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T-CACM 1387—2022).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897069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T-CACM 1387—202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T-CACM 1387—202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T-CACM 1387—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T-CACM 1387—2022).pdf(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1.020 CCS C 10 团体标准 T/CACM 13872022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ood accumulation and stagnation in children 2022-04-22 发布 2022-04-22 实施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 T/CACM 13872022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小儿积滞病诊断依据.2 4.1 病史.2 4.2 病程.2 4.3 诊断指标.2 4.4 需要排除的疾病.2 5 小儿积滞病诊断条件.2

2、 附录 A(资料性)积滞病诊断标准参考书籍.3 附录 B(资料性)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6 参考文献.14 T/CACM 1387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出。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按汉字笔画排序):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

3、南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杭州市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市儿童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厦门市中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融、胡思源、袁斌、虞舜、李博、汪受传、丁樱、徐荣谦、虞坚尔、熊磊。本文件参与起草人(按姓氏笔画排序):万力生、马延宁、王孟清、王明明、王俊宏、冯晓纯、白晓红、闫永彬、闫慧敏、许尤佳、李新民、李梅芳、杨一民

4、、杨京华、吴力群、张伟、张学青、张葆青、陈慧、姜之炎、胡艳、柴鸣雷、黄宇虹、常克、蔡秋晗、薛征、冀晓华。T/CACM 13872022 III 引 言 小儿积滞,又称食积、乳积,为中医儿科常见脾系疾病。本病多因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男孩略多于女孩,比例约为 1.7:1,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2 岁6 岁发病率最高,达到 87.5。本病的中医内涵比较清晰,但缺乏与之完全对应的西医病名,近似于西医学的“消化功能紊乱症”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为进一步增强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的科学性和临床可操作性,起草组在 ZY/T 001.1001.91 和 ZYYXH/T 24

5、72862 的基础上,参考积滞病诊断标准相关书籍(见附件 A)及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见附件 B),制定本文件,细化小儿积滞病诊断指标,明确诊断条件,为中医儿科临床实践和中医药临床评价提供依据。T/CACM 13872022 1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儿积滞病的诊断依据和诊断条件。本文件适用于各级中医院及综合医院的儿科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全科医师,及临床科研人员在临床诊断和临床研究中诊断小儿积滞病。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积滞 food accumulation and stagnation 以

6、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嗳腐、吞酸、大便溏泄或便秘为主要特征的儿科脾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消化功能紊乱”或“功能性消化不良”。3.2 喂养或进食障碍 feeding or eating disorder 异常的、不能进食或喂养行为,这些行为不能由其他健康状况解释,也不属于不适应发育阶段或不被文化认可。注 1:喂养障碍包括与体重和体型问题(如进食非食用物质或主动呕吐食物)无关的行为障碍。注 2:进食障碍包括不正常的饮食行为、对食物的过分关注以及对体重和体型的特别关注。3.3 腹泻病 diarrheal disease 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并可伴有呕吐的综合征。3.4 功

7、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3.4.1 婴幼儿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of neonate/toddler 排便次数减少和(或)排便疼痛,年长儿童的便秘可能与大便失禁和克制排便行为有关。3.4.2 T/CACM 13872022 2 儿童/青少年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of child/adolescent 排便次数减少、排干硬粪便时有疼痛,可伴随大便失禁;当直肠内大量粪便嵌塞时,每日可出现数次不自主漏粪。4 小儿积滞病诊断依据 4.1 病史 有伤乳食或饮食不节史。4.2 病程 至少 1 周。

8、4.3 诊断指标 4.3.1 主要指标 4.3.1.1 不思乳食,或纳食减少。4.3.1.2 口气酸臭,或嗳气酸腐,或吐物酸馊,或大便见不消化食物残渣/乳片,或大便酸臭/臭秽。4.3.1.3 脘腹胀满或痛,或食则饱胀。4.3.2 次要指标 4.3.2.1 烦躁不安/哭闹,或夜卧不安/啼哭。4.3.2.2 恶心,或呕吐。4.3.2.3 大便干燥,或大便稀溏,或大便时干时稀。4.3.2.4 舌苔厚腻,或厚浊。4.4 需要排除的疾病 喂养或进食障碍、腹泻病、功能性便秘,以及能够表现出积滞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等。5 小儿积滞病诊断条件 满足 4.1 病史和 4.2 病程,同时具备 4.3 中主要指标 3

