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896698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省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构建数字化业务,强化数字化支撑和实施数字化管理,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令第71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持续推进省数字政府建设,实现高效化服务、精准化治理和科学化决策,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科技强国战略部署,立足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坚持全省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推进我省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数字政府建设,打造省数字政府品牌,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原则改革坚持改革引领,制度保障。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抓手,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着力破除数字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

3、碍,探索各地各部门数字政府职能整合新路径,构建系统完善、运行有效的发展新体制,形成数字政府发展新格局。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便民惠民利民为根本目标,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增强人民群众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以制度创新保障管理创新。探索数字化应用、服务模式和治理方式创新,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整合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推动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应用、综合保障等方面集约化、一体化建设。开放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合

4、作。深化政事企合作机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合作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坚持发展导向,强化共享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满意度,鼓励和引导政务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安全坚持安全保障工作与数字政府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确保网络、应用和数据安全。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对个人数据保护及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监管,促进数据资源有序流动与规范利用。(三)发展目标按照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机制,统筹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全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开展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推进政府工作数字化转型,在政务服务能力

5、和政府监管效能等方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逐步建成部门协同、人民满意的整体型政府。能力建设阶段到2020年底,建成全省统筹的数字政府一体化运行体制机制框架,形成整体推进、政事企合作的工作格局。以大数据能力平台为支撑的政府数字化精准治理体系初步形成,政务云平台整合完善。政务网络体系改造升级,网络承载能力、数据交换能力、业务支撑能力、网络信任能力大幅提升,政务外网网络带宽分别达到省到市双10G,市到县双2G,县到乡双200M,省级横向双2G。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新技术应用逐渐展开,数字政府支撑平台搭建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取得较大进展,实现80%依申请事项全省通办。强化对地方和部门监管工作的监管,逐步完

6、善“互联网+监管”平台功能,监管行为事项覆盖率达到80%以上。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重大项目等重点应用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完成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项目的申报和创建工作。融合发展阶段到2021年底,构建完成大数据能力体系,显著提升数据治理共享开放水平。数据驱动的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省级政府部门接入大数据能力平台比例达到100%,负面清单以外的数据接入率达到100%,通过数据共享,为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以下简称“四减”)提供支撑。释放数据红利,制定数据开放制度和标准规范,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数据开放质量和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

7、升,实现数据资源充分共享、安全利用、有序开放。包括数字政府政务服务综合平台、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网络管理综合平台、安全管理平台、县(市、区)数字政府数字化改造等建设内容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初步建成。智慧创新阶段到2025年底,建成上接国家、下联地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业务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三位一体的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的整体型数字政府,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强化大数据分析,支撑政府决策和高效履职,在经济发展、政务服务、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形成一批有带动示范效应的大数据智慧应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项目完成建设,并为治理

8、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多点协同的治理格局构建完善。二、建设现状近年来,我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适度超前、保障安全”的原则,着力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水平,构建一网通办云平台,在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政务效能、共享信息资源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发展基础良好。(一)发展基础“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我省大力发展及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有效提高了政府效能、优化了政务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已启动数字政府建设一期

9、工程。1.基础支撑体系初具规模省政务外网已成为全省政务网络覆盖面最广、联接政务部门最多、承载业务类型最丰富、支撑政务数据交换共享资源最多的政务公用网络。上联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横向联接省级政府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的全省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基础平台已成型。市(州)、县(市、区)电子政务外网接通率达100%、乡镇99%、村级85%,出口带宽2G*3,为39家国家部委各系统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提供了畅通的网络通道。以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楚天云平台为核心的省级政务云平台现有物理服务器3000余台,虚拟服务器11000余台,计算能力34000线程,存储总容量达14.5PB,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技术能力

10、已达到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水平。2.政务信息资源集约共享已形成2020年度省直部门数据责任清单1500项、需求清单2000项、负面清单8项,“三清单”梳理工作已顺利完成。省直各部门按照责任清单,加快资源目录编制、注册、发布并挂载数据资源,当前责任清单已注册资源目录1500项,已经挂接数据资源1200个。超过80亿余条政务核心数据已实现物理集中。其中,人口基础库已归集7.5亿条数据;法人基础库已汇聚39亿条数据;电子证照库已汇聚2.2亿条证照数据;信用信息库已归集24亿条数据。3.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以一个门户(政务服务网门户)、一个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三个支撑(统一身份

