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883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究牛 .学号: 2010244095 密 级:公开 吉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Ones Hospital 作者姓名:缪丽 专 业:工商管理硕士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王爱群教授 培养单位:管理学院 2012年 11月 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Ones Hospital 作者姓名:缪丽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王爱群教授 学位类别:工商管理硕士 答辩日期

2、: 抑 年M月了日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 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 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 限)。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

3、者签名 : n 日期:年 P月 T日 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摘要 随着卫生体制不断深入改革,新医改政策的循序渐进实施,医疗 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投资资金的涌入和民营医院的设立,我国医院 竞争异常激烈。作为旧经济体制下成立的国有企业医院,由于医院管 理不能自主,产权主体不清晰,资金投入有限,加上企业医院本身医 疗学科建设发展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和模式管 理,竞争力水平低下,缺乏医院品牌效应,国有企业医院在夹缝中求 生存,前景堪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广泛关注。内部控制作为一种 系统和成熟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已广泛应用。但是,我国医院内部控 制的运用还十分有限,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部

4、分医院高级管理层都 是医疗技术出身,对管理不甚了解,对内部控制建设不重视。 本文在前两章节中,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研究了内部 控制的理论基础、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在论文第三章节 和第四章节,本文借鉴内部控制五要素理论,结合某医院实际,分析 了医院内控现状、问题和原因 ,并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 执行措施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内部控制体系,从五 个控制要素提出对某医院的内部控制的改善。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提出旧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化步伐,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医 院发展战略,改进组织结构,增强人力资源政策。在风险评估方面, 提出建立风险防范预警管理体系,

5、完善经营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控制 风险。在控制活动方面,重新构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分析了主 要业务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对主要子系统增强控制措施,并引入 全面预算管理和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运用,从而达到优化的效 果。在沟通与信息方面,提出了构建正式沟通渠道,挖掘医院信息系 统深入开发功能,形成医院互相沟通的局面。在监督方面,提出了增 加审计人员配置,增强专业水平,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所实施的监督。 作者希望通过对某医院内部控制的优化,改善医院管理水平,提高竞 争能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 国有企业医院,内部控制,优化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the

6、internal control of One Hospital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health system, the new medical reform policy implemented step by step, the medical market gradually opening up, foreign investment inflow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hospitals, our hospital are unusually fierce in competiti

7、on. As the old economic system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hospital, hospital management can not be independently, property right subject is not clear, capital investment limited, plus enterprise hospital medic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is very limited,

8、the lack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the mode of management, competitive level is low, lack of hospital brand effec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hospital squeezed of survival, the prospects are grim, should cause enough attention and extensive concern. Internal control as a system and

9、 mature theo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However, Chinas internal control in hospital use is very limited, there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For example, part of the hospital senior management are medical technical background, the management is not well understand, do not attach im

10、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Based on the first two chapters,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internal control, theoretical basis, basic target, basic principle and basic elements. In the third part and the fourth chapt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ernal

11、control theory of five essential elements, combining with the One5s hospital practice, analysis of the hospital internal control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to the hospital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internal control measures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a proposal. This paper aims to i

12、ntroduc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rom the five control elements are presented to a general hospital internal control improvement.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the ol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ccelerate the pace of social change, clear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de

13、termin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ospital,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human resources policy. In a risk assessment context,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risk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risk. In the control o

14、f activities, to build the hospital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alyzes the main business processes, identify the critical control point, the main subsystem enhanced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n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15、the applic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effect. In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l channel of communication, mining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function, form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ituation of hospital. On the supervisi

16、on of, put forward to increase the audit personnel configuration,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as well as the assembly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mployees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Ones hospital internal control optimiz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hosp

17、ital management, enhance competition ability, realize the strategic targe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Keywords: Enterprise hospital, Internal control, Optimization 目录 第 1 章 绪 论 .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第 2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 3 2.1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3 2.2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 5 2.3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 6 2.4内部控制的基本要

18、素 . 6 第 3章某医院内部控制现状研究 . 11 3.1某医院简介 . 11 3.1.1某医院概况 . 11 3.1.2某医院发展状况 . 11 3.1.3某医院产权关系 . 11 3.1.4某医院文化 . 12 3.1.5某医院组织结构 . 12 3.2某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13 3.2.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 13 3.2.2风险意识差,风险评估机制未建立 . 14 3.2.3关键控制活动未深入展开,控制效果有限 . 16 3.2.4正式沟通渠道未构建,信息流通不顺畅 . 19 3.2.5审计监督能力有限 .20 3.3某医院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20 3.3.1用人机制陈

