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_十一五_发展规划精编版[44页].docx

上传人:yan****nan 文档编号:896240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_十一五_发展规划精编版[4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_十一五_发展规划精编版[4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_十一五_发展规划精编版[4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_十一五_发展规划精编版[44页].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前 言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本着管理、监察、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依照纲要中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参考提纲编制自治区煤矿安全“十一五”规划。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受地方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内蒙古煤矿监察局在“十一五”期间,将面对进一步扩大煤

2、炭生产的挑战。这就需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力度,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素质,提高安全装备水平,以防止和减少煤矿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财产、职工生命安全和“十一五”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煤炭工业是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开采起步较早,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全区乡镇和民营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装备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如不尽早扭转这种局面,势必影响自治区煤炭工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推动自治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满足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规划中对自治区的煤炭资源分布、赋存条件、开发利用格局、市场需求,以及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

3、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区煤矿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的重大系统工程。煤矿安全 “十一五”规划的落实,特别是规划实施的重大系统工程,还需要做具体细致的工作。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水平低的状况将得到好转,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一、煤矿生产现状1 煤矿生产现状1.1 煤炭资源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约2 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约1 700公里,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现辖3盟9市,自西至东依次为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

4、、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和预测的含煤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8.46%。在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有67个旗县赋存煤炭资源。1.2 煤炭资源分布及数量截止2003年底,全区煤炭资源地质远景储量为1.2万亿吨,煤炭地质保有储量2 23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3 %,列全国第二位。全区亿吨级以上煤田28处,占全区煤炭资源储量的97.38%。其中:15亿吨煤田9处,610亿吨煤田2处,1125亿吨煤田5处,2650亿吨煤田3处,51100亿吨煤田3处,101200亿吨煤田3处,200亿吨以上特大型煤田3处。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赤峰

5、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我区煤炭品种较为齐全。按照煤炭变质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各煤种所占比例分别为:褐煤占44.3%;长焰煤占12.6%;不粘煤40.4%;气煤占0.4%;肥煤占0.1%;焦煤占0.78%;贫煤占0.07%;无烟煤占0.21%。其中:褐煤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和锡林郭勒盟,不粘煤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炼焦煤主要分布在乌海市和包头地区,无烟煤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古拉本地区。1.3 煤炭资源开发状况及布局截止2003年底,全区有煤矿1 297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2处;国有地方煤矿94处;乡镇和民营煤矿1 141处,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

6、勒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乌海市。根据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全区煤炭工业布局重点建设7个大型煤炭基地。七大煤炭基地基本情况见表1。全区2003年煤炭产量15 042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8 100万吨,国有地方煤矿553万吨,乡镇和民营煤矿6 389万吨。其中七大煤炭基地煤炭产量8 326万吨。“十一五”末,七大煤炭基地规划生产能力达到 56 196万吨。七大煤炭基地基本情况表表1序号基地名称主要包括的煤田煤炭保有储量(亿吨)主要煤种现有生产能力(万吨)“十一五”末规划生产能力(万吨)1呼伦贝尔基地扎赉诺尔煤田陈旗煤田大雁煤田伊敏煤田279.5褐煤1 5006 2502霍白平基地霍林河

7、煤田白音华煤田平庄煤田273.7褐煤2 00010 2203胜利煤炭基地胜利煤田226.8褐煤606 6604准格尔基地准格尔煤田263.9长焰煤1 30011 1005东胜万利基地东胜煤田921.8不粘煤1 60018 3006乌海基地乌达煤田桌子山煤田35.2焦煤1 8002 9007古拉本基地贺兰山北端二道岭煤田3.31无烟煤66766合 计2 004.218 32656 1961.4 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自治区含煤地层有古生界石炭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及侏罗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1.4.1 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含石炭系中、上统(C2、C3)及二迭系下统(P1)。在此期间,正值我国广大地区气候适

