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热心****k 文档编号:8972361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0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技术标准.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CECS XXX -202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技术标准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retrofit of existing buildings(征求意见稿) XX出版社前 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9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建标协字201901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共分7章及7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流程、预评估、终

2、评价、效益评估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南京工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若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南京工业大学(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邮政编码:210009)。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2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流程74.1一般规定74.2测评内容85预评估105.1一般规定105.2资料审查105.3方案评估115.4现场核查125.5预评估节能量计算126终评价146.1一般规定14

3、6.2围护结构146.3供暖通风空调系统166.4生活热水及给水系统216.5照明系统266.6供配电系统286.7电梯系统316.8可再生能源346.9监测与控制系统397效益评估427.1节能效益427.2经济效益437.3环境效益44附录A 能耗折算系数45附录B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预评估汇总表46附录C 预评估现场核查表47附录D 评估汇总表48附录E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终评价汇总表49附录F 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现场检测方法50附录G 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现场检测方法52本标准用词说明53引用标准名录54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12Terms23Ba

4、sic Requirements44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Transformation74.1General Requirements74.2Evaluation Content85Pre-assessment105.1General Requirements105.2Data Review105.3Program Evaluation115.4On site Verification125.5Energy Saving Calculation of Pre- assessment126Final Evaluation146

5、.1General Requirements146.2Building Envelope146.3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166.4Domestic Hot Water and Water Supply System216.5Lighting System266.6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Dystem286.7Elevator System316.8Renewable Energy346.9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397Benefit Assessment427.

6、1Energy Saving Benefit427.2Economic Benefit437.3Environmental Benefit44Appendix A Energy Conversion Factor45Appendix B Summary Table of Pre-assess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46Appendix C Pre-assessment Site Checklist47Appendix D Evaluation Summary Sheet48Appendix E Summary Table of Final Evaluation fo

7、r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49Appendix F Site Detection Method of Heating Performance Coefficient of Air Source Heat Pump50Appendix G Site Detection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Air Volume of Air Duct System52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53List of Quoted Standa

8、rds541 总则1.0.1 为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范和指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能效测评工作,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公共建筑、既有居住建筑和既有农房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能效测评。【条文说明】本条规定本标准适用的范围。1.0.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能效测评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当地地方等标准的规定。542 术语2.0.1 既有建筑 existing building已建成使用的民用建筑,包括既有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既有农村居住建筑是既有居住建筑的一种类型,指在农村宅基地上已建成的用于农民居住的低层建筑,不包括多层单元式住宅和窑洞等特殊居

9、住建筑,又称既有农房。【条文说明】居住建筑指供单身或家庭成员短期或长期居住使用的建筑,公共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用的建筑。居住建筑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别墅、公寓、普通住宅、集体宿舍等,按照地上层数和高度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2.0.2 建筑节能改造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retrofitting对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照明与插座系统、动力系统、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生活热水供应系统、供配电系统、能耗监测及计量系统、机电控制系统、炊事用能系统、给排水系统、其他特殊用电系统等实施节能节水改造的活动。2.0.3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ret

10、rofittingof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对反映既有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2.0.4 预评估 pre-evaluation在节能改造措施实施前,对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预期节能量、节能潜力进行评估的活动。2.0.5 终评价final evaluation在节能改造措施实施后,对节能改造采用的技术措施实施量、节能率、节水率及综合节能率进行检测和评价的活动。2.0.6 基准能耗baseline energy use基准期内,项目边界内建筑或各用能设备(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单位:kgce。基准年能

11、耗应依据改造前至少1年的能源消耗量。2.0.7 当前能耗reporting energy use核定期内,项目边界内建筑或各用能设备(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单位:kgce。当前年能耗应依据改造后至少1年的能源消耗量。2.0.8 节能量amount of energy-saving节能改造措施实施后,项目边界内的建筑或各用能设备(系统)的能源(电力、燃气、煤、蒸汽、热水等换算标煤)消耗减少的数量,单位:kgce。2.0.9 节水量amount of water-saving节水改造措施实施后,项目边界内的建筑用水消耗减少的数量,单位:m。2.0.10 节能率 energy-saving rate改

