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897397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0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梧州学院扩建工程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梧州学院扩建工程(二)项目建设地址:梧州市蝶山区富民三路 82 号(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梧州学院按综合性本科学院扩建,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拟新建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一批,建筑面积为 215499 ,另新建 400 米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一系列的学院设施。(四)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 55964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为 33595 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为 420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 15297 万元;预备费为 2609 万元;建设期利息为 1162 万元。(五)资金筹措:拟采取申请银行贷款、政府支持及

2、业主自筹办法,拟向银行贷款 34000 万元,政府支持及业主自筹 21964 万元。(六)项目主办单位:梧州学院(七)项目单位负责人:刘慕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及研究范围(一)编写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3、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4、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5、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梧州市总体规划(2003)7、梧州学院扩建规划32梧州市规划设计院2007 年 1 月7、梧州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委托书(二)项目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梧州市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现状及发展需求, 对梧州市的高等教育事

3、业发展进行预测,确定了项目扩建规模和建设内容,并就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校园安全、消防、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作出了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对项目扩建的投资进行了分析评价等。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梧州学院的前身是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6 年 2 月 14 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建立梧州学院,原学校规模配置是按学生5000 人规划的,由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根据学院的自身条件、社会发展需求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梧州学院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至 2006 年学生规模已达 9316 人,大大超出原来的规模,然而

4、各种校舍功能用房、运动设施却超负荷在运转,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严重短缺,已不能满足要求,整个校园占地面积为46.82 公顷(702 亩),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 27.2 公顷(408 亩),生均用地面积为29.2 M2(按可建设用地计),与普通高校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三大项用地指标不宜超过 54 M2/生比较,相差 24.8 M2/生。按“十一五”规划,2010 年梧州学院学生规模达12000 人,若按现状校园面积生均用地面积仅为22.67M2,相差 31.33M2/生(即 37.6 公顷)。由于用地不足将严重制约学院今后的发展,严重影响今后的招生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改善梧州学院软硬环境条件,保

5、证梧州学院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梧州学院进行扩建是很有必要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也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梧州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努力办好梧州学院,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十一五”期间梧州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2%、人才总量达到 23.46 万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圈的成立,给梧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梧州市正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

6、环境,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梧州经济快速腾飞,为梧州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梧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2006 年 2 月梧州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按照梧州学院的发展规划,到 2010 年学院共设 40 多个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000 人,专任教师达到650 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学科的发展,梧州学院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才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梧州学院扩建工程项目。(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实现国家、自治区和梧州市“十一五”教育战略目标的需要

7、。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是我国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 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项目建设是弘扬梧州灿烂辉煌的文化教育史的需要;是建设大梧州, 充分发挥梧州作为桂东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需要;也是梧州市人民的共同愿望。3、项目建设是发展梧州市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有助于把梧州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本科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梧州市社会经济及各

8、项事业可持续发展。4、是提升梧州市的城市品位、改善梧州市形象的需要本项目的目标是要将梧州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健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性本科学院,其建筑风格将突出城市新区的现代气息,并结合梧州地方特色,创造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城市空间,并着重考虑交通、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及景观效果;创造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因此,项目建成后必将提高梧州市的城市质量和品位,成为梧州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四、项目单位概述梧州学院校址位于梧州市蝶山区富民三路 82 号,学院前身是成立于 1985 年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6 年 2 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校园占地面

9、积 702 亩,建筑面积 12 万多平方米,总资产 2.17 亿元, 校园环境优雅。梧州学院目前设置经济与工商管理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中文系和法律与公共管理系等 6 个教学系,35 个本专科专业。学院面向全国 20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 9000 多人, 越南留学生 22 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356 人,其中教授 4 名、副教授 51 名,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 15.45%。按照梧州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梧州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十一五”期间学生规模发展到12000 人,并按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需求进一步扩大规模。本项目建设的

