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献综述【7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87157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文献综述【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体育文献综述【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文献综述【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文献综述【7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育文献综述【7篇】体育文献综述篇1摘要:生态扶贫是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的基本内容之一。耕地是陆地上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实施耕地生态补偿已成为生态扶贫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耕地生态补偿可以支撑或助推扶贫开发,另一方面扶贫开发政策也为耕地生态补偿提供了实践机会。开展耕地生态扶贫研究与实践这一新方向、新扶贫模式,对于推进和完善耕地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精准扶贫开发以及耕地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生态扶贫;耕地;生态补偿;研究一、引言实施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重大政策,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实现2023年全部贫困县退出摘帽和全面建成

2、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刘彦随等,202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期,也是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从目前贫困情况来看,到2015年底,全国仍然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主要分布在832个贫困县(或属于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区)和12万多个贫困村,特别是西部省份和民族八省区贫困发生率较高,分别达到10%以上和12.1%(国务院,2023)。中国有的10多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区域都处于“先天”生态环境脆弱、“后天”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内,因而是属于国家重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区,承担着国家生态保护的重任,使得生态环境建设与脱贫两大任务相重叠。正因为这

3、种特殊情况的存在,在进行扶贫的同时也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保护,积极寻找一条适合贫困山地区域现实的扶贫和生态双赢之路。如果从國家整体利益来说,这些自然环境脆弱、难以高强度开发利用的地区整体上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牺牲了自身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的无私之举。没有这些地区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没有发达地区蓬勃发展的自然环境及物质基础,就不能实现全国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对中西部山区贫困区域的精准扶贫思路,应该上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定位为贫困地区群众为保护生态环境、根植于偏远山区土地而工作,发达地区群众得益于山区贫困区域群众的工作基础而创造国家财富。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4、本质都是为了国家整体利益。但保护生态环境本身不生产产品,不创造财富,考虑其整体贡献,应该在再分配上向山区贫困群众倾斜,把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正外部效益换算成财富补偿给山区贫困群众,让其享受应得的报酬。耕地是重要的人工生态系统,它不仅是人类最基本生产生活的来源,而且它还有很多其它功能,例如在水土保持和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耕地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承载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基本保障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功能(杨诗琴,2014)。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前进,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使得耕地的保有量急剧下降,此外,人们对耕地的不合理开

5、发利用还往往造成了耕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也使得生态服务的功能相较以前变得更加薄弱(杨诗琴,2014)。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中,耕地的保护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耕地的生态价值当前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对建立有偿使用资源和补偿被破坏的生态制度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地说明(付二光,2013),自从十八大召开以后,各级政府对生态补偿问题都非常重视,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地方积极开展耕地生态补偿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本文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对耕地生态价值的研究基础上,将耕地生态补偿与精准扶开发相结合,把耕地生态补偿作为创新的减贫方式。二、国内外耕地生态

6、补偿研究进展(1)国外研究动态对于耕地生态补偿的研究,国外研究较早,有着丰富的耕地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理论研究和模型。例如:欧盟国家实施的耕地环境保护政策值得其他国家的借鉴,其采用的保护方式是直接对农户进行补偿,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就是英国,为了做好耕地环境的保护,还特地开展了农业环境的保护项目,自英国实行该项目之后,欧盟的其他国家也相继跟进实施了该保护项目;除欧盟国家之外,美国在耕地保护这一方面也开始得比较早,投入的成本也相对较大,美国的做法就是直接补贴农民和负担部分耕地的保护成本,以此来完成土地退耕政策(尹红,2005);在亚洲,开始重视耕地保护比较早的就是日本,日本则是通过补贴

7、耕地保护区域的农民和设立用于发展生态农业的特别资金来保护山区和丘陵地带的耕地,以便让它们保持生态功能(吕刚,2013)。国外对耕地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侧重如何计算耕地生态的补偿额,如何对耕地生态补偿的效率进行评价以及耕地生态外部性等等方面的研究。(2)国内研究动态虽然中国对耕地生态补偿的研究比较晚,但随着政府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国内学者对耕地生态补偿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对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谢高地等(2005)在Costanza研究基础上研究出了当量因子法,在对中国多种类型的土地进行分析之后,运用该种方法估算出了它们的生态效益价值,目前很多学者用当量因子法来计算各个地方的耕