9、项,或主要指标 2 项及次要指标 2 项,排除相关疾病,即可诊断。T/CACM 13872022 3 A A 附 录 A(资料性)积滞病诊断标准参考书籍 积滞病诊断标准参考书籍见表 A.1。表 A.1 积滞病诊断标准参考书籍 书籍名 作者 年份 诊断要点 ZY/T 001.1001.9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 1.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有伤乳食史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ZYYZH/T 247286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2 年 1.临床表现:以不思

10、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调为主症 2.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3.需与积滞鉴别的病种:厌食、疳证 中医儿科学 上海中医学院 1973 年 临床以纳呆厌食,食而不化,腹满胀痛,嗳腐呕吐乳食,大便腥臭为其特征 中医儿科学 江育仁 1985 年 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特征 中医儿科学 王伯岳 江育仁 1984 年 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中医儿科学 刘弼臣 1995 年 1.宏观表现:食积以食而不化,嗳气酸馊,肚腹胀满,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滑为临床特征。积久化热后则夜卧不宁,睡喜卧伏,辗转反侧,手

11、足心热,矢气恶臭。甚则腹部胀痛而拒按 2.微观指标:脾虚挟积,消化功能下降者,尿中 D-木糖排泄率降低 3.诊断要点:根据临床宏观表现及微观指标诊断并不困难 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 1998 年 1.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有伤乳食史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王萍芬 1999 年 1.以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泄,臭如败卵或便秘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 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T/CACM 13872022 4 表 A.1 积滞

12、病诊断标准参考书籍(续)书籍名 作者 年份 诊断要点 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 2002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泄或便秘,气味酸臭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苏树蓉 2003 年 1.有伤乳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甚则吐泻酸臭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小便色如米泔或黄浊等症 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 2004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臭如败卵或便秘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

13、症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徐荣谦 2004 年 1.不思乳食,口气臭秽,脘腹胀满 2.嗳气酸腐,呕吐酸馊,肚腹胀满,腹痛欲便,便后痛减,大便不调,气味酸臭 3.烦躁不安,睡卧不宁 4.有伤乳食史 5.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 丁樱 王素梅 2006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酸臭不调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韩新民 2008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酸臭不调为特

14、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马融 梁繁荣 2009 年 1.病史:有伤乳、伤食史 2.症状: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泻或便秘,臭如败卵为特征;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检查:大便化验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徐荣谦 2010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 3.常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 2011 年 1.有伤乳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

15、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T/CACM 13872022 5 表 A.1 积滞病诊断标准参考书籍(续)书籍名 作者 年份 诊断要点 中医儿科学 马融 韩新民 2012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不调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大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徐荣谦 2013 年 1.小儿常有饮食过度的病史 2.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不调,舌苔厚腻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中可见不消化食物或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马融

16、 许华 2015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不调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大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马融 2016 年 1.病史:有伤乳、伤食史 2.临床表现: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酸臭或臭如败卵,或便秘为特征。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辅助检查:大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韩新民 熊磊 2016 年 1.有伤乳、伤食史。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不调为特征。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4.大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

17、物残渣、脂肪滴。中医儿科学 熊磊 何平 2017 年 1.症状:饮食不节后出现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臭如败卵或便秘,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2.体征:可见腹部胀满,脐周轻压痛,或无明确压痛 3.辅助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吴力群 2017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低热、吐泻等症 4.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姜之炎 赵霞 2020 年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酸臭不调为特征 3

18、.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实验室检查:粪便检验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中医儿科学 赵霞 李新民 2021 年 1.病史:有伤乳、伤食史 2.临床表现: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酸臭或臭如败卵,或便秘为特征。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体征:腹部触诊可有上腹部及脐周部压痛 4.辅助检查:大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T/CACM 13872022 6 B A 附 录 B(资料性)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见表 B.1。表 B.1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 著作 年代 作者 章节 相关内容 小儿药证直诀 宋代 钱乙 腹中有癖 不食,

19、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热发,故引饮水过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脾胃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益不食,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鲜不瘦而成疳矣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宋代 不著 撰人 脉理论 实脉为积滞,四时得之皆主食伤积聚,面黄腹胀,髪焦烦渴,吐哯腹痛。木香煎治脾疳因不知饥饱,积滞内停,腹大脚细,下痢无度 幼幼新书 南宋 刘昉 积聚第一 茅先生:小儿有奶积候。但是吐下奶来有臭酸气,此候因儿叫未住,母将奶与吃,致不消化,日久停滞,胃冷而至此。所治者,先用丁香散(方见泻痢门中)

