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爷*** 文档编号:887729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语文下册其次单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熟悉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连续进展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力量,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力量。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培育学生观看自然现象,积极探究自然神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2、 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沟通,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展活动,查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沟通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大自然中奇妙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淘气得意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奇妙奇妙。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漂亮奇妙的大

3、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熟悉的字可以问教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阅历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详细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依据词语的不同进展造句的训练。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方:山巅、汪洋、漂砾、妙不行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妙不行言”可以结合诗中的详细语境来理解) 4、检查

4、读文状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展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 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沟通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沟通,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C:小蝌蚪一消失,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

5、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的写作手法) E:树上的年轮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知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知大家这儿有过严寒的冰川; 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行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马虎大意的人永久看不见。 (在学生读文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阅历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异

6、,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根底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行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异规律,激发学生观看、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随机的板书: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4、怎样才能发觉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看的人) 5、整体回忆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消失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留意观看“搬”“撒”的字形构造,留意各局部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

7、要写成“勾”。“雁”半包围构造,留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长,积存实践 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语文下册其次单元教学设计2 【字词积存】 1、读准字音: 馈(ku)赠 教导(hu) 2、多音字:中(zhng)彩 拮据(j) 闷(mn)闷不乐 3、记忆字形:梦寐以求,留意“寐”的下半局部的笔顺。 【阅读力量训练】 1、读第一自然段,借助字典和时代背景,结合二战前的时代背景,“六口人”“一人工作”理解“拮据”的意思。 查字典了解财宝的的字面意思,提出问题母亲所说“财宝”指的是什么。?这个要在对全文理解的根底上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在这里可以先放一放,留着

8、一个疑问。 2、读其次自然段,查字典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梦寐以求”的含义,父亲为什么梦寐以求的想拥有一辆汽车?结合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梦寐以求的意思。想象:假设父亲真的拥有了一辆汽车会怎样?体会父亲对汽车那种喜爱到极致的心情(为下文理解父亲冲突的心情做好铺垫)。 3、读3-9自然段,连续熬炼“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画出描写父亲中奖后神情的句子。中了奖,我兴奋感动,父亲却很严厉。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查找答案。 父亲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通过“认真区分”“最终”“擦”“淡淡的”等词语来体会父亲面对两张彩票时冲突的心情。 读后用简洁的话来表述故事大意 4、读最终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珍贵的汽车被开走

9、了,可以说与一大笔财宝擦肩而过,可为什么说这个时刻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培育学生把上下文联系起来读懂课文的习惯。把第一自然段母亲的话和父亲在中彩之后做法联系起来对“最富有的时刻”做出解释。 【表达学习】 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达心理的方法;学习细致观看人物说话时“神色、语气、语言内容”。 1、表现人物冲突的内心 “不一会儿,我观察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厉,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得奖是快乐的事,可父亲却是严厉的,让读者不由得去想个为什么) “我看了又看,最终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这里面没有消

10、失父亲,但却能让读者通过那个淡淡的刻字和淡淡的痕迹,仿佛看到父亲得知中奖之后的冲突心理,以及想得到那辆车而做出的举动。) 2、父亲还车前后表现比照 “只是,他神情严厉,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殊快乐,给我们讲了很多好玩的事情。” 归纳:父亲在本文中的几乎没什么语言,唯一打电话也没有消失话语,但是,从几处涉及到父亲的文字,通过父亲的神态、动作就表现出了父亲的喜怒哀乐。 我们观看人物,要细致观看人物做事情过程中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抓住我们看来正常与不正常的冲突绽开思索

11、,想一想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推想一下人物内心在想什么,人物具有怎样的道德;写的时候,把这些正常与不正常的行为表现、神态、语言写清晰,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作练习】 我们身边的人,有的大方爽朗,有的吝啬小气;有的和善宽容,有的斤斤计较。观看你熟识的一个人,他怎么说、怎么做、有什么样的神态表情。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推想一下他内心在想什么,人物具有怎样的道德;写的时候,把他的行为表现、神态、语言写清晰,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6*万年牢 【字词积存】 1、多音字 闷(mn)好,削(xio)好 【阅读力量训练】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

12、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作简洁的批注,读后依据自己的批注进展沟通。 2、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各是什么意思?可以先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的意思。 读书,能够理解对文中三个万年牢的含义;争论三个万年牢之间的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恳、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表达学习】 体会“流传的语言”的精妙特点。课文中消失了一些含义深刻、被人们经久传诵的语言。 1、语言精练,凝缩了许多一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人们简单记住,易于流传。如“万年牢”的两层含义。 2、读起来朗朗上口,期间含蕴着深刻的哲理。如父亲说的“公正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

