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精编版[49页].docx

上传人:yan****nan 文档编号:896228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精编版[4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精编版[4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精编版[4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精编版[49页].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审 定: 廖双明审 核: 吕天競 朱根权校 核: 吴有星项目负责人: 吴有星编 写: 吴有星 余欣云李四发 王建俊 郑积花衢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二OO六年五月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一月十八日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17:52:16目录1 峡口水库基本情况 011.1 工程概况 011.2 工程建设概况 031.3 工程运行情况 061.4 大坝安全监测情况 092 峡口水库大坝安全分析评价 102.1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102.2 工程质量评价 112.3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152.4 防洪标准复核 182.5 结构安

2、全评价 242.6 渗流安全评价 322.7 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安全评价 362.8 抗震安全复核 373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38附图1、峡口水库位置示意图附图2、峡口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附图3、峡口水库大坝横断面图附图4、扬压力观测孔平面布置分布图附图5、扬压力观测孔纵断面布置图附图6、基础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附图7、基础排水系统纵断面布置图附图8、输水系统平面布置图附表1、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孔基本情况一览表附表2、大坝坝基扬压力测压管观测情况表附表3、灌浆廊道排水孔情况一览表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峡口水库基本情况1.1 工程概况 峡口水库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境内的江山港上游峡口镇

3、以上2km峡里村。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99.3km2,总库容为6340万m3,正常库容4680万m3,防洪主要保护对象有:江山市区、峡口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试点镇)、贺村镇、205国道、浙赣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黄衢南高速公路。设计灌溉面积2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5万亩,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2005年6月7日被国家防总确认为全国防洪重点中型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输水隧洞、电站、筏道以及上坝公路等组成。工程于1966年9月动工兴建,当时设计坝高25m(从191.00m高程算起,吴淞高程系,下同),库容为1200万m3。1967年3月经上级有关部门

4、批准,坝高增加到32m,1967年12月,经省军管会批准,坝高又增加到46m(最低建基面高程为175m,按最低建基面至坝顶计算最大坝高为62m),总库容达6340万m3。1971年7月大坝完工。水库电站于1973年5月投产发电,装机容量为24Mw,1997年3月电站增机扩容,增加装机容量为22Mw,2003年7月原24Mw机组技改,技改后装机容量为25Mw,目前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4Mw。工程管理机构为江山市峡口水库管理局。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水库工程为等工程,拦河大坝、输水隧洞进水口为3级建筑物,输水隧洞洞身、电站为4级建筑物,水库大坝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

5、设计洪水位241.95m,相应库容5940万m3;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243.35m,相应库容为6340万m3。2、 工程特性表表1.1 峡口水库工程特性表水文特征集水面积km2399.3主流长度km36河道坡降%6.37多年平均降雨量mm2052.7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5.350年设计洪峰流量m3/s2504500年校核洪峰流量m3/s357350年设计下泄流量m3/s2200500年校核下泄流量m3/s3180水库特征正常蓄水位237.00m相应库容4680万m3梅汛期限制水位237.00m相应库容4680万m3台汛期限制水位237.00m相应库容4680万m3发电死水位220

6、.00m相应库容1620万m3设计洪水位(P=2%)241.95m相应库容5940万m3校核洪水位(P=0.2%)243.35m相应库容6340万m3大坝坝型埋石砼重力坝最大坝高m62坝顶高程m243.6防浪墙高m1.2坝顶宽/坝底宽m4/58坝顶长/坝底长m286/110放空排砂洞洞长m50洞径m2.5进口/出口高程m192/191泄流量(220m)m3/s54泄流量(225m)m3/s72泄流量(230m)m3/s86泄流量(237m)m3/s112溢流坝形式开敞式实用堰堰顶高程m237溢流坝长度m100泄流量(P=2%)m3/s2200泄流量(P=0.2%)m3/s3180输水隧洞洞长m

7、206.7洞径m4进口底板高程m196出口中心高程m189.5设计流量m3/s26.4电站装机容量Mw14设计发电水头m43.6/36最大发电流量m3/s40实际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2930设计年发电量万kwh26301.2 工程建设概况拦河坝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2m,坝顶高程243.6m,防浪墙顶高程为244.80m。拦河坝从1966年9月开工,1971年7月完工。1.2.1 工程规模的变更拦河坝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工程规模的变更。第一次扩大初步设计于1966年9月完成,坝高为25m,1967年3月23日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以建字99号文批复同意加高7m,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