10、目标就是为梧州学院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五、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的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项目符合国家建设投资方向,符合国家、自治区和梧州市“十一五”规划要求。项目建设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有利于满足梧州市及周边地区工农业发展对各类科技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梧州市“两个文明”建设。本项目主要以扩大梧州学院办学规模为主,既考虑解决学校急需解决的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实际问题,又符合梧州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一)梧州市地处桂东经济区,是桂东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本项目的建设扩

11、大了梧州市高校规模,为梧州学院发展成为桂东经济区综合性大学打下基 础。“十一五”期间,梧州学院的学生规模将发展到 12000 人,符合梧州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二)梧州市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以应用性、实用性为核心,急需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技术服务型人才,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增设专业学科是符合桂东经济区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及今后发展需求,项目的前景是广阔的。(三)学校扩建的地点紧靠梧州学院,校园相对完整独立,无干扰、无污染。教学楼、校舍、体育场地等经市规划设计部门规划,布局合理,主要建筑物立面方案,公共附属设施配置符合地理环境要求及办学要求。(四)资金投入和安排符合梧州市经济现状

12、及财力,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项目条件已具备,建议尽快进行项目建设。第二章梧州市人才资源需求预测一、梧州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梧州市是桂东南的中心城市,临近粤港澳,是广西对外的窗口,全市辖区面积为 12588 平方公里,下辖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2005 年全市人口为 305.43 万人。其中市区面积为 307 平方公里,人口约 48.63 万人,梧州市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如下:1、梧州市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现状据初步统计,2005 年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3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2.8 亿元,增长 6.5%;第二产业增加值 100.5

13、亿元,增长 22.8%;第三产业增加值 78 亿元,增长 11%。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 20.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4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工业实现利税大幅度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为 8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5.1%。在教育方面,全市有较完整的教育系统,大致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职业中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中专教育、大专教育七大类, 按 2005 年统计资料,全市有市属大专以上学校 3 所,在校学生数为 9025 人; 普通中专学校 8 所,在校学生人数为14553 人;普通中学146 所,在校学生人数

14、:初中 167185 人;高中 33338 人;“十五”期间,梧州市实行全民教育,学文化、学科学技术,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德育教育活动,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呈现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2、梧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梧州市“十一五”期间,第一个目标是实现 201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全区平均水平,中央的建议提出的目标是比 2000 年翻一番,自治区的建议提出的目标是翻一番一上,梧州市提出的目标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全区平均水平。目标是比 2000 年翻

15、 1.4 番。增速要比自治区高 3 个百分点。2000 年梧州市生产总值 127 亿元,均为 539 元,相当于人全国水平的 63%和全区人均水平的 97%,到 2010 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必须达到2000 年的 2.97 倍 127 亿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达 1600 美元。自治区提出“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3%的速度,梧州市提出的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 13%以上。到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 11300 元,年均增长 7%,农民人均纯收入 3835 元, 年均增长 8%。2010 年2020 年生产总值保持全区同步的年均增长 8.8%速度, 到 2020 年梧州市

16、生产总值可达 1000 美元。“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科教兴国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社会文化科技水平,逐年增加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二、梧州市高教事业发展规划梧州市的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得到健康发展,全社会重视教育,各级政府把文化科技教育作为兴国兴市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优先发展教育,目前梧州市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政府优先投资高等教育,致力于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各个行业的人才培养, 一方面,实行人才引进新机制,另一方面,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软硬环境建设,使梧州市高教事业得以蓬勃发展。1、梧州市高等教育事业现状

17、及存在问题梧州市区现有市属大专以上教育的院校共有 3 所,主要有:梧州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梧州市分校、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其中:梧州学院为普通综合性高等院校,设有本、专科专业,以培养文、理、工科等专业方向为主,在校学生人数超过 10000 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梧州市分校在读学生人数约 1000 人,主要作为成人教育基地,培养化工、机械、电气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兼梧州市行政学院),主要以培训机关、事业、企业党政管理人员为主,开设学历教育班与短期培训班,学历教育班有大专班、电大班、函授大专班、函授本科班及函授研究生班,大专本科班在读学生约800 人。梧州市是桂东南的中心城市

