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研究:基于价值思维的高考写作备考策略.docx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897277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研究:基于价值思维的高考写作备考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研究:基于价值思维的高考写作备考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研究:基于价值思维的高考写作备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研究:基于价值思维的高考写作备考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研究:基于价值思维的高考写作备考策略【摘 要】从价值思维视角进行审视,部分考生在应对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写作试题的过程中出现无主体思维、静态化思维、同一性思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考生在备考2023年高考写作时可结合写作试题的具体情况,运用以我为主的主体性、立足现实的实践性、基于主题的生成性、多维审视的思辨性等写作策略,彰显价值理性,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要求。【关键词】价值思维 高考作文 主体性 实践性 生成性 思辨性 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的写作材料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背景,选取中国想象力纪录片中的北斗导航科学家徐颖、摄影师尹超、建筑师马岩松的事迹作为主体。他

2、们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充分显扬了人的主体性;他们在回馈时代的过程中闪耀人性的温度,彰显社会性;他们在崇德尚美的修为中显扬审美旨趣的高雅,展露精神性。从写作的实际情况看,多数考生充分认同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心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成功之路汲取经验,开启自己的人生之旅。但是,部分考生因思维方法失当,致使论证效果不佳。应对此类价值先导性的写作试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价值思维进行写作。所谓价值思维就是一种以人为尺度的,在人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全面把握主客体关系,寻求人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建构理想世界的思维方式。考生在备考2023年高考写作时可根据价值思维所具有的主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思辨性等

3、特质结合试题的具体特点进行写作。一、以我为主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价值思维的最根本特点,即依据写作主体身处的具体的主客关系,侧重从主体的兴趣、需要、利益、态度、能力、目的等出发,做出价值评价、判断、推理和选择。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多数考生把写作材料视为客观事实,习惯于用形式逻辑进行思考,囿于写作材料,力求客观地把握写作材料的核心内容。这种思考方式其实是抛离了主体,未能把写作主体和写作材料建立起相互作用的深度联系。大多数考生对写作要求设定的写作主体置之不理,脱离具体角色空发议论;在论证过程中习惯于列举袁隆平、钟南山、谷爱凌等事例,用他人的选择代替自己的选择,实为无选择;以他人的创造替代自己的创造,就是放

4、弃创造;把他人的未来充当自己的未来,整个行文没有自己作为写作主体独有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思考。这些表现实质是以写作材料为核心的“客体中心论”,是没有写作主体的“无主体思维”。部分考生的写作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区分写作试题中的事实维度与价值维度,习惯性地从事实维度进行写作。就本题而言,写作材料提供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的事迹,即事实要素。“但是,它并不告诉我们是否应该去行动,以及应该如何采取行动。”1 而“价值以人们的目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以好或应该等价值词为特征,昭示着人们行动的原则、动机、方向和目标” 2 。所以,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试题中的事实维度和价值维度,既要清楚“

5、是什么”,更要明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背景下,写作主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试卷写作要求预设的写作主体是复兴中学高三学生。考生应以复兴中学高三学生所具有的特定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心理结构、精神风貌、思想修养等展开相应的思考;以复兴中学高三学生的特定目的、需要、能力等为标准评判三位典型人物的事迹对自身人生发展的价值,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通过价值思维的视角、过程、结果等的合理性、正确性,展现自身的思维水平、反思程度以及自身发展的状况。写作时,考生可以运用价值思维方法进行追问:作文题设定的写作主体是谁?写作主体对预设的价值规范是否真正认同?能否根据写作主体自身的志趣进

6、行选择?进行价值创造需要写作主体具备哪些能力与素养?预设的未来图景是否符合写作主体的价值追求?考生通过回答这些追问驱使自身以复兴中学高三学生这一角色作为写作主体进行思考;思索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背景下,自己应该担负的特定时代使命;促进自我反思,进而正确地定位自我,适时调整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规划人生发展的合理路径,提升主体意识与能力,增强价值理性,通过写作实践成为担当复兴重任的价值主体。二、立足现实的实践性价值总是与具体主体的生活实践紧密相关。“人的生活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使一切事物的本质、关系和过程得以显现的因素,是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现实赋予者,甚至它介入了