8、地生态价值,从而确定各个地区耕地的生态补偿数额;朱新华等(2008)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研究了耕地外部性补偿的问题,进而对耕地生态的补偿数额进行了比较合理的估算;马文博(2012)对耕地生态补偿的研究则是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进行的,他的研究对研究区的耕地补偿数额确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耕地生态的研究,不仅有对其标准确定的研究,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是探讨其概念与相关内涵的内容(马爱慧,2011;张燕梅,2013)、耕地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刘尊梅,2010;路景兰,2013;魏巧巧,2014)、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张齐,2011;刘红芳,2015)等各方面,如:刘慧等(2013)提出了生态扶贫的概

9、念和基本内涵,从原地扶贫和离地扶贫角度设计了两大生态扶贫模式,提出了实施生态扶贫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莫光辉(2023)从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两个方面对精准扶贫进行阐述,认为精准扶贫的演进逻辑是其内生变革,治理突破是其脱贫路径;但当前对精准扶贫开发与耕地生态补偿体系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三、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小结耕地生态补偿其理论与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区域性、不确定性使其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故今后的研究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当前学者理论研究耕地生态补偿角度比较单一,这不利于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将耕地生态补结合国

10、家发展大趋势相结合,科学制定与完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使耕地生态补偿制度长期有效地运行,使耕地生态补偿体系更好地服务社会。(2)建立全国统一、科学可行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方法与模型由于中国对耕地生态的正式研究起步比较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公认、统一的耕地生态效益测算标准,由于研究的学者比较多,且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得到的结果也相差甚远,各研究之间的结果缺乏可比性。总的来看,不同学者研究出来的测算耕地生态补偿数额的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要进行更深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和探究,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模型,进而得到更完善的测算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方法和模型,使其不仅能满足全国

11、使用,又能做到切实可行,这些思考和探究对于如何完善耕地生态补偿制度来说也是重难点。(3)丰富耕地生态补偿研究的区域尺度生态补偿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边疆稳定与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让国家可以很好地掌握各地耕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为国家在制定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时候做到统筹兼顾提供强有力的现实依据。参考文献1蔡银莺,张安录.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测算以武汉市的调查为实证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02):177-189.2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06.61(10)1084-1092.3查燕,王惠荣,蔡典雄等.宁夏生态扶贫

12、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01).4陈会广,吕悦.基于机会成本与Markov链的耕地保护补偿基金测算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01):17-27.5春梅.沙漠化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6邓健.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7方丹.重庆市耕地生态补偿研究D.西南大学,2014.8付二光.浅談耕地生态补偿制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7):32-34.10付意成,高婷,闫丽娟,等.基于能值分析的永定河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标准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01):209-

13、217.11高汉琦,牛海鹏,方国友,等.基于CVM多情景下的耕地生态效益农户支付/受偿意愿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1.33(11):2116-2123.12高魏,张安录.江汉平原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资源科学,2007.29(02):124-130.13郭文栋,师军,魏延军,等.黑龙江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05):19-21.15环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环境科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16黄金梓.精准生态扶贫刍论J.湖南农业大学科学,2023(04).17黄燕.株洲市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及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

14、D.湖南师范大学,201218李翠珍,孔祥斌,孙宪海,等.北京市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价值估算方法J.地理学报,2008.63(3):321-329.19李慧.中国连片贫困地区生态扶贫的路径选择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04):70-720李林,石晓平,陈姝洁.江苏省苏州市耕地生态补偿政策J.北京农业,2015(12):267-268.体育文献综述篇2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

15、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二、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学写综述的目的: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

16、熟悉法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进行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步骤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1、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

17、个学科,小到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

18、。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2、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文献内容讨论和分析)、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

19、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文献内容讨论和分析)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

20、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四、注意事项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

21、,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体育文献综述篇3摘要耕地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降,使耕地资源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激励耕地保护行为尤为迫切。基于此,本文对

22、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呈现出利益相关者多元化趋势、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核算方法成熟但陈旧、补偿模式不断丰富与融合等特点,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提升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积极性;以耕地生态价值的完全实现为目标制定补偿标准,不断革新核算方法;增强补偿模式的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助推补偿政策的落实。关键词耕地保护;生态补偿;补偿机制1引言耕地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生产资源,也是生态文明视角下维系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资源,具有供给、调节、支持、文化等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紧张与资源消耗的现象日益增