18、,但目前担负起高等国民教育的院校,一是办学规模小,入学率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二是开设学科专业偏少,无法适应工农业生产及各行业发展需求;三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难以适应世界高、精、尖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创新;四是未形成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主激励机制。为此,梧州市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 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结合“十五”计划及自治区高教改革发展总目标和思路,根据梧州市的实际情况、作出今后梧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2、梧州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继续以党的十六大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对高教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

19、社会,加快发展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振兴梧州经济只有加速发展科技教育、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 才能创造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潜在的梧州市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1)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坚持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十一五”期末,高中在校生达12 万人,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 165 人以上,按高中在校生的比例,一年增长 10%的速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20、。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达 3 万人以上。筹建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高职教育。 “十一五”期末, 将梧州学院的规模扩大至 2 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 1.2 万人。(2) “十一五”期间,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到2010 年专任教师达到 556 人,有研究生学位、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达 40%,(222人),其中博士生学力 19 人,正高职称 84 人,副高职称 138 人。同时积极调整高教发展的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在层次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在学科、专业上,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化、城镇化

21、和加入WTO 的需要,扩大及增设计算机、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社会急需的学科,教育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核心,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管理、服务型人才,适当压缩社会需求不足的长线专业。在办学模式方面,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并鼓励引导高校与企业、社会团体以股份制模式联合举办二级学院。三、梧州市人才资源预测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把建设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要重点建设好党政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

22、术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1、梧州市人才资源现状(1) 梧州市人才总量及整体素质状况根据梧州市人事局统计资料,2000 年以来,梧州市人才总量以均 4.42% 的速度增长,到 2005 年底,全市有人才总量 12.85 万人,比 2000 年的 10.35 万人增加 2.5 万人,每万人口中有人才由 2000 年的 347 人提到 2005 年的 421 人。各类管理人才、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增长迅速。专业技术队伍的高、中、初级人才由 2000 年的 1294 人、13574 人、29685 人增加到 2005 年的 2281 人、19453 人、35008 人。专

23、业技术人才中,2000 年底,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由 2000 年的 36.7% 增长到 2005 年的 38.28%,其中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学历层次比重逐年上升。根据梧州市统计资料,至 2005 年底,全市人才的产业分布:第一产业拥有人才 9008 人,比 2000 年的 7721 人增加 1287 人,占人才总量的 6.94%;第二产业拥有人才 24042 人,比2000 年的 18558 人增加 5484 人,占人才总量的18.74%;第三产业拥有人才 95437 人,比 2000 年的 77221 人增加 18216 人, 占人才总量的 74.32%;(2) 梧州市人才资源存在的突

24、出问题据 2005 年底统计,我市人才密度不高,每百人中的人数量仅为 4.21 人, 每十万人口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为 1703 人,同时,缺乏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缺乏中高级技能人才,缺乏精通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人才, 缺乏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核心技术专家和基础研究、项目开发、推广应用等不同领域的人才,缺乏既懂经营管理,又精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优秀经营管理者,缺乏能带领企业走向世界的领军人才。另外,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人才学历层次偏低。2005 年底,在各类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比例为 44.52%,虽高于2000 年的 30.05%,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学历层次明显偏低;

25、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过大。2005 年底,全市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 1:8.52:15.35,虽高于 2000 年的 1:10.49:22.94,但与理想比例1:6:14 相比,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过大。我市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01%、34.28%,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明显偏低,且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产业部门占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明显不足;中级以上技能人才数量不足。2005 年底,我市中级技工以的技能人才只有 15487 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不大。从整体看,我市的主导产业虽然明确,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重点产业规模较

26、小,层次不高,尚未形成产、供、销等投资的产业群。因此,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大,未能形成人才的聚集效应;人才机制和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人才评价机制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选人用人机制离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的要求尚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分配激励机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相适应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梧州市的人才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适合需求的专业人才比较短缺。目前梧州市的人才专业和学历结构还不尽合理,大专和中专以下