7、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对于人的价值的内在生成过程。”3 写作材料中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在各自领域的创造性实践及其取得的辉煌成果,是考生所要理解、分析的首要事实,只有深入事实抓取其共有的价值生成的实践性,才可能找到立意的可靠根据。他们遵从某种目的,沿着某种方向进行选择的思维方式;遵循某种规则进行创造的方法、过程,筹划未来的形态、模式:都为考生总结、概括、提炼出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等价值思维方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甚至可以根据他们的成功经验规划自己的人生。但是,有些考生没有考虑当代青年异彩纷呈的价值生活实践,尤其是价值观生成的偶然性、概率性的复杂情形,甚至是存在许多价值冲突的特殊情况。由此导致部分考

8、生在紧随社会价值导向起舞的过程中缺乏自己的认识、鲜见自己的反思,行文中空话、套话、废话屡见不鲜,缺乏价值理性。其实,具体到新时代青年的个体而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面临许多诱惑甚至考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1.价值选择的偶然与必然当今的现实是部分高三学生存在或没有价值观,或价值观不明确,或是价值观不合理等问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远离不加分析的怀疑主义,拒绝功利的实用主义,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躺平、摆烂。这就涉及个人的价值生活实践多样而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价值观的生成充满偶然性、挑战性。2.价值选择的理性与感性从哲学层面审视价值问题,

9、价值就是给人类的行为和选择提供标准。不同的标准意味着价值的多元。多元标准共存导致价值选择的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焦虑,是个体面向未来必须解决的价值感性问题。同时,个体的价值观的确立是与自身的社会化过程紧密关联的复杂的实践问题,它要求个体立足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实践关系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具体、可操作的价值思维方式,即价值理性。考生作为价值实践的主体,能够平衡价值感性与价值理性,才能真正把“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落到实处。考生要根据自身的目的、需要,对社会中的多元价值取向进行有效辨别,权衡取舍;写作时可以适当借鉴写作材料中三位精英人物的价值实践方法,综合考虑自身的具体条件,确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只有经过

10、价值实践检验而确立的价值追求,才值得认真筹划并在未来付诸实践。三、基于主题的生成性写作主体在统筹考虑写作材料提供的事实要素、价值要素以及自身成长体验与社会经历等实践要素的基础上,就要围绕主题构建自己的独特发现,呈现自己的创新思考。不过,令人略感惋惜的是,考生在写作中最集中的做法是把写作主题中“选择”“创造”“未来”三个关键词割裂开来,分别作为分论点进行模块化、条框式分析,以静态的思维方式进行机械、僵化的论述。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没有意识到三个关键词之间的生成性、过程性、制约性,尤其是三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整体性。行文对写作主题的三个关键词不做有效界定,未能进行动态的分析、判断和推理,未能把握其相互生

11、成、相互否定的辩证本质。针对上述问题,考生在写作时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开掘关键词的内在意蕴考生对“选择”“创造”“未来”三个关键词的理解要结合试题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其适用场景,剖析其前后的搭配对象,进而提出新阐释,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其具体内涵。“选择”是生存基础,是定位职业发展的起点,本题中职业的多样性使选择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是对“选择”的提升、深化,是人生发展的关键要素。三位典范人物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成为创造性的专家,既为现实发展搭建平台,又积蓄开启未来的力量,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创造呈现多维性。“未来”具有丰富的意义。一是从时间之维理解,即是将来。由此可以推知,“选择”“