11、认证平台、统一电子证照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主体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搭建了“互联网申请、政务外网办理、互联网反馈”的网上办事快速通道。已实现省、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工作。省政务服务网注册人数已达到1600余万,开发了政务服务移动端“鄂汇办”APP,90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可办。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大厅“一站式”功能比例达到99%,“一窗”受理事项达到49000项。探索了情景化审批、套餐式服务等一批政务服务创新应用。4.数字应用建设规范创新省政府部门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大多数部门都出台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制度,规范项目设计、立项、招标、

12、建设、验收、管理等各个环节。政府中心工作数字化治理稳步推进,大力推动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重大项目、疫情防控等智慧平台建设。特别是开发了省防疫信息平台、健康码管理平台等8大应用系统,运用大数据手段服务疫情监测分析、人员流动、复工复产、科学决策等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助力精准战“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把信息化项目开发应用作为推动工作模式、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把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系统功能设计的重点,既推进工作便利化,也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促进了传统服务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工作高效化、便捷化。(二)存在问题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尽管取得

13、了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在体制机制建设、大数据支撑能力、政务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政府数字化治理模式尚未形成,信息化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1.体制机制待进一步完善数字政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一办、一中心、一平台”支撑力度不够,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支撑体系需要加强。各地的技术支撑体系较弱,人才培养机制不能满足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需要,缺乏既懂业务工作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政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网通办”的基础支撑仍然不牢,仍存在部分国垂系统没有真正意义上打通。网办深度不够,全程网办事项占比偏低。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再造、线上线

14、下服务融合及多渠道服务整合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四减”尤其是减材料成效仍显不够。应用培训宣传推广不够,不知晓、不会用、体验感不优的情况还较突出,达到“好用、会用、喜欢用”目标任重道远。3.数据服务能力亟待加强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数据权责不清晰,政务数据资源治理水平亟待提升,大数据能力平台在支撑协同监管、协同工作、政务服务、数字化治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直接影响跨部门业务协同和政府整体治理能力提升。4.协同治理模式尚未成型以部门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导致不同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和获得资金的支持不同,信息化建设成效也千差万别,直接影响了跨部门协同和政府的整体治理,因此造成难以

15、超越本部门的利益和职能发挥流程再造作用,导致数据壁垒的出现,不能很好地实现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配置资源。三、总体架构(一)全面数字化的总体框架在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化发展成果基础上,整体搭建数字政府的总体框架,构建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支撑、数字化业务三大能力体系,有效推进政府内部职能和外部功能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人民满意的整体型政府。数字化支撑从资源、数据、技术和制度层面出发,构建数字支撑体系,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以平台服务模式为目标,构建云资源平台、大数据能力平台和应用支撑公共平台,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一体化数字资源、数据和技术能力。以“建管用分离”的模式优化工作推进机制

16、、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考核评估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运维体系,形成数字政府统筹运行的新格局。数字化业务通过部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改变政府与公众、企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者之间的关系,支撑和保障政府机构高效响应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纽带,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共享技术、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安全标准等底层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对数据资源合法使用,实现服务一体化、监管协同化、管理集约化、业务创新化、技术平台化、数据流动化,在数据共享、应用、开发中发展基于知识的社会和经济,并追求高价值的公共政策目标,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数字化管理以效能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围绕政府整体

17、职能推进跨部门协同、业务流程再造与新技术应用,形成政务管理机构统筹协调部门数字化需求,省市县分层指导的管理机制。同时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政府、公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各角色协同治理框架,构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内容、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协调的数字政府生态体系。(二)省市协同的管理架构按照“建管运分离”的总体原则,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沟通机制、建设运维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简约高效”的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组织管理体系,打造适应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的领导体制和协同工作机制,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1.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改革。建立“行政部门+事

18、业单位+平台企业”的政事企合作模式,制定出台相关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的配套政策,探索建立省政务办、市(州)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局)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推进县(市、区)信息化机构整合,鼓励县(市、区)全面应用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和应用支撑资源,原则上不再单独投资建设基础软硬件设施和应用支持资源,由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开展本级政务应用和服务的管理和运营。一是充分发挥省政务办作为行政主管机构对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作用,加强纵向工作指导和横向工作协调力度,各地要实行“一个机构管总”,设置并明确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管理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统筹职能进行整合,构建形成