8、宜成煤,但是沉积状况及含煤区域有所不同。内蒙古阴山山脉及其延续部分,在中、晚石炭纪海浸之时,为一长轴隆起,在古陆上众多的凹陷之处,沉积了陆相含煤地层。其中有山间地型聚煤盆地内沉积的纯陆相粗碎屑岩含煤建造和山间楔型槽地内形成的含煤建造。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由于海浸的时间较长,地壳活动相对剧烈,常伴有海底火山喷发及岩浆浸入。该海槽区域的沉积建造中,含煤稀少,仅个别地段出现炭质板岩、石墨或无烟煤煤线。华北地台为一相对稳定的海浸区域,在此期间形成了大面积的海陆交互的含煤建造。由于地域稳定沉积连续,形成陆相煤系。石炭二选纪煤田从南至北,含煤性由好变差。它是我区主要炼焦用煤产地,煤层层位稳定。1.4.2

9、侏罗系含煤地层侏罗纪是继石炭二选纪的又一次重要的聚煤时期,包括下侏罗统延安组,中、下侏罗统和上侏罗统含煤地层。早侏罗纪鄂尔多斯为一宽广陆盆,时值气候暖温,植物丛生,湖泊、沼泽连绵广布,沉积了延安组陆相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稳定,含煤性较好,煤系地层分布面积宏广,储量丰富,产状平缓,无重大构造及岩浆活动。中、下侏罗纪含煤地层,除鄂尔多斯盆地外,其它各处都随燕山运动,出现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了互相隔绝,高差很大的中、小山间谷地。其内沉积了含煤地层,由南至北有:芨芨沟组、石拐群和阿力垣合力群。此期间,含煤地层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地层厚度愈来愈大,含煤性相对变差。晚侏罗纪造山运动更显剧烈,除出现山间盆

10、地外,又形成若干呈北东方向排列的地堑式断陷盆地,岩浆侵入活动明显。含煤建造常与火山岩建造交替产生。此种情况在我区东部最为典型,分布于东部和阴山以北地区,属陆相沉积,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1.4.3 第三系含煤地层历经漫长阶段的侵蚀夷平,至第三纪时,全区大部区域已成地势低平的、茫茫准平原。平原上分布众多湖盆,由于环境的有利、植物茂密,沉积有含煤建造。此间形成的煤层属不稳定至极不稳定型煤层。1.5 未来煤炭产量供需形势我区煤炭工业产品可分为区内和区外两个市场。1.5.1 区内煤炭需求形势预测我区主要耗煤行业需求煤炭情况预测见表2。主要耗煤行业需求煤炭情况预测表表2序号需求煤炭行业2005年201

11、0备注项目规模能力需求煤炭预测量项目规模能力需求煤炭预测量1电力行业1 932万千瓦5 700万吨6 092万千瓦19 000万吨规模为火电装机容量2焦化行业700万吨2 000万吨1 000万吨3 000万吨规模能力为焦炭产量3煤炭液化行业2 000万吨7 400万吨规模能力为成品油产量4冶金工业800万吨900万吨1 000万吨1 100万吨规模能力为钢铁产量5建材行业1 100万吨700万吨1 500万吨9 500万吨规模能力为水泥产量6化工行业550万吨700万吨化肥、烧碱、纯碱需煤量7其它行业消费1 000万吨1 800万吨合计10 830万吨33 950万吨1.5.2 煤炭出区销售

12、市场需求形势预测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全国煤炭供应2005年和2010年分别缺口5 000万吨和20 000万吨。我区是煤炭储量和产量大区,产量除满足区内的需求外还要支援外省市对煤炭的需求。2002年我区煤炭出区销售量达到5 586万吨。为了充分发挥我区煤炭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换步伐,我区争取2005年煤炭出区销售14 000万吨。考虑到“十一五”期间,我区电煤消费量增大,到2010年煤炭出区销售量规划为16 000万吨左右。1.5.3 煤炭供需形势2005年和2010年,我区煤炭总需求分别为25 000万吨和50 000万吨。根据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在“十五”后二年和“

