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实质.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89443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实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设计--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实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实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实质.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湖 北 民 族 学 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毕业学位论文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实质姓名 谢辉 学号 010940337 专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郑泽红 职称 副教授 2013年 5 月 13 日郑重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实质,是本人在指导老师郑泽红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有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谢辉 2013年5月13日摘要:纳兰性德一生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悼亡词,这些词清新隽秀、哀感顽艳

2、,情真语切,感人至深。本文立足于纳兰性德的悼亡词,着重论述他悼亡词的实质。主要从他各个人生阶段的不同情感变化这个方面来论述。其中渗透了纳兰性德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爱情婚姻生活以及他自己对人生、对爱情的看法,同时也从现代社会人们的角度和眼光来洞悉他当时的悼亡心理。最后得出纳兰性德悼亡的实质是悼念亡妻而自悼。关键词:纳兰性德 悼亡词 实质意义引言 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也就是公元1665年1月19日,在京城诞生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词坛大家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1的满清“国初第一词人” 2纳兰性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3而著于后世。纵观绵延千载的中国文学长河,不难发现

3、,华夏文化有着始自诗经的悼亡传统,信手掬来,晋代有潘岳,唐代有元稹,宋代有苏轼、贺铸,至元朝、明末清初,悼亡之风日盛,尤其是纳兰容若的伤悼之词,如一枝凄艳绝伦的花朵摇曳于清初的词坛之上。所谓悼亡,在古代诗词中主要是指笔者对亡故之人(主要指亡妻)的追念和伤悼。纳兰容若著饮水词收词348首,其中属悼亡范畴的词近50首,是纳兰词中的精华,而伤悼情怀则是充盈于整个纳兰词的情感基调,翻开饮水词,一股凄婉感伤之气扑面而来,“愁”字、“泪”字、“恨”字、“断肠”字、“惆怅”、“憔悴”等触目皆是,充满了哀伤悲凄的情调,有柔肠一缕,令人九转肠回之感,“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4。本文将以伤悼为主题,对纳兰词进

4、行重新分类,以对悼亡词的三种不同角度的分析以及对其词的艺术风格的探索来揭示纳兰容若沉郁悲怆的情感世界。一、谁念西风独自凉纵观绵延千载的中国文学长河,不难发现,华夏文化有着始自诗经的悼亡传统,信手掬来,晋代有潘岳,唐代有元稹,宋代有苏轼、贺铸,至元朝、明末清初,悼亡之风日盛,尤其是纳兰容若的伤悼之词,如一枝凄艳绝伦的花朵摇曳于清初的词坛之上。、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悼亡,换言之,就是活着的人缅怀死去的人,对纳兰个人而言就是对自己已逝爱情和已死配偶的怀念和追思。逐渐开始思考终极问题,感慨自己的人生。纳兰性德的悼亡词究竟有多少首?这是我首先拟明确的一个问题。在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有明确标明“悼亡”或“忌

5、日”等字样的,一共有七首。在这类明确标明的悼亡词里,饱含着血和泪,是词人一是感情的喷涌之作。虽然数量不多,然感情之深沉和艺术之精湛是整个饮水词里的翘楚。在这7首悼亡词中,词人用了大量艺术手法,写其心中的沉痛哀悼之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突出的特色。一是,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细节的描写,在抒情词中并不多见,故用细节描写,就显得特别的生动和真切感人。纳兰性德在其悼亡词中,将夫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作了生动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充分显示了间相濡以沫的夫妻情分,因此就感人至深。譬如青山湿遍悼亡:“青山湿遍,凭依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

6、凄凉。”这里写夫妻之间深情重义,接连用了三个细节:第一,“青山湿遍”,为妻子的不幸早逝,他长歌痛哭,眼泪滴落在青衫之上,使得青衫湿透。“湿遍”二字,写出了纳兰内心之悲,眼泪之多。这里虽然多少有些夸饰,但是却是感人异常。并以“青衫湿遍”命名新创之词,足见心意诚挚,独运匠心;第二,妻子辞世已半月有余,灯影里似乎穿了了她扶病为我裁剪衣衫的剪刀声。由此可见妻子生前对纳兰的体贴照顾形成的深刻印象。第三,回忆起妻子平时“小胆怯空房”,而今却“独伴梨花影”,这种凄凉与心灵的恐惧,他如何忍受?为此,纳兰不禁为妻子去后的处境担心。足见他对妻子之关爱,能死生以之。诸如此类,都可见夫妻二人平日感情之深。又如青衫湿悼

