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_吴惠羽.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967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_吴惠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_吴惠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_吴惠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_吴惠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谨以此论文献给中国海洋大学老师们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 人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

2、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 字 日 期 : 年 月 日 导师签字 : 签字日期: 年 月 曰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摘要 随着近年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农村地区更多的政策偏向,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提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问题得到 越来越多的重视,但

3、 我国的现状主要是针对城市地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的,对农村地区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的研究较少。当前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形势是发展是主题,而农村地 区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为其保驾护航,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地区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课题是针对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农村地区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目的展开研究的,以该地区社会治安的现实情况为研究基 础,随着高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农村地区治安防控 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但从目前潍坊市高新区农村地区的现状来看,原有 的治安防控体系多年来延续,没有随经济发展而改变,因

4、而研究完善适合经济发 展的治安防控体系是当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 一部分是基本理论。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现状和 研究理论、方法,为潍坊市高新区治安防控体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部 分为现状分析。从自然地理因素、人口流动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 素、法制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潍坊市高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 题,及构建原则。第三部分提 出了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初 步构想,依托建设治安巡逻网、群防群治组织网、信息采集网、视频监控防控网、 区域警务合作网、 “ 虚拟社会 ” 防控网 “ 六张网络 ” ,来构建

5、 “ 网格化 ” 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即通过 “ 网格化管理、链接式服务 ” ,实现 “ 四化 ” 目标,使公共资 源整合化,管理服务水平更有效率;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服务机制更加便民; 管理时空预警化,管理服务方式更为主动;管理队伍务实化,管理服务作风更加 深入,实现村居一体化管理模式。原村委会各方面事务,全部纳入新的网格办理, 实现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各村 相互发挥优势、相互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完成 网格的管理和运行,构建新的统一的、一体化的基层社会单元,实现一元化管理。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Study on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evention

6、and control system of Wei fang high-tech Zone Abstract As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more preference policies in rural areas, put forward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ural public security order and social stability problem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the present situ

7、ation in our country is mainly on the social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the urban areas,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research is less. The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is the development is a topic,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

8、ds a stable rural social security environment for the escort, so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is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faced b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This sdudy focused on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in Weifang high-tech zone, and

9、 was built on the real situ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in the region. In recent years, as the deflection of policy from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 higher rural areas public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nstruction were required, while less related researches has been studied in present situat

10、ion of Weifang high-tech zone and the rural economy needs steady rural social security environment for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constructing security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omes an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contains three par

11、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sic theory which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earch theory and methods of the rural area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vide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security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 in Weifang high-tech zon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analysis

12、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analyzes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the security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 in ffeifang high-tech zone. The third part puts forward tentative conception of the security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 in Weifang high-tech zone. Ke

13、ywords: country; social security; prevent ion and control system. 目录 前 . 1 0. .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 1 0. . 1.1 研究背景 . 1 0. . 1. 2 研究意义 . 1 0. . 2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0. . 2.1 主要内容 . 1 0. . 2. 2 研究方法 . 2 0. 3 国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2 0. 3.1 早期研究概述 . 2 0 3. 2 国外治安防控体系发展状况 . 4 0. 3.3 国内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4 0. 4 技术路线 . 6 0. 5

14、 6 1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7 1. 1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 7 1. 2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 8 1. 2.1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 . 8 1. 2. 2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客体 . 11 1.2. 3 其他构成要素 . 12 2 潍坊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与产生原因分析 . 14 2.1 治安存在问题 . 14 2.1.1 刑事案件发案日益突出 . 14 2.1. 2 各类治安案件有所攀升 . 15 2.1.3 各类矛盾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 . 16 2.1.4 些社会现象屡禁不绝 . 16 2.1. 5 农业生产设

15、备连年遭受破坏 . 16 2.1.6 群体性上访不断增多 . 16 2.2 产生原因分析 . 17 2.2.1 自然地理因素 . 17 2. 2. 2 人口流动因素 . 17 2. 2. 3 经济因素 . 18 2. 2. 4 政治因素 . 18 2. 2. 5 文化因素 . 19 2. 2. 6 法制因素 . 19 3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21 3. 1 发展现状 . 21 3.1.1 人防方面 . 21 3.1.2 物防方面 . 23 3.1. 3 安全技术防范方面 . 23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3.2 制约因素分析 . 24 3. 2.

