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261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10.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pdf(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课本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班级_ _ _ _ _ _教师_ _ _ _ _ _日期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小苗的诞生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开始,通过对种子的观察,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出如何去验证假设,制订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内容包括提出假设、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等,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 最 合理的方法。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四、科学、技术、社会、环 境(STSE)目标1.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2.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房如何需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3、:(一)导课1.谈话提问: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种子。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汇报。(繁殖新的植物)教师追问:种子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关于种子萌发你有什么问题?(先发芽,然后慢慢长大。)2?讲述: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 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发的条件(1)讲述:大家想一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育才能发芽,可见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2)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言。)(3)教师小结:

4、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种子萌发与什么条件有关系一一设计实验方案方 案1: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是否有关系讲述: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有没有关系。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实验呢?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实验方法:同学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很好。要证明种子萌发与某个条件是不是有关系,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种子萌发与水有没有关系,可以把种子分成两组:第一组种子首先用水浸泡,在实验过程中始终用湿布覆盖(每天往布上洒少量的水),保持湿润的环境;第二组种子

5、不用水浸泡,在实验过程中既不加水也不用湿布覆盖,始终处在干燥的环境;把两组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盘子里都不放土,把盘子同时放在阳光照射下的温暧地方。观察哪组种子能萌发,哪组种子不能萌发。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播放录像 种子萌芽实验”讨论: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A.假如第一组种子萌发了,第二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B.假如两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方 案2:研究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系讲述:要弄清种子萌发与空气有没有关系,应该怎样实验呢?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实验方法:要验证种子萌发是否与空气有关系,必须把种子放在有空气与无空气的不同环境中进行对比,同时要使水、温度

6、等条件相同。可以这样实验:取两根筷子,用细线在每根筷子上捆一粒蚕豆或菜豆的种子,把捆有种子的筷子分别放入1号杯和2号杯。往杯中倒入水,使1号杯中的种子完全没入水中,由于水中的空气很少,这粒种子可以粗略地看作是处在有水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使2号杯中的种子下半部浸在水中,上半部在空气中,这样,这粒种子就处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环境中。把两个杯子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向2号杯加适量的水,以保持实验开始的状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的蒸发影响对比的条件。观察哪个杯中的种子能萌发,哪个杯中的种子不能萌发。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讨论: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A.假 如2号杯中的种子萌发了,1号杯中的

7、种子没有萌发,这说明什么?B.假如两个杯中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方 案3:研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讲述:要弄清种子萌发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应该怎样实验呢?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实验方法:要验证种子萌发是否与温度有关系,可以这样实验:把用水浸泡过的种子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三个盘子中,用湿布覆盖;第一组放在温度非常低的地方,例如室外(多数地方冬季室外气温在10C以下)、地窖或冰箱里;第二组放在温度非常高的地方,例如放在火炉的炉盘上或很热的暖气片上;第三组放在温度适中的地方,例 如10C20的室内。观察哪组种子能萌发。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讨论: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A.假如

8、第一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B.假如第二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C.假如第三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D.假如三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方案去研究。备注:这节课只讲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及讨论留在下节课。3.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首先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推想,然后又研究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查明种子萌发是否与水、空气、温度有关系。2.提问:在设计种子萌发与某个条件是否有关系时,应该注意什么?3.播放种子萌发的实验录像。板书设计:第一课小苗的诞生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

9、界条件1.根据经验猜想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分空气2.设计实验方案方 案1: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是否有关系方 案2:研究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系方 案3:研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第二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种子萌发过程图。学生准备:课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观察、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上课时,把萌发的种子和观察记录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一)导课1 .检查学生课前实验和观察记录情况。2 .讲述:这节课,我们根据大家观察、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二)新课教学1 .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1)讨论: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你是怎样实验的?通过实验

10、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你是怎样实验的?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与温度是否有关系?需要什么样的温度?(适宜的温度)你是怎样实验的?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你是怎样实验的?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土壤?你是怎样实验的?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课前的实验完成得很好,既认真又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如有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指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2 .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过程(1)讲述:课前,同学们在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过程中还仔细地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做了记录。现