12、造项目节能量与改造边界内基准期能耗的比值,单位:%。2.0.11 节水率 watersaving ratio改造项目节水量与改造边界内基准期用水量的比值,单位:%。2.0.12 综合节能率comprehensive energy-saving ratio改造项目节能率与改造项目节水率折算成的节能率之和,单位:%。【条文说明】本条参考: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第2.0.12条综合节能率是将改造项目节水率折算为节能率后,与改造项目实施节能改造实现的节能率相加,得到的综合节能指标。2.0.13 节能诊断 energy diagnosis通过现场调查、检测以及对能源消费账单和设备历

13、史运行记录的统计分析等,发掘围护结构、照明与插座系统、动力系统、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等节能的空间,为建筑物的节能优化运行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的过程。3 基本规定3.0.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在满足使用要求基础上,提高建筑用能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改造后的建筑室内环境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3.0.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分为预评估、终评价两个阶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评估阶段:依据建筑现状、节能改造方案等测算节能改造后的预期节能量和节能率;2 终评价阶段:依据节能改造技术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技术方案实际落实情况,测评项目的节能量和节能率。3.0

14、.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前应进行能效测评预评估,改造后应进行能效测评终评价。3.0.4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应在对相关文件资料、部件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审查以及现场抽查检验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能耗计算分析、实测结果、能耗账单等进行。3.0.5 节能改造项目中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等改造应至少实施一项,方可进行节能改造能效测评。3.0.6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应对节能诊断所编制的节能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测评。3.0.7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测评过程中,应对选用的材料、产品的质量合格文件进行检查,不得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

15、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3.0.8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内容应根据建筑类型和改造范围进行测评,测评范围为涉及改造范围内的所有改造技术。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测评内容见表3.0.8-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测评内容见表3.0.8-2,既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测评内容见表3.0.8-3。表3.0.8-1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测评内容测评阶段测评内容测评参数/检查内容预评估资料审查节能诊断报告、改造实施方案等方案评估改造技术指标、技术可行性与合理性等现场核查改造范围,现场与方案一致性等预期节能效益预期节能量、预期节能率、预期节水量、预期节水率、预期综合节能率终评价形式检查资料完整性、系

16、统完整性、系统外观质量、系统关键部件和系统运行情况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外窗外遮阳设施;外窗、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室内平均温度、湿度风系统通风空调(包括新风)系统的风量;各风口的风量;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水系统空调机组的水流量;空调系统冷水、热水、冷却水的循环流量;室外供暖管网水力平衡度;室外供暖管网损失率冷热源系统水冷(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冷热源系统能效比、锅炉运行效率生活热水及给水系统锅炉生活热水系统锅炉运行效率、保温层厚度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性能系数;保温性能给水系统管网漏损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照明系

17、统照度值、照明功率密度供配电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功率因数;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电压偏差电梯系统回馈装置效率;回馈电流谐波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电转换效率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日有用得热量;升温性能;储水箱保温性能;集热系统效率地源热泵系统制热能效比、系统制冷能效比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监测与控制系统送(回)风温度、温度监控功能;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给水排水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供配电设备的监测功能;电梯与自动扶梯监测功能;能耗监测功能效益评估节能效益节能量、节能率、节水量、节水率、综合节能率经济效益常规能源替代量、节约

18、费用、静态投资回收年限环境效益二氧化碳减排量、二氧化硫减排量、粉尘减排量表3.0.8-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测评内容测评阶段测评内容测评参数/检查内容预评估资料审查节能诊断报告、改造实施方案等方案评估改造技术指标、技术可行性与合理性等现场核查改造范围,现场与方案一致性等预期节能效益预期节能量、预期节能率、预期节水量、预期节水率、预期综合节能率终评价形式检查资料完整性、系统完整性、系统外观质量、系统关键部件和系统运行情况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外窗外遮阳设施;外窗、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室内平均温度、湿度风系统通风空

19、调(包括新风)系统的风量;各风口的风量;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水系统空调机组的水流量;空调系统冷水、热水、冷却水的循环流量;室外供暖管网水力平衡度;室外供暖管网损失率冷热源系统水冷(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冷热源系统能效比、锅炉运行效率照明系统照度值、照明功率密度电梯系统回馈装置效率;回馈电流谐波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电转换效率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日有用得热量;升温性能;储水箱保温性能;集热系统效率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效益评估节能效益节能量、节能率、节水量、节水率、综合节能率经济效益常规能源替代量、节约费用、静态投资回收年限环境效益二氧化碳减排量、二氧化硫减排量、粉尘减排量表3.0