19、统一领导、上下贯通、统筹有力的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组织体系。二是充分发挥楚天云作为数字政府支撑平台作用,整合省内相关龙头企业和国内一流厂商优势,构建数字政府产业生态体系,对数字政府项目进行统筹建设运营,打造服务于数字政府建设及产业发展的双赢平台,形成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新模式。三是充分发挥省大数据中心作为数字政府技术管理单位的作用,在省政务办领导下,对业务部门信息化需求进行评估,对数字政府建设进行技术管理指导。2.推动全省一盘棋工作机制建设。一是健全驱动全省数字政府发展的动力机制,汇聚全省各方面力量,共同培育和提升“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内生动力。二是探索建立数字化转型部门责任制,各职能部门设

20、置“数字化转型专员”,负责本部门数字化转型工作,并接受同级政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形成数字政府同级协同联动的合力机制。三是加快形成数字政府建设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以统一的标准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推动系统互联、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集约建设。(三)深度集成的业务架构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围绕“优政、兴业、惠民”的目标,基于各地各部门业务职能,构建面向技术部门的数字化使能业务、面向职能部门的数字化治理业务和面向综合部门和跨部门业务的数字化能力业务三大业务体系,不断推进业务创新和改革。数字化使能业务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大数据能力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平台使能服务

21、、数据使能服务、开发使能服务和运维使能服务,构建我省数字政府基础数字化转型能力平台与服务环境。数字化治理业务聚焦部门核心业务职能,以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为重点,以大系统理念实现部门协同与省市联动,实现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繁荣的数字治理。数字化能力业务基于治理业务和使能业务,坚持业务技术双轮驱动的思路,构建整体协同、数据驱动的政务服务业务、科学决策业务、协同监管业务,建设全省统一设计、部门一体化使用的管理业务。(四)数据驱动的技术架构我省数字政府技术架构由技术支撑体系、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治理体系和数字治理体系构成,以数据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在数据治理基础上提升政府数字化转型能力。1.

22、优化数字环境。以大平台、大系统理念搭建、优化基础保障能力。一是推动云化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建成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云平台,统筹建设云数据中心,积极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逐步形成全省一体化的云基础设施布局。二是推动平台化公共能力建设,完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网上支付等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完善运营服务平台、集约开发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形成集约化、虚拟化、容器化、一体化的平台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业务应用与基础平台相分离。2.强化数据驱动。数据管理机构在做好数据汇聚、交换、共享、服务等保障性工作的同时,强化驱动、引领的职能作用,将工作重点转向数据资源的体系化建设和

23、数据驱动的数字治理。一是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级政府数据、各渠道社会数据汇聚融合;重点建设公共主题数据库体系,以部门为主体,以管理服务对象基本信息、管理服务资源基本信息、管理服务行政结果基本信息为核心,建设业务数据之上公共主题数据库。政务管理部门会同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公共主题数据库建设规划,建立支撑数据资源建设相关机制。二是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机制,推动数据共享申请、审核、反馈线上办理,缩短数据共享申请流程,提高数据使用效率。三是深化数字治理,促进相关政策、治理机制、数据管理、技术标准与数据驱动业务创新有效融

24、合,建立创新化业务体系,实现办公业务协同化、管理业务集约化、服务业务一体化和决策业务科学化,为组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支撑。四、建设内容(一)数字化使能通过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大数据能力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平台使能服务、数据使能服务、开发使能服务和运维使能服务,构建我省数字政府基础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平台与服务环境。1.数字化基础设施。按照集约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全省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省级大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平台整合完善,构建省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为全省提供统一的云数据库服务及数据中台服务,应用级双活数据中心,大数据边缘计算池、区块链技术支撑省市县政务数据共享、智慧政

25、务服务、精准治理和数字化决策等。构建规范的政务网络架构和数字政府网络综合平台,包括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设备和线路冗余升级,数据安全系统、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全省云视频会议系统、安全邮箱、边缘数据中心、云资源池扩容、异地灾备平台、统一基础设施运维平台和云资源管理调度平台。推动5G等更多融合创新技术应用,为省政府各部门、市(州)提供高效、安全、按需使用的基础设施资源,改变以往系统孤立、业务隔离、资源分散的局面。(1)推进政务云平台整合完善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楚天云,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统一管理、集约建设”的原则,全省一盘棋推进政务云资源整合、云资源管控及云资源备份,实现系统全打通、资源全调