11、在,把你们的观察结果相互交流一下。(2)汇报观察结果:X 月X 日,种子有什么变化?(要具体形象地进行描述。)你在观察中,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3)讨论: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实验中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那种子萌发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4)教师小结:(出示种子萌发过程图。)教师:同学们不但实验做得好,观察记录也很好。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长出胚根、长出胚芽四个阶段。以后,胚根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茎和叶。3 .阅读科学在线。拓展活动:制作种子标本盒(1)观察教师出示种子标本的成品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教师提问:按照怎样的标准给种子分类?(提示:可

12、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标准分类)(2)提问:自制种子标准盒应放哪里保存?为什么?巩固应用1 .讲述:这节课,我们明确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2 .(播放种子萌发的录像)请你边看录像边记录如下问题的答案。(1)种子萌发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是怎样的?(3)为什么冬季生豆芽时必须把盛豆子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北方农村多放在热炕头上,还盖上棉被。)(4)为什么收获的粮食必须晒干之后才能入库贮存?板书设计: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2.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过程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种

13、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长出胚根、长出胚芽四个阶段。拓展活动:制作种子标本盒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将继续研究各种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然后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状况,让学生们从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合栽种什么植物。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2.能正确的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育DJ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4.能

14、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2.能分别举出2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四、科学、技术、社会、环 境(STSE)目标能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的土壤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图片及实物。课时建议:3课时。第一

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翻开书P 5,看书上最上面的一段,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朗读。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沙地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内容见文本素材)教师:看来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二)新课教学活 动 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1 .认识三种土壤(1)观察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张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三堆土。教师:为了大家观察的更清楚些,老师按照这三幅图片准备了土壤,请

16、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取土,然后仔细观察。学生上讲台前取土。教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和粘性等方面来认识。教师:看来大家的观察方法还真多,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师提示的方法开始观察土壤,记着要做好记录呦。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2)交流汇报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教师适当点评。(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粘土。质地

17、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2 .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1)提问设疑教师:下雨天,刚开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那么它们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2)讨论教师:你认为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会一样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4)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计划。板书设计:第二课土壤与植物

18、的生长活 动 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1.认识三种土壤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课谈话导入教师:上节课

19、我们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土壤,谁来告诉老师土壤都有哪些类型呀?教师:赢隹来告/老师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渗水性不同)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性质。(二)新课教学活 动 2:渗水比赛1.实验教师: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上节课设计了实验方案,首先看老师来做个实验。演示实验:取 3 个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 3 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壤土;把 3 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 3 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分别放在3 个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 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教师:大家看清楚老师怎么做的了吗?请大家按照实验方案亲自体验土壤的渗水性

20、,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P6表中。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师:大家仔细观察,看哪种土渗水快?学生观察。教师:3 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学生回答。教师: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学生回答。2.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颗粒小的,相反。教师:请大家

21、把结果填到P6的横线上。(三)巩固练习1.教师简单概述本课教学内容。2.提问:(1)土壤分为几类?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2)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3)土壤的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或问这些性质与土壤的什么成分有关系?)(四)布置作业观察、实验:当地的土壤是哪类土壤?板书设计: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活 动2:渗水比赛实验结果类型水量时间从土壤中流出的水量(毫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2分钟4分钟6分钟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O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2.让同学们拿出第一

22、课培养的豆苗。(二)新课教学 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1.确定方案教师: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呢?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那究竟豆苗在哪种土壤里长得更好呢,还要通过亲自种植并观察来验证。教师明确任务:观察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更好?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评点,不

23、提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注意: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学生活动,取土种豆苗。教师:大家种好豆苗后,请商讨后期的护理及观察记录等工作,将观察记录记在P 7表格中。2.分析数据,解释豆苗适合生长的土壤2星期后,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提问:结合土壤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3.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确定调查途径写出调查方案独立调查,写出调查报告4 .课外作业: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合生长哪种粮食作物、蔬菜及花卉。板书设计