8、967年5月完成了32m坝高的修改设计工作。1967年12月22日省军管会以(67)浙军生农字第240号文批复同意大坝坝高46m。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68年5月基本完成了46m坝高规模的修改设计工作。1.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坝址为U型河谷,河床宽110m,坝基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弱微风化熔结凝灰岩,上部风化层渗透性较好,单位吸水率较大,下部基岩渗透性较小,为相对不透水层,单位吸水率为0.001.85L/minmm。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埋藏在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坝基内没有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共有11条断层,以陡倾角顺河方向(或斜交坝轴线方向)为主,断层宽度小于1m,一般在0

9、.10.5m,左坝肩断层较发育,有7条小断层分布,致使岩石破碎、风化;河床中F14、F15以及F12断层延伸较长,F12、F14平行坝轴线方向。1.2.3 拦河大坝 峡口水库大坝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2m,坝顶高程243.6m,防浪墙顶高程244.8m,大坝典型断面详见附图3。大坝共分17个坝段,从-1至15坝段,坝顶长度为286m,其中4至9坝段为溢流坝段,其余为非溢流坝段。3坝段内设放空冲砂洞、水位观测井。1.2.4 溢洪坝 4至9坝段为溢流坝,堰顶高程237m,采用开敞式自由溢流方式。溢流堰面为克奥曲线型式,溢流面采用R200钢筋砼结构。消能方式采用挑流消能,溢流坝长100m,两

10、侧设砼导墙,墙高3.5m,挑流消能反弧段半径为15m,挑流鼻坎高程195.41m,挑射角25 。1.2.5 筏道筏道上游为浆砌石基础,置于基岩上,砌筑质量良好,在浆砌体上发现有数条裂缝,由于基础未设伸缩缝,温度变化形成拉裂。筏道下游在挖方基础上。目前筏道已经停役。1.2.6 输水隧洞 发电输水隧洞位于大坝左岸山坡,进水口底板高程196m ,洞径4m,洞长204.5m,进口为斜坡式进水口,进水口于234m高程处设一检修平台,启闭机平台高程为242m,设1扇平板检修钢闸门,闸门尺寸为34.66541m,用225t固定式卷扬启闭机进行启闭操作,设计引水流量为26.4m3/s,实际引水流量40m3/s

11、。1995年于输水隧洞于0+150m处新增一直径为2.5m的支洞,新增2台机组。1.2.7 放空冲砂洞 放空洞位于3坝段,兼作排砂,进水口底板高程192m,直径2.5m,放空洞设计最大泄量112m3/s,启闭机平台高程为243.6m,检修平台为237m。放空洞工作闸门为22.545m,启闭机为QPQ80。1.2.8 电站 电站为引水式电站,电站原装机容量为24Mw,1995年增机扩容22Mw,2002年对老机组进行技改,技改装机容量为25Mw,目前电站总装机容量14Mw。1.3 大坝运行情况峡口水库是江山市重要水利骨干工程,是峡口水库灌区的水源工程,1973年5月投入运行,梅汛期、台汛期控制水

12、位237m。水库历史最高水位240.49m(1997年7月9日),最大泄流量1369m3/s。峡口水库历年运行情况见表1.2。1.3.1 拦河坝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3.1.1 坝体裂缝 坝体表面发现了大量的裂缝。坝顶裂缝均为横向裂缝,未发现有纵向裂缝。下游坝面裂缝在溢流坝段发现数量较多,非溢流坝段相对数量较少。上游坝面也存在大量的水平裂缝,上游坝面裂缝在1988年曾经用环氧树脂、玻璃丝布进行修补,经过多年的运行,环氧树脂已经失效。在0、3、4、6、7、10等坝段灌浆廊道顶部均发现有纵向裂缝。坝下0+041.5排水廊道的4坝段廊道顶部发现有1条纵向裂缝。坝下0+016排水廊道的3坝段顶部也发