27、学历人才多,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少,外贸、工业设计、机械工程、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等专业的本科以上人才严重不足,农业技术、科研开发等人才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一些新兴产业,如宝石加工业严重缺乏专门人才。根据广西桂东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梧州市作为桂东南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中接受粤港澳产业、技术、资金和经济幅射最前沿地区。而目前梧州市高素质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科技力量较为薄弱的现状,不能适应梧州市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因而加大高等教育发展力度、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是加快梧州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2、梧州市人才需求预测(1) 人才需求总量梧州市“十一五”期间人才总量有较大的增加。人

28、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对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到 2010 年,梧州是人才的总量目标为 23.46 万人。预测第一产业人才增速为年均 10.3%;第二产业人才增速为年均 11.22%;第三产业人才增速为年均 11.63%;到 2010 年, 第一产业人才 1.52 万人;第二产业人才 4.34 万人;第三产业人才 17.6 万人;(2) 主要行业人才发展目标到 2010 年,教育系统人才为 2.86 万人,文化系统人才为 0.1 万人,卫生系统人才为 0.94 万人,科技人才为0.16 万人。在第二产业的人才中,林产林化、日用化工、制药、食品加工、宝石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的人才增速要

29、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人才增速。到 2010 年, 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本 1.23 人,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为 1:7.8:14.6。(3) 人才需求专业结构预测根据有关资料,全市主要行业企事业单位调查的结果,全市的企事业单位在“十一五”期间对大中专毕业生在专业需求方面,排在前二十位的专业依次为:机械工程、临床医学、市场营销、教育类、建筑工程、电气及自动化、农业技术、护理、其他工程技术、数学、药剂、纺织工程、电力工程、生物医学医药工程、兽医兽药、化学及高分子材料工程、会计审计、其他卫生技术、食品工程、交通工程。这 20 个专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占总需求的 90.4%,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

30、比较集中。根据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形势,以及梧州市“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预计今后梧州市对管理、法律、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电信、现代农业、林产林化、宝石加工等方面高层次人才将有较大需求。总体上,梧州市的经济建设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时期,经济及社会发展正需要大量人才。“十一五”期间,梧州市对专业技术人员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长量将随着梧州市工农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增加而成正比例递增。3、梧州学院人才培养预测随着我市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加,梧州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专、本科教育,用510 年

31、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一所以商科、工科、人文科学为主,适度发展理科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综合性院校。梧州学院 20052014 年人才培养预测年度项目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普通高校生(人) 夜大生(人)合计(人)50001000011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40005000550060007000800080008000800080009000150001650018000190002000020000200002000020000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

32、容一、建设规模(一)学生规模根据梧州市人才资源预测,梧州学院拟扩建成为拥有 10 个系、40 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 12000 人,另成教、函授部分在校生 8000 人,共有 20000 人规模的本科院校。(二)教职工编制基本教职工编制按教职工人数与学生人数 1:8 计算,即基本教职工人数为 1250 人。其中学院专任教师应为 556 人,职工人数为 694 人。(三)用地规模梧州学院现有土地 702 亩,按照梧州学院扩建规划,拟征用学院西边西华毛巾厂、东边市果品公司石角冲仓库、北边延伸至国道连线和东北边仙凤山公墓对面的荒地及六中共 847 亩,扩建后的梧州学院将校园面积将达到 1549 亩。

33、按照国家教委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全日制学生人数 12000 人测算,生均占地面积为 86.06 ,减除山地部分及市政道路占用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为 982 亩,生均占地面积约为 54.57 m2,基本符合国家教委规定的最低要求。以下是用地现状与规划对照表。用 地 指 标 对 照 表表 31序名称现有量生 均指标规划需要量缺少量(亩)规划增加量合计(亩)备注号(亩)(m2)(亩)(亩)1总 用 地7028471549面积2可 建 设用 地 面40854972564574982扣除山地及市政道路积校 舍 建27338684408420692设用地体 育 设7710180103