24、: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确定方案: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注意: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结果:沙质土中的豆苗黏质土中的豆苗壤土中的豆苗初始状态第一周第二周3.怎样使植物长的更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引导学生用反证的方法,分别研究其他条件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重点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在知识方面,重点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其教学难

25、点是指导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学习一些相关术语,确定实验中的哪些因素是可变的,哪些因素是不变的,并能说清其中的道理,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2.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比实验的关键环节。2.能够说出应从哪些方面交流科学研究的结果。四、科学、技术、社会、环 境(STSE)目标能列举出3条以上可实施的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措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

26、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难点: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每组四棵生长情况相同的植物,或以前活动时种植的、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8株豆苗,两个黑色的纸袋。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认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汇报:水、光照、温度等。教师: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从这首诗的语境中我们也知道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的更好。(二)新课教学 活 动1: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1.对比实验

27、法教师: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对比实验法呢?学生回答。(学生甲:就是作对比吧;学生乙: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就用到了对比实验法。)教师: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比如生长状况相似的同一种植物,一株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株放在黑暗处,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2.选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问题。小组讨论:你们准备选定什么问题来做研究对象,打算怎样做,在实验中怎样护理它们,有哪些条件一致,哪个方面的条件不能一样?学生汇报。(我们组想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

28、响。我们认为: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点。)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规则。(实验方法:取8株豆苗,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注:对照组的植物要用黑袋子套住。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等应该保持相同。)确定实验方案,小组之间进行分工,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活动。教师: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将结果填写在P10上。3.讨 论:做温度对比组的实验,如 果 像P10书上的同学的做法去做的话,合理吗?为什么

29、?4.思考并回答:还有哪些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呢?板书设计: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活 动1: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植物生长的条件:温度、水、光照。1.对比实验法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2.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内容: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法:取8株豆苗,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3.讨 论:做温度对比组的实验,如 果 像P10书上的同学的做法去做的话,合理吗?

30、为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2.语言过渡,转入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1.学生交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本组的研究题目、猜想与假设;本组是如何想办法改变一个条件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了哪些实验材料;展示植物的生长情况,解释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免是如何解决的。)2.汇报结果(1)汇报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2)汇报本小组的发现。(3)汇报本小组通过分析数据所综述的结论(可以参照书P10表格进行)(4)汇报本组如何在实验中克服困难的。2.评选最佳展示奖 活 动2: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综合分析:怎样使植物生长得好提问:植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茁壮成长呢

31、?学生汇报。教师:联想我们的成长过程,除了足够的营养外,我们还需要父母的呵护、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帮助,那么,植物的生长同样也需要我们怎么去爱护呢?学生回答。讨论:(1)我们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2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交流结果填在P11的横线上。学生填写。2.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喜阴植物的习性。大多数植物在有光的照射下能够茁壮成长,但也有一些植物是喜阴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下,否则就会死亡。3.课外作业:考察校园内植物生长的环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合理的建议。板书设计: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实验结果植物生长情况实验组对照组主

32、要器官的颜色主要器官的形态活 动2: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适当的气温适当的水分适当的光照丰富的营养5.动物的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长的需要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动物生长的需要。重点是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性给动物分类。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内涵,适当补充不同动物食性的资料供学生观察,在观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是动物一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生活习性又是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3.能推断出不同种类动

33、物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4.能 设 法(观察或设计实验)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并愿意落实在行动上。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2.能根据动物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3.能分别说出在自然条件下各类动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在什么环境中取食。四、科学、技术、社会、环 境(STSE)目标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制定出保护各类动物取食环境的措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性给动物分类。难点:动物的一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生活习

34、性又是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多种动物吃食物的图片或视频;不同动物牙齿和爪子的图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阳光、肥料等,它们能够自己制造养分,获得自身成长所需的能量,那么动物的成长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学生回答。教师:他们成长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来源于哪里?学生回答。(食物)教师:动物和植物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动物是从外界摄取食物,植物是自身合成有机物。)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食物。(二)新课教学 活 动1:动物的食性