13、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一批煤炭项目,可以满足区内外煤炭需求。2. 煤矿结构2.1 煤矿分地区、分类型数量分布全区煤矿共1297处,其中露天矿33处,井工矿1264处。分地区分类型及数量见表3。全区煤矿分地区、分类型、数量分布表表3序号名 称矿井数矿井规模(万吨/年)备注合计露天井工12012045301海拉尔分局12651211041122赤峰分局18318165261753包头分局70987011316774乌海分局279227754270合 计1 297331 26418451 2343. 煤矿自然灾害状况3.1 瓦斯灾害状况由于我区煤炭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复杂,煤变质程度高,后期岩浆活动强烈

14、的地带,瓦斯含量大。根据煤田所处的构造位置和瓦斯分布规律,以及煤矿瓦斯涌出情况,全区可划分为三个瓦斯分带。通辽东胜低变质低瓦斯带该瓦斯带内分布有元宝山、准格尔和东胜煤田。依现有资料,瓦斯相对涌出量均小于10立方米/吨,一般在0.255.76立方米/吨。呼伦贝尔、巴彦呼硕、阿拉善低变质低瓦斯带该瓦斯带内分布有呼伦贝尔煤炭基地、霍白平煤炭基地、胜利煤炭基地及阿盟西大窑等诸煤田。瓦斯相对涌出量较低,一般在0.619.5立方米/吨。大兴安岭、大青山、桌子山中及中高变质高瓦斯带包括大杨树、大青山、桌子山等煤田,乌达矿区及古拉本地区的煤田。瓦斯相对涌出量可高达166.39立方米/吨。3.2 自燃发火我区低

15、变质程度的褐煤、长焰煤、不粘煤,资源储量占全区煤炭总储量的87.81%。这些煤炭资源多为中厚和厚煤层赋存,属极易自燃煤层,自燃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一些煤矿采用分层开采造成采空区遗煤多,氧化时间长,极易发生火灾事故。我区煤田火灾燃烧了多年,绝大多数都是由小煤窑乱采滥掘,无人管理引发的火灾。如:古拉本煤田、乌达煤田火灾。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一些井田火灾也时有发生。煤田火灾不但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威胁着周边几十万人民群众的生活。3.3 煤 尘我区低变质程度的煤占绝大多数,这些煤易粉碎,爆炸指数偏高。东部区褐煤、中部长焰煤和不粘煤的主采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一般在4286%之间,均具有爆

16、炸性。西部高变质程度的炼焦煤和无烟煤相对煤尘爆炸指数低一些,一般在35%以下,但局部煤层达到46%,相对也有爆炸可能性。全区各矿区近年来由于煤尘引起的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煤尘灾害不仅影响安全生产,也对职工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尘肺病人逐年在增加。3.4 水 害3.4.1 地面水害我区东西直线距离2 400公里,由于气候的影响,东部区降水量达到500毫米/年。而西部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年以下。因此,东部区各矿区均存在地面水害的威胁。1998年的洪水,使呼伦贝尔市地区的多个矿井被淹,造成重大损失。据资料记载东部区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洪水。因此,地面水害是东部区煤矿重点防

17、治灾害之一。西部区年降水量较少,但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在沟谷中可形成洪流,对部分矿井形成威胁。因此,西部区对地面水害的防范也不能忽视。3.4.2 矿井水害我区东部区地下含水层厚度较大,含水丰富,承压水头高,压力大,矿井涌水量相对较大。水害事故时有发生。相对西部区地下水文条件简单,涌水量较小。但是老矿的采空区、老塘,以及小窑关停造成的积水对矿井危胁严重,透水事故也时有发生。2004年4月30日乌海鑫源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下落不明。3.5 顶 板我区各矿区开采煤层的顶板绝大部分属于较稳定型顶板,开采深度在400米,一般不易发生大的顶板事故。但由于地方小型煤矿开采方式落后