20、调胃,后下实积,牛黄丸。(方见实热门中)取下奶积后,下匀气散补(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常服健脾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即愈 茅先生:小儿有食积候。夜间肚微微作热,或呕或泻,此因饮食伤饱而更睡至此。所治者,下实积,牛黄丸通下;后用匀气散补气。(二方并见同前)常服万灵丸(方见本门)即愈 茅先生:小儿有气积候。面黄白,不进食,肚微痛,夭矫啼叫。此因患诸般气候,久而不安,传归气积至此。所治者,用万灵丸、匀气散、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健脾散相夹调理即愈。(余方见同前)茅先生:小儿有中脾积候。面黄如土色,或带黄而面带虚,脐上微痛,肚皮热,饮食减少,才食便言脐上及肚中痛,所食不

21、化,头微热。此因先食硬物,不然冷物所伤在脾。所治者,先下青金丹(方见本门中)取下脾中积,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补。常服健脾散、万灵丸即愈(余方并方同前)茅先生:小儿有虚中积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渴,日多昏眜,抱着一似睡未觉,此候因多端,久泄泻不止而虚得。此候所治者,先下青金丹,通尽肚中积;后用匀气、醒脾散调理。常服万灵丸、保童丸(方见一切疳门中)调理即愈(余方并见同前)茅先生:小儿有实积候。大便不通,风毒疮疖,喉闭胙腮,喉中涎响。此因儿子生来饥猛,饮食无度,至有前件候。所治者,先用夺命散(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吐下热涎,后匀气散、醒脾散调理(二方见同前),常服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镇心丸(方见一切

22、惊门中)、天竺黄散(方见实热门中)与服即愈。其前项诸般积气候,各说分明,下药各有等降。若然前积,调理不退,如变面黑,久泻不止,腹肚胀满,手心自生疮,气出粗,泻黑色,瘦弱不能坐立,眼视,鼻口燥黑,死候不治 T/CACM 13872022 7 表 B.1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续)著作 年代 作者 章节 相关内容 婴童百问 明初 鲁伯嗣 积滞第四十九问 小儿有积滞,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肠闭涩,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酸臭,此皆积滞也。然有乳积、食积,须当明辨之。吐乳、泻乳,其气酸臭,此由啼叫未已,便用乳儿,停滞不化而得之,是为乳积。肚硬带热,渴泻或呕,此由饮食无度,多餐过

23、饱,饱后即睡得之,是为食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由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为气积。合用木香丸主之,槟榔丸亦可用,大小便闭者,神芎丸妙甚,更用推气丸佳,冷症下积丸,五珍丸亦可用 婴童百问 明代 鲁伯嗣 食积冷热第八十三问 巢氏云:夫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脾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脉沉者伤食不化故也。亦有伤乳伤食而身热者,惟肚腹之热尤甚,人之伤积,肚热粪极臭酸,而夜间有热,伤积之明验,人所未晓也。冷者消食丸、木香丸。夜间有热。天明复冷,乃是伤寒夹食失解故也,当服白饼子,先与微利,次与参苏饮,发热地骨

24、皮饮、秦艽散,退热而安。有实热者,大柴胡汤去大黄,亦可服。伤寒论: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其喘发热者,紫霜丸主之。冷症用进食丸尤佳,亦治食厥,乃四肢逆冷,面色青黑是也,或当吐而苏。有痰者,温胆汤加减服,痰定而呕自痊,冷症丁香丸可服,白饼子下痰亦可 幼科类萃 明代 王銮 伤食证治 凡小儿饮食停滞,中焦不化而发热者,必恶食也,或噫气作酸,或恶闻食臭,或欲吐不吐,或吐之不尽,或恶心,或气短痞闷,或胃口作疼,或心下痞满,按之则痛,此皆停食之候也,可辨之矣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滞中脘,外为风寒所搏,或因夜卧失盖,致头