26、度。云资源管控搭建统一的政务云资源管控中心,实现政务云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服务提供。出台全省政务云平台管理办法,明确政务云平台建设管理要求和各方权责,实现全省政务云资源的按需申请、集中调度和综合服务,形成全省统一、国内领先的政务云平台运行监管机制。支持各地各部门统筹使用省政务云平台资源,满足全省各地各部门政务云服务需求。云资源整合持续完善省政务云平台建设,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加快推进已建、在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省政务云平台迁移和接入,新建、改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直接在省政务云平台部署。加快整合省直部门现有机房和IT资产,除特定需求外,部门机房原则上随业务系统迁移逐步撤销;加快已建行业云与地方

27、政务云与省政务云平台融合对接,新建行业云与地方政务云平台原则上基于省政务云平台进行部署,实现全省政务资源的集中调度和综合服务,形成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1+N+17”政务云体系。云资源备份统筹推进全省统一的政务云灾备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关键数据异地灾备和关键应用双活灾备。选择在省内地质构造稳定、气候适宜的地区,建设远程灾备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数据中心机房,容纳全量省级政府部门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确保核心业务系统可以快速恢复,关键数据不丢失。(2)政务网络体系改造升级构建统一规范的政务网络架构,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有序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规划建设非涉密无线政务外网,确保全省政务网络基本满足

28、大业务量、实时性高的应用需求,具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按照省级统建四级纵向网络、市县乡分建横向网络的模式,统一建设规范,全面提升各级纵向和横向网络带宽(省到市双10G,市到县双2G,县到乡双200M,省级横向双2G),开展相关配套工程建设,提升政务外网的服务承载及保障能力,包括云平台服务能力改造、部门专网融合、全省IPv6网络建设、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各级互联网出口统一、全省统一的运维和安全体系建设等。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有序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规范网络连接,整合网络资源,确保安全接入,加强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间的信息安全交换,垂管系统逐步向电子政务外网迁

29、移。依托移动互联网及5G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各级政府部门移动政务应用统一规划建设非涉密无线政务专网,实现与政务外网、云平台,以及非涉密政务专网的网络互连。(3)构建在线感知及处理的数字化基础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创新技术融合应用,提升网络信息技术服务能力。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加快推进政府及相关网站IPv6改造,加强IPv6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积极开展IPv6应用示范。加快5G技术在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医疗、数字化社区、数字化交通、数字化消防等场景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面向5G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

30、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防控金融风险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重要支撑。(4)县(市、区)数字政府数字化改造统一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全省数字政府应用中台,完成县(市、区)数字政府数字化应用部署,为县(市、区)政府创新数字化应用提供支撑,补足全省各县(市、区)末端治理短板。重点建设区块链应用、多源数据感知汇聚、县域三级社会治理融合、GIS一张图等。2.大数据能力平台。完善省大数据能力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务数据采集、共享、开放、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省大数据能

31、力平台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数据共享支撑能力、数据治理分析能力,提升政务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为所有省直部门和市(州)提供全面、高效的数据服务支撑。(1)构建丰富“数据湖”资源构建全省政务数据、社会化数据等多数据融合的“数据湖”,强化数据资产存储、融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用信息、电子证照、共享材料基础库及精准扶贫、长江大保护、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办件库等相关领域的主题数据库,整合共享各部门业务数据库,同时汇聚科研机构、公用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化数据。以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数据仓库为总节点,按照省统一相关标准规范,采用分平台建设模式建设大数据地市分结点,并通过省市

32、两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互联和省市两级的数据资源目录对接来实现。(2)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依托省政务云平台,按照“两地三中心”的部署,完善省大数据能力平台大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共享、管理和应用功能。推进省大数据能力平台中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扩展和优化,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交换通道的作用。持续完善数据接入、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等数据中台能力建设,进一步对接部门信息化系统,促进数据物理集中汇聚,实现海量数据质量自动稽核和安全管理,开发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据服务。通过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分节点进行数据下沉,与市(州)的特色数据融合,实现地方特色数据服务,

33、支撑本地业务应用。(3)建立统一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并完善数据标准规范、开放共享、资产管理、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数据的准确性、流通性和安全性。依托大数据能力平台进行数据资产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数据资产的分级分类管理,形成数据全过程管理,对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估。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及公共数据应用标准,制定出台大数据管理的相关标准和制度,明确数据提供方、使用方、管理方在数据流通、存储、使用全流程中的权责,探索建立权责分明的工作机制。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覆盖范围,提升数据共享交换支撑能力,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程度。制定政府数据开放管理办法,编制数据开放目录和