18、,支护措施不得当,加上煤田局部区域煤层顶板的特殊性,顶板事故经常发生,造成人员的伤亡。3.6 其它灾害除矿井常见五大灾害外,随着煤矿规模的扩大,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电、运输等方面的伤亡事故也有发生。我区大型露天煤矿有多处,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大型煤矿机械综采设备较多。这些设备体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因此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机电、运输等方面的伤害隐患。4. 煤矿开采条件及机械化水平4.1 煤矿开采条件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我区煤炭变质程度低的煤种,资源储量丰富。煤层赋存属稳定较稳定,倾角平缓(在014度),构造简单,煤层厚度大,属厚及特厚煤层。开采深度一般在300米以内,无地温和其它

19、危害安全因素。如东部区的褐煤煤田,准格尔煤田和东胜煤田。我区煤炭变质程度较高的煤种,资源储量相对较少。煤层赋存属较稳定到不稳定,倾角大,构造复杂,厚度为薄至中等厚度煤层。相对瓦斯等级为高瓦斯区。煤层顶底板情况也较特殊,由于开采深度在300米以内,无地温和其它危害安全因素。如乌海地区焦煤基地的桌子山煤田和阿盟无烟煤基地的贺兰山煤田。我区大部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基本为国有大型企业以露天和井工矿开采。中小型煤田开采条件复杂,煤层薄赋存不稳定,倾角属急倾斜煤层。煤层顶底板岩性复杂,强度较低,瓦斯含量高。这些煤矿为乡镇民营企业在开采。4.2 煤矿机械化水平全区重点大型煤矿(露天、矿井)机械化水平都达到了

20、100 %。乡镇民营煤矿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开采方法较为落后,机械化水平很低。这些小煤矿只有提升,井下运输方面有采用机械的。其它小矿还有采用炮采、畜力车运输。总体上,乡镇和民营煤矿机械化程度不足50 %。5. 煤矿职工人员素质全区现有不同所有制在职、在岗人员为153 790人。在职人员素质情况见表4。 全区煤矿职工人数及文化素质表表4职工总数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初中以下备注海拉尔46 90274921 88112 38232 140赤 峰39 445411 5353 78916 65817 422包 头32 6881883 6706 5972 233乌 海34 75524772 54114 4

21、1017 325合 计153 790502 69211 88150 04789 120比例(%)1000.031.757.7332.5457.95二、煤矿安全状况1.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1.1 近五年煤矿事故状况近五年内,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近五年内全区煤矿事故情况见表5。1.2 近五年职业病人数及其损失全区现有职业病人1 476人。其中I期134人,II期264人,III期1 078人。每人每年损失按8 000元计算,五年共损失1 180.8万元。近五年职业病发病人数情况详见表6。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一月十八日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17:52:161999-200

22、3年全区各类煤矿死亡事故情况表表5年度企业性质死亡累计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水害事故火灾事故其它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起数人数起数人数起数人数起数人数起数人数起数人数起数人数起数人数起数人数1999年1803144.72000年小计14525075852711133262855413553.6国有重点431002224555131522地方国营202288131155331422乡镇煤矿8212845532153228102239112001年小计95145567013443388224911881.9国有重点30401625231155221133地方国营161714151111

23、乡镇煤矿49882630114111333811442002年小计9816658759504518135628241.36国有重点24304411221313221611地方国营1927121911441112乡镇煤矿551094252849111122132003年小计881605566146522101112513111.03国有重点172111123633地方国营1234891221122乡镇煤矿591053645103711561251311近五年职业病发病人数情况表表619992000200120022003计经济损失(万元)海拉尔5650494837240192赤 峰9062796

24、147359287.2包 头8779715729323258.4乌 海12211711210796554443.2合 计3553283112732091 4761 180.81.3 近五年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五年里,全区煤矿事故共造成经济损失15 525万元,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详见表7。近五年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表表7 单位:万元19992000200120022003合计国有重点1 6801 5006004503154 545地方国有4503302554055101 950乡镇煤矿2 5801 9201 3201 6351 5759 030全区合计4 7103 7502 1