25、疼,面黄,身热,目疱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不思饮食,或呕或哕,口噫酸气,大便酸臭,此为陈积所伤也 原幼心法 明代 彭用光 论小儿伤积 活幼心书云:小儿所患积证,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停积中脘,外为风寒所伤,或夜卧失盖,致头痛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不思饮食,或呕或哕,口噫酸气,大便酸臭,此为陈积所伤。有食饱伤脾,气稍虚,物难消化,留而不去遂成其积,积贩为痢。仁斋云:小儿有积而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叫啼不食,或肠闭涩,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而酸,此皆积证也。然有乳积,有食积,有气积,要当明辨。吐乳泻乳,其气酸臭,此由啼叫

26、未已,以乳与儿,停滞不化,是为乳积。吐硬,带热渴泻,或呕,此由饮食无度,多餐过饱,饱后即睡得之,是为食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因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为气积。有时时泄下青水,如生草汁,是受惊而后有积,烦闷啾唧,常似生嗔,名为惊积。因受惊日久,而积成之。或额上有汗,喘息烦渴,潮热往来,肚皮有热,睡中觉腹内有物跳动者是也。然积有虚有实,虚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起如睡;实则吐热粪闭,囟肿喉塞,壅盛涎鸣,热毒发疮,推此可见矣。其伤乳伤食而身热者,惟腹肚之热为甚。人知伤积肚热,粪酸极臭,而夜间有热,伤积之明验,人所不知也,其或变证,面黑泻黑,久泻不已,肚腹胀满,气粗出大,手心

27、生疮,瘦弱柔软,皆不可疗。小儿消积,多用青皮,然青皮最能发汗,汗者,勿多与之 T/CACM 13872022 8 表 B.1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续)著作 年代 作者 章节 相关内容 保婴撮要 明代 薛铠 积滞 经曰:五脏之积曰积,六腑之积曰聚。凡小儿积滞或作痛,皆由乳哺不节,过餐生冷,脾胃不能克化,停滞中脘,久而成积。或因饱食即卧,脾失运化,留而成积。其症面目黄肿,腹痛膨胀,壮热足冷,嗜卧不思乳食,大便馊臭或秘涩,小便如油。若吐乳泻乳所出酸臭者,为乳积。腹胀作泻,呕吐哕气者,为食积。初患元气未损之时,或腹胀作痛,大小便不利者,先用白饼子或木香槟榔丸下之;下后以白术散或五味异功散和之,渴加干

28、葛,吐加半夏。下而热不退,或作呕作泻,饮食不思,此脾胃俱伤也,用六君子汤。手足指冷,喜饮热汤,此脾胃虚寒也,前方加炮姜、木香。面色黄白,目无精光,脾肺俱虚也,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腹痛泄利下重,或小便不利者,用四逆散。发热晡热,或泻不已,脾气下陷也;潮热口渴,大便不调,欲变疳症也,并用补中益气汤,佐以肥儿丸。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乃实。必以调脾为主,而以消导佐之。古人所谓养正积自除,正此意也 幼科证治准绳 明代 王肯堂 积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积病,可医者九。面上虚肿是积。积者是脾之所系,脾主身之肌肉,故应面,故知是脾积,其脾系土,土无正形,故早晚浮肿不定,多则早浮,其睡则脾不

29、磨,上面作肿,若病后,此证则是虚中积,宜用调脾消积行气等药。面合地卧是积。何以合地,其受积在脾,是冷积,何以知之,其脾好土,故知在脾,其冷者属阴,故知伤冷硬食得之,宜下热积气药耳。腹胀是积。其积在肺,何以知之,其肺主于气,才当受积,其气便冷,腹胀满气急,故知在肺,如腹胀,先宜调气后转,转后更宜调气。小便如油是积。其积在小肠,何以知之,其积受于脾,脾当传心,心不受触,则入小肠,小肠是心之府,故知在小肠,则节其水道,小便如米泔油相似也。发黄是积。是积气伤心,心主血脉,荫遍身毛发,被积气所干,则发黄,故知是积伤心,宜下空心散及取积药,此人必时复发热也。赤白痢是积。其积在肺,受传大肠,及有外伤冷而得,