19、旧 .20 3.3.2管理体制陈旧 .21 3.3.3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 .21 3.3.4内控制度存在缺陷 .22 3.3.5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22 第 4章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23 4.1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的总体思路 .23 4.2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24 4.3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系统,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29 4.4强化控制活动,完 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30 4.4.1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的原则 .30 4.4.2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的步骤 .31 4.4.3评估某医院的控制环境 .31 4.4.4梳理医院主要业务循环的流程 .32 4.4.5确定医院关键风险控制点 .40 4.4

20、.6构建某医院内部控制体系 .41 4.4.7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 .42 4.5构建沟通渠道,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50 4.6搭建多种监督方式,加强监督 .50 第 5 章 结 论 . 51 参考文献 . 53 至文 i射 . 55 第 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口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 快,城镇和农村人口比例有所改变,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迅速增大, 医疗卫生事业既得到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改革的巨大挑战。目前,中国医疗行 业结构仍然是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导,民营营利医疗机构为辅助的构成模 式。同时,以诊所为形式的卫生服务机构占到总

21、体医疗机构的 66%左右,医院和 医疗中心仅仅占体的 20%1,未形成规模化的效应。这种模式下,非营利医疗 机 构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负利润经营;而营利性医疗机构投资规模小,资金来源匮 乏,缺少国家地方政策支持。面对巨大的医疗消费市场,外国资金纷纷涌入,中 国医疗市场服务提供者林林,竞争激烈。国家政府政策倾向于占市场主导地位的 公立医院,且非公立医疗机构采取各种灵活价格竞争手段和细化服务方式,加剧 了对国有企业医院这种特殊形式的职工医院的竞争。国有企业医院的先天性不 足、区域的局限性、国有企业对医院的特殊政策,以及国家对国有企业医院改制 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医院生存发展令人堪忧。国有企业医院只有

22、通过精细管理, 加强 内部控制建设,突破管理瓶颈,提升国有企业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方能提高 医院效益,从而找到医院未来发展道路。 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发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在发展医疗技术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内部管理方面也有所提升。但是, 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环境,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形成自上而下制定,自下而上实施 的上下互动的局面。我国医院在内部控制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医院,受到 管理体制束缚,医院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劳动密集性三者的特殊结合,以 及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理解认识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内 部控制建设和执行,使 得医院内部管理松散、无效,存在高风险。有些

23、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不重 视制度建设;有些医院虽拟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员工承接力和执行力远远跟不 上管理要求,忽视内部控制执行过程控制,制度不能落实和执行,流于形式;有 1中国医疗业 :现状与改革 上 ttp:/Avenku.baidu. com/view/cdf9ec5d3b3 567ec 102d8ab 1 .html 些医院只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有些医院, 管理者根本不重视内部控制,医院管理仍然停留在 “ 拍脑袋 ” 的随性管理上。内 部控制研究不仅有实践意义,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相比于国外学者,我国政 府推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起步较晚,时间较短,

24、而且理论建设偏重于大型国 企或者是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医院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比较少或者比 较零散,未结合医院特点,未形成完整体系,或者更注重于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研 究,从而忽略了对医院整体内部环境、风险防范等要素研究。 1. 2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研究思路是在研究内部控制理论基础、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 理论基础上,深入调查某医院内控情况,结合内部控制环境等五要素内控理论, 研究该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剖析产生问题原因,通过梳理主要业务流程, 进而优化该医院内部控制。 对某医院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问 卷调查,归纳结等方法。对内部控制优化对策和措

25、施,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综合法。 第 2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2.1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认识是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内部 控制的定义各执己见,认识众多。体 来说,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 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 在内部牵制阶段,并未提出内部控制概念,而是定义了内部牵制。按照柯 氏会计辞典的解释,内部牵制是指: “ 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 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 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