25、752 4902 40015 5252. 煤矿防灾系统及安全装备现状2.1 瓦斯抽放系统全区高瓦斯井田内的国有大型煤矿建有瓦斯抽放系统,但大部分设备经多年运行已到了更新时间。在低瓦斯矿区的国有大中型煤矿,随着采掘深度的延伸,一些综放工作面出现高瓦斯区域或局部瓦斯突出现象。单纯采用加大风量稀释瓦斯浓度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瓦斯超限问题,而且加大工作面风量又使得漏风量增大。增大“三带”宽度,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无法解决。因此在高瓦斯区域和局部瓦斯突出的矿井也需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高瓦斯矿区的地方国有中型煤矿瓦斯抽放系统还很不完善,乡镇和民营小型煤矿基本没有配备,存在着瓦斯危害的隐患。2.2 安全监控

26、系统及安全仪器、仪表区内国有大型煤矿全部配有安全监控系统,部分煤矿的设备科技含量低,需要升级更新。地方国有中型煤矿80%安装了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乡镇民营煤矿均没有按装安全监控系统,仅有简易的检测仪器。全区安全检测网路尚未建立。2004年国家准备用国债补助资金为我区年产30万吨以上的12个国有地方煤矿配备安全监测系统。2.3 防灭火系统区内大型煤矿矿井全部配有防灭火系统。绝大多数的中、小型煤矿,在矿井防灭火的方法上,仍是采用传统的水砂充填的单一方法。这种方法只是事后处理型的灭火手段,而在预测火灾事故和有效控制火灾方面还远远不够。另外,由于前些年小窑的开采,以及一些矿井改变开拓方式,破坏了保安煤柱

27、,使封闭的小窑火区活动频繁,有害气体渗入井下,发生自燃火灾现象。由此引发的煤田火灾,已给国家煤炭资源造成了巨大损失。煤田火灾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2.4 防尘系统全区大中型煤矿在防尘系统方面做的较好,特别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井,在采掘工作面、运输巷道、转载点等均配有喷雾洒水装置、水幕,以及隔爆水槽等设备,基本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对扬尘系统的要求。防尘用水源采用地面水池和利用矿井涌水而修建的井下静压水池,可以满足防尘系统的用水。但是由于这些设施、设备运行多年,现已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需进行系统维修与更新。区内小型矿井在防尘系统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般情况是设施,设备不完善,不配套,甚至达不到煤矿

28、安全规程的要求。近年来煤尘事故都发生在这些小型煤矿中,亟需对小型煤矿进行改造。加强防尘系统的建立和完善。2.5 防水系统2.5.1 地面防水系统我区东部区降水量较大易发生洪水灾害,地面防洪堤坝、疏水系统、抽排系统是矿井建设的主要工程之一。目前一些老矿的设施和设备已使用多年,堤坝失修、设备老化,存在很多问题。还有一些矿井堤坝设计能力相对抗洪级别较低,如遇较大洪水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个别矿井地表塌陷区的防洪系统,由于后期投入不足,抗灾能力极差,急需进行整治。2.5.2 矿井防水系统全区大型矿井井下防水系统健全,能够满足煤矿安全规程中对矿井排水系统的安全要求。多数中型矿井主排水系统,由于服务时间长,设

29、备、设施老化,已不能适应矿井涌水量逐年增大的实际状况,而且应急能力差。我区乡镇和民营小型矿井防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较严重,70%的矿井防水系统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防水措施不建全,不按规程进行探防水,至使水灾事故时有发生。2.6 机电、提升运输系统全区大、中型煤矿机电、提升运输系统健全,主运输系统为胶带机提升,辅助运输为轨道,电机车牵引运输。双回路供电,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有一些老矿早期投入使用的入井电缆线路设计的承载能力小,满足不了矿井深部开采负荷增长的需要。同时,使用的设备技术落后。有些低压开关无漏电闭锁保护,电机启动器没配备真空开关,有的综合保护装置设置不全,以及掘进供电系统没有实现