20、.8-3 既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测评内容测评阶段测评内容测评参数/检查内容预评估资料审查节能诊断报告、改造实施方案等方案评估改造技术指标、技术可行性与合理性等现场核查改造范围,现场与方案一致性等预期节能效益预期节能量、预期节能率、预期节水量、预期节水率、预期综合节能率终评价形式检查资料完整性、系统完整性、系统外观质量、系统关键部件和系统运行情况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外窗、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室内平均温度、湿度通风空调(包括新风)系统的风量;各风口的风量照明系统照度值、照明功率密度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电转换效率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日有用得热量;升温性能;储水箱保温性能、集热系统

21、效率地源热泵系统制热能效比、系统制冷能效比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效益评估节能效益节能量、节能率、节水量、节水率、综合节能率经济效益常规能源替代量、节约费用、静态投资回收年限环境效益二氧化碳减排量、二氧化硫减排量、粉尘减排量4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流程4.1 一般规定4.1.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流程应按图4.1.1进行。图4.1.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流程4.1.2 节能改造预评估应在节能改造项目经过节能诊断、节能潜力分析、编制出节能改造方案之后,并在节能改造实施之前进行。4.1.3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终评价,应在具备以下条件后进行:1 改造项目完工,且业主组织初验合格;2 节能改

22、造措施至少进行1个完整循环运行工况,并获得该工况下的能源账单。4.1.4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前应针对改造项目的基本条件和项目所提供的测评资料,选择合适的测评方法。4.1.5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前应核查资料的完整性、能源消费账单的真实性、设备或材料关键参数的有效性、节能量分析的合理性。4.1.6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开展现场核查时,应有能效测评机构、业主单位、物业管理单位、节能改造公司等单位共同参加。4.1.7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应依据现场核查结果,测评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率及节能量,当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率、节能量符合有关文件或有关各方约定的技术要求时,判定改造项目预评估流程通过。4.1.8 既有建筑节能改

23、造项目能效测评应提交下列材料: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申请表;2 改造项目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文件);3 节能改造方案;4 围护结构改造项目由设计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及电子版节能计算模型;5 涉及新增/更换冷源设备的改造项目,应提交冷负荷计算书;6 涉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改造项目,应提交太阳能热水系统计算书;7 经能效测评机构审核的节能改造方案;8 建筑节能工程分部质量验收表;9 改造项目竣工自验报告(业主或监理单位、改造方案编制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出具);1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隐蔽工程验收资料;11 施工过程中必要的记录复印件(与节能改造相关的主要材料、设备、

24、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核查记录、进场复验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项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原件备查;12 试运行调试记录复印件(设备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合试运转);13 工程决算书,即项目节能改造造价文件;14 改造项目完整循环运行工况下的能源账单。4.2 测评内容4.2.1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预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2 测评依据;3 测评软件及仪器设备;4 改造前用能设备及系统分析;5 节能改造方案分析;6 基准期能耗;7 预期节能量及节能潜力评估;8 结论;9 其他相关附录和附表。4.2.2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终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2 测评依据;

25、3 测评软件及仪器设备;4 节能改造内容及实施量;5 节能改造措施实施情况评价;6 性能测试报告;7 核定期节能量和节能率评价;8 结论;9 其他相关附录和附表。4.2.3 节能改造能效测评预评估、终评价报告可按附录B、附录C执行。5 预评估5.1 一般规定5.1.1 节能改造预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资料审查、方案评估、现场核查和效益评估。【条文说明】本条规定预评估阶段测评的主要方法。5.1.2 预评估时应审查节能诊断报告、改造实施方案等资料,重点测评改造方案对建筑现状描述的真实性,节能诊断及节能潜力分析的准确性、节能改造技术的合理性,节能计算书的准确性,测评改造项目的预期节能量和节能潜力。5.

