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896992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10月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10月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10月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 试卷(课程代码 11342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 1935年,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概念的是A.周作人B.蔡元培C.钟敬文D.饶宗颐2.“三叠式”“五更调”等较为稳定的形式反映的是民间文学的A.集

2、体性B.传承性C.变异性D.口头性3.树上的露珠坠落泥土,于是,树根上长出了人类。这一人类起源神话属于A.神灵生育说B.猿猴进化说C.自然变化说D.神灵创造说4.我国民间叙事中,流传最为广泛,作品最为丰富的是A.史诗B.民间故事C.神话D.民间传说5.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A.第三人称叙述体B.第一人称叙述体C.第二人称叙述体D.自传体6.中国的“灰姑娘”故事首见于A.山海经B.段成式酉阳杂俎C.干宝搜神记D.陶潜搜神后记7.流传于湖北崇阳,讲述汉族武装起义反抗斗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A.钟九闹漕B.嘎达梅林C.召树屯D.十五从军行8.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祖等的歌谣是A.仪式歌B.劳动歌C

3、.政治歌谣D.生活歌谣9.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又叫A.谜面B.谜底C.谜格D.谜目10.起源于民间巫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具有驱逐疫鬼功能的表演是A.秧歌戏B.傩戏C.采茶戏D.道情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11.民间文学的个体传承人的传承渊源有A.亲缘传承B.师缘传承C.业缘传承D.地缘传承E.血缘传承12.中国火的发明神话有多种,分别归功于A.女娲B.神农C.伏羲D.黄帝E.燧人氏13. 能充任“传说核”的有A.历史人物B.历史事件C.地方古迹D.风俗习惯E.故事情

4、节14.属于花鼓戏的剧目有A.刘海砍樵B.刘三姐挑水C.采茶歌D.绣荷包E.凤阳花鼓15.按照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的要求,记录的作品要按体裁及种类登记。每篇作品应记录讲述者、表演者的A.姓名、年龄和出生年月B.民族C.出生地及移居地D.职业E.文化程度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并改正划线部分。16.艺大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内容是“柁子”17.薄伽丘的杰作十日谈开欧洲近代小说之先河,也深受中古民间行吟诗人的传说和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的影响。18.文化人类学真正形成为一门科学是在1

5、9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19.希伯来人圣经中的洪水方舟的故事是出自于北欧神话。20.民间传说圈与民间文化圈和方言圈具有一致性。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秧歌22.神话23.箭垛式人物24.生活故事25.英雄史诗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民间文学作品的注释内容。27.简述民间文学的审美功能。28. 简述壮族歌谣“欢”的韵律特点。29.简析民歌的表现手法: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流岸不流,刀切藕断丝不断,我俩结交永不丢。六、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0.论述中国民间传说的分类。31.论述民间故事传承的特点。32

6、.论述民间谚语的特色。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 113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C 2B 3C 4D 5A6B 7A 8A 9C 1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1ACD 12BDE 13ABCD 14ADE 15ABCDE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题号 判断 更 正16. (1 分) 梁子(1 分)17. (2 分)18. (1 分) 进化论出现(1 分)19. (1 分) 巴比伦神话(1 分)20. (2 分)四、名词解释

7、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21秧歌戏原本是南方农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北方则是在民间闹社火时演唱的,兼有祭神与愚人功能。(2 分)秧歌是在农村节日社火中或农闲时节演出的,其特点是化妆表演重舞不重唱,动作很大,大扭大作,在表现民俗风情,生活情趣方面很有魅力。(2 分)22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2 分)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系。(2 分)23箭垛式人物指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2分)民间传说在塑造人

8、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是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人物。(2 分)24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这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展开的叙事,是对民间观念及社会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化叙述,(2 分)表面上其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2 分)25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 的诗作。(2 分)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2 分)五、简答题:本