34、103180施用地绿地59610849511103梧 州 学85院附中4发 展 预129留用地(四)建筑规模梧州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 121619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 13.51 。按照梧州学院扩建规划,拟新建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一批,建筑面积为 215499 ,另新建 400 米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运动设施一批。扩建完成后,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将达到28.09 ,满足国家教委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24.23 的要求;体育设施也将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二、建设内容按照国家教委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

35、,本项目主要建设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运动场等一系列的学院设施,详见表 32、表 33表 32序号名称建筑面积(m2)备注项 目 建 筑 物 汇 总 表1教学用房231722实验室及附属用房485943校行政用房20004系行政用房218755会堂4320不包括学术交流中心6学生宿舍62778154207学生食堂123768教工宿舍324749教工食堂85010生活福利及其他18000合计215499项 目 构 筑 物 汇总 表号1室外场地设施400 米田径场1机动非机动包括足球场25x50 游泳场1篮球场48按 250 生/个计排球场12按 250 生/个计网球场12按 1

36、500 生/个计器械场地12按 1000 生/个计障碍物场地1羽毛球场20按 500 生/个计2室内场地设施学生体检1体育场13003000规模二万人,面积 45000 平方表 33序名称个车位配置备注2、配套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通讯和计算机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避雷系统。3、附属工程附属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室外供水管网、室外雨污水干渠、土方、挡土墙、绿化等。三、土地收储1、地理位置梧州学院位于梧州市东北部的河西区富民片,距河东旧城约3 公里,距市政中心约 5 公里,校区东南面均有城市主干道。其东北为 30m 宽的莲花山大道,向东连接梧州市河东区及梧封一级

37、公路,向北为梧州市北出口和连接市外向型工业园、莲花山片,南边为富民三路,往西可连接梧州的红岭新城区,交通条件便利。2、土地现状及所有权学院现有占地面积为 702 亩,扩建后用地总面积为 1549 亩。需征用土地847 亩(可建设用地 574 亩)。土地面积及所有权属详见下表用地名称一、现状用地二、近期用地用地面积(亩)702(可建设用地为 408)847(可建设用地 574)规划用途生均用地 29.2 M2,学生规模9316 人(按可建设用地计)规划近期拟征用地其1、中柏纸类实业有限公司21 (凉果厂)中2、新民村旧村委43、光华毛巾厂(原西华毛巾69厂)4、市日杂公司富民仓库135、市土产公

38、司宿舍66、市土产公司石角冲仓库77、市果品公司石角冲仓库7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科研学术交流区休闲绿地8、盐业公司富民仓库29(可建设用地 26)文体活动区9、市交通机械修造厂24(可建设用地 19)10、市一建司仓库1411、万秀涂料厂412、新民村七组山林菜地326(可建设用地为 60)13、六中北侧用地、恒通公 293司吹风岭用地14、桂江西侧零星用地33技术学院(独立学院)、后勤生产区休闲绿地一、二项合计三、远期控制用地四、其它控制用地1549(可建设用地982),学生规模1.2 万人,生均用地54.58 M2(按可建设用地计)129市电筒厂,作为梧州学院预留发展用地85远期作为梧州学

39、院附中第四章项目选择及建设条件一、校址位置梧州学院位于梧州市东北部的河西区富民片,距河东旧城约 3 公里,距市政中心约 5 公里,校区东南面均有城市主干道。其东北为 30m 宽的莲花山大道,向东连接梧州市河东区及梧封一级公路,向北为梧州市北出口和连接市工业园、莲花山片;南边为富民三路,往西可连接梧州的红岭新城区,交通条件便利。由于地形限制,城市主干道将学校划分为若干块用地。(一)校址场地特点1、水位较高。规划校址最低标高为 28.8m,可满足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2、交通便利。校址位于河西富民片的北面,市区道路富民三路和莲花山路在校园的南边和东边通过,市内公共汽车在校园的正门和侧门外均设有上

