解 决“在爬天都峰时 我 与谁相遇 的问题。(在爬天都峰时,“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这位老爷爷的年纪怎么样?从哪儿知道的?(老爷爷的年纪是大的,头 发“臼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3 .解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指名读6、7自然段。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 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

24、)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括 号 里“奋力”一词更能表现出小作者鼓起劲,不怕困难,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鲜明。)(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表 示“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4 .看黑板的板书说说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5 .解决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的问题。指名读8、9自然段。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体会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是相互道谢。)他们为什么要相互道谢。6 .处 理“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找,读,体 会“也”的作用。(表面似乎双方都有点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羡

25、慕、敬佩,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7 .小结,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说的话是第二次对话,这两人的对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这 个“勇气”已经包含在第一次对话中。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8.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的第三句话,“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一词,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 .找出爸爸说的话。2 .理解词语:汲取、吸取。3 .爸爸说这句话再告诉我们什么: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进步。三、总结

26、(-)指名读课题回答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补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我俩相互鼓励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三)看板书总结课文记叙的顺序。9(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又高又陡3、爬 田 都 峰 一 会 儿 一 会 儿 互 相 鼓 励奋力向上手脚并用战胜困难终于相互道谢4*槐乡的孩子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

27、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 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初读细读,感知理解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槐树,落叶乔木

28、,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4.讨论: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b.槐米有什么用处?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5.八 月 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

29、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欣赏评价,深化感悟10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教学反思板书:男孩:爬 削4、槐乡的孩子满载而归勤劳能干快乐女孩:检 塞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

30、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5.熟读背诵古诗 小儿垂钓。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重点、难点怎样指导学生完成好:年级的第一篇习作是本次语文园地的难点。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匕

31、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

32、的新见识;,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 不11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第二课时习作指导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

33、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健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一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3 .你准备怎

34、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4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5 .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6 .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7 .誉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第三课时作 文 讲评朗读展示优秀习作1 .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 .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b

35、.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修改誉写张贴展览1 .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2 .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第四课时日积月累我的发现1 .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 .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 .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1 2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

36、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1 .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 赛:谁读得正确、流利。3 .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个偏旁。4 .齐读巩固。5 .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读读背背1 .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 小儿垂钓。教师范读2 .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

37、。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 .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5 .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展示台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3.举 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4

38、.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总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2、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平凡的小事中感悟名人崇高、美好的品质。灰雀学习目标1、认 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 写“郊、散”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难点:1、朗读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体会李宁对灰雀和男孩的喜爱之情。2、了解

39、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的道理。13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3、学会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 空“雀”字笔顺,提 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

40、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 i m)步”、“胸(x i d n g)脯(p U)”、“白 桦(h u a)树”。注 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 1 3 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 第 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

41、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 体 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孩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灰雀和孩子的爱。教学过程: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42、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 打 打 招 14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 悟 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 1 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 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

43、: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巾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

44、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T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板书设计:5、灰雀(惹人喜爱)爱

45、教育列 宁 男 孩(诚实)知错就改 灰雀教学反思15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石头的怪及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之间的关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课前准备:学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了解一些疑难词:陨 石 地 质 学 家 第 四 纪 冰 川 秦 岭 突 兀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 习 生 字、认读词语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

46、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 .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 .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3 .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 t i n)石,大坑(k ng),卧进,突兀(w u),旅行,考察,秦(q l n)岭,流域(y u),遗(y i)迹,研究,震(zh n)惊三.解决一些术语词1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

47、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2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3 .突兀:高耸.4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 5 0 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5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6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二.完整地齐读课文.四.默

48、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 字17画,第六笔为L.卧 字,左 臣,右 卜,注意 臣”的笔顺,第三笔为“1 旅 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163.各自抄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之间的关系。2、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一、板画激趣,设疑导入:1、板画石头:这是什么?石头我们一般常会在哪里看到?2、设疑:今天的石头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 是 块“奇怪”的 石 头(板书:奇怪),为什么我说奇怪呢?它怪在哪儿呢?让

49、我们打开课文来研究研究。二、初读课文,感知巨石的怪1、自由读思考:这是一块怎样的怪石头呢?你认为它怪在哪?2、4 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情况,体会石头的怪。3、注意文中的“巨石”和“孤零零”:孤零零是什么意思?石头的巨大可从哪里体会到?三、朗读感悟,感受李四光的好问精神1、引入:小时候的李四光就是见到了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有了疑问,他提出了怎样的疑问呢?2、再读课文,用 划出李四光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一些问题。3、出示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这三个问题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四光的善思好问)4、说说李四光他心中的疑问他怎么去解决的?(问老师、问爸

50、爸)在这里你有什么体会?(体会他的好问。)5、分角色朗读38 自然段,读好对话,从读中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特点。四、解开巨石之谜,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究的可贵品质。1、李四光心中的疑问问了老师,问了爸爸都没有能解释这块巨石的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是孤零零的,如果当时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样呢?李四光是怎么做的呢?后来的疑团解开了吗?2、指名读9、1 0 自然段思考:李四光是怎么知道这块巨石之谜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许多年、直到一-才”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究的可贵品质)3、指导朗读体会李四光的可贵的钻研精神。加重朗读好“许多年”和“直到一-才 这两个词。4、李四光的执着的探究精神你还可从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