7、亡:“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意谓曾经如有不顺心的事,妻子在夜晚就会一更一更地地劝慰;而现在伤心,又有哪个和我漫漫长夜促膝长谈,安慰心灵?想着,想着,突然之间,似乎妻子有来到身边,漆灯鬼火,一阵风过,不由惊疑,而我却痴痴地细数春星,静候亡妻灵魂回归,词人将这些日常琐事,写得活灵活现,感人至深。二是词人一般都不会正面书写,往往从对面下笔。纳兰性德是一个重情之人,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妻子,他对妻子的感情更加深刻。在纳兰性德的词里,我们不乏看得到许多追思妻子的词,而这些词他也是从对面着手,抒发自己对亡妻的

8、感情。青衫湿遍悼亡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湿、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意谓我真希望用我的热泪和着酒浆把你滴醒,让你活转过来。可又怕您醒后,倒为我伤神。猜想你一定会说:“你书生的命太薄,应当多加保重,不要再耽于儿女情长了。”质言之,我完全可以把您唤醒,但唤醒后怕你又为我劳心伤神。这是何等深挚的感情。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云:“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对她亡后在另一世界的生活是如此关切,令人感动。又说: “待结个、她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对结来生知己命缘的猜度,表现了她对亡妻的一片真情。从纳兰的词里我们看到的是真挚

9、的感情,看到的是他对亡妻的追思之情。而这种描写正是从对面书写的。总之,词人通过各种绝妙的表现手法,将思念妻子的深厚情感,全盘托出,情感深切,感人至深。2悠悠空尘,忽忽海沤题中没有“悼亡”、“忌日”等字样或者没有题序的悼亡词,作者在或叙事或抒情之中,淡淡地透露出自己深切怀念妻子的情感,或者直接将其思念妻子之情完全流露在字里行间,委婉含蓄,表现出隐隐约约悼亡之情,虽然不明显,但读完之后,总感到词人在忆念妻子。其深厚的情意,难以释怀。譬如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词人在沁园春

10、“瞬息浮生”的序言中说:亡妻在梦中“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本词上阕就是由此而来。“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意思是如过亡妻真如天空中皎洁的月亮,那么我便不畏月中严寒,夜夜为你送去温暖。这样的奇想,这样的诚挚,这样的痴情,这样的意厚,足见他怀念亡妻之情深。又如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这首词由景及情,由藕丝萦牵到伉俪情深,心头不免涌起妻子生前的种种趣事与柔情,“记前生”,有着极丰富的内涵,其情深意厚自在不言中。“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这是诗人欲寻解脱愁怀

11、的淡语,并非真的为自己的多情而发悔。后两句“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一个 “偷”字,表现了难以掩抑的真情。在这些悼亡词中,还经常写自己无法解脱的愁怀: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看为伊书。(虞美人秋夕信步)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几为愁多翻自笑,那逢欢极却含啼。(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他在一些词中,反复诉说着妻子亡后物是人非的情境,亮出自己无限悲痛的愁怀:丁宁休曝旧罗衣, 忆素手为予缝绽。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鹊桥仙七夕)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 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12、蝶恋花“萧瑟兰成香老去”)他再三抒写着自己难以排遣的愁绪: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清平乐“凄凄切切”)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如此等等,他在词中都抒写了因妻子亡故而无法解脱的痛苦,表现了他无法释怀的思念与深情。二,天上人间情一诺纳兰词情深意蕴,陈维崧称其为哀感顽艳,况周颐赞其为纯任性灵,王国维归纳为真切,都是说纳兰词情感真实而动人,加上其词格调高秀,浑然天成,故读之入耳赏心,无人不爱。纳兰词能产生如此的影响,其悼亡之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的悼亡词,首首发自肺腑,句句出于真情,抒写出了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情感,心弦的共鸣可使人读之掩卷而泣。1, 一阕悲歌泪偷

13、零综观纳兰性德的一生,自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后,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把自己的身世之悲,思念之苦都寄托在悼亡词中了。纳兰饮水词中留下的悼亡词,更是情真意切,哀感动人,倍受后人赏识。在此分三个阶段来研究他不同时期的悼亡情感以及他的悼亡词的实质。他的悼亡词总体情感变化是从“激切凄厉”到“哀感顽艳”。伴随着生命历程的变化,纳兰性德哀悼词中融入的情感、愁怨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早期纳兰词的创作较多是因某些特定而具体的景和物的触动而引发的,而后期心境的变化则由最初的悲怆凄切到绝望寂灭,再到如今的渐趋平静。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

