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B复习资料-附带答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891817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原理B复习资料-附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动机原理B复习资料-附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原理B复习资料-附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B复习资料-附带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题1、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及得到此功所消耗的燃料的热量的比值。2、热值: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3、充量系数:换气过程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及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 积的理论充量之比。4、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发动机单位汽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所损失的功。5、指示功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指示功。6、残余废气系数: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量及进入气缸中新鲜空气的 比值。7、负荷特性:当转速不变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8、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及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9、指示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10、有效性能指标:以发动机输

2、出轴上输出功率为基础的性能指标。11、升功率:标定工况下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率。1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及理论空气量之比。13、指示性能指标:以气缸内工质对活塞所作有用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14、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15、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及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16、增压度: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及增压前的功率之比。17、速度特性:发动机在油量调节机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性能指标随发动 机转速的变化规律。18、有效燃料消耗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19、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指示功。20、比质量:发动机

3、的质量及所给定的标定功率之比。21、增压比:增压后气体的压力及增压前气体的压力之比。22、发动机的特性:内燃机性能指标随调整情况及运转工况而变化的关系。二、填空题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越高,充量系数越 大 ,如果对进气进行加热,将导 致充量系数变 小 。2、 过量空气系数是指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1kg燃油 实际供给的空气量 及 理论空气量 之比。3、测定机械损失的方法有 示功图法 、 倒拖法 、 灭缸法 、和 油耗线法 。4、柴油机的异常喷射有 二次喷射 、 滴油现象 、 断续喷射 、 不规则喷射 和 隔次喷射 。5、十六烷值是用来评定柴油 自燃 性能的好坏。6、柴油机的正常燃烧包括 着火

4、落后期、速燃期 和 缓燃期 、补燃期 四个时期。7、比较汽油机及柴油机的负荷特性,可发现汽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普遍较 高 , 燃油消耗量曲线弯曲度较 大 。8、 可变进气支管 和 谐振进气 都是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来提高充量系数。9、发动机实际循环及理论循环相比存在 实际工质损失 、 换气损失 和 燃烧 损 失。10、空燃比是指燃烧时 混合气体的空气质量 及 燃油质量 的比例。11、辛烷值是用来评价汽油 抗爆性 性能的指标。12、柴油机理想的喷油规律是先 缓 后 急 。13、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包括 滞燃期 、 明显燃烧期 和 后燃期 三个时期。14、汽油机的排放污染物主要有 CO 、 HC 和 NO

5、x ,柴油机的排放污染物主要 有 CO 和 HC 。15、车用发动机的工况属于 面工况 。16、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机外净化技术有 微粒捕捉器 、 氧化催化转换器 、 NOx还原催化转化器 和 四元催化转化器 。17、醇类燃料的使用方式有 掺醇燃烧 和 纯醇燃烧 两种。18、发动机理论循环的三种类型是 等容加热循环 、 等压加热循环 和 混合加 热循环 。19、评定发动机经济性的指标有 有效热效率 和 有效燃油消耗率 。20、影响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有 混合气成分 、 点火正时 、负荷、 转速、工况 和 废气再循环 。21、柴油的牌号是根据柴油的 凝点 确定的。22、汽油机的正常燃烧包

6、括 滞燃期 、 明显燃烧期 和 后燃期 三个时期。23、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有 空间雾化混合 和 壁面油膜蒸发混合 两种方式。24、发动机的工况一般以其发出的 有效功率 和 转速 来表示。25、四冲程内燃机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推迟关闭的主要目的是 增加气缸的新鲜充 量 。26、评定发动机动力性的指标有 有效功和有效效率 、 有效转矩 、平均有效压 力 和 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 。27、二冲程发动机扫气的基本形式有 横流扫气 、 回流扫气 和 直流扫气 。28、汽油的牌号是根据汽油的 辛烷值 确定的。29、汽油机的不规则燃烧是指在稳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循环之间的 燃烧波 动 和各气缸之间的 燃烧差异现

7、象 。30、 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的三要素是指 燃烧起点 、 放热规律曲线形状 和 放 热持续时间 。31、汽油机的负荷调节是改变 节气门开度 ,柴油机的负荷调节是改变 每循环 供油量 。32、从柴油机的万有特性曲线可看出柴油机相对汽车变速工况的适应性 好 。33、四冲程发动机的排气损失包括 自由排气 损失和 强制排气 损失。34、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系统有曲轴箱扫气、 扫气泵 和 涡轮增压 三种。35、机械损失主要包括 摩擦损失 、 附属机构的驱动损失 、 泵气损失 和 气门结构的驱动损失 四部分。36、评价柴油机的喷射雾化质量的参数有 油束射程 、 油束锥角 和 雾化质量 。37、增压度是指发