30、“三专两闭锁”等等。在运输、提升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防跑车装置还是简易的手动车闸或阻车器,没有自动防跑车装置等。区内乡镇和民营小型煤矿在机电、提升运输方面大多数采用罐笼、箕斗等提升设备,一些平硐矿井采用防爆车运输。还有相当部分的小井仍在使用畜力车运输,这些小型矿井存在的问题较多。区内还有一些矿井是单回路供电,而且设备陈旧,存在安全隐患。2.7 应急救援体系及装备我区现有9支煤矿救护大队,救护指战员仅800名。其中,8支煤矿救护大队是大型煤炭企业自建的救护队伍,分别隶属于平煤集团、呼煤集团、神华集团和内蒙古太西集团,1支煤矿救护队隶属于鄂尔多斯市,服务于地方和乡镇集体煤矿。其余各盟市还未建立

31、煤矿救护队伍。我区矿山企业遍布全区,点多面广,特别是小型煤矿数量众多,水、火、瓦斯、煤尘及顶板等危险源无处不在。由于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分散,且集中在大型煤矿企业,各处的乡镇民营小型煤矿没有应急救援保障。一旦发生事故,需通过政府向大型煤炭企业的救护队伍求援。而且由于应急救援通讯系统不完善,信息不畅贻误战机,相距路程远,满足不了安全规程30分钟到达现场的要求。至使灾害事故扩大,伤亡人员增加。我区现有的煤矿救护队伍装备也已落后,在为本企业提供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只能兼顾了一部分乡镇和民营煤矿的应急救援工作,绝大部分乡镇和民营煤矿得不到应急救援保障。3. 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国际比较我区安全生产现状与世

32、界其它产煤国家,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各类事故频繁发生,人员伤亡数量大,职业病危害严重等。其它产煤国都设有垂直、独立的监察机构,并将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分开。这些国家的百万吨死亡率很低。相比较我区在安全监察,安全生产管理上,无论从机制、装备、资金的投入,培训及管理等方面差距很大。急需加强该方面的建设,争取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世界平均水平以下。4.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预测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加大,安全专项整治的不断深入,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将逐步好转。近五年内,事故发生起数虽有起伏,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伤亡人数逐年减少

33、。我区煤炭工业规划到2010年,原煤产量将达到50 000万吨。比2003年的产量15 000万吨增长233.3 %。产量大幅度的增长,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形势是很严峻的。须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和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生产和安全两个目标的共同实现。5.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5.1 煤矿安全防灾系统及装备区内中直国有重点煤矿安全防灾系统及装备较为完备,但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安全防灾系统和装备需进一步完善,以跟上现代化安全生产的步伐。大部分国有地方煤矿由于多年安全投入不足,加之设备落后、老化,急需进行改造和配置。乡镇和民营煤矿的情况更差,除大型民营煤矿外

34、,多数煤矿只配备了建矿必须的安全设备、设施,且装备水平低。因此煤矿的事故隐患多,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差。安全生产形势严峻。5.2 煤矿安全投入进入九十年代后,煤炭市场需求不旺,加之煤炭企业负担日益加重,自治区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基本到了最低点。虽然各煤矿都对安全投入做出竭尽全力的工作,但欠账还是很多,加之安全装备陈旧、水平低下,急需各方努力,加大煤矿安全投入。5.3 煤矿人员素质中直国有煤矿人员素质较高。但为了适应新时期煤炭生产要求,尚需引进、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对全员职工要进行阶段性培训教育。国有煤矿人员素质基本达到行业要求。乡镇民营煤矿人员素质低,需要在招聘和职工培训、宣传教育等环节,把好关口,努力