30、何以知之,其肺主西方庚辛金,其色白,后赤则是外邪,故知肺传大肠,则为赤白痢也,宜取后调气。两眼黄赤、睛青、是积。其积在肝,何以知之,肝主东方甲乙木,色青,却被积气所干,即黄赤,睛青者,眼属五脏,肝是其主,肝若受积,故令眼睛青,是肝受积。若传胆,其人口苦,不要吃物,宜凉药退之。遍身虚肿是积。其积不在脏,只在腑,何以知之,为其积曾取,后被药发动,即不在脏,故出皮肤之间为肿也,只宜下取虚中积药,然后补之。多泻白粪是积。是受冷积在脾,何以知之,脾主化,受冷积在脾,冷滑而泻白粪,故知在脾,宜先转,后热药补之。积病不可医者六。喘急是肺积,肺主气,其喘急则肺绝,其人当面白,全无血色,故不可医也。面黑是肾积,

31、其人面黑者,是肾绝也,人当不辨好恶,眼直无光,只得一日而死也。吐热气是荣积,其不医者,是血绝不可治也,血主心,心不能管,故出热气不止耳。手脚心生疮是卫积,卫者气也,胃气不生,故手足生疮,若卫绝,则气不回,只得半日也。恶心吐干呕是胃积,何以不医,胃主化食,其胃热则恶吐,故不治,其人必食乳不化,不食亦干吐呕,面色青黄无血色也。泻久住又泻是积,咬脾烂。何以知其脾烂,其人当泻白粪,为食不消,住了,却放粪赤黑而死,即知脾烂不可治 T/CACM 13872022 9 表 B.1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续)著作 年代 作者 章节 相关内容 幼科证治准绳 明代 王肯堂 积 宝鉴论小儿五积,为脏气不行,蓄积一处

32、不动,故曰积。夫心为伏梁,在脐上,上攻其心,下攻胃口。脾为痞气,在胃口上横之。肝为肥气,在脐之左边。肺为息贲,在脐之右畔。肾为贲豚,在脐下。各有变动,非食之所成,乃气积也,脏属阴,故在一处而不动也。聚谓六腑之气留聚也,腑属阳,阳气运转不停,故其聚不定一处,发而腹痛。积聚之候,皆面黄瘦劣,嗞啀不生肌肉,发立或肌体浮肿,腹急多困,多为水气 真珠囊虚中积候,凡惊中虚积者,谓因惊取,复惊发动是也,所下粪青秽。凡虚中有积者,因伤食而泻又吐,如此渐虚,其病未瘥,故曰虚积也。又虚中之积,有积而频频取转,却取转不着,致其积尚伏,故亦曰虚中积。若惊积取下,则粪随惊青。如是食积,即粪成块子。凡疳中虚积者,因疳病转

33、泻,虚而疳不退,故虚中尔,所取下粪里白色也 曾凡婴孩所患积证,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停中脘,外为风寒所袭。或因夜卧失盖。致头疼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饮食不思,或呕或哕,口噫酸气,大便醙臭,此为陈积所伤。如觉一二日,先以百伤饮(外感)发表,次当归散(潮热)水姜煎服,温动积滞,方下乌犀丸、六圣丸,重与宽利,后用匀气散(疝)调补。汤凡有积滞,须辨虚实,况孩儿虚瘦长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论也。予今之法,实者,可服进食丸。虚而微白芨疳瘦者,宜服肥儿丸(即三因肥儿丸见腹胀条)。薛初患元气未损之时,或腹胀作痛,大小便不利者,先用白饼子或木香槟榔丸

34、下之。下后以白术散或五味异功散和之,渴加干葛,吐加半夏。下而热不退,或作呕作泻,饮食不思,此脾胃俱伤也,用六君子汤。手足指冷,喜饮热汤,此脾胃虚寒也,前方加炮姜、木香。面色黄白,目无精光,脾肺俱虚也,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腹痛泄利下垂,或小便不利者,用四逆散。发热晡热,或泻未已,脾气下陷也;潮热口渴,大便不调,欲变疳证也;并用补中益气汤,佐以肥儿丸。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乃实。必以调脾为主,而以消导佐之。古人所谓养正积自除。正此意也 千金紫双丸 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

35、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药,数用神验,千金不传方。(臣亿等详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变蒸篇中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瘥驶,病重当用之,方中并无赤丸,而此用朱砂者,又力紧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T/CACM 13872022 10 表 B.1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续)著作 年代 作者 章节 相关内容 医宗金鉴 清代 吴谦 积滞门 小儿养生食与乳,撙节失宜积滞成,停乳伤食宜分晰,因证调治保安宁 注: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