13、现有1条纵向裂缝。表1.2 峡口水库历年运用情况表序号年份降雨量(mm)入库水量(万m3)发电用水(万m3)溢流量(万m3)溢流次数(次)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119732280.94988921970273236239.36225.1219741748.54551630049133187238.93223.1319752806.669187395813005013239.68222.63419762151.257184358942126114239.73222.42519772297.960441378502113611239.38225.63619781583.43876133215

14、49991238.32220.39719791448.9358883017152074238.09220.04819801955.951054327601013611238.47198.71919811849.54434433810950212238.32225.781019821823.24499032679126874239.3203.351119831946.958152322222174615238.87204.641219841867.34825335160114648238.14220.011319851508.4415063422948773237.6221.4814198615

15、52.3312362944821354237.52224.831519872008.454986388471283611238.8225.351619882000.26723341201270357238.85210.821719892325.773401411382879712239.4216.461819901803.1460403749772792239.08225.331919911544.9378472762889236238.18211.92019922114.16820641129246538239.8217.522119931929.266334366822968710239.

16、89217.072219942468.56864141253255879240.16218.92319952254.984003406654719210239.71942419961316.5317352501057246238.27197.052519972121.27348947351244505240.49215.072619982618.68891352249380799239.95215.612719992081.96632550679156679238.9215.62820002090.364015451621795112239.98215.322920012064.4612545

17、032591195238.79218.063020022589.979526605191991211238.75218.173120031487.1277572212576073237.67215.353220041609.2273182233600236.26215.671.3.1.2 坝体漏水 近年来在冬春低温季节,大坝坝体和伸缩缝漏水明显增加,下游坝面有明显的渗漏水及游离钙。1979年大坝灌浆廊道10坝段桩号0+153,高程198.5m处出现一个直径2cm的漏洞,流量达524ml/s,在上游坝面用环氧砂浆进行修补处理,至今未发生漏水现象。1998年2月23日在灌浆廊道0+067.6,高程

18、196m处有一股水射出,实测流量4.5ml/s。1998年3月25日在灌浆廊道桩号0+168.6,高程197m左右,又发现有一股水射出,实测流量5.1ml/s。2003年3月27日发现灌浆廊道内01坝段伸缩缝上游侧底部一股较大的漏水,实测流量180ml/s。这些漏水点在冬春季开始漏水,在夏秋季消失。1.3.1.3 部分排水孔、扬压力孔失效 近年来,从观测资料可以看出,有部分排水孔、扬压力孔已失效。坝体排水孔有堵塞现象。1.3.2 输水隧洞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输水隧洞于1973年5月投入运行,1995年经省水利厅批准,峡口电站从主隧洞桩号0+150处新打一个直径2.5m的支洞,增机扩容了22Mw

19、的机组。目前输水隧洞存在衬砌砼老化;检修闸门锈蚀严重、侧轮装置不起作用等问题;闸门漏水严重;启闭机和电气设备陈旧老化;启闭平台砼老化、剥落,钢筋裸露,启闭机平台承重梁出现了多条裂缝。启闭时,平台晃动幅度偏大;输水隧洞进水口左岸山坡1982年曾发生山体滑坡堵塞进水口,影响发电的事故,后来采用挡土墙分级防护措施解决了山体滑坡问题。由于山体岩石的进一步风化,原浆砌块石挡水墙基础掏空,部分挡土墙已倒塌,需要作进一步的加固处理。1.3.3 溢流坝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在拦河坝一节中所述存在的问题外,溢流坝运行中主要存在砼老化;砼冲刷剥落现象较严重,堰顶砼出现整块剥落现象,溢流面出现了许多剥蚀坑,最深达

20、0.2m;溢流堰顶经过30多年的冲刷,实测现有高程均低于设计高程237m,出现高低不平,最高处为236.96m,最低处为236.82m。坝脚未出现有危害的冲刷现象,近坝脚有淤高现象,但水流对下游岸坡的冲刷比较严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泄洪的主流在左侧,九十年代以后,主流偏向右岸,致使下游泄水河道右岸出现严重的浆砌块石挡墙基础捣空、崩塌现象。1.3.4 放空洞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放空洞兼冲砂作用,一般每2至3年在枯水期启闭冲砂一次,每次放水冲砂时间半小时左右。放空洞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锈蚀严重,止水设施老化,漏水量达0.4m3/s,启闭机和电气设备陈旧老化。1.4 大坝安全监测情况 峡口水库安全监

