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pdf

上传人:ho****ga 文档编号:8974422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7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202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202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202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02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高 三 语 文一、现代文阅2022.10读(一一)现现代代文文阅阅读读(本本题题共共 5 5 小小题题,1 1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材料料一一: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

2、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乌夜啼:“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

4、,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

5、,“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

6、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材料二:材料二: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几个句子出来。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点淫乐转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五代词刚好是诗词这两种文体的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都不必想了。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

7、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当时有一批傻傻的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变革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春红”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所以你会发现,把这些东西变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是文学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 G 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摘编自蒋勋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8、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叶嘉莹认为,词天生就有“比”“兴”的特质,作者容易运用比兴寄托,而读者也容易产生比兴寄托的联想。B.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叶嘉莹认为并不可信,但其引出了一种言外之意的美刺托喻的解释。C.叶嘉莹认为比兴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兴”是由物及心,“比”则是由心及物,也是写诗的两种作法。D.蒋勋认为,李煜遭遇了亡国破家的大事件,从而产生出艺术上的创造力,创作出虞美人等震撼人心的作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因为“兴”感发的范围非常自由,其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B.叶嘉

9、莹引用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是为了解说“比”的概念,蒋勋引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为了说明五代词与唐诗不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C.“比兴”有各种解释,在材料一中叶嘉莹选择的是最简单的、广义的和引申的解释,是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来分析的。D.唐诗达到了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继续模仿唐诗是没有出路的,而另辟蹊径将通俗的词进行创新,反而超越了唐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3 分)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D.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4.请简要

10、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5.温庭筠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衣,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服”之意。请结合叶嘉莹先生“比兴寄托”理论,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永别了,武器永别了,武器(节选)(节选)美海明威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混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博内罗呢?”我问。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他怕

11、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他上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迪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河赶去。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我走得发腻了。”“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他的事你怎么处理呢,中尉?”“我还不知道。”“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战争

12、不会继续下去的。”一个士兵说。“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真这样就太好啦。”“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我不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夹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着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简。我们走近他们时,

13、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怎么啦?”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

14、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他再抵抗就开枪,”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你们是什么人?”“战场宪兵。”另外一位军官说。“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哪一团?”他又说了。“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

15、“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意大利永远不撤退。”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那些军官会商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薄上写了些什么。“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

16、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找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搂住它。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注】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终脱离战争的故事。战场宪兵: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描写了大撤退的场面,官兵们惊恐不已,狼狈逃命,连战场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B

17、.宪兵们粗鲁蛮横,不讲道理,专门搜索从前线撤回的英勇官兵,并将其残忍杀害。C.“我”机警灵活,看到被问话的都被枪决后,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找机会侥幸逃离。D.撤退的官兵们都在盼望着战争的结束,但又不相信真的会结束,内心纠结、绝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语言精练,句子较为短小而且结构简单,很少使用修饰语,表现力强,突出体现了海明威“电报体”小说的语言风格。B.小说详细写了胖胖的中校被审问、枪毙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且以点带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甚至荒谬。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串连起众多情节;是故事的隐蔽叙述者,在叙述中从不流露主

18、观感受,显得冷静而客观。D.小说结尾写“我”跳河逃生的过程,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扣人心弦。8.小说节选部分开头写“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太傻了”“是个傻瓜”。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9.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是“零度写作”。所谓零度写作是作者客观、冷静、从容地陈述,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太初元年,汉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

19、肯与汉。”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之。宛王与群臣谋:“汉去我远,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天子大怒,乃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往伐宛。三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昭帝元凤四年,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

20、迁平乐监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于是大将军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帛,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立死。介子遂斩王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

21、司6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B.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C.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D.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

22、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西域,汉代对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的总称,文中“大夏”“乌孙”等皆属西域。汉书中记载了苏武出使西域之事。B.质子,古代为了表示臣服或守信而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大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文中的安归是被送往匈奴当质子的楼兰王之子。C.阙,古代皇宫门前两边的高大望楼,泛指帝王住所。文中“阙下”同“陛下”,与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的“阙”含义不同。D.蛮夷,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齐桓晋文之事中“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的“四夷”也是同样的含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23、大宛君臣认为汉相距遥远,又有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难以出动大军攻打自己,所以拒绝了汉的要求,这成为汉伐宛的导火索。B.大宛的行为激怒了汉天子,汉天子想要出兵讨伐大宛时,却遭到群臣反对,但他不为所动,并且处罚了持反对意见的邓光等人。C.傅介子认为楼兰反复无常,应该受到惩罚,于是主动请求前去刺杀楼兰王,并以此向各国显示大汉的国威,他的请求得到了批准。D.傅介子利用楼兰王的贪财心理,以退为进,诱使他前来相见,伏下武士刺杀了他,随后将他的首级飞马送回大汉朝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2)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

24、使诸国者复可信乎!14.司马光认为刺杀楼兰王有哪些危害?请概括作答。(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添字浣溪沙添字浣溪沙三山三山戏作戏作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7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注】三山:辛弃疾在瓢泉闲居近十年,此时被起用,为官三山。老头皮:宋真宗召隐士杨朴作诗,杨朴提及妻子的送别诗中有“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鹧鸪啼:鹧鸪啼叫的声音

25、如“行不得也哥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两句回忆在瓢泉隐居时的生活,作者沉醉于饮酒赋诗,非常逍遥快活。B.上阕结尾“蓦地”一句化用典故,写出作者闲居将近十年又被起用的心情。C.作者因为年迈体弱,无力关心政事,所以闲来无聊时在窗下学习鹧鸪啼叫。D.本词多用口语,风格清新自然,下笔看似随意,实则寓庄于谐,意蕴深厚。16.词题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

26、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之后,又用两句话对后世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这两句话是“,”。(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 10 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将时代的芳华与历史的足迹汇于笔下、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留下生长在内心深处的常青记忆的乔羽先生逝去了。他的歌里,既有微

27、观生活的印记,也有宏观祖国的身影。乔羽的创作一直遵循着“朴朴素素好”的理念,不写不接地气、来自的华丽词句,只将独属于国人的美好揉进每一句简单、活泼、隽永的歌词里。在他心中,歌词创作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锦衣美事,其实就是寻常人家一日的家常饭,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乔羽曾深情表示:“吾辈虽说不上伟大,但我们都应当是祖国的赤子,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出于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乔羽将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写成了歌,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祖国。这份情感和记忆,就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乔羽的歌词里看到祖国,看到山河,看到生活,看到童真,看到炊烟袅袅,也看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乔羽一生,创

28、作了千余首歌,他始终把浓烈的情感深深种在真挚的词汇中,用最平凡的笔触书写时代的激荡奔涌与细水长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一个长句改写成带有转折关系的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8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二)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01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

29、浓,而且花瓣多,每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

30、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季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B.“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C.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年了。22.下列各项中,运用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 分)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

3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大快人意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学风,指的是学校、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古人关于学风的生动概括。当今社会,学风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数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