36、宿滞不消而病成矣,医者当别其停乳伤食之异,临证斟酌而施治焉 乳滞婴儿乳滞睡不安,多啼口热吐惊烦,肚胀腹热便酸臭,慎攻宜用消乳丸 注:乳滞之儿,其候睡卧不宁,不时啼叫,口中气热,频吐乳片,肚腹胀热,大便酸臭也,但脏腑娇嫩,不可过攻,惟宜调和脾胃为上,以消乳丸消导之。(消乳丸)方见伤乳吐 食滞属性:小儿食滞任意餐,头温腹热便脓酸,嗳气恶食烦作渴,大安承气审宜先 注:小儿恣意肥甘生冷,不能运化,则肠胃积滞矣,其证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滞轻者,宜木香大安丸消导之,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之 幼幼集成 清代 陈复正 食积证治 经曰: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夫饮

37、食之积,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或作泻痢,或成癥痞,以致饮食减少。五脏无所资禀,血气日愈虚衰,因致危困者多矣。故必消而导之,轻则和解常剂,重必峻下汤丸。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客垢不除,则真元不复。如戡定祸乱,然后可以致太平。若积因脾虚,不能健运药力者,或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或先补后消,洁古所谓养正而积自除。故前人破滞削坚之药,必假参术赞助成功。经曰: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此之谓也 夫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若消之,消之不去则攻之。此治初伤乳食之法也。倘治之不早,以致陈莝菀聚,乃成积也。其候面色黄白,或青黄,腹大或

38、紧,食少腹痛,发则数日不止。而医者治积,不问平日所伤之物是寒是热,并不察儿之形气或虚或实,可攻不可攻,竟用偏寒偏热峻下之药,而犯虚虚之戒,其害岂胜言哉!如先伤热乳热食者,则为热积;伤冷乳冷食者,则为冷积。五谷之类为食积,禽畜之类为肉积,菜果之类为冷积,故药宜分寒热。冷积应用消积丸,热积木香槟榔丸,仍用原伤之物作汤送之,谓之溯源汤 凡用攻下取积之药,必先补其胃气,如六君之类,预服数剂,扶其元神,然后下之,免伤胃气也 如小儿体质素怯者,虽有积必不宜下,当以补为消。六君子汤加莪术、木香,共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丸。每一二钱米汤下,久服自消。今儿禀受怯弱者众,有积皆当识此,攻积之药,慎勿轻用 T/CAC

39、M 13872022 11 表 B.1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续)著作 年代 作者 章节 相关内容 幼幼集成 清代 陈复正 伤食证治 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东垣云:饮者,无形之气也;食者,有形之血也。由此推之,乳为血液,饮之类也;谷有糟粕,食之类也。乳之与食,原非同类,岂可不辨乎哉 凡小儿饮食伤脾之证,非可一例而论。有寒伤、有热伤;有暂病、有久病;有虚证、有实证。但热者、暂者、实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者、虚者,人多不识。如今之小儿,以生冷瓜果,致伤胃气而为腹痛泻利者,人犹以为火热,而治以寒凉,是不识寒证也。有偶因停滞而为胀痛,人皆知其实也,然脾胃之素强者,即滞亦易化,惟其不能化者,则恒有

40、胀满之证。又或有不食亦知饥,少食即作胀,或有无饥无饱,全不思食,或因病有伤胃气,久不思食,本非有余之证。时医遇此,无论有余不足,鲜有不用开胃消导之剂者,是不知虚证也。盖脾胃原有运化之功用,今既不能化食,则运用之职已失其权,而尚可专意克削,以益其困乎!故凡欲治病,必先藉胃气以为行药之主。若胃气强者,攻之则去,而疾常易愈,此以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胃气虚者,攻之亦不去,此非药不去病,以胃气本弱,攻之则益弱,而药力愈不行,胃愈伤病亦愈甚矣。若乃体质贵贱,尤有不同。凡藜藿之儿,壮健之质,及新暴之病,自宜消伐,惟速去为善;如以弱质弱病,而不顾虚实,概施欲速攻治之法,则无有不危矣 凡素喜冷食者,内必多热;素