40、下站。3、无污染源。校址四周没有大的居民住宅区和厂矿企业,南边仅有一间日供水量为 15 万 m3的自来水厂和一间规模较小的凉果厂,不会造成校园内的环境污染。4、校园原已有一定的规模,校园的周边均为山地,有足够的发展余地。扩建工程不占用耕地和居民住宅地。5、校内环境清静,东面临江,西、北面紧靠蜈蚣山脉,该山脉起伏较大, 人烟稀少,在梧州市总体规划中,该片山脉被规划发展为自然森林公园。所以现校址有闹中取静的优势。(二)项目建设场地项目利用校园规划区内原发展余留用地进行项目建设。建设地块大部分已进行了平整。部分地块已在逐年增建项目。二、场地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校区地形属垄状低丘,项目建设地点原为山

41、地冲沟。大部分建筑物依山就势而建,地坪最高标高为 33.8m,最低为 28.8m,无洪涝之灾。2、工程地质:,场址地下为第三系盆地盖层沉积的碎峭岩,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及寒武系线变质砂岩。浅部勘察表明,自上而下土石类型分为五层;(1) 残坡积粘土层:厚度 0.82.3m,fk=220Kpa(2) 杂色粘土层:厚度 24.9m,fk=240Kpa(3) 乳白色粉质粘土层:厚度 4.212.0m,fk=260Kpa(4) 全风化花岗岩层,厚度未穿透,fk=300Kpa(5) 微风化正长岩(局部存在),厚度未穿透,fk=4000Kpa从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看到,地质对工程施工影响不大。3、气象:梧州市位于

42、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温高,降雨量大。年平均气温 21.2,最热月七月的平均气温 28.3,极端最高气温 39.7, 极端最低气温-3,年平均降雨量 1517.0mm,年最大降雨量 1900.9mm,连续降雨天数为 69 天,雾日数 28.6 天。全年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东风。最大瞬时风速为36.8m/s,平均大风日数为 18.4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平均蒸发量为 436.2mm。4、水文:场址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水位较低,位于标高 2023m 处,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场址内未有露头,对本项目的建设基本不造成影响。5、地震:根琚有关资料

43、,梧州市及其周围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该区不属地震强烈活动地带。根据国家防震相关规范,梧州市地震烈度属六度区。6、供水:学院与富民自来水厂相邻,供水条件优越,目前校区内已形成完整的供水网络。7、供电:市区10KV 线路在校园外通过,线路架接方便,目前校区内已形成完整的供电网络。8、交通:城市主干道富民三路、莲花山路和国道连线在校园南面、东面和北面通过,交通便捷。目前校区内已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三、建设场址与总体规划的衔接梧州市总体规划于 1993 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已开始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原有的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梧州市的发展需要。2002 年,市政府作出了对原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

44、决定;2003 年,总规修编已通过了市人大、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审查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按照该总规修编中城市建设发展“南拓、西联、东优、北控”的思路,项目的建设将完善梧州学院的功能,其建筑风格将突出城市新区的现代气息,并结合梧州地方特色,创造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城市空间;对实施梧州市总体规划,提高梧州市的城市质量和品位,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还将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又一新亮点,所以,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内容是合适的,也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第五章总平面布置一、 发展方向根据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市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

45、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抓好梧州学院的扩建工作,全面实施人才兴梧战略,整体提升我市人才培养层次,以适应梧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梧州学院办学达到更高层次,学生规模将达 12000 人。市委、市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人力、才力上给以大力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梧州学院建设成以经济工商管理、计算机类为主的,兼有文、理、工、外(语)、师(范)的多科、多专业的研究型的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的,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使之成为梧州市乃至广西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二、 总体布置 规划原则1、 依山就势,因地制宜。规划应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尊重原有环境,尽量减少室外土石方工程量。2、 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3、后勤服务社会化。顺应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走教工住宅商品化、学生宿舍公寓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道路。4、 近、远期结合。校园规划应具备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5、 新、旧校园协调发展。 规划布局经过多个总体布局方案的对比、选择,本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