23、多,耕地作为城市扩张与开发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呈现出数量递减、质量下降的趋势,“吃饭”、“建设”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对区域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造成威胁2。由此,国家提出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轮作休耕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用以缓解和限制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过度侵占与破坏。其中,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政策被视为通过调整耕地资源配置的利益关系3,优化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进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工具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1。”基于自然资源公有制的国情,中国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政策具有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双重属性,需

24、要政府补偿与市场交易的融合设计5,以实现效率与公平6-7、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配置8、扶贫减贫9-10等目的。因此,探索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成为中国目前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方向与难题11-12。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内容主要包含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效率、实现模式等方面13。已有文献普遍认为,科学界定补偿依据、确定补偿标准是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2,同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14、补偿模式的不断融合与创新15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仍存在意见分歧,未形成统一定论。因此,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了解耕地保护生

25、态补偿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焦点与争议,以期推动中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不断优化与完善。2研究进展关于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定义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通常与国外的PaymentsforEcosystemServices(PES)含义相接近,即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其源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EcologicalEconomics(简称EE)思想:强调人类经济已经嵌入大自然,人类必须在经济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16;20世纪末,Costanza等学者正式提出EcosystemService(简称ES)的概念17,并随着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发布得到推广,ES是以经济学的角度来构筑生态问题,强调生态系统的经济重要性1

26、6,后被用于生态系统服务货币估值,并进一步发展为设计和实施PES所必需的理论基础。PES的概念较为丰富,其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18,旨在创造激励性措施19-20,鼓励土地所有者以可持续的方式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实现正的外部效应内部化21-22。其实质是社会参与者之间的资源转移,体现为对保护和维持生态环境效益的行为给予的经济补偿23-24,促使个人或集体土地使用决策与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社会利益保持一致25。目前主要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存储、流域保护、景观维持等四个领域26,主要功能为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功能1。并基于科斯理论视角、庇古理论视角以及其他视角将不同的概念划分类别27,如中国

27、的生态补偿政策应属于基于庇古理论视角所提出的概念。中国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基于土地发展权受限以及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外溢13的客观事实,采用财政、税收等28经济手段,激励和督促利益相关者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增加正的外部性行为29。其内涵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30-31。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因保护生态系统而获得收益的行为进行激励性的奖励,对因破坏生态系统而遭受损失的行为进行赔偿,而且也包括对环境保护或环境污染的实施主体征收的费用,而狭义只包含前者。关于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现有文献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的研讨主要围绕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三部分展开。/利益相关者国

28、内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均可由补偿方、受偿方、第三方机构三大部分加以概括,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的差异,国外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范围更为宽泛,而国内对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具有一定的条件约束和限制,范围相对较小。国外实行土地产权私有制或私有制与公有制混合存在,因此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依靠市场手段实现生态补偿,利益主体包含农户、市民、企业、政府14、中介服务机构7。其中,农户作为受偿方可以直接与作为补偿方的市民、企业进行交易,如法国的Perrier矿泉水公司直接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高质量的生态产品32。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平台,充当“润滑剂”角色,如越南国有林业企业(SFE)

29、为国家、企业提供具体的补偿区域及补偿农户信息33。此外,中介服务机构也可作为补偿资金融通的枢纽,如德国的生态账户及美国的湿地银行34等,企业或私人作为委托方通过向第三方机构交付补偿款项,由第三方机构对委托人可能造成的生态或湿地破坏进行生态修复并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补偿。政府既可以作为补偿方向农户支付补偿,如美国的土地保护性储备计划(CRP)中,政府通过发放耕地生态补贴,使生态脆弱区的农户停止高负荷的农业生产35;也可以通过行使行政权利对补偿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如德国通过颁布生态农业法、肥料使用法等相关法律,限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提倡绿色有机农业,合理发放生态补贴及休耕补贴36。相较而言,中国的土

30、地产权制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权不属于微观个体,因此主要通过政府主导的控制性命令手段进行补偿,利益主体一般包含农户、市民、各级政府。中央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制定耕地保护相关制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进行纵向财政转移,将补偿资金下放到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之间经过博弈,由生态受益地区政府作为补偿方通过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向生态富集区或生态提供区政府支付补偿37,或作为第三方机构通过向市民征税等方式筹集补偿资金并支付给农户38。基于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种粮农户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往往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而接受补偿,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对