26、2 资料审查5.2.1 预评估阶段应审查以下资料:1 节能改造实施方案;2 近三年的建筑能耗账单及分项能耗数据;3 与节能改造相关的原工程验收材料复印件、原件备查;4 涉及到的改造项目改造前状况的检测及诊断报告。5 一套完整的与节能改造项目相关的原竣工图纸;6 建筑节能改造前用能设备明细、技术参数及近一年典型日的运行记录;7 涉及到增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改造项目应提交相关系统设计图;8 节能改造方案中预期节能量和节能潜力分析模型及分析报告;9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申请表。5.2.2 当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时,应核查建筑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中外墙、屋面、地面、楼板、外窗、幕墙性能的相关参数指标

27、,统计围护结构的基本信息、现场核查基本信息准确性及围护结构现状。5.2.3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用能设备性能核查应查阅建筑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统计用能设备信息,包括机组及其辅助用能设备类型、生产厂家、设备数量、型号、额定功率、设计状态下制冷/热量、流量、风量、使用时间、设备运行记录、用能特征、冷热源系统能效比检测报告、系统诊断测评报告、系统运行问题等。5.2.1 照明系统性能核查应查阅建筑照明电气竣工图纸、典型功能区域的照度、照明功率密度检测报告及相关资料,统计建筑照明系统用能设备信息,包括照明区域、区域面积、灯具类型、额定功率、所在区域设计照度、灯具数量、布置方式及灯具开启时间、接线控制方式、照

28、明功率密度。5.2.2 当供配电系统改造时,主要核查变压器产品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核查变压器生产厂家、型号、额定容量、空载损耗、负载损耗等。5.2.3 电梯系统性能参数核查应查阅电梯产品说明书,统计建筑电梯系统用能设备信息,包括电梯类型、生产厂家、型号、额定功率、运行时间、能源效率及控制方式等。5.2.4 给水排水系统的水泵及水系统性能参数核查应查阅建筑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统计建筑给排水系统用能设备信息,包括水泵及水系统其他用能设备类型、生产厂家及型号、设备数量、额定功率、流量、扬程及使用时间、用能特征、设备运行记录、运行控制策略、系统运行问题等。5.2.5 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及其他节能改造技术时

29、,相关设备或系统核查应查阅建筑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并结合现场核查,统计改造前后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类型、生产厂家、型号、设备数量、效率、制热量、节能率、使用时间、用能特征、设备运行记录、系统运行问题等。5.2.6 预测评阶段应对节能诊断报告和节能改造方案进行审核,报告应能反映建筑的真实现状。1 建筑节能诊断内容包括建筑环境质量、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生活热水供应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可再生能源等使用情况;2 对于节能改造方案不涉及的改造内容及范围,可不出具现场诊断及测试报告。5.3 方案评估5.3.1 节能改造方案应包含建筑现状分析、项目的节能诊断、节能潜力分析、拟采用的节

30、能技术或措施、预期的节能量及节能率分析等方面的内容。5.3.2 应对节能改造方案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1 节能改造方案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现行标准的规定;2 节能改造方案是否技术可行,具有可操作性;3 是否根据改造项目实际情况,对空调系统、照明及其他用能系统现状进行测试与诊断,节能改造潜力计算是否正确合理;4 基准期能耗计算科学、能耗拆分是否合理;5 审核模型及预期节能量计算中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并与运行记录匹配;6 对预评估阶段的预期节能量、节能潜力进行计算核定。5.3.3 对于节能改造方案及诊断报告项目边界涉及的关键参数指标,应具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做支撑。5.3.4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

31、术方案应具有能耗监测和分项计量系统,并具有能耗数据上传功能。5.3.5 对监测控制系统进行改造的项目,应测评系统总体情况以及实现监测控制功能优化运行管理的合理性。5.3.6 应测评节能诊断内容的完整性、节能诊断程序的规范性以及节能改造潜力计算的准确性。5.3.7 对于增加的用能改造项目应提供设计图及计算文件,评估方案的合理性及其替代的常规能源用量。5.3.8 基准期年能耗计算应符合以下原则:1 正常运行时间3年以上的,基准年能耗应按改造前3年的年平均能源消耗量确定;2 当近3年内能耗逐年递增或递减时,基准年能耗应按改造前1年的能耗量确定;3 正常运行时间为1年以上、不足3年的,基准年能耗应按改