16、1 防控主体控制力不强 . 24 3_ 2. 2 防控客体影响力弱 . 27 4 潍坊市髙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 : . 31 4. 1 具体原则及有利条件 . 31 4.1.1 具体原则 . 31 4.1. 2 构建的有利条件 . 33 4. 2 健全潍坊市高新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对策 . 35 4. 2.1 织好 “ 六张网 ” ,构建治安防控网络 . 35 4. 2. 2 构建对策:构建 “ 网格化 ”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39 结论 . 41 参考錄 . 42 麵 . 45 个人简历 . 46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17、.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而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稳定是保 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结合近年来高新区的刑事案件、 治安案件的发案规律,与前几年有了明显变化,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发案比例 也有所变化,表现出农村的社会治安出现了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和人民财产安全的治安问题日益增多,原有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因此,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 序,实现治安良性循环的重要任务,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理论意 义

18、。 构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一方面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 下,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时对我国公安机关而言,也是面临的重 大考验之一,另一方面对于用于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上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0.1. 2 研究意义 潍坊市高新区成立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 防控理念、防控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本人之所以选取这一课题做研究, 是基于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重新探索新型农 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提高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能力。 0. 2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0.2.1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解

19、剖麻雀,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突 1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出问题和发展趋势,结合高新区实际,提出构建可行性的新型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以期为今后政府决策、公安机关发展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0. 2. 2 研究方法 1、 历史分析法: 自 2011 年下半年开始,在 “ 中文维普 ” 、 “ CNKI” 、 国研网等网络数据库中 进行搜索。通过 google 和百度两大搜索网站进行了广泛搜索。通过大量查阅有 关文献资料,对有关治安防控体系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查阅大 量中外相关文献,对已有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和论证。 2、 对比分析法:

20、 通过对潍坊市高新区农村地区近三年各类案件的发案率与发案趋势进行比 较分析,阐明了实施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必要性。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经济学基础知识,实现定性问题的研 究,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运用有关数据实现定量研究。 0.3 国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0. 3.1 早期研究概述 1) 系统论。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 L _V Bert alanffy,1901-1972)创立了的逻辑和数学科学,这门科学提出了系统论这个观点。 系统论用于各方面的研究,在用于指导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研究中,较 为显著的特点有三个:一是整体性。从防控主体的层面

21、来说,需要先动员农村地 区的防控主体,再整合农村地区所有的社会资源,使之形成合力,成为一个整体 ; 从防控客体的层面来说,每个客体以及各个客体的每个环节、每个要素,也可以 形成合力,所以说农村地区治安防控客体也是一个整体,需要在充分认识整体性 的基础上做到全面防控。二是层次性。农村地区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是由第一级子 系统 ( 包含防控主体子系统、防控客体子系统和手段子系统)和第二级子子系统 (包含预防子子系统、打击子子系统和管理子子系统)构成。三是协同性。农村 地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通过建立和完善 潍坊市 A 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农村地区的警务协作机

22、制,将党委政府各部门,公安机关各警种统一起来,相互 沟通,来实现基本目标。 2) 信息论。在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的科学理论,这门理论用于指导农村地 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研究,主要是用于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信息方面的研究 提供理论支撑。农村地区社会治安信息主要是指在农村地区的防控主体方面、社 会治安环境和运行状况方面的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机构工作过程中的运行状 况和工作实际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过程中,不仅为预防和控 制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方面提供主要科学决策,还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提 供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依据。 3) 控制论。美国数学家维纳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创

23、立的科学理论。 1950 年维 纳人有人的用处 控制论和社会和 1958 年阿希贝 控制论在生物学和社 会学中的应用,论述了控制论和社会改革、社会系统控制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这门理论用于指导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研究中,主要社会控制具有三个 具体作用:首先是为防控主体提供具体的可操纵性的价值标准及行为规范,使之 之间的的社会关系互为协调,指导并约束他们的社会行为。其次是把社会成员之 间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予以规定,使之之间的利益避免冲突。再次是制裁违反 社会规范的成员,控制社会冲突的强度和频度,维护社会稳定。农村地区社会治 安防控主体为了实施对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可采取宣传教 育的