13、宝,做生意讲究实在是万年牢”一段话,既押韵上口,易于背诵,又说出了做买卖的做人哲理。 【阅读拓展】 搜集一些带有“流传的语言”的故事,积存这些流传的语言。 7尊严 【字词积存】 1、读准字音 满意 (qi) 2、记忆字形 “尊”、 “瘦”里面的“叟”、 “捶”右边的“垂”的笔顺; 3、积存描写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疲乏不堪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饥寒交迫 【阅读力量训练】 1、培育理解词语的力量。初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了解尊严意思;借助预习资料了解南加州、沃尔逊等词语的意思;借助工具书了解“喉结”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捶背”的意思;结合字典和上下文体会“满意”的意思。 2、读懂段落的力量,能把

14、各个段落联系起来理解尊严的含义。 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 通过对“面呈菜色,疲乏不堪、狼吞虎咽”的理解,体会逃难的人在这种饥寒交迫的境遇下对食物的渴望。 读其次自然段,理解例外的外表意思,思索:年轻人怎么例外了?读下文,勾画出描写他与其他逃难的人一样地方和不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哈默的与众不同。哈默情愿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拟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用简洁的话来表述其次自然段的意思。 读第三自然段,研读描写哈默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哈默对“不劳动就不能吃饭”的坚持,体会尊严的含义。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立刻灰暗了,

15、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灰暗”原意指 暗淡不鲜亮。如“这幅画色调灰暗。”但在这句话中这里却指的是目光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原来渴望干活换食物的光荣,传达的是绝望的心情。但即便是这样,仍旧坚持自己的尊严。 读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杰克逊与哈默的对话,来体会在哈默心中尊严比食物更重要的.信念。 读第五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与哈默的尊严有什么关系?狼吐虎咽说明白什么?联系其他人的狼吞虎咽和哈默在工作后地狼吞虎咽有什么不同? 这一动作,表现了哈默饥饿的程度,要让学生懂得,哈默刚刚不愿承受食物的精神之珍贵,即使到了饥饿

16、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 读第六自然段,理解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由于他有尊严!” 说说对“富翁”的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是什么意思?梳理课文内容,联系二三四五自然段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在课文中尊严指的是什么。依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尊严与财宝的关系。 3、读最终一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哈默在成为石油大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信念是什么。 【表达学习】 研读工程:细细观看,发觉观看对象与其他人的不同 再读课文,是怎样观看清晰要写的人物与其他人的不同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比照)。争论这样比照下的人物外貌行为动作语言等描

17、写的作用,加深对文本的体会。 【写作练习】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许多许多人。这里面,有我们的典范、楷模,从反面教育我们的人物。我们在与众多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擅长发觉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与他亲近,与他交往,去观看了解他,了解他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与其他人在行为、神色、语言、相貌上有怎样的不同,这样你的生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做人做事的方法上、在道德上、在你的学问上将来写作文的时候,你也能够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点。 【写作练习】 静静地到卖东西的小摊边或者商场热卖的柜台前,认真观看围着卖东西的一群人,找出其中一个表现与众不同的来,看看其他人有啥表现,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有啥与众不同的表现,记

18、录下来。 8*将心比心 【字词积存】 1、多音字 扎(zh)针 【阅读力量训练】 1、初读课文,查字典,了解“将心比心”的意思。 2、梳理出“我”所经受的两件事。小组之间相互口述,再在班上复述。 2、通过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阿姨推开沉重的门,始终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针眼处鼓起青包。” 假如你是那位阿姨,那位被扎的母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你想对这位阿姨,这位母亲说什么。 3、读最终一段,通过反复朗读,说说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表达学习】 学习观看人物做事的动作细节、神态、语言细节。 细致观看到了,并且细致写下来,才能把文章写得很

19、明白很详细,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作练习】 安排单项的观看叙写人物语言、动作变化的单项练习。 单元整理: 【表达学习】 一、语言表达训练目标:学习如何表现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的。 1、各篇课文中表达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句的赏析。2、体会“流传的语言”的精妙特点。3、学习细致观看人物做事的动作细节、神态、语言细节。 二、语言表达积存目标: 1、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关于“信”的语言积存。 2、本单元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语句积存。 【写作练习】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既然是心里话,就要饱含真情实感,而不是在课堂上做出来的,挤出来的,想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长到学生的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制造的激情,那么作文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谢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我建议把本次习作延长到本单元教学前的一到两周。让学生去观看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动作,神态怎样,表达了怎样的内心活动。在记录的根底上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或者口语交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发觉去沟通,去述说,这样肯定会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也就给本次习作带来了不一样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