26、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 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设计有效的内部牵制以 便使各 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 部牵制机能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这个时期的理论,导向是查错 纠弊,目的是查错防弊,手段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和会计账目核对,控制对象主要 是物、钱、账等会计事项。主要通过实物、机械、体制和簿记牵制手段来确保内 部牵制机能得以执行。内部牵制是在两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 1)2 个或 2个以上的部门或者人员无主观意识地犯相同的错误的概率是很低的; ( 2) 2 个或 2个以上的部门或人有预谋地合伙舞弊的概率远远低

27、于独自一人或独个部 门舞弊的可 能性。 1940年开始,研究者提出了内部控制概念,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理论的基 础,内部控制是内部牵制的延伸。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 专门委员会发表了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 重要性的专题报告 2 3。首次把内部控制定义详细表述为: “ 内部控制是企业所 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 2 李心合 .被冷落的内部牵制 EB/OL. http:/ 3 任万林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友其借鉴意叉 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5(2) 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

28、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4。 ” 在这份报告中,不仅限定了内部控制的广泛范围,指出内控不仅是对会计和财务 部等直接有关的控制,而且还涵盖了与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相关的活动,包括成本 控制、定期报告、预算控制、统计分析并报送,人力资源培训等。至此,内部控 制的基本框架基本完成。 1958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对外发布了审计程序 公告第 29号,在该报告中正式修改了内部控制的定义,重新表述了该定义,把 内控分类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范畴里纳入了与财产安全和会计 记录有关的方式和程序;与执行管理方针和增强经营效率有关的方法和流程等归 入内 部管理控制的范围。至此,内部控制理论进入了 “ 制度

29、二分法 ” 研究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从一般含义逐渐转变成深化具体 内容。20世纪 80年代,美注协公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 55号。在公告中首 次以 “ 内部控制结构 ” 代替 “ 内部控制 ” ,指出 “ 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 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5 ” 。内部控制结构 理论中涵盖了 3个具体要素,二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控制方 法和程序。因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之间无法分割,故而无法细分会计控制和管理 控制。从 而,内部控制理论转向 “ 结构分析法 ” 阶段。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改 变是把控制环境考虑到内部控制范畴领域。

30、 1992年,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 ( COSO),发表了 内部控制 - 整体框架报告,在报告中提出的了 “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 理论 6。 1994年,对该报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在报告中提出:内部控制是由董 事会、经营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一同设计并实施的,目的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准 确可靠,运营的效率和效果,法律规范的遵守等。内控的整体框架是由相互联系 的 5个要素搭建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 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 5要素的提出,被公认为是内部控制理论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最重要阶段,使得内 部控制理论从平面结构转变成立体结构,增加了操作性,很容易在实际管理中得 以

31、应用和实施。同时,引进的人文因素,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内部控制的文化内涵。 21世纪初, C0S0宣布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 ( ERM) 4 任万林杨香敏王保华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EB/OL. http:/A 5061054.html 5 部控制的理论发展 .http:/Avww.5 6 朱荣恩靡建新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M.北京冲国审计出版社 J996 的概念,拓展了内控的五个要素,增加到八要素,新增了事项识别、目标制定和 风险反应 3个要素,丰富了内部控制的内涵,象征着内控理论进入到风险管理的 新阶段。 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国在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

32、研究启动较晚,实践 超前于理论研究。内控理论发展阶段主要在 20世纪 90年代。最新的内控研究成 果是, 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 5部门先后发布 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 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指出,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 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7。应用了 COSO报告中的五要素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结 合了我国特殊的国情,为我国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提供了权威的、重要的指 引。该内控体系制度的颁布,意味着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现状,统合国际领先理论 的

33、中国内控规范体系基本建立。 2.2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 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8。 (1) 敦促国家法规有效遵循。诚实守信是社会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的发展壮大应当要在国家法律规范准允的基本框架下 .在遵守纪律法规基础 上推进企业发展。 (2) 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有效地、有序地管 理好企业财产物资,可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损坏、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从 制度上巩固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性。 (3) 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标准化控制会计处理程序等各环节、各流程,从 而减

34、少错误和舞弊发生,提高会计及其他企业信息报告可靠性,为管理层制定决 策和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同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报告,有 利于提高企业诚信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传播良好声誉。 7 吉林省财政厅东奥会计在线 .新编财会人员业务精要 叫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D :11 8 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08年 . http:/ 12/t20081217 99580.html _ (4) 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和效益。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本行业特点,通 过加强经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协调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不断 提高企业营利能力和管理效益,最大限度