24、方式, 也可采取防范、管理等措施,通过调解或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4) 环境预防理论 (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学 者奥斯卡 纽曼在 1972 年在可防卫的空间通过城市设计预防犯罪一书中提 出的,通过环境犯罪,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受环境设计特点的 影响。这门理论用于指导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研究中,环境对违法犯罪 产生的条件及原因进行研究,通过对环境的改造和设计,增加对犯罪的阻隔、监 控能力,以达到减少犯 罪行为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目的。环境预防的主要内容 是制造作案障碍、制造犯罪 “

25、 得不偿失 ” 的条件、加强正规(警察和司法人员) 和非正规(居民、邻里、亲友 ) 的监视巡控三个方面 11。在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 防控中,需加大环境预防的力度针对各种 “ 侵入型 ” 、 “ 机会型 ” 犯罪的防御性设 计,减少犯案机会,降低犯罪率,从而减少农村地区的违法犯罪活动。 3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5) “ TAP” 防范论 ( Time if arrival of police)。 该理论是由格里诺夫 和阿尔伯 特提出的。该理论在指导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认为警察工作的效率和 准确性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到达现场的时间快慢,采取就近的处警方式,调集咐 近巡逻民警

26、、派出所民警,调动装备、器材赶赴现场,就能有效防范。因此在农 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中,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能力,依托准确、 有效的情报信息网络,才能实现打击犯罪。 6) 公共安全理论。国家、政府通过行政、司法等各种手段生产公共安全物 品和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过程是公共安全的管理。在新西兰被称为 “ 民防 ” ,在 美国和澳大利亚被称为 “ 紧急事态管理 ” 。 在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中,政府 要对处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犯罪社会成员予以救助,解决因物资缺乏导致的违法犯 罪。 7) 社区警务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各国的 “ 新警察模式改革 ” 。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子单位,也

27、是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犯罪产生于社区当中,因 此对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也应当根植于社区之中。在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中, 要加强巡逻的执勤方式,成立村委居民组织,加强与警方沟通,共同协调社区内 治安问题。 0. 3.2 国外治安防控体系发展状况 西方国家的治安防控强调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强调动态管理和时空控制, 他们将60%以上的着装警力摆在街面,以动态警务活动方式代替静态警务活动方 式,同时大力发展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美国大力发展保安事业,实行专 业化服务。英国提出了软技术预防法,具体包括在贵重物品上标刻姓名、代号、 编码等,张贴邻里守望告示牌,被害人组织服务,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等手段预防

28、犯罪。 0.3. 3 国内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 国内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方面的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1 年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 两个决定, 10 多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治安防 4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范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基本形成了治安防控体系的法律框架,首先是 运用现代科技,建立 110 报警菔务台;其次是组建了多层次、网络化的群防群治 队伍,再次是建立了专业化的保安服务公司。在 2002 年 11 月的中共十六大上, 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在 2004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 共中央

29、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将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的概念完整提出,在 2006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加强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需要坚持 “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 ” 的十六字方 针,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唐爱元对社会治安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因人、因物、因时、因地、因作案 手 段等不同方面提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本设想。黄明也对社会治安防控 体系的

30、构建进行了研究。 2) 国内治安防控体系发展现状 2002 年朱希望则研究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新举措 “ 零点防控 ” 工程,它以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为试点,通过健全防范组织网络,以巡逻为 基本形式,以控制多发性案件及案件高发地区,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 结合,控点、控线、控面的三位一体。随着近年各地各类不同的地域形势,各地 区积极探索新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008 年以来,针对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多 发性侵财犯罪问题,资阳市公安局引 导组织农户建立了 “ 公安民警 +农户 +村委 + 保险 ” 的四方联防联保机制, 2010 年倪义福针对福建三明市的特点,构建了 “4336” 治

31、安防控体系的 “ 三明模式 ” ,即围绕街面、社区、单元、网络四大防控领域, 落实专防、群防、自防 “ 三防 ” 措施,构建 “1+ N” 联防机制、治安 “ 黑点 ” 联 治机制、视频监控联网机制三项机制,从而达到六大目标,实现刑事发案总量稳 中有降、路面 “ 两抢 ” 犯罪明显减少、社区可防性案件有效控制、单位自防能力 明显增强、科技防控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安全有序 1。国内较先进的治安防 控体系建设的杰出代表 是上海,自 2011 年世博会后,上海市一直奉行以情报研 判与警务指挥一体化平台运行为支撑, “ 网格化布警 ” + “ 多元化巡逻 ” 为手段的 治安防控网络,山西省吕梁山构建