35、1.回忆自己见过的动物,它们以什么为食。教师:我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见过一些动物,有的同学还去过动物园,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的这些动物都是以什么为食呀?学生举手积极回答。老师补充与纠正。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大家可以把自己知道的,但不能确定其吃什么食物的动物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并汇报。老师给与纠正,要求同学们把刚才谈论到的动物及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2.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图中的动物都吃什么食物。教师:刚才的活动大家已经对什么样动物吃什么样食物的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上P16的图片,说说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食物?学生回答。3.按照动物的食性给动物分类。教师:

36、同学们,其实我们刚才讨论的动物以什么为食是动物的食性问题,大家可以看看记录本,根据食性给动物分分类。学生查看记录本,从食性上给动物分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如:老虎;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大猩猩。教师:请同学们将分类结果填写在课本P16上。4.巩固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张动物的图片。提问:图片上是什么动物?它吃什么食物?根据食性属于哪一类呀?5.作 业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按食性分门别类搜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板书设计:第五课动物的食物活 动1:动物的食性根据动物的食性

37、将动物分为三类: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马。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如:老虎。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大猩猩。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按食性分门别类搜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根据食性可以将动物分为哪几类?各举出一例。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教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呀?学生回答。教师:没有想过的同学可以现在考虑一下,想过这个问题的同学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学生思考。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动2捕食的帮手,来研究是什么原

38、因造成动物的食性不同。(二)新课教学 活 动 2:捕食的帮手1.观察动物的牙齿和爪。教师:在上一个活动中,同学们已经观察了动物的捕食情况,大家想一想,三类不同食性的动物其捕食方式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教师: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综合的来说就是它们的牙齿和爪不同。请大家观察书上P17的三幅图,小组内讨论这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并将不同点记录到记录本上。老师巡回指导。2.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大家基本上说出了三种不同类别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特点,请用画轮廓图的方式记录这三类动物牙齿和爪的特点。学生画图。教师巡回指

39、导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记录三类动物牙齿和爪的特点。3.分析这些特点对动物捕食的帮助。教师:大家想一想,三类动物牙齿和爪的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帮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肉食性动物一一虎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食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它抓捕食物。草食性动物一一驴的犬齿退化,牙齿像恻刀适于切草。它的腿较长,趾端有蹄,具有快速奔跑的本领,是为躲避敌害和觅食。杂食性动物一一大猩猩的牙齿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侧刀一样的门齿,所以它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它的爪比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教师:请同学们将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特点记录在P17表

40、格中。4.巩固知识教师:上节课老师留的作业是搜集三类不同食性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把搜集的图片拿出来,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观察这些动物,体验这种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学生观察。拓展活动1: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师: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其实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对于这三类动物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大家想一想,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草食性动物需要生活在广阔的草场上。肉食性动物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讨论: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作业:回家按照书上P18完成拓展活动2o板书设

41、计:第五课动物的食物活 动2:捕食的帮手肉食性动物一一虎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食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它抓捕食物。草食性动物一一驴的犬齿退化,牙齿像锄刀适于切草。它的腿较长,趾端有蹄,具有快速奔跑的本领,是为躲避敌害和觅食。杂食性动物一一大猩猩的牙齿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侧刀一样的门齿,所以它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它的爪比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拓展活动1: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草食性动物需要生活在广阔的草场上。肉食性动物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6.葵花向阳教

42、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首先从学生熟知的向日葵入手,引领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探究植物的向水性和向地性;最后,扩展到研究光对动物的影响。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上,即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2.通过观察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4.能 使 用(枚举)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5.能设法搜集关于植物向性运动的资料。6.能体会到环境对生物