21、测项目有水平位移、伸缩缝三向测缝、坝体砼温度、基础扬压力、坝基排水孔排水等。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观测,每月观测一次;三向测缝观测每旬逢3观测;坝体砼温度观测每旬逢1观测;扬压力观测汛期逢5、10观测,非汛期逢5观测;水位超过238m时加测;基础排水观测汛期逢4、8观测,非汛期逢4观测;水位超过238m时加测。大坝坚持每天至少两人检查、排水,每月一次集体巡视检查。大坝观测设施均为70年代初期产品,陈旧老化严重,有的设施已经损坏,影响大坝安全监测。2 峡口水库大坝安全分析评价2.1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2.1.1 工程等级峡口水库总库容6340万m3,电站装机14Mw,按防洪标准(GB50201

22、-94)和水利水电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本工程规模为中型水库,枢纽工程为等工程,电站为小型。拦河大坝、发电输水建筑物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厂房级别为4级。 2.1.2 设计标准峡口水库原设计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3级建筑物的设计标准为50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本次大坝安全评价的洪水标准仍设计洪水标准采用原设计标准,即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由于白水坑水库已投入运行,相应提高了峡口水库防洪能力,同时考虑到水库库容较大,校核

23、洪水标准由50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大坝安全评价的洪水标准、坝顶安全超高、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达到以下要求:1 大坝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为1000年一遇洪水。灌溉发电隧洞进水口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为500年一遇洪水。2 坝顶安全超高,正常运用情况下为0.4m,校核运用情况下为0.3m。3 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荷载组合为1.05,特殊荷载组合为1.00。2.2 工程质量评价2.2.1 基础处理 基础开挖深度由地质条件决定,右坝肩(1015坝段),开挖断面与设计断面基本吻合,开挖至新鲜岩石;左坝肩(-13坝段)岩石较破碎,以撬挖为主;河床中46坝段的上游

24、(坝下25以上部分)开挖至175m高程左右,下游按1:10的坡度起坡,开挖高程在179180m左右, 8、9坝段开挖至新鲜岩石。基础开挖基本符合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47-94)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 对坝基内的11条断层,根据断层对坝基的影响分别做了用风镐撬挖以及布置一定数量固结灌浆孔的处理。夹泥层多分布在左坝肩及河床中4、5、6、7坝段的上游,左坝肩以高角度为主,难以挖除,一般未挖除,在夹泥层较多的1坝段上游挖深并加强帷幕灌浆,河床的夹泥层,一般进行了固结灌浆处理。辉绿岩脉采取布置少量固结灌浆孔处理。节理一般采用固结灌浆处理。对基础存在的特殊地质

25、问题,如断层和夹泥层均采取了特殊的工程处理措施,且处理结果基本符合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处理的一般规定。2.2.2 大坝施工质量 2.2.2.1 坝基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 在左坝肩(-12坝段)设单排2m孔距灌浆帷幕,河床(38坝段)设双排(前排孔向上游倾斜7,后排孔垂直)3m孔距灌浆帷幕,右坝肩(1014坝段)设单排灌浆帷幕(1995年12月增设),经检查孔压水试验表明,帷幕防渗体的透水率为0.0027.66Lu,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段次主要分布在坝基的48坝段,施工时对2、4、5、6、7坝段分别加密孔补灌处理,而8坝段透水率3Lu的2段次位于深度较大的孔末段,未作加密孔补灌处理。13坝段的测压管水

26、位在1995年帷幕灌浆后下降,1999年后出现不同程度上升,这与该坝段存在斜交的辉绿岩脉以及未对该处的软弱结构面(夹泥层)进行彻底处理有关,防渗存在薄弱环节。经检查孔压水试验,帷幕防渗体的透水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比例为86.4%,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比例为13.6%。坝基及岸坡的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基本满足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的规定。2.2.2.2 坝体及防渗面板大坝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坝体上游面浇筑混凝土防渗面板,上游坝面防渗面板在212m高程以下厚为3m,以上防渗面板厚为2m,设计抗渗强度在212m高程以下砼采用B6,以上砼采用B4,设计抗渗坝体混凝土标号R18075