34、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加快政府统一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促进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和规范管理,为社会公众利用公共数据创造便利条件。3.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构建覆盖全省的数字政府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基础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可信电子证照系统、电子印章系统等)和服务支撑(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统一受理平台、统一支付平台、物流配送平台)等,提升全省数字化应用的公共支撑能力。平台由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授权各市(州)直接复用。各市(州)全面利用省级平台资源,原则上不再单独投资建设相关平台资源;对部分基础性、共性强的应用软件系统,组织各市(州)共同研究开发,全省复用;各地现有业务应用和数据应及时向省级平台迁

35、移对接。(1)基础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持续完善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深化统一身份认证应用,加快推动全省各级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接入,实现省内自然人、法人和公务员“一次认证,全省通行”,并与国家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可信电子证照系统。加快省电子证照库与国家电子证照库对接,进一步提高电子证照的可信度和通用性,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围绕民生服务,实现对个人办事高频证照服务覆盖;围绕政务服务事项业务办理,与投资审批系统、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等系统实现对接,推动常用企业电子证照的开通和应用。电子印章系统。依托国家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建立电子印章系统及数字证书认证系统,提供统一的电子文档电子印章认证

36、、数字签名认证和身份认证等服务。使用电子印章服务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证照文件,并依托电子印章验证服务,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适宜政务外网运行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筹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等各类空间数据,整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现空间基础数据的归集与共享,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奠定数据与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数据的“底图”和“底线”作用,有力支撑政府各部门科学规划、开发、利用、治理等活动。(2)服务支撑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与现有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跨部门政

37、务服务业务系统对接整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等基础功能。与政务服务网等公共支撑系统和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信息互联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由政务服务网申报、管理平台调度、业务系统办理和政务服务网反馈。全省统一受理平台。按照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要求,建设全省统一受理平台,完成统一受理平台的基础功能开发,集成国家、省级垂管业务办理系统受理服务接口,实时调用省事项管理系统的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查细则,并制定统一受理标准和分发标准,逐步实现同一事项全省无差别受理、全省通办。(3)第三方支撑统一支付平台。持续完善升级统一支付平台,形成统一的线上支付渠道。通过整合各类线上支付渠道,拓展支付

38、、结算和管理功能,满足用户线上缴纳非税类费项、公共服务类费项的需求,并为各级各部门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统一、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实现非税缴费、公共服务缴费等收费业务的网上缴纳,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受理、办结。物流配送平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有关公文证照寄递管理规定,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省邮政分公司建设省统一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政务服务涉及的申请材料和办理结果的传递交接。支持统一的物流配送及对配送结果跟踪管理,实现配送地址一次录入,多点共享,订单统一调度,智能分派。支持在第三方平台应用,实现用户通过移动APP进行网上支付与物流对账。4.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网络

39、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国家相关制度要求,建立“立体防护、多方联动”的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自主可控技术支撑,增强安全管理、安全保障等全方位防护能力。(1)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通过设置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估等方式,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边界明确、权责清晰”的统一安全管理机构,定义并明确数字政府各参与方的安全职责,配备安全岗位人员,建立人员和岗位管理相关制度,明确各地各部门各系统的安全职责及边界。进一步强化全省统筹规划,完善“纵向监督、横向联动”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层面实现全省统一、协同联动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机制。制定数字政府

40、安全工作总体方针,规范数字政府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操作规程、手册等。在满足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相关法律的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安全风险、业务流程等因素,落实标准规范、风险评估、检查指导、考核监督等制度,定期开展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专项督查,实现安全工作可量化,安全绩效可视化的目标。(2)加快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健全集安全监测、威胁预测和态势感知于一体的安全态势分析机制,为全省统一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故障排除提供支持。建设省安全监测与感知平台,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态势展现和预警通报等核心功能,并与国家信息中心安全监测平台及各市(州)监测平台对接,达到情报共享和应急联动的目标,实