43、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7.会利用光对动物的影响,独立设计制作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8.在设计与制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通过与其他人交流共同得出自己的结论。2.按照其他同学的真实意见改进自己的设计。3.能公正地评价他人的设计和装置。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向光性。2.举例说明光对动物行为有什么影响。3.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会怎样生长,并能解释这种现象。四、科学、技术、社会、环 境(STSE)目标能独立设计制作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难点:能独立设计实验验证

44、自己的假设。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向日葵在一天内花盘方向随太阳变化的图片、其它植物具向光性的图片,有关植物向水性和向地性的图片、两种不同根系的植物标本、植物向水性的实验装置。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 .小 游戏:让学生闭眼写字。教师: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四个人一个小组,两人监督两人做,然后互换角色,游戏名字为闭眼写字,要求是从中体验闭眼写字的感受。学生活动,体验闭眼写字的感受。教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他在游戏中的感受?学生回答。2 .结合小游戏和日常经验,说说阳光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大家结合小游戏和

45、日常经验,说说阳光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密切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看来在没有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很难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光对我们周围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一一葵花向阳。(二)新课教学 活 动 1:向日葵和阳光1 .光对植物的影响。教师: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小组讨论,说说光对植物的影响。小组讨论。教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讨论结果。学生回答。2 .向日葵与阳光。教师: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提到了向日葵,请同学们观察书上P 2 0 向日葵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向日葵的“花盘”上午、中午、下午的位置不同。)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向日葵的“花盘 与阳光的关系。

46、学生回答。(向日葵的“花盘”是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向日葵的 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是植物的向光性,谁能举出更多的有关向光性的例子。(比如植物的茎或叶也具有向光性。)学生举例。教师出示图片、课件,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植物的向阳性。拓展活动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1.探究活动一一研究植物的向光性。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属对比实验,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选择实验材料、决定实验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3)汇报实验步骤。4)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光这一条件变量,其他应该尽量保持一致。2.设计实施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已有的豆苗进行实验,并且记录。3.布置学生搜集其他向性运动的资料。作业

47、:观 察 3 种植物根茎生长方向,并画图。板书设计:第六课葵花向阳活 动 1:向日葵和阳光1.向日葵的“花盘”与阳光的关系。向日葵的 花盘”是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2.举出植物的茎和叶是否具有向光性的例子。拓展活动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探究活动一一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步骤:选两株大小相同、生长情况相近的同种植物的幼苗。将盒子一侧的上方剪出约2 厘米见方的窗口。将植物同时放在向阳处,其中一株扣上盒子遮光。几天后,将盒子取走,观察两株小苗的生长情况有何区别。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请举出一例。2.语言过渡引起下文。教师:上节课我

48、们学习了植物的向光性,那么,除了向光性以外,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还有哪些特性?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新课教学 活 动 2:研究植物的 定向运动1.汇报向光性实验结果。教师: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结果,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我们已经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植物的向光性,那植物的其它特性还等待我们去验证。2.研究植物其他向性运动。1)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关于植物其它特性的发现。2)根据书上P21图片,提出植物根的向水性。你能证明:植物的根确实有向水性吗?讨论:图中的根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3)交流:还有哪些植物有类似的现象呢?结论:通过分析

49、,我们发现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还具有向水性。4)植物根的向地性。你能根据你们观察到的3 种植物的生物图,说说它们的根茎生长方向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归纳总结。我们的结论是一般情况下,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5)想一想根据我们学到的向地性,你能设想一下,植物在太空中的时候,根会向什么地方生长吗?为什么?拓展活动2:光对动物的影响1)阅读科学在线,以及一些资料,让学生谈谈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和生产带来好处。2)根据教材提示,设计捕捉有害害虫的装置。板书设计:第六课葵花向阳活 动 2:研究植物的 定向运动1.汇报向光性实验结果。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2.研究植物其他向性运动。观 察 P2

50、1图片得出结果:植物的根向着有水的方向生长。结论:植物具有向水性。观察三种植物所得出的结论:多种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7.燕子南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教材从学生熟知的御寒方式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当自然环境(气候、温度)发生变化时,给生物带来哪些影响,生物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把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2.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3.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