9、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26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民族的语言、古老和生僻的语言、方言俚语作注释,将它们翻译成大众所能明白的汉语;(1 分)(2)对一词多义,一句多用的词语进行注释;(1 分)(3)对一些民俗事项进行注释;(1 分)(4)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主人公加以注释;(1 分)(5)对前人因种种原因对作品中的某个问题作了歪曲或片面的解释进行更正勘误等。(1 分)27(1)净化与情感宣泄功能。(1 分)(2)教育与人格提升功能。(1 分)(3)娱乐与愉悦身心的功能。(1 分)(4)民间文艺学关注人的感性的体验,关注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成果和人之所以为人的文化特征,探求

10、实现心灵愉悦、价值实现、美好人生、和谐社会、天人合一的种种途径,坚信真善美终究会战胜假丑恶,推进人类文明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2 分)28壮族歌谣“欢”在格律上以押腰脚韵而别具一格。(1 分)即第 1 句的“脚”与第 2 句的“腰”里的某个字(一般是语气停顿处)押韵,第 2句的脚与第 3 句的“脚”押韵,第 3 句的“脚”又与第 4 句的“腰”里的某个字押韵。(3 分)这样唱起来便具有一种独特韵味。(1 分)29前三句是三个比喻,但这些比喻不是由现成的静观景物而是由一些活动景象所构成。(1 分)每种景象均由三样东西联结:一是外力比喻封建势力的干扰迫害;在同一外力影响下反应截然不同的另外两

11、种事物,则作为对比反衬。(2 分)狂风刮来,河岸、云动天不动;江水冲击,船动岸不移,利刀切藕,藕断丝不断。作者以天空、两岸、藕丝这三种东西来比喻青年男女在任何迫害下都不变心的忠贞爱情“我俩结交永不丢”,构思新颖巧妙,表达的情感深刻有力。(2 分)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30(1)人物传说。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包含着民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民众的普遍价值判断,也融会讲述人的个人情感。(2 分)(2)史事传说。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侧重点在记事。(2 分)(3)地方风物传说

12、。主要是解释各地山川名胜的由来,具有较强解释性。(2 分)(4)风俗传说。以某个流行的风俗习惯为中心构建的民间叙事。(2 分)(5)动植物传说。主要是以动植物的情状和形态为核心构成的民间叙事,它排除带有神性色彩的动植物神话。(2 分)31(1)故事传承的时间和场所是不固定的。劳动时的田间地头,农闲时节的街头巷尾是讲故事的活跃场所。(2 分)(2)故事传承的线路,主要是家族传承与社会传承。民间故事具有集体流传的特点。在传承的实态上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甚至是单线传承来体现的。大多是家庭中长辈传给晚辈,有家传性质。社会传承指家族传承之外的故事传承活动,包括地缘传承、业缘传承等。(3 分)(3)民间故

13、事传承人。民间故事传承人不同于一般的讲述者,他们是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才能的人。他们往往从幼年起便喜爱民间故事,喜欢听喜欢讲,他们大都记忆超群,阅历丰富,见多识广,能说会道。(3 分)在讲故事中他们善于把零碎断片的故事组织连贯起来,经过生动的描述再传播出去,显示出惊人的集散故事的才能。(2 分)32(1)从语言形式上看,民间谚语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简洁性,二是口语性,三是定型化。谚语总是一语破的,简洁凝炼,浅显明白,运用亲切自然的口语,特别是方言土语的表现,富于生活情趣。谚语词汇较为固定,语言也定型化,约定俗成。(2 分)(2)从思想内容上看,谚语还具有经验性和哲理性。经验性是指对各种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总结和概括。哲理性是谚语所蕴涵的教训意义和启迪意识。(2 分)(3)从文学角度上看,谚语是诗意和哲理的巧妙融合。以醇厚浓郁的诗意烘托哲理,别有韵味。(2 分)(4)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谚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经验和知识,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2 分)(5)整体而言,民间谚语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百科教材。是日常经验之女儿,是街头上的智慧,是浓缩的诗。(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