41、喜热食者,内必多寒。故内寒者,不喜寒;内热者,不喜热。然热者嗜寒,多生中寒,寒者喜热,多生内热。内经所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凡治病者,又当于素禀中察其嗜好偏胜之弊 凡饮食致病,伤于热者多为火证,而停滞者少;伤于寒者多为停滞,而全非火证。大都饮食之伤,必因于寒物者居多,而温平者次之。盖热则易于腐化流通,所以停滞者少 冯楚瞻曰:凡小儿伤食,皆由胃气怯弱。今时之医,以平胃散为脾胃之准绳,孰知平胃者,胃中有高阜,则能使平之,使一平即止,不可过剂,过则平地反成坎矣。又不若枳实丸为胜,方为洁古老人所制,用枳实一两、白术二两,补多于消,先补而后消也。但此丸原为伤食者设,今若专以为补脾药,

42、又误矣。夫枳实有推墙倒壁之功,用之不当,能无克削?即如山楂、神曲、麦芽,举世所常用者,然山楂能化肉积,凡多年母猪肉之不烂,但入山楂一撮,登时皮肉即糜;又产妇儿枕痛,以山楂煎服,儿枕立化,可见其破滞之功,岂可轻用!曲、麦者,以米饭在瓷缸中,必藉曲以酿酒,必藉蘖以成糖。脾胃在人身中非瓷缸比,原有化食之功,今食不化,因其所司者病也,只补其运用之能,而食自化,何必用此消克药哉 大凡小儿原气完固,脾胃素强者,多食不伤,过时不饥。若儿先因本气不足,脾胃素亏者,多食易伤,如攻伐一用,饮食虽消,而脾气复经此一番消伐,愈虚其虚;后日食复不化,犹谓前药已效,汤丸叠进,展转相害,羸瘦日增,良可悲矣!故医有贫贱之医,

43、有富贵之医,膏粱子弟与藜藿不同,太平之民与疮痍自别。乡村里巷,顽夫壮士,暴有所伤,攻伐之剂,一投可愈;倘膏粱幼稚,禀受怯弱,娇养柔脆,一例施之,贻害不小矣 T/CACM 13872022 12 表 B.1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续)著作 年代 作者 章节 相关内容 幼幼集成 清代 陈复正 伤食 证治 楚瞻曰:人之脾胃虽能化食,实由于水火二气运用其间,非脾胃之所专能也。内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健运,乃生诸病。如消渴证,火偏盛而水不能制;水肿证,水偏盛而火不能化。惟制其偏而使之平,则善矣。制者,非谓去水去火之意。人身水火,本自均平,偏者病也。火偏多者,补水配火,不必去火;水偏多者,补火

44、配水,不必去水。譬之天平,此重则彼轻,一边重者,只补足轻之一边,决不凿去马子,盖马子一定之数。今人见水利水,见火泻火,是凿马子者也 小儿之病,伤食最多,故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而成病者,必发热恶食,或噫气作酸,或恶闻食气,或欲吐不吐,或吐出酸水,或气短痞闷,或腹痛啼叫。此皆伤食之候也,便宜损之。损之者,谓姑止之,勿与食也,使其自运。经谓伤之轻者,损谷则愈矣。损之不减,则用胃苓丸以调之;调之不减,则用保和丸以导之;导之不去,则攻下之。轻则木香槟榔丸,重则消积丸 伤食一证,最关利害。如迁延不治,则成积成癖;治之不当,则成疳成痨。故小儿之强壮者,脾胃素实,恃其能食,父母纵之,以致太过,停留不化。此食伤脾

45、胃,真伤食也,可用前法治之。如小儿之怯弱者,脾胃素虚,所食原少,或因略加,即停滞而不化。此乃脾虚不能消谷,转运迟耳,非真伤食,作伤食治则误矣。惟宜六君子汤,助其健运,多服自愈 凡小儿脾胃实者,倘纵其口腹,不知节制,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而实者必致为虚矣。其体之虚怯者,能节其饮食,则肠胃不伤,谷气渐长,而虚者终变为实矣。凡伤食吐泻后,则其所伤之物俱去,只与和其胃气,或异功散,或六神丸 幼科释谜 清代 沈金鳌 痞结积癖 李仲南曰。积症有伤乳伤食而身体热者。惟肚热为甚耳。伤积之明验也 钱乙曰。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不止。或喘而嗽。与潮食相类。若不早治。必成痨疳。寒热饮水。胁下