8、动机在增压后 增长的功率 及增压前 功率 之比。38、可变进气支管是利用进气管的 动态 效应来提高充量系数。39、LPG是 液化石油气 的简称;CNG是 压缩天然气 的简称。40、影响汽油机燃烧速度的因素有 点火提前角 、 混合气成分 和 负荷、转速 。41、柴油机的供油规律是指 单位喷油泵凸轮轴转角内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系统 的燃油量 随 凸轮转角 的变化关系。42、 柴油机较理想的燃烧放热规律应该是有一个 合适的燃烧起点 ,同时燃烧应该 先缓后急 ,燃烧时间应该 适中 。43、 汽油机在中等负荷时应供给 较稀 混合气,大负荷时应供给 较浓 混合气。44、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 进气过程 、

9、 压缩过程 、 燃烧过程_、 膨胀 过程 和 排气过程 五个过程组成的。45、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损失包括 自由排气损失 、 强制排气损失 和 近期损 失 。46、柴油机的喷射过程分为 喷油延迟 、 主喷射 和 自由膨胀 三个阶段。47、汽油的牌号是根据汽油的 辛烷值 确定的。48、升功率是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 有效功率 。49、测定机械损失的方法中, 示功图法 适用于各种发动机上,倒拖法多用于测量 汽油机 的机械损失, 灭缸法 仅适用于多缸发动机,油耗线法不适用于 汽油机 只适用于 柴油机 。50、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燃烧损失主要包括 后燃 和 不完全燃烧 损失。51、汽油机及柴油机的速度

10、特性曲线进行比较, 柴油机 的有效转矩曲线较 平坦,不利于内燃机工作的稳定性。52、 在一张图上可以较全面地表示各种工况下内燃机性能参数变化情况的曲线称为 万有特性曲线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参数中用来评价发动机强化性能的指标是( C );A、平均有效压力; B、有效燃油消耗率; C、升功率; D、热效率。2、下列循环中( D )不属于发动机的理论循环;A、混合加热循环; B、等容加热循环; C、等压加热循环; D、等温加热循环。3、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阶段称为( B );A、换气阶段; B、自由排气阶段; C、强制排气阶段; D、扫气阶段。4、下列参数中不影响充量系数

11、的因素是( C );A、残余废气系数; B、压缩比; C、点火提前角; D、进气终了状态。5、用来评定汽油抗爆性的参数是( C );A、十六烷值; B、馏程; C、辛烷值; D、凝点。6、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气缸轴线旋转的有组织的气流运动称为( A );A、涡流; B、挤流; C、湍流; D、滚流。7、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用来检测发动机转速的传感器是( A );A、曲轴位置传感器; B、车速传感器; C、氧传感器; D、爆燃传感器。8、车用发动机的工况属于( B );A、点工况; B、面工况; C、线工况; D、螺旋桨工况。9、( D )适用于需要较大功率储备或瞬时发出最大功率的轿车、中小型货车等

12、;A、1小时功率; B、12小时功率; C、持续功率; D、15分钟功率。10、以下属于汽油机排放处理机内净化技术的是( A );A、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B、燃油蒸发控制系统;C、三元催化转换器; D、废气再循环系统。11、下列参数中用来评价发动机经济性能的指标是( B );A、平均指示压力; B、有效燃油消耗率; C、强化系数; D、循环热效率。12、下列循环中( A )属于发动机的理论循环;A、混合加热循环; B、等容冷却循环; C、变压加热循环; D、等温加热循环。13、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损失不包括( D );A、自由排气损失; B、强制排气损失; C、进气损失; D、扫气损失。14

13、、下列参数中可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是( A );A、增大进气门直径;B、减少气门数;C、增大点火提前角;D、对进气充量加热。15、用来评定柴油燃烧性的参数是( A );A、十六烷值; B、馏程; C、辛烷值; D、凝点。16、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有组织的空气旋流称为( D );A、涡流; B、挤流; C、湍流; D、滚流。17、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用来控制点火正时的传感器是( C );A、氧传感器; B、车速传感器; C、曲轴位置传感器; D、爆燃传感器。18、车用发动机的工况可用( B )来表示;A、指示功率和转速; B、有效功率和转速; C、机械损失功率和有效转矩; D、转速和有

