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97156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1年10月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1年10月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1年10月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1年10月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1年10月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322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变革主要是基于(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君主与领主的矛盾 D.地方豪强与当地政府的矛盾2.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举荐制 D.考任制3.春秋战国时期军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将军赋落实到( ) A.人头 B.等级 C.田

2、亩 D.宗族4.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形成了( ) A.三公宰相制 B.四岳制 C.内阁制 D.六部制5.北魏宣武帝时,以年资作为续用和提升官吏的唯一标准,这种制度称之为( ) A.九品中正制 B.停年格制 C.任期制 D.门阀制6.东汉末年,提出惟才是举选官原则的是( ) A.曹操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7.隋唐尚书省下辖六部为( ) A.吏、监、户、兵、刑、工 B.吏、户、礼、兵、刑、工 C.兵、刑、禄、工、礼、寺 D.刑、吏、户、寺、监、工8.五代时期,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中枢机构是( ) A.三司使 B.军巡院 C.中书门下

3、D.枢密院9.宋代皇帝的最后裁决以诏敕的形式公布,有内、外制之分,负责内制的是( ) A.中书舍人 B.翰林学士 C.尚书省 D.御史台10.元代最高行政机关是( ) A.枢密院 B.宣政院 C.尚书省 D.中书省11.金代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置的相当于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是( ) A.投下军州 B.达鲁花赤 C.猛安谋克 D.五京道12.明代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是( ) A.六科 B.厂卫 C.都察院 D.十三道13.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政事堂改称( ) A.中书门下 B.正厅 C.内阁 D.枢密院14.明代负责宣布和执

4、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征收赋税的地方机构是( ) A.提刑按察使司 B.都指挥使司 C.承宣布政使司 D.都总管司15.清初对京官的考察称为( ) A.考满 B.京察 C.磨勘 D.大计16.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开始于( ) A.设立外务部 B.厘定官制 C.设立学部 D.设立商部17.广州国民政府掌握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A.国民政府委员会 B.总统府 C.总理府 D.国务会议18.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 ) A.国务院 B.参议院 C.临时大总统 D.内务总长19.依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公布的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惩处分为解职、记过和( ) A.罚款 B.降级 C.开除 D.警告20.

5、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是( ) A.典试委员会 B.试务处 C.考试委员会 D.考试院21.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 ) A.国防最高委员会 B.国民参政会 C.国民政府委员会 D.国民大会22.1949年1月1日,南京政府为了整顿日趋腐败的吏治,公布了所谓的三法,即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俸级法和( ) A.公务员叙级条例 B.公务人员升等考试法 C.公务员考绩法 D.公务员服务法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苏维埃政府主席产生的方式是( ) A.选举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推荐制24.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统一

6、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正式确立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体制为( ) A.一元化 B.二元化 C.委员会制 D.合议制25.解放战争时期,对各大区人民政府、各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统一集中于( ) A.国务院 B.政务院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中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主要体现为( ) A.强烈的神权色彩 B.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E.

7、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2.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 ) A.田税 B.徭役 C.人头税 D.军赋 E.丁税3.金代金世宗以前,女真人入仕的主要途径有( ) A.科举 B.世选 C.军功能 D.荫补 E.入幕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的新的行政监督形式有( ) A.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 B.立法机关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 D.审计机关的监督 E.舆论的监督5.1947年4月,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会成立,它与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的不同之处有( ) A.扩大国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 B.吸引部分国民党以外人士参加 C.实行总统负责制 D.试行行政院负责制 E.成为真正代表民意的政府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8、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内外服制2.宗主督护制3.乡老人制4.百日维新5.临时执政府四、简答题(用简明文字回答下列问题,不要求展开分析。每小题6分,共30分)1.秦汉管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灵活方式?2.简述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3.简述宋代决策会议的基本形式。4.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决策体系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5.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执行的主要经验。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析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多样性和完备性。2.试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9、25分) 1.A 2.A 3.C 4.A 5.B 6.A 7.B 8.D 9.B 10.D 11.C 12.B 13.A 14.C 15.B 16.B 17.A 18.C 19.B 20.D 21.B 22.C 23.A 24.A 25.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E 2.AD 3.BCD 4.BCD 5.ABD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商王朝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外服指诸侯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在入

10、据中原的过程中,面对各地豪强聚众结坞自保,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任命坞主为宗主督护,让他们行使基层行政职能的基层行政管理制度。 3.乡老人制是明代对乡村管理所采取的一种统治方法,老人由州、县地方官吏在每一乡挑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协助地方官吏统治广大乡村,负责教化乡民和处理乡民的诉讼事务,只有重大案件才诉诸官府。 4.在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双重威胁下,加之日本改革成功的影响,光绪皇帝决定采纳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改革建议,推行变法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5.临时执政府是张作霖、冯玉祥在直系军阀政府垮台

11、后,于1924年推出已无军事实力的段祺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组成的临时政府。中央行政机构由临时总执政、国务员和国务会议组成。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 (2)在南方归附地区,采取虽置郡县和汉人长官,但对归附少数民族首领仍赐侯、王印,保持内部原有统治方式的双轨制管理模式。 (3)对内属迁人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一方面保留原有的国号和建制,称属国,另一方面,朝廷直接派出官吏加以监督。 (4)汉政府对北部叛服无常的少数民族派出持节领护官。 2.(1)确定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隋文帝正式规定三公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并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

12、荣誉职衔,且尽量不以公官授人。 (2)确定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隋文帝将魏晋以来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封驳的分工确定下来,将三省长官均列为宰相,并确定尚书省总署督省为政本之地。 3.(1)例行常朝。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 (2)便殿议政。是皇帝在便殿召见宰相、枢密史等中枢官员商议军国大事的一种会议形式。 (3)临时朝议。是皇帝就某问题临时召集会议进行商讨、向大臣征求决策方案的会议形式。 4.(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 (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 (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5.(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

13、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 (2)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3)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 (4)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清政府通过以下各种方式选拔官员: (1)科举。这是清政府选拔、补充官员的重要渠道,也是汉族士大夫走上仕途的最主要途径。 (2)学校。清朝学校的目的一是备科举,二是为举贡。科举与学校都是入仕正途。 (3)荐举和捐纳。清朝中叶以后通过荐举和捐纳涌入官场的日益增多,被称为异途出身。 (4)世职和荫叙。 (5)吏道。即吏员入仕,清朝吏员经过五年服务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即

14、可出任官员。 2.(1)旧的管理体制已经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自19世纪60年代始,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原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甲午战争后,伴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旧的行政体制又得到较大范围的改革。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体制、行政管理的方法、思想、原则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 在行政体制方面,自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国家行政机构从名称到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六部的废除、三权分立、五权宪法的思想对行政管理的发展影响巨大。在施政过程中,延续了几千年的寡头决策体制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委员合议制;在人事行政方面,科举制废除、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制度出台,标志着人事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