46、有形硬痛。法当用药渐消渐磨之。以其有症癖。故令儿不食。脾胃虚而发热。故引饮也 曾氏曰。婴孩积症。皆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停中脘。外为风寒所袭。或夜卧失盖。致头疼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饮食不思。或呕或哕。口噫酸气。大便醙臭。此为陈积所伤。如觉一二日。先用百伤饮发表。次当归散荡动积滞。方下乌犀丸、六圣丸。重与宽利。后用匀气散调补 陈无择曰。小儿五积。为脏气不行。蓄积一处不动。故曰积。如伏梁息贲奔豚痞气肥气是也。六聚。谓六腑之气留聚也。腑属阳。阳气流转不停。故其聚不定一处。发而腹痛。积聚之候。皆面黄瘦劣。啀不生肌肉。发立。或肌体浮肿。腹急多困。多为水

47、气。凡虚中有积者。因伤食而泻。又吐。如此渐处。其病未瘥。故曰虚积也。又虚中之积。有积而频频取转。却取转不着。致其积尚伏。故亦曰虚中积。若惊积取下。则屎青。食积。屎成块子。凡疳中虚积者。因疳病转泻。虚而疳不退。故虚中尔。所取下粪里白色也 T/CACM 13872022 13 表 B.1 古医籍积滞病相关描述(续)著作 年代 作者 章节 相关内容 幼科折衷总括秘传真本 清代/伤积 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凡儿所患积症,皆因肠胃平素乳哺不节,过食生冷之物,脾胃不能消化,积于中脘,外为风寒所伤,或由夜卧失盖,致腹痛,面黄身热,眼胞肿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疲,不思饮食或呕或哕,口嗳酸气,大便酸臭

48、。此陈积所伤,有食饱伤脾,脾气少虚,愈难消化矣,因而不去,遂成其积,积败为痢。立斋曰:小儿有积,面目黄肿,肚热胀痛,覆睡多困,啼哭不食,或大肠闭涩,小便如油,或便痢无禁,粪白而酸臭,此积症也。然有乳积、食积、气积、惊积之分,当临症明辨。或由小儿啼哭未已,以乳与儿,停滞不化是为乳积。肚硬带热,渴泻或呕,饮食无度,多餐过饱,饱后即睡,是为食积。或腹痛叫啼,痢如蟹渤,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潦潦日久,是为气积。或泄下清水,如生草汁,是受惊而后有积,烦闷啾唧,常似生嗔,是名惊积。因病日久而积成之,或额上有汗而喘急烦渴,潮热往来,肚腹有热,睡中觉腹内有物跳动是也。然积有虚有实,虚则浑身如热,不思饮食,昏昧神

49、缓,抱起如睡;实则肚热粪秘,囟肿喉塞,痰壅涎鸣,热毒发疮,推此可见矣。其伤乳伤食而热者,惟肠肚之热为甚,人知伤积肚热,粪极酸臭,而腹间有热,伤积肚热之明验,人所不知也。其伤感变证而泻黑,久泻未已,肚腹胀满,气出粗大,手心生疮,瘦弱柔软,皆不可疗。小儿积消,多用青皮,然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切勿多与。小儿诸疾,皆由乳食无度,过于伤饱,以致不能克伐,留而成积。初得之时,不问乳积气积,进以消积丸。如惊积,以辰砂膏或青龙丸,量轻重而疏导之,以调气和胃取愈。盖脾已伤,又以药伤之,使营运之气减,其食愈难消矣。故至真要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九。肉果瓜菜,食养之类,必

50、无使过伤其正也。凡人以胃气为本,惟治病亦然。小儿胃气有虚有实,虚则呕吐不食,实则痞满内实。虚者益之,实则损之,欲得其平则可矣。虚用木香、丁香、青皮、厚朴、肉蔻等剂,实用柴胡、桔梗、枳壳、前胡、大黄等剂。胃中停食,寒则干姜、官桂、丁香,酌量大小分剂与之,谓之平胃。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盖火能生土,当以心药入于脾肾之中,庶几两得,古人进食方剂多用益智者,此也 总括:头疼身热腹微胀,足冷神昏即爱眠。因食所伤脾气弱,下宜迟缓表为先 脉法:右手气口脉大于人迎一二倍为伤食,宿食不消,右关脉沉而滑,虎口脉纹黄色为脾家有积,若脉沉者为乳不消 儿科萃精 民国 陈守真 卷七/积滞门 经曰新积痛可移者,易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