27、,根据95组B4抗渗试块中,合格率为79%,根据122组B6抗渗试块中,合格率为72.1%。坝体砼抗压试验合格率为95.5%。设计容重为2.4t/m3,取了三个代表性坝段进行检查,结果坝段平均容重2.413 t/m3达到设计要求,溢流面R200钢筋混凝土(R28)抗压试验合格率66%,离差系数为0.163。2.2.2.3 现场取样混凝土强度2005年12月峡口水库管理局委托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峡口水库大坝混凝土进行现场取芯试验。对大坝上游面、下游面、溢流堰顶的R75、R200混凝土共12孔进行取芯试验,经检验,被检12孔混凝土芯样测试龄期抗压强度值均超过设计强度等级值。2.2.2.4

28、防渗面板检查情况从现场检查情况来看,峡口水库防渗面板由于受水流作用,砼蜂窝、麻面现象较多,绝大多数部位呈现骨料裸露现象,且混凝土骨料粒径不均,最大骨料粒径达到15cm左右,一般的也在十公分左右。防渗面板局部地方出现孔洞,孔洞直径达到4cm左右。1988年曾对防渗面板采用环氧树脂进行修补,各个补强部位有水渗出,环氧树脂、玻璃丝布已老化,修补部位明显出现渗水痕迹。各坝段伸缩缝之间沥青已经老化脱落,伸缩缝间距离达到2cm左右。防渗面板有多条水平裂缝及垂直裂缝,水平裂缝最长达到15m左右,裂缝宽度约2mm;垂直裂缝最为明显的是有五个溢流坝段出现贯穿整个溢流段头部的裂缝。裂缝宽度约0.5mm。在防渗面板

29、露出水面五六天后,在连续晴天无降雨的情况下,有多处出现潮湿现象,分析认为这是渗水通道返潮形成的。2.2.3 运行表现峡口水库大坝建成后经过30多年的运行,未发生大的事故,但在运行中发现如下问题:(1)坝体裂缝:在砼坝体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原因,造成了大坝有很多坝体裂缝。坝顶、防浪墙、上游坝面、下游坝面、灌浆及排水廊道内均发现有裂缝。(2)坝体漏水:1979年大坝灌浆廊道10坝段桩号0+153,高程198.5m处出现一个直径2cm的漏洞,流量达524ml/s。1998年2月23日发现在0+67.4,高程196.0m,及0+168.6,高程201.9m,在灌浆廊道上游侧各有一股水射出。2003年1

30、2月发现01坝段伸缩缝在上游侧排水沟处有一股水射出,实测流量180 ml/s。5#、4#排水孔实测流量1018ml/s,灌浆廊道内上下游排水沟水位明显上升。下游坝面漏水量较大,近年来下游坝面工作缝渗漏水日趋严重,各工作缝均有渗水,特别是7坝段渗水最严重。渗漏水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渗漏水量明显增加,而且渗漏处有明显的游离钙渗出。(3)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陈旧老化:放空洞工作闸门、检修闸门,输水隧洞检修闸门,大坝内基础排水水泵等金属结构及其电气设备陈旧老化,闸门锈蚀严重、止水设施老化,漏水量明显增加。(4)溢流坝老损严重:溢流坝砼老化、粗骨料裸露;裂缝较多;砼冲刷剥落现象较严重。溢流堰顶高低不平,实

31、测最低处高程为236.82m,最高处高程为236.96m。在7坝段堰顶有一块砼已经整块与坝体分离。在溢流段的反弧段有多处已形成气蚀坑,坑深达20cm以上,而且存在许多纵横向裂缝。在溢流坝的直线段,存在明显高低现象,线条明显曲折。 (5)上游坝面修补材料已失效:由于施工时质量控制欠佳,砼蜂窝,麻面现象较多,当时采用环氧材料进行过修补,以后运行中也进行过修补,经过多年的运行,环氧材料已经开始老化,失效。(6)坝体垂直排水孔堵塞:由于施工的原因,坝体72个排水孔当时只有19只畅通,后虽然采取了风钻钻孔的补救措施,补打了水平排水孔。这些排水孔经过30年的运行,虽然经常对排水孔的疏通,有些已经堵塞。 (