41、现从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到应用层的全方位安全态势感知及快速的故障排除。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政府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全域安全态势与预警处理、云安全能力平台、安全数据分析平台、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攻防演练平台、密码支撑体系等。(3)强化自主可控技术支撑。根据国家法律、政策法规、文件要求采用国产密码及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建设数字政府国产密码基础支撑体系,开展国产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密码应用及自主可控安全性评估审查制度,助推云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等方面国产化替代进程,推动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在重要领域的应用。(二)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部分聚焦部门核心业务职能,以部门业务

42、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数据汇集融合为基础,以大系统理念实现部门协同与省市联动,为民生保障、产业经济、生态保护和文化发展等政府治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撑。5.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充分整合和利用政府、社会数据资源,以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营商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监测分析、目标设定、政策制定与评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1)疫情防控“一库八系统”。推进疫情防控“一库八系统(疫情防控专题数据库,省防疫信息系统、省新冠肺炎疫情线索上报系统、全省防疫物资管理系统、省疫情排查管理系统、省居民健康网上登记系统、滞留在鄂人员困难上报系统、健康码系统、复工复产专栏等)”

43、建设,加快防疫信息化项目集约共享审核。统筹推进全省防疫数据资源归集,通过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积极申请国家部委防疫数据,及时上传我省防疫数据,完善多元数据信息归集和共享机制,着力形成“汇集分析研判推送核查反馈”的数据应用闭环。加强数据质量和网络安全管控,防止防疫数据失泄密问题。聚焦疫情防控所需和发展趋势,开发建设数据分析模型,加强数据分析、形势研判和信息推送,辅助领导科学决策。(2)营商环境评估数字化应用。围绕我省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以大数据能力平台汇聚的相关数据资源为支撑,依托市(州)数据平台,多方面采集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相关数据,建设营商环境评估数字化应用。通过评估引擎及相关

44、管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建模运算,输出不同类型的评估数据,并根据不同维度输出评估报告,每月定期对各地各部门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同时支持本地特色指标数据采样和评价。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指标评价能力、具有移动化、大屏幕输出等多样化的展示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常态化的营商环境评估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我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3)区域经济发展数字化应用。按照“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汇集共享,加强区域经济动态监测、趋势研判,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应用,支撑区域经济数字化高效管理和协同服务,促进区域发展更平衡、城乡融合

45、更充分、产业布局更优化、特色优势更彰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4)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食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建材、纺织、冶金等行业树立一批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标杆,发展基于数据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等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参与标识解析、控制和应用协议研制工作,开展标识试验和规模应用试点,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

46、析体系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5)商务经济数字化应用。加强全省商务数据统筹协调,推动商务信息集成共享,增强对商务运行的掌控能力,建设一体化的商务经济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对商务系统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内资、口岸建设、电商服务、消费市场等方面的数据以及来自电商平台和发改、工商、统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持续采集、交换、存储、整合、清洗,形成全省统一的商务数据库。建立多个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消费市场综合应用子系统、外贸发展应用子系统、外资利用应用子系统、外商投资应用子系统、内资综合应用子系统、口岸综合应用子系统、电子商务应用子系统等,实现业务各类数据

47、的查询分析及智能挖掘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分析手段,对商务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实时动态多样的专题展示,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6)国土空间开发治理数字化应用。依托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开发治理数字化应用系统。通过强化遥感AI、时空数据能力,实现国土空间开发治理及数字化应用;对拟开发项目自动评估,实现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的评估分析;实现国土空间开发监测预警,达到规划科学的最大效益;通过各类数据指标预判土地供给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7)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数字化应用。积极发挥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和服务作

48、用,建设全省地方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数字化应用,支持地方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决策。通过行业监管、风险预警、协同办公、金融服务等功能支撑,实现对我省“7+4+N”类金融机构的行业监管,与公安、法院、检察、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市级金融监管局协同办公,充分利用我省政务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优势,聚合互联网舆情数据和第三方商业数据,搭建大数据新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模型,跟踪监控对象风险情况,预警提示,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定性和定级,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穿透式监管和地方金融安全的风险预警,为金融行业监管、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依据,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扩展业务系统,逐步实现对全省地方金融系统业务的统一运维、统

49、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监管。(8)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数字化应用。建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数字化应用,与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省级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和信息互通,实现中小企业信息一网查询,打造促进银企信息对称、金融信贷产品和融资需求对接的全省统一的综合融资平台枢纽和基础设施,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发布、受理业务、竞价撮合,以及企业在线注册、发布融资需求、在线融资对接,为金融机构以及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类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为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受理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银企融资数据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行政监管和产业扶持提供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