35、提高职工的文化、业务素质。全区煤矿职工人数及文化素质情况详见表4。5.4 煤矿安全科研、教育自治区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科研、教育体制基础薄弱,安全科技意识尚未形成,还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各地区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装备与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安全培训要求。5.5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国有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健全,尚能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但仍需要经常完善和调整,才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乡镇民营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也较建全,但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并且要严格执行。现自治区各级监管机构对

36、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人员、装备不足,还不完善。5.6 煤矿安全监管体系自治区煤矿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在各地区的监管机构及其监管队伍建设上尚不健全。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上,还需进一步提高。5.7 煤矿安全救援体系自治区煤矿安全救援体系正在建设中,尚未完成。计划“十五”末建成自治区人民政府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协调指挥救援工作。并在各煤炭资源区,成立应急救援基地和区域救护大队。5.8 煤矿安全法律体系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由

37、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加之煤矿执法细则不健全,操作有一定难度。5.9 煤矿安全文化体系各大型煤矿均有培训机构和图书资料室及广播宣传站,并且一直做着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小型煤矿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不建全。从自治区总体上看,煤矿安全文化体系还不规范,舆论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呈现时冷时热的局面,安全文化音像制品不普及。三、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方针,目标及主要任务1. 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方针煤炭工业是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区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东西部跨域长,差别大,煤矿开采条件复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极为严峻。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方

38、针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统筹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确保自治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 规划目标2.1 煤矿规模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的西移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能源的需求量日渐凸显,煤炭产量也随之逐年大幅度增加。根据自治区东西部不同地域的不同煤种和煤炭产量,按照七大煤炭基地发展规划要求,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50 000万吨。煤矿规模发展要逐年逐项有计划的发展,逐步关闭小型矿井,“十一五”期间关闭10万吨以下矿井。2.2 煤矿事故及职业危害控

39、制目标要在全区范围之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010年将全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 0.8 %之内。全区煤矿绝对死亡人数每年平均递减2 %,职业病控制在1 600人之内,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3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监管体系建设目标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安监队伍的自身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过关”的执法队伍。2.4 煤矿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目标自治区煤矿安监局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特点细化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范,为建设地方煤矿生产的安全技

40、术标准夯实基础。2.5 煤矿安全管理目标煤矿安全管理涉及各个方面,是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每个矿井都建有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安全隐患是潜在的事故发生源。执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隐患的整改执行“分级负责、责任落实”的原则,达到对安全隐患实施动态管理的目标。2.6 煤矿安全支撑体系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区建成安全应急救援基地4个,区域矿山救援大队5个,矿山救护中队4个,覆盖全区所有矿山救援区域。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 主要任务3.1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规程和技术标准自治区煤矿安监局要在已有的法律

41、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制定行业自己的能够指挥生产、保障安全的作业规程和技术标准。3.2 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体系“十一五”期间,构建起“由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逐步形成完善的安全监察、监管体系。3.3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区要在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的环境。3.4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十一五”期间,制定适合我区安

42、全生产的科技发展规划,争取建立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基金。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安全科研资源,把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安全生产技术难题列入攻关计划。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创新的步伐。3.5 加强煤矿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快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抓好安全科技示范和安全专业人员的培养,做好组织安全生产人员培训等工程。3.6 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矿很难控制不发生事故。当煤矿一旦发生事故,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组织抢险救援,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编制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十一五”期间要落实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3.7 建设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自治区地域辽阔,矿产丰富。就煤炭而言,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埋藏着丰富的煤炭,遍布着上千座煤矿。因此,煤矿安全信息管理是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的一种很重要的管理办法。“十一五”期间,全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煤矿安全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处理、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和预测事故隐患。3.8 加强煤矿安全隐患监控与管理煤矿安全隐患是潜在的事故发生源。利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将采掘系统、通讯系统、运提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纳入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十一五”期间,全区所有的矿井都要安装安全监测系统,对矿井瓦斯、煤尘、煤火等灾害实施监控。3.9 强化煤矿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尘肺病是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