32、7)输水隧洞启闭机平台砼老化,砼剥落,钢筋裸露,启闭机承重梁出现多条裂缝。启闭时,平台晃动幅度偏大;2.2.4 工程质量评价结论坝基开挖基本符合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47-94),但左岸岸坡部分坝基开挖不能满足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47-94)要求。坝基及岸坡的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基本满足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的规定,经检查孔压水试验灌浆效果良好。对基础存在的特殊地质问题,如断层和夹泥层基本作了特殊处理措施,且处理措施基本符合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处理的一般规定。拦河坝坝体埋石砼、防渗面板的施工质量以及发电输水洞、放空洞、廊道、溢流坝面及挑

33、流鼻坎等砼浇筑质量基本满足设计要求。运行中对坝基防渗、坝体裂缝、蜂窝麻面、坝体漏水等缺陷进行了处理。目前大坝下游坡面有多处渗水点,河床坝段有水平漏水带,漏水量较大,说明防渗面板有裂缝存在。放空洞、输水洞闸门多处锈蚀,个别部位锈蚀较严重。综上所述,工程质量综合评价为合格。2.3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2.3.1 大坝运行与调度 峡口水库严格按照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管199361号)的要求,结合水库的具体情况,每年汛前编制水库防洪和兴利调度运用计划,报衢州市水利局审定后严格执行。水库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1-94的要求,于2003年建设了水库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设2个中心站,2个中继站,9个雨

34、量站,采用超短波通信,观测9个站点的雨量和2个站点的水位,进行水文观测和洪水预报。水库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水库遇到较大洪水、较高蓄水位以及异常状态等工作状况时均以水库运行大事记的形式专门记载。运行以来出现的最大洪水、最高水位、最大下泄流量发生于1997年“7.9“洪水,水库最高水位240.49m,最大下泄流量1369m3/s。峡口水库每年均编制防汛应急预案,报衢州市水利局审批。2.3.2 运行中发生的主要问题与维修情况 坝体漏水:在混凝土坝体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欠佳,蜂窝、裂缝较多,大坝坝体漏水严重。1979年大坝灌浆廊道10坝段桩号0+153m,高程198.5m处出现一个

35、直径2cm的漏洞。1980年通过在上游坝面挖开基础,在漏水处上游面用环氧砂浆进行修补,目前尚未发现有异常现象。1988年对大坝上游面蜂窝、麻面处用环氧砂浆玻璃丝布重新进行修补。排水孔、扬压力孔堵塞:经过近20年的运行,部分排水孔、扬压力孔已经失效,1989年对所有排水孔和扬压力孔进行清扫,并增设了部分排水孔,恢复排水孔、扬压力孔的功能。右岸坝基帷幕补强:右岸基础在施工中取消了帷幕灌浆,采用接触灌浆,经过20多年的运行,发现右岸扬压力偏高,有的已经超过设计允许值,1995年10月开始,1997年3月结束,对大坝右岸补做帷幕灌浆,并清扫排水孔,增设扬压力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垂直排水孔堵塞:200

36、2年集中对垂直排水孔进行清洗,扫孔。附属建筑物维修加固:1982年输水隧洞进水口发生山体滑坡,堵塞了进水口,影响发电灌溉,放空水库后对进水口进行加固处理,1995年利用增机扩容的机会,又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处理取得了预期效果。峡口水库对大坝和其附属建筑物以及大坝安全监测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水库工程管理通则(SLJ70281)和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23098)进行经常维修,使其处于安全和完整状态,对重大项目的维修均有档案记载。承担库区水运任务的坝址、大峦口和小峦口三个码头已运行近四十年,破旧严重,需进行维修加固。 2.3.3 大坝安全监测 峡口水库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规