14、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纳兰性德痛失爱妻,摧肝裂胆,悲痛情怀无以自遣,便发之于词,为追忆亡妻,纪念旧情,写下了大量悼亡词。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虽然卢氏去逝已三年,但纳兰性德的悲痛之情未减,开始觉得活在世上没什么意思,不如去九泉之下,实现钗钿之约。他希望知道妻子在幽冥的生活是否安好,并说明自己并无续弦之意,只愿与妻子再续旧情,却担心两人缘分浅薄。纳兰性德叨叨絮絮地向亡妻一一倾诉三年来的苦闷,流露出一片真情,使人不忍卒读。纳兰

15、性德本已孤处独栖,死别之恨难以排遣,而当此暮秋时节,梧叶飘零的凄凉之声与寺庙的晚钟声此起彼落,使他心烦意乱,无法忍受。其实纳兰性德的万念俱灰是由于对亡妻钟情太深,故仍在情海中浮沉,无法像高僧般六根清净,大彻大悟,因此将亡妻的死归咎于自己的福薄。此乃情深之极、沉痛之极的感喟、怨责。失去心爱的妻子,纳兰性德认为是自己薄命,而这种宿命论让他对生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又产生很多的无奈,但他却无力改变这一切,这是一种人在尘世,身不由己的无奈。譬如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这首悼亡词是

16、纳兰题在亡妇画像上的。特别是词以感慨起调,体现出纳兰在矛盾和痛苦中,辗转反侧,欲言又止,这不正是“泪咽更无声”么?词人由“悔”到“念”,再一句“一片伤心画不成”将一种“无语凝噎”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纳兰性德希望通过为亡妻画像来慰藉自己悲切的心情,可是盈盈泪水遮住了视线,伤心难画爱妻容。甚而期望人间真有招魂一事,使妻子复生。及至画成,向画中人呼唤她的名字,愿如传说中的真真一般,从画中走出。并将写有当年定情诗句的纸笺,打上同心结,以示对妻子的爱不变,读来令人鼻酸。其实作为王公贵子的纳兰性德,移情他物或另结新欢,本是易如反掌,然而夫妻间深厚的情感,使他生活在梦幻之中,苦苦折磨自己。康熙十

17、六年(1677年)重阳日所作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床倚偏,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把声声邻笛,谱出回肠。开头便以痛惜之语对亡妻发出感慨,思绪禁不住勾起回忆,展示往昔少年夫妻嬉戏悦情、打闹厮玩的美好情景,梦醒人去,更显今日之愁苦,致使鬓添霜丝。只

18、是春花秋月,到处都会触痛心中悲伤,他本想泼墨画出爱妻的容颜,怎奈“一片伤心画不成”,只好藉笛声来写出一字一泪地哀悼,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和难以忘怀之情。这些词篇篇低回缠绵,哀婉凄切,却是令人不忍卒读,唱出了纳兰性德字字泣血的心声。诚如前人所说,其词“如寡妇夜哭,缠绵幽咽,不能终听”8。妻子不会从画中走出,不会再操持女红,不会日夜陪在自己身边,如今真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他孤独、寂寞、苦闷,无处排遣的抑郁让他心生悲凉:辛劳无味的侍卫生活,漂泊天涯的相思之苦,无情的政治背景、冷酷的现实生活,像牢笼一样禁锢了纳兰的思想和感情,怨愤和痛苦充盈胸腹,于是他从心底发出了种种慨叹。2一生一代一双人

19、在卢氏去世几年以后,纳兰性德的悼亡语气已不再如先前那样的哀怨激烈了,而是变得异乎寻常地平淡和沉静。一切看似就如静水闲花般的淡然安静,只是在这种平淡中又蕴藉着浓烈的情感。如: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上片“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这像是在写当下的实景,也像是在写一番追忆;“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这就应该是怀念当初的一段情缘了;下片开始“此情已自成追忆”,话锋转折,明证上片的情境属于“追忆”。“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是在说从被“追忆”的那段日子直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一年了,回想起来,恍如一场大梦。