14、效热效率。19、( B )适用于需要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运转而又要充分发挥功率的拖拉机、移动式发电机组等;A、1小时功率; B、12小时功率; C、持续功率; D、15分钟功率。20、以下属于汽油机排放处理机外净化技术的是( C );A、改进发动机设计; B、提高燃油品质;C、三元催化转换器; D、废气再循环系统。21、下列参数中用来评价发动机理论循环的指标是( B );A、平均有效压力; B、循环热效率; C、升功率; D、有效燃油消耗率。22、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阶段称为( B );A、换气阶段; B、自由排气阶段; C、强制排气阶段; D、扫气阶段。23、下列燃烧现象中

15、属于汽油机不规则燃烧的是( A );A、循环变动; B、爆燃; C、表面点火; D、早燃。24、下列参数中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是( C );A、供油提前角; B、喷油提前角; C、进气终了状态; D、点火提前角。25、用来评定汽油蒸发性的参数是( C );A、十六烷值; B、辛烷值; C、馏程; D、凝点。26、压缩过程中缸内气体被挤入活塞顶部凹坑形成的气流运动称为( B );A、涡流; B、挤流; C、湍流; D、滚流。27、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用来检测空燃比的传感器是( C );A、曲轴位置传感器; B、车速传感器; C、氧传感器; D、爆燃传感器。28、涡流室燃烧室属于( D );A、直喷式

16、燃烧室; B、开式燃烧室; C、半开式燃烧室; D、分隔式燃烧室。29、( A )适用于需要一定功率储备以克服突增负荷的工程机械、大型货车等;A、1小时功率; B、12小时功率; C、持续功率; D、15分钟功率。30、以下属于柴油机排放处理机内净化技术的是( D );A、废气再循环系统; B、燃油蒸发控制系统;C、三元催化转换器; D、增压中冷技术。31、下列参数中用来评价发动机实际循环的指标是( A );A、平均有效压力; B、循环热效率; C、升功率; D、指示燃油消耗率。32、下列损失不属于机械损失的是( B );A、摩擦损失; B、传热损失; C、泵气损失; D、驱动附件损失。33、

17、下列燃烧现象中属于汽油机不正常燃烧的是( D );A、循环变动; B、工作粗暴; C、燃烧差异; D、早燃。34、下列参数中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是( C );A、减小进气门直径; B、进气管设计为弯管; C、利用进气管动态效应; D、减小压缩比。35、用来评定柴油燃烧性的参数是( A );A、十六烷值; B、辛烷值; C、馏程; D、凝点。36、在气缸中形成的无规则的小尺度气流运动称为( C );A、涡流; B、挤流; C、湍流; D、滚流。37、当过量空气系数为( A )时,燃烧温度最高,火焰传播速度最大,有效功率最高;A、0.80.9; B、1.051.15; C、0.40.8; D、1.2

18、1.5。38、浅盆形燃烧室属于( B );A、非直喷式燃烧室; B、开式燃烧室; C、半开式燃烧室; D、分隔式燃烧室。39、废气再循环系统主要是降低( C )的排放;A、HC; B、CO; C、NOx; D、微粒。四、问答题1、简述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答: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合理选择进排气相位角。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谐振进气和可变进气支管。2、发动机实际循环及理论循环的差别由哪些损失引起?答:实际工质的影响。换气损失。燃烧损失。3、氢气作为代用燃料有什么特点?答:着火极限宽。点火能量低。火焰传播速度快。及空气的理论混合气热值高。自燃温度高。燃烧排

19、放低。发动机的热效率高。发动机的磨损量小。4、柴油机直喷式燃烧室有何特点?答:燃烧迅速,经济型好,有效燃油消耗率低。结构简单,表面积比及容积比小,散热损失小,也没有主、副室之间的节流损失,冷启动性好。对喷射系统要求高,特别是开式燃烧室。半开式燃烧室对进气道要求较高。对转速变化较为敏感。压力升高率大,燃烧噪声大,工作粗暴。5、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它们对发动机有何危害?答: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是指当设计或者控制不当,汽油机偏离正常点火的时间及地点,由此引起燃烧速率急剧上升,压力急剧增大等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在爆震燃烧和表面点火。爆震燃烧会导致发生敲缸现象、机件加速磨损,严重时导

20、致功率下降,工作不稳定,转速下降,燃油消耗量上升以及使排放恶化,破坏气门火花塞正常工作等;表面点火会使功率下降火花塞、活塞等零件过热。6、 简述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答:配气定时压缩比进气终了压力及进气压力之比进气温度及进气终了温度之比残余废气系数转速负荷等。7、 发动机机械损失包括哪些部分?测定机械损失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因素?答:机械损失包括:摩擦损失附属机构驱动损失泵气损失气门结构驱动损失。测定机械损失方法: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影响因素:气缸尺寸、数目摩擦损失转速及平均活塞速度负荷润滑油温度及冷却水温度压缩比。8、 天然气作为代用燃料有何特点?答:着火极限宽点火能量高抗爆性好理论混