35、地获得净收益。 (5)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 者做出符合企业近期利益和长期的发展战略的经营决策,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这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终目标。 2.3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基本原则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遵行的指导 方针和法则。没有正确的指导原则,企业无章可循,无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 度,更谈不上内控的有效执行。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在制 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全面性。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到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贯穿决策、实施、 监督控制和评价改进的全过程,覆盖到企业的各种层级人员以及各个

36、部门、组织, 从而实现全过程、全员控制。 (2) 重要性。内部控制应当重点关注重要业务,着重点放在高风险领域, 采取更加严格、严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从而防范出现重大缺陷。 (3) 制衡性。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应由互不隶属、相互制约的两个 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或岗位)分别完成。横向关系上,工作应当经由另一个独 立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纵向关系上,工作至少应当经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互不隶属、互相制约关系的岗位或者环节,即上级受下级制约,下级受上级监督。 (4) 适应性。内控应当与企业规模、经营范围、可接受的风险程度、行业 竞争水平等相互适应。 (5) 成本效益。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考虑到

37、实施成本与执行内控的预期 收益比例适当,实施成本不能超过预期收益。 2.4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有 5个基本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 沟通、监督。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影响、制约内控建立和执行的效率 发生影响的各种内部因素,是内控整体框架的基石,能起到制约和保护其他要素 的作用。控制环境主要侧重于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等方面。具体包括:职员的价 值观、道德观和诚信、工作专业胜任度、领导的管理哲学、企业经营方式、治理 结构、组织结构、授权的方式、承担责任形式、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内部审计等。 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是指 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

38、、内部或外部的 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 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9。企业治理结构主要是由股东会、监事 会、董事会、管理层构成。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企业内部不同层级之 间内部控制目标保持一致,是构建有效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在企业中能够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 框架,主要作用是分解企业目标所需工作,规范员工各自负责工作及员工工作相 互间联系,使员工能够在既定的组织规范内既分工又协作地为实现 企业经营目标 而共同奋斗。合理的组织结构的设置,有助于内部控制的良好实施。组织结构设 置时,应着重设计好企业的管理

39、幅度与管理层次,以及部门的设置、管理层职权 的划分,使得权力与责任相匹配,相邻层级存在控制和被控制。 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企业员工的职业胜任能力、诚实品行以及对员工 的管理是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员工的素质控制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施应当抓好以 下几方面的工作:( 1)员工的招聘和选拔工作; ( 2)员工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员工 培训 和后期继续教育。 ( 3)员工的薪酬分配、职务晋升、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为 整体团队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作风、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精

40、神,是一种代表 企业个性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表现。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促进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我 国企业文化应在企业哲学和形象、企业民主与制度、企业道德和精神等方面加强 建设,不断完善。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监督部门,其目 P李维安,公司治理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5:17 1()中华会计网校编著 .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 叫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1) :28 的是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人员和部门有效履行责任情况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的执 行情况,并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 进经济效益增收,实现组织目标。内

41、部审计是对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督,是对财务 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内控是否健全、有效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所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 来管理对经营、财 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 分析和风险应对。 设置目标。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是设置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第 21条规定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 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包括企业整体风险承受 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企业在确定风险承受度时应考虑法律、经济 方面的限制,企业对风险的

42、控制程度,风险转移,机会成本等内容。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各种方法持续汇发生损 失的原因、存在危险因素、发生的潜在原因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风险识别要回答:风险存在与否,存于哪里,都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后果及严重程度性,是否有风险识别方法等问题。企业风险主要划分为内部风险 和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主要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 制裁风险、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的改变、市场竞争等;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有 技术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等。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方法,分析已识别的风险,按照风险高低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构,确定注重 重点和必须优先防范的风险。 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出后,应当分析和评估风险。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 性,描述和判断影响程度等方面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 量技术。所谓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指直接使用定性语言表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 低以及其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定量分析方法是用数量方法描述风险的高低以 及目标影响程度。在企业实践中,通常是将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相结合。 风险应对。制定企业风险应对策略,要判断本企业的风险喜好和风险承 受度。风险应对策略通常有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等四种基 本类型。风险规避策略在采用其他任何风险应对措施都不能将风险降低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