20、从词句的字面来看,在华丽的雕梁上,燕子还在轻轻地睡着,这正是夜阑人静的时候,却有人独立中庭,一夜无眠。这两句词,从凄切哀苦,到走向绝望寂灭,最后复归于平淡自然,这便是纳兰性德全部悼亡词作所含思想感情的发展历程。十一个字,短短地便勾勒出了这样的一副完整的画面, 纳兰性德对亡妻的思念由最初的悲恸不能自已到对生活消极悲观失去信心,到现在,纳兰性德已经把思念化为平淡,如庭前花落,天边云卷,渗透到一呼一吸,血脉灵魂。其实,在纳兰性德现在看来,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便不会有如此多不必要的离殇,也便没有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惆怅;便不会有频现回首再回首的眷恋,亦不会有“松拂疏窗竹映阑,素琴幽怨不成

21、弹”欲说还休的无奈。一季雨,一地落花残瓣,一袭花香,淡淡的,清雅。雨里,肃静,听得见雨声,听得见自己的心声。总是有意的留意落花,飘落一地的感伤,便在凝视中梗结于心,无法释怀。故意执拗的不去想,不去扩散思维恣意的疏泄,劝诫自己不沉溺这种没有结果的忧伤,于是,思念成了淡淡的习惯。初见时的那种益渐的朦胧,益渐的美,珍藏在心里,时时回念,才懂得,有时候回忆真的是种唯美,过去的开心与痛苦均在此时化念成静态的优雅,纯纯的美。找不回当时的忧伤,只记得妻子曾走过自己的一片花海,那时,自己是委婉浅浅的微笑着。现在自己还是自己,还是那个喜欢追忆的自己,站在花下,任凭花瓣飘落身上,只管嗅着淡淡的幽香,感受一个人静想

22、的安宁,但此时的心绪却飘在了远远的天国,那里,有自己最牵挂的人。他们的相遇是一场美丽的邂逅,会心一笑,便懂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那份相知相惜的永远!将这一场梦永远铭记于心,淡淡的思念,淡淡的回忆。三、断肠声里诉平生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其本人也为康熙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因而可以说,他

23、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容若“天姿超逸,悠然尘外(顾贞观序)”且治经学,兼文武,善诗词,“读书一再过即不忘”,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其师徐乾学为之作墓志铭云:“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学问之淹通,才力之强敏,殆未有过之者也”。在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才华横溢、少年得志的容若也曾有过经国治世的远大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金缕曲】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有限好春无限恨,没来由、

24、短尽英雄气。暂觅个,柔乡避。东君轻薄知何意,尽年年、愁红惨绿,添人憔悴。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拚沉醉。天下事,公等在。少年意气,踌躇满志之态,大有李白“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的风采,可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相与媲美。然而,冷酷的现实、惨淡的人生终于“唤千古英雄梦醒”(太常引自题小照)。他渴望一展才华却以二甲七名被选入内廷侍卫。这种侍卫的官职,主要是扈驾出巡、奉陪狩猎等事。纳兰熟练的弓马被用以打猎、扈驾,杰出的诗才被用以涂写应制、奉和的篇章,他的内心该是经受着怎样的煎熬。

25、曹寅题楝亭夜话咏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诚如斯言,在常人眼中,纳兰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宰相公子,天子近臣,富贵功名唾手可得,他却发出了“不是人间富贵花”的喟叹,其内心深处的痛苦很难为人所理解。纳兰以“饮水”名其词集,盖取佛典中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他自知自己不过是皇帝御座旁的小摆设,南来北往侍从左右,宝贵的生命和满腹的才华在浑浑沌沌的东奔西走中消磨殆尽,这是纳兰一生之大痛。他厌恶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厌恶天涯漂泊饱尝羁旅行役之苦,厌恶侍卫生活桎梏了他的自由个性,压抑他向往诗酒风流的愿望,壮志已消磨,天下不必在我。【忆秦娥】长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拟

26、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踏莎行】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这种南北驱驰的生活使纳兰病魔缠身,心力交瘁,漫长的天涯行役中,消磨了青春,荒废了事业,然而更加可怕的是岁月的流逝、年华的老去“镜中无奈颜非昨”,“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个中滋味,无人知晓,无处诉说,只有独自伤怀。长期枯燥而艰苦的侍卫生

27、活磨损了纳兰的意志,摧残了他的青春。使他壮志难酬,美梦难圆,夫妻无法相随,朋友不能常聚,性灵无法舒展,身体无法休养。正如他的好友顾贞观祭之云:“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侍卫生活的辛劳无味,漂泊天涯的相思之苦,政治背景的无情、现实生活的冷酷,像牢笼一样禁锢了纳兰的思想和感情,怨愤和痛苦充盈胸腹,他无力挣脱那个“天已早,安排就”(霜天晓角)的处境,理想的破灭使纳兰容若产生深沉的失落感,他黯然神伤“愁似湘江日夜潮”(忆王孙),正如他拟古诗中所说:“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他把自己在人生中体验到的虚无幻灭感融入