21、合气热值低、功率低排放污染小携带性差。9、 简述汽油机燃烧室的设计原则。答: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火花塞位置得当形成适当强度的气体流动燃烧室形状得当。10、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的定义是什么?其三要素包括哪些因素? 答:定义: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岁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三要素包括:燃烧起点放热规律曲线形状放热持续时间。11、柴油机和汽油机的速度特性有什么差异?答:柴油机的速度特性下的转矩曲线在各种负荷下都比较平坦;汽油机的转矩曲线曲率半径较小,节气门开度越小,转矩峰值向低速移动且随转速变化斜率越大汽油机的有效功率外特性曲线的最大值点,一般在标定功率点;柴油机达到的最大值点转速很高,而标定

22、点要低得多。柴油机的速度特性曲线都比较平坦,最经济区的转速范围宽;汽油及之不同,随之气门开度减小相应经济区转速范围变窄。12、汽油和柴油性能的差异使汽油机和柴油机有何差异?答:混合气形成:汽油蒸发性强低温下在缸外形成均匀混合气;柴油蒸发性差,低温不能形成混合气。着火及燃烧:汽油自然点高,着火点低,适于外源点火;超有自燃点第,应促进自燃。负荷调节方式:汽油控制节气门开度,为量调节;柴油调节循环喷油量,为质调节。13、汽油机爆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影响爆燃出现的因素有哪些?答:原因:火花塞点燃后,终燃混合气的自燃。影响因素:燃油性质(辛烷值高的燃油抗爆性好)结构设计因素(减小压缩比,缸内压力和温

23、度降低,不易产生爆燃)使用运转因素(点火提前角加大,易产生爆燃;转速增加,爆燃趋势减弱;进气压力和温度升高,爆燃倾向增大等)。1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负荷特性比较有何差异?答:汽油机燃油消耗率对负荷增大的变化趋势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差且低油耗区较小汽油机排温较高,且及负荷关系较小汽油机在接近满负荷时,经济性较好。15、 着火延迟期(滞燃期)对柴油机性能有何影响?影响着火延迟期的因素有哪些?答:性能影响:着火延迟期过高喷入缸内燃料量着火前可燃混合质量P/,Pmax着火延迟期过高冲击载荷工作粗暴,柴油机寿命降低着火延迟期过低混合气形成欠佳柴油机性能降低。影响因素:压缩温度和压力燃油性质喷油提前角和转速

24、等。16、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答:燃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滞燃期:电火花跳火到点燃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的阶段;急燃期:火焰由火焰中心传遍整个燃烧室的阶段后燃期:急燃期终点至燃油基本上完全燃烧为止期间的燃烧。18、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怎样进行的?答:柴油机燃烧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补燃期19、使用因素对汽油机燃烧过程有什么影响?答: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过大易发生爆燃;点火过迟,后燃增加,最高温度和压力降低,排气温度升高,功率和经济性下降混合气成分:a=0.8-0.9时,滞燃期最短,火焰传播平均速度最高;a=10.-1.1时,et最大,be最低,汽油机经济性最好;a1.2

25、时,火焰传播速度慢,燃烧不完全,热效率和功率降低,HC排放增多负荷:负荷减小,充量系数下降,残余废气量不变,故残余废气系数增加滞燃期增加,火焰传播速度下降,Pz、Tz、p/均下降,爆燃倾向减小转速:n增加,气缸中湍流增强,导致滞燃期延长,爆燃倾向减小。20、柴油机的供油规律及喷油规律有何区别?原因?答:区别:喷油开始时刻落后于供油开始时刻喷油持续时间长于共有持续时间喷油规律和供油规律曲线形状明显不同。产生差异原因:燃油的可压缩性高压系统的压力波动管路中的压力波动。21、 醇类作为代用燃料有何特点?答:辛烷值高蒸发潜热大着火极限宽热值低腐蚀性强易产生气阻贮存、使用方便排放污染低,几乎无碳烟排放。起动需要大量热。22、二甲醚作为代用燃料有何特点?答:性质及柴油相似,十六烷值比柴油略高,沸点低,常温下为气态,黏度低,无烟排放,热值低,雾化性能好,润化性差,汽化潜热大,饱和气压高,易形成气阻。23、 影响柴油机燃烧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答:P1471. 燃油性质 对燃油在气缸内的蒸发性和着火性有重要影响。2. 喷油定时 主要是通过对滞燃期的作用来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3. 喷油规律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