32、造前1年的能耗量确定;4 确定基准年能耗时,应扣除特殊能耗的影响。5.4 现场核查5.4.1 测评时应根据改造项目建筑资料情况及改造方案中涉及的内容进行现场核查与检测,并将核查结果填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预评估报告中的相关表格。5.4.2 节能改造方案涉及的内容应按以下抽检原则对改造前的额定参数及数量进行现场核查:1 围护结构改造应按改造部分的围护结构面积抽检2%,且不少于10m2;2 照明灯具应按改造部分每种典型功能区不少于2处进行抽检;3 冷水机组、冷却塔、冷却泵、冷冻水泵、供暖水泵、变压器应全数核查;4 水泵、空调机组及风机盘管等末端设备应按改造设备数量的10%进行抽检,且不少于2处;5

33、 其他未明确抽检数量的项目,应按改造数量的10%进行抽检,且不少于2处。5.4.3 现场核查结果应与节能改造方案一致,如不一致应采取下列原则处理:1 当核查的单项设备或材料数量上误差在10%以内时,测评机构可根据核查结果对改造方案实施数量等比例折算后进行预测评;2 当核查的单项设备或材料数量(或数值)上误差在10%及以上时,应将改造方案退回,修改后再次测评;3 当抽检项目存在50%及以上参数与方案不符,或大型设备参数与方案不一致时,应将节能改造方案退回,修改后再次测评;4 对于已进行现场核查的改造项目,修改后的节能改造方案原则上不在预评估阶段再次现场核查,但应在项目验收阶段一并核验;5 对于应

34、在验收阶段进行数量核验的项目,如误差仍在10%及以上时应退回,原则上不予再次测评。5.5 预评估节能量计算5.5.1 预评估阶段的预期节能量计算应为建筑节能改造各单项年节能量的总和,项目总的预期节能量和节能潜力应按下式测算: (5.5.1)式中:采取节能措施后的建筑总节能量(kgce);第i项设备或系统采取节能措施后的节能量(kgce);第i项设备或系统采取节能措施前的能源消耗量(kgce);第i项设备或系统采取节能措施后的能源消耗量(kgce);节能量调整值,即第i项设备或系统由于建筑功能、建筑规模、入住率、运行时间、天气等因素造成改造前后建筑能耗的变化量(kgce);i建筑用能设备或系统种

35、类,分别为围护结构、供暖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机设备、电梯、综合服务设备、生活给水、生活热水、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系统;m各类建筑用能设备或系统的数量;采取节能措施后的建筑总节能率(%);基准期能耗,即改造前能耗(kgce)。注:节水量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能耗折算系数进行计算。5.5.2 各单项用能设备或系统的预评估节能量计算,根据建筑中是否具有能耗分项计量系统情况,按照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6.36.6A规定的方法进行选取计算。6 终评价6.1 一般规定6.1.1 项目改造后应对改造系统进行形式检查,形式检查内容包括资料完整性、系统完整性、系统外观质量、系统

36、关键部件和系统运行情况。6.1.2 项目改造后应对改造系统进行性能测评,测评参数、测评方法与参数判定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6.1.3 资料完整性检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 节能改造方案、节能改造竣工图纸文件;2 节能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隐蔽工程验收资料;3 施工过程中与节能改造项目相关的主要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核查记录、进场复验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项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4 系统运行应有调试记录,并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5 设备机房内应具有完整的运行操作技术规程。6.1.4 系统完整性:涉及的主要节能改造设备、材料、构件的类型、数量、容量及主要

37、性能参数等是否与节能改造方案和设计文件一致。6.1.5 系统外观质量: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实施的外观不应存在明显瑕疵,外表应平整、光滑、接缝严密,系统不应存在渗漏、调节装置应牢固、灵活。6.2 围护结构I 形式检查6.2.1 资料完整性: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终评价资料完整性检查应提交下列资料:1 改造项目的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及电子版节能计算模型;2 保温隔热材料进场复检报告;3 外窗、幕墙检测报告及外窗现场气密性检测报告;4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报告。6.2.2 系统关键部件:现场核查进行改造的围护结构的节能构造、保温隔热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是否符合实施方案及设计图纸的要求。II 性能检测6.2.3