28、到历史时代的感伤氛围中,熔铸成深沉浓厚的伤悼情绪,以哀吟之声言情,使其词作充满了凄惋之音,悼亡之悲。【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悼亡,是怀念逝去的梦想,痛惜失去的至爱,更是伤悼自己的命运。家境显赫、地位尊贵对容若不过是半世浮名,带来的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和忧伤。社会的矛盾、人生的斗争、生活的冲突、龌龊、罪恶、衰落、虚无幻灭、反复无常时时弥漫在他的心中。身居皇宫,却厌恶京华红尘的碌碌生活,痛恨翻

29、云覆雨的政治斗争,厌恶繁文缛节的宫廷礼仪,鄙薄自欺欺人的蝇利浮名;侍从皇帝左右,却不惯天涯漂零之苦,既痛惜庸俗的生活虚掷了光阴,又诅咒侍卫生涯非人地锁住了他自由的心灵,扼杀了他自由的人性。爱情和友谊是他的生命,然而无常夺走了他的至爱,世俗挫磨着他的友人。美丽和圣洁被现实无情地撕个粉碎,理想和希望在社会的洪流中无影无踪,所有的不如意在纳兰纤弱柔婉的心中投下了无穷无尽的阴影,世事如此,生有何味,死又何惜?他将生之痛苦“和清泪、搅入椒浆”,以歌代泣,用哀惋凄厉的词章悲悼着自己和苦难的人生。“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金缕曲姜西溟别,赋此赠之)。清康熙二十四年五月晦已丑,纳兰因“寒疾”

30、而殁。志怀高远,才华横溢,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容若去世时年仅三十一岁,短短一生愁情满怀,留给世人的是一首首哀惋凄美如零落梨花般的词作。结语容若用情往而不返,至死不渝,短暂的一生被失意和伤悼之情填满,再无“欢谑”之力,身处锦绣荣华地,心却如落花凄迷,有限好春无限恨,只消几番别离,便短尽了英雄气,忍回头,拂将一身愁绪,尽付笔底,从此后,凄凉风雨,也天也地。纳兰词演尽了纳兰容若终身累累地情伤,词的至情源于他用情的痴迷,用情的痴迷又外化为词境的缱绻,人与词,在一片悲情世界里两相依偎,浑融一体。读纳兰词,有泣不尽的眉头心上恨绵绵,阅不完的字里行间情深深。周稚圭云:“或言纳兰容若,南唐李

31、重光后身也”。也许早七百年前,倍受他尊崇的李煜才能够真正理解他,才可称得上是他的知音吧。且看后主的乌夜啼分明就是纳兰一生的谶语:【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引文注释1王国维况周颐人间词话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P121.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16.3严迪昌.折叠多枝,摇曳情浓读纳兰性德的悼亡词金缕曲J.名作欣赏,1982,(2):P24.4赵迅.纳兰性德家族墓志通考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0:P17.5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A张秉戍纳兰词笺注附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

32、96:P513.6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P76.7徐乾学通志堂集序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刻本影印出版,1979:P2.8谭献箧中词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P197.9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P49-50.10张草纫.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P138.11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A卷七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P3417.12顾贞观纳兰词顾序A纳兰性德纳兰词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P1.13王国维况周颐人间词话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P217.14严

33、绳孙通志堂集序A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刻本影印出版,1979:P6.参考文献1王国维况周颐人间词话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P121.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16.3严迪昌.折叠多枝,摇曳情浓读纳兰性德的悼亡词金缕曲J.名作欣赏,1982,(2):P24.4赵迅.纳兰性德家族墓志通考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0:P17.5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A张秉戍纳兰词笺注附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P513.6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P76.7徐乾学通志堂集序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刻本

34、影印出版,1979:P2.8谭献箧中词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P197.9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P49-50.10张草纫.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P138.11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A卷七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P3417.12顾贞观纳兰词顾序A纳兰性德纳兰词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P1.13王国维况周颐人间词话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P217.14严绳孙通志堂集序A.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刻本影印出版,1979:P6.15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

35、: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P211.16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P70.17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P232.18王振铎. 人间词话与人间词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P11.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郑泽红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郑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由于第一次写毕业论文,很多地方不明白,郑老师为我一一解答,不厌其烦,经常为我们召开集体会议。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郑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此谨对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在写作期间,我参考了大量的著作、文章,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写作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再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