37、定的大坝巡视检查的频次、项目、方法和要求进行大坝巡视,并落实了大坝巡视检查责任人,坚持每天至少两人检查、排水,每月一次集体巡视检查;大坝安全仪器监测项目有坝体温度、水平位移、三向测缝计、基础扬压力、基础排水等项目。水平位移共设17点,除3坝段设两点外,从-114坝段每坝段设一个测点。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观测,每月观测一次。三向测缝仪共设置10点,每点3个方向观测,每个方向测三点。观测测次是每旬逢3观测。坝体砼温度观测设备埋设在5坝段和12坝段,其中12坝段的测点在1995年以后由于电缆断线而停测,5坝段也已有将近一半失效,每旬逢1观测。扬压力观测次数是汛期逢5、10观测,非汛期逢5观测;水

38、位超过238m时加测。基础排水观测次数是汛期逢4、8观测,非汛期逢4观测;水位超过238m时加测,观测资料比较完整。对坝基扬压力、基础渗水量、伸缩缝开度、水平位移、坝体混凝土温度等观测资料,每年进行分析、计算,并汇编成册。对水情、雨情,库水位、进出库流量,也按水文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并整编成册。2.3.4 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峡口水库严格按衢州市水利局审定的水库调度计划,合理调度运用;水文测报及通信设施完备;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落实到位。水库大坝由峡口电站水工班负责日常观测,养护,配备有一名水工工程师,一名水工助理工程师,大坝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修理,使之处于可运行状态。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均为6

39、0年代设备,陈旧老化,有的已损坏、报废,备品备件短缺,设备维修困难;大坝安全监测严格按规范执行,每年第一季度都要将上一年度的观测资料进行整编初步分析和审查大坝的渗流及稳定状况。对峡口水库大坝运行管理工作,可以评为较好。2.4 防洪标准复核峡口水库洪水复核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2005年11月完成。2.4.1 设计洪水复核峡口水库水文设计经历了1966年扩大初步设计,1972年扩大初步设计和本次复核,其中1972年扩大初步设计仍采用1966年的成果。本次洪水复核利用1952年至2003年共52年逐年流域面雨量进行频率计算推求水库设计暴雨,由江山水文站设计暴雨通过点面系数修正所求的水库流域设

40、计暴雨作比较分析;流域汇流计算分别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和新综合单位线法计算,并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进行比较,确定设计洪水。同时考虑流域内已建白水坑水库,将流域暴雨洪水分白水坑水库和白水坑峡口区间两区计算,采用经白水坑水库调节后下泄的洪水过程与白水坑峡口区间洪水错峰叠加而成的设计洪水过程,进行调洪演算。2.4.1.1 设计暴雨成果比较1966年扩大初步设计受资料系列不足的限制,选择江山站为参证站,采用点面修正法分析峡口水库设计暴雨。本次复核分析了江山站与峡口水库面雨量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欠佳,尤其是一日暴雨相关关系甚差。本次洪水复核,暴雨统计方法为分期一日、三日、七日同场雨取样,资料系列从1

41、952年2004年共52年逐年流域面雨量进行频率分析,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规定,比原设计采用邻近地区长系列单站暴雨分析,然后移用到水库流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次复核采用由水库流域面雨量频率分析所求的设计暴雨成果,由江山水文站设计暴雨通过点面系数修正所求的水库流域设计暴雨作比较分析。经过对年最大、梅汛期和台汛期等不同分期暴雨分析成果比较可知,无论梅汛期还是台汛期均难以替代年最大暴雨的设计成果,本次复核采用年最大设计暴雨成果。设计暴雨成果比1966年设计成果要小,50年一遇和500年一遇H24雨量减小了29.7%和37.1%。1966年和本次设计暴雨成果比

42、较见表2.1。表2.1 峡口水库设计暴雨成果比较表设计阶段计算方法分期历时各频率(%)设计暴雨(mm)0.22510201966年扩大初步设计点面修正法梅汛期24小时432297245205163三日588405333278222七日820578482411337台汛期24小时301215180150121三日369262220187152七日443325275236194本次复核点面修正法年最大24小时384264215178141三日565387316262208七日865593484401319梅汛期24小时354241196162128三日540368299247196七日851579472390308台汛期24小时290202166138109三日378263216179142七日473333276231185面雨量法年最大24小时315229193166138三日46333628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