38、围护结构的测评参数应包括:传热系数;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外窗外遮阳设施;外窗、透明幕墙的气密性。6.2.4 围护结构的测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透明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GB/T34342的规定。透明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的规定。2 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外窗外遮阳设施应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的规定。3 外窗、透明幕墙的

39、气密性应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抽样数量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的规定,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的规定。6.2.5 围护结构测评参数的检测结果应符合表6.2.5的规定。表6.2.5 围护结构测评参数的的限值要求序号测评参数技术要求1传热系数既有公共建筑屋面、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文件无具体要求时,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要求;既有居住建筑屋面、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文件无具体要求时,应

40、满足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475或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的要求2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表面缺陷区域与主体区域面积比值应小于20%,单块缺陷面积应小于0.5m2;围护结构内表面因缺陷区域导致的能耗增加比值应小于5%,且单块缺陷面积应小于0.5m23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4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夏季建筑东(西)外墙和屋面的内表面逐时最高温度均不应高于室外逐时空气温度最高值5外窗外遮阳设施受检外窗外遮阳设施的结构尺寸、安装位置

41、、安装角度、转动或活动范围以及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6外窗、透明幕墙的气密性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III 单项年节能量测评6.2.6 当围护结构改造后运行满1年,且改造前后能耗账单数据完整时,围护结构改造年节能量应采用账单分析法进行测评。年节能量应用一个完整年的连续用能账单数据计算得出,围护结构改造年节能量应按下式计算: (6.2.6)式中:围护结构改造后年节能量(kgce);j用于节能量核定的账单月份序号;第j月基准能耗(kgce);第j月当前能耗(kgce)。【条文说明】本条参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对于采用用能系统分项计量数据时,应将对应改造范围内的能耗全部统计在内。6.

42、2.7 当围护结构改造后不满1年或缺少改造前账单数据时,围护结构改造年节能量应采用建筑能耗模拟分析法测评。测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围护结构改造后,年节能量应按下式计算: (6.2.7)式中:围护结构改造后年节能量(kgce);围护结构改造前供暖空调基准年能耗(kgce),按照改造前围护结构措施,改造前供暖空调系统等,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模拟计算得出;围护结构改造后供暖空调当前年能耗(kgce),按照改造后围护结构措施,改造前供暖空调系统等,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模拟计算得出。2 建筑年能耗模拟计算时,除了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措施外,改造前后的能耗模型应一致。围护结构的关键参数应进行现场检测。【条

43、文说明】本条为检测和建筑能耗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得出。6.2.8 围护结构改造年节能量应满足设计要求。6.3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I 形式检查6.3.1 系统关键部件:空调机组、末端设备(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等设备)、辅助设备材料(水泵、冷却塔、阀门、仪表、温度调节装置、计量装置和绝热保温材料)、监测与控制设备以及风系统和水系统管路等关键部件应有质检合格证书和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和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6.3.2 系统运行情况,应符合下列要求:1 系统的运行、调试记录齐全,并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2 系统运行正常、控制系统动作正确、仪表显示正确,并有记录时间及检查结果。I

44、I 性能检测6.3.3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测评参数应包括:1 室内平均温度、湿度。2 风系统:通风空调(包括新风)系统的风量;各风口的风量;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3 水系统:空调机组的水流量;空调系统冷水、热水、冷却水的循环流量;室外供暖管网水力平衡度;室外供暖管网损失率。4 冷热源系统:水冷(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冷热源系统能效比、锅炉运行效率。【条文说明】本条判定指标参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6.3.4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测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进行。2 既有公共建筑室内平均温度、湿度的检测抽样数量

45、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的规定,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规定。既有居住建筑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抽样数量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的规定,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条参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中第7.2.1条:7.2.1室内环境检查。1公共建筑实施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后,应对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进行检查,室内热环境应达到改造设计要求。2.室外温度、湿度等可查阅项目所在地相关气象资料或采用现场检测数据。3 通风空调(包括新风)系统的风量、各风口的风量和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的检测抽样数量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的规定。通风空调(包括新风)系统的风量和各风口的风量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