12、创造”“未来”之间隐藏着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时间层面的“三维性”: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时间结构中,未来居于中心位置,“因为过去和现在的意义都是由将来赋予的”4。二是就本题而言,未来不仅有选择所蕴含的自我实现、成就社会等希望之意,也有对当下的超越之意;其独有的尚未存在性敞露出生成之意。因此,依据试题情境对关键词进行界定,考生能够发现“选择”的可能性、“创造”的多维性,尤其是“未来”的未定性,进而拓展出征文主题具有的开放性,为生成创新性的立意提供比较充裕的思维空间。2.建构关键词的相互联系在准确把握三个关键词的含义的基础上,要探觅三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转化、反动的可能性,建构出整体性、统一性。比如:未

13、来所蕴含的筹划取向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使“未来”对“选择”“创造”具有“一种吸收功能、整合功能和定向功能” 5;相反,离开“选择”“创造”,“未来”就有可能化作泡影。三者之间不仅具有时间意义上的连贯有序,而且具有相互生成、相互转化、相互否定的内在统一性。“在写作中考生可以通过定位选择,拾级而上,经由创造通向未来;也可以站在未来的制高点,规划创造的方向,确定当下的具体选择;也可以把思考的重心放在具体选择和未来的希望,带动创造;也可以深化创造整合选择和未来;也可以把选择、创造作为基础,筹划未来。” 6 总之,“选择”“创造”“未来”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利于促进考生的思考,进而通过建构统一性体现三者之

14、间多向度、多层次的关系本质,显扬思考的动态性、整体性、创造性。考生在具体思辨时,对构成写作主题的三个关键词要整体把握,若只截取其中的某一个、或某两个关键词进行写作,实则因偷换主题而立意偏题。四、多维审视的思辨性大多数考生对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秉持赞赏的态度,普遍认同他们是青年一代进行价值选择、创造的典范,承认他们具有引导自身确立价值观的合理性。不过,有些考生对外部的价值规范不加辨析地照单全收,缺少必要的质疑,思维同质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写作材料提供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等多元的价值实践,为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具体价值思辨提供了较为充裕的选择空间。1.从个人需要的视角进行价值辨析对写作材料中的科学

15、家而言,科技攻关显然是主业,科普教育是副业,由此可以提取出主业与副业的矛盾。她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先成为自己,再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完成时代使命而成就社会,这里蕴含着成为自己与成就社会的矛盾。考生先从科学家事例中提取出主与次、成为自己与成就社会等矛盾,再选取具体矛盾有机嵌入“选择、创造、未来”之间的缝隙,立足个人的成长需要,借助矛盾运动进行深度的价值权衡。2.从实践需要的角度进行价值分析摄影家面对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去其糟粕、萃取精华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民族传统如何“创造”?经过“创造”的民族传统如何走向未来?传统凭借“创造”指向“未来”需要哪些特殊前提和转化条件?这样贴合主题连续追问

16、,考生就会深入摄影家的具体生活实践,寻求传统问题的现实解决办法,以实践需要为基准,对民族传统进行价值反思,甚至在整合传统与未来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超越。3.从时代需要的维度进行价值透析对于作文材料列举的建筑家事例,如果脱离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仅从审美角度审视千城一面是不是有失全面?“千城千面”会不会在眼花缭乱中导致审美迷失呢?个人的建筑理想与大众的审美追求如何协调?时代的审美趋势对建筑有何影响?从时代需要的高度对建筑提出相应的审美期待,引导建筑满足人们更高的价值诉求。 因此,考生可以充分利用写作材料含蕴价值要素的异质性,抓取内隐的多维视角,与“选择”“创造”“未来”三要素有机结合,揭示主题的多维价值意蕴,进而做出独到的价值剖析。总之,在高考写作的备考过程中,只有考生真正具有主体的意识与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价值主体,才可能依据自身的本性、目的、能力对写作材料做出恰当的评价,进行自主自愿的价值选择,积极开展价值创造活动,在现实自我向价值自我生成的过程中推动现实社会向价值社会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