32、了 “ 大巡逻、大防控、大平安 ” 的社会治安防 5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控体系,形成了 “ 上有监控、下有巡逻、路有卡点、院有联防、楼有技防、村有 人防 ”的立体复合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0. 4 技术路线 研究综述 _ V _ 潍坊高新区农村社会 治安面临的主要问题 刑事案件发案日驗出 各 安案件有所攀升 各类矛盾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死灰魏屡禁不绝 农业生产设备鮮道受破坏 潍坊市髙新区农村治 安防控网络体系构建 _ V _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 洽安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 *i 理因素 构建原则 人口流动因素 - 经济因素 防控主体 政治因素 文化因素 构建

33、思路及对策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治安 防控网络体系发展现状 人防方面 物防方面 技防方面 0. 5 本文创新点 1、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在针对潍坊市高新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现 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找出下一步潍坊市高新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的新思 路及打防控对策。 2、 本论文的创新点:借鉴当前国内比较成熟及较完善的现有机制 , 结合高 新区实际,以健全五大机制建设为抓手,提出构建 “ 网格化 ”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实现农村治安 “ 网格化管理、链接式服务 ” 。 6 濰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1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1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34、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部分,它与城市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相对应,它对于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地区是指城区、大城镇、大型工矿区以外的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以农村 人口为主要成分的生产、生活地区。农村地区也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被广大农 村或乡村包围的工矿商贸区和规模较小的小乡镇。它通常由五个要素构成:一是 有一定数量的、以一定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参加公共生活的人群;二是 有一定界限的、人群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地域;三是有一套完备的、可以满足社 区成员基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社会生活服务设施;四是有一套相应的管理

35、机 构和适合社区生活的制度;五是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及与之相连的社区居民对所属 社区在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 依靠党委和政府,由党委政府统一协 调,以维护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的稳定为目的,充分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环境预防理论、 “ TAP” 防范论、公共安全理论、社区警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利 用人防、物防、技术防范等手段,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依靠 “ 警力 有限,民力无限 ” 的原则,将警力和农村地区社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加上现代 化的警务运行机制,以农村社区警务为基础,以巡逻、群防群治等为主要勤务模 式,从时间、空间上减少违法犯罪

36、分子乘隙作案的机会和产生的机率,来实现有 效的打击,最终实现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整 体联动、快速反应、为民服务的, 涉及整个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全方位、动态的一项系统工程。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结构图如下: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图 1-1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结构图 从高新区的整体来看, 60%的人口在农村地区,维护好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 秩序,构建适合高新区实际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于维护农村地区社会稳定意 义重大。 1.2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主要有防控主体、防控客体、指挥系 统、技术装备、情报信息、预警预案等。

37、 1. 2.1 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 防控主体被称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 “ 心脏 ” ,是能否发挥治安防控体系功 能的关键所在,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是个多元复合型主体,它主要是指在 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公安司法机关为组织者,群众性社会治安防范组织以及 农村地区中的家庭和个人参与为基础,多种防控力量共同存于同一体系中,它具 有普遍性、广泛性等特点。 1) 具体特点分析: (1) 广范性。广泛性是指防控主体涉及的范围大,具有现实普遍性,我们 8 潍坊市高新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一般所指的防控主体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涵盖许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凡 是社会各个阶层的防控主体都存在被违

38、法行为人侵害的可能性,必须进行积极的 防控措施和手段,依法采取治安防范、向公安机关寻隶帮助等方式来实现自我保 护的权利。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是个十分广泛的范围,应更多的面向社会, 发动群众,致力于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和所有防范主体发挥作用,从大的层面上讲 主要包括党委和政府、公安机关,从小的层面上讲还包括党员、群众、村内治保 组织,每个家庭甚至到具体的每个人等。 (2) 目的性。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的任一主体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首 先从大的层面上讲,包括党委和政府、公安机关以及国家其他行政机关,还有社 会团体、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通过制定政策、方针,行 政手段等一些积极作来 实现公共利益,实现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需要,来达到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稳定, 维护农村地区公共秩序;其次从小的层面上讲,以家庭和个人为代表的防控主体 为了使生命、财产安全免受违法行为人的侵害,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 的一些防控措施及对策,来维护家庭和个人利益免受侵害的目的。 (3) 关联性。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 的,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依靠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率优先 的原则,各防控主体之间必须密切联系,形成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