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青****9 文档编号:888325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无忧 教学事业!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一、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学习过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19世纪末,欧文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的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提出膜是由_组成的。2、欧文的推论是否正确呢?膜中除

2、含脂质外,还有没有其它成分呢?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_和_。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_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的2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的中的脂质分子的排列是_.4、蛋白质在脂双层的什么位置?(1)20世纪40年代曾有科学家推测_。直到50世纪,_,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清晰的_-的三层结构,他提出的生物模型是_。他把生物膜描述为_的统一结构。(2)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家对_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科学家发现膜蛋白在

3、细胞膜的位置_.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_,用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_,将小鼠细胞和人的细胞_。刚融合时,融合细胞_,在37下经过40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_。这一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_。6、在新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生物模型,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模型是1972年_和_提出的_。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内容:流动镶嵌模型认为: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_。磷脂双分子层是_,具有_。蛋白质分子有的_、有的_,有的_。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_。2、特点(1)膜的不对称性和不均匀性(2)膜结构的

4、流动性(3)膜的功能由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脂质、脂质与脂质相互作用实现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_,叫做_。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尤其是与_有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_。三、总结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72年,桑格和1925年:脂质为连续的两层 尼克森提出:流动1959年:三层结构,静态的统一结构 镶嵌模型1970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镶、嵌、横跨在双分则层上。磷脂分子、蛋白质都

5、可以运动,因此,细胞膜具流动性。 膜上的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称糖蛋白,用于细胞间识别四、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中,容易通过细胞膜的是( )A、淀粉 B、甘油 C、蛋白质 D、糖类2、脂类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架 B、细胞膜上有搬运脂类物质的蛋白质 C、细胞膜上有糖蛋白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可以运动3、细胞膜的结构成分是( )A、蛋白质和脂肪 B、蛋白质和磷脂 C、葡萄糖和蛋白质 D、磷酸和蛋白质4、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家是( )A、欧文顿 B、罗伯特森 C、桑格和尼克森 D、施旺和施莱登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又保护内部的作用 C、一种半透膜

6、 D、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7、从小鼠的荧光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细胞膜( )A、含有蛋白质和脂质 B、含有磷脂双分子层C、有流动性 D、容易染色而发光8、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磷脂 D、水9、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1885年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2)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的2倍。由此认为细胞膜由_组成(3)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用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将小鼠细胞和人的细胞融合。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绿色,另一半呈红色,在37下经过40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的表面。这个实验说明_。原因是_。五、我的疑问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