31、象逐渐拓展,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也参与到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中来39,理应受到补偿。但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并不等同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除了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以外,签订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协议的集体经济组织也应当受到补偿40。/生态补偿标准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的核心在于核算对象及核算方法,其在很大程度上对补偿方的支付意愿及受偿方的受偿意愿产生影响,进而对农户投入耕地保护行为的积极性、企业或市民参与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积极性、政府筹集耕地保护资金的可行性产生影响。补偿标准的核算对象现有研究存在两种主流观点,分别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与效益和基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成本13。基于价值方面包括

32、市场价值、非市场价值两大部分,也可称为直接价值(经济价值)、间接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41。直接价值指耕地所提供的有形的生态产品的价值1,在中国主要考虑生产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国外更注重通过生态产品认证等方式确保有机农产品的获取42,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价值,主要体现其经济效益,价值与效益的核算相对容易。间接价值是耕地所提供的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商品交换的无形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土壤保持、景观文化等价值40,主要体现其生态、社会以及综合效益,受益范围广泛,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需要政府给予补偿支持,价值与效益核算较为困难。此外,部分学者基于成本理论,提出以运营管理成本、直接投入的经济成本

33、、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等作为补偿的标准。已有研究普遍认为,补偿标准的下限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与保护的最低运营管理成本43或机会成本44,只有当补偿超过机会成本、交易成本、运营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因耕地生态保护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发展权受限所导致的间接损失等才可能获得弥补,补偿方与受偿方才可能合意45。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以虚拟耕地净流量为核算依据进行区际间生态补偿46,以受偿方与补偿方主体权益的损失与获得为核算依据45,以及在实践中融合价值标准及成本标准确定合理的补偿金额区间等观点。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针对可由市场机制通过农产品价格显示的直接经济价值,其难点在于精确测度耕地年净收益47,市场

34、化的评估方法主要包含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生产成本法等48。针对无法通过市场显化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其核算方法包括当量因子法、显示偏好法、能值分析法。当量因子法是根据谢高地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测算49,其结果往往低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真实市场价值。显示偏好法包含揭示性偏好法和陈述性偏好法,均基于补偿双方的偏好和意愿给予补偿额度的测算,主要应用于补偿的利益相关者支付或受偿意愿的研究50。揭示性偏好法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或“愿意接受的价格”推断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47,从而推测补偿价格,主要包括享乐价格法、旅行费用法等。陈述性偏好法

35、通过设定假想的市场,采用调查的方式推导出耕地资源的补偿额度51,主要包括选择实验法和条件价值法。能值分析法是采用一致的能值标准,使价值测算无量纲化,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具体测算52。/生态补偿模式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模式是生态补偿具体实施与体现的形式,主要类型分为政策补偿、实物补偿、资金补偿、智力补偿53,其设计的内在逻辑是摆脱农村地区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的桎梏54。国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主要按照市场机制进行交易,体现为直接的经济补偿,补偿方与受偿方按照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完成补偿。如美国和日本的水利、旅游公司等通过直接的现金补偿获取生态系统服务55-56;美国的地役权保护制度(ACE)通过出售或

36、捐赠土地开发权,从而对土地进行永久性保护57;欧盟的生态标签认证制度,通过保障高质量的有机生态产品的供应,以较高的市场交易价格进行生态保护补偿58。同时,辅之以政府的政策补偿,如瑞士的联邦农业法规定对生态保护性农业项目及有机农业项目给予财政补助,美国的土地退耕计划对土壤进行保护并给予相应的补偿59,此外,墨西哥、巴西等也采取了相类似的模式60。基于中国独特的产权制度,中国的生态补偿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模式。其最初以政府财政补偿为主,包括各类专项补偿基金、税收减免、生产项目资金支持等方式54,后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纳入考量,采取月度生态补偿、生态保护与地区扶贫相结合的生态补偿1。更多学者基于

37、地区差异性进行横向财政支付补偿模式的探索61、不同规划管制区域内差异化补偿模式的探索13,以探求补偿效率与公平相平衡的补偿模式,并逐渐构建出分区、分层、分类的补偿路径选择59。近年来,关于不同主体功能区以及特殊区域62-63的耕地保护生态模式、纵向补偿及横向补偿相结合的多层次补偿模式37,不同类型的土地分区管护分类补偿的研究逐渐丰富15。3研究评述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围绕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补偿的标准、补偿的模式选择展开了大量的研讨,为中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视角,为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归纳与梳理,总结出耕地保护生

38、态补偿机制的如下特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多元化趋势明显。国外由于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并行,生态补偿参与者范围极其广泛,利益相关者众多;而中国主要以政府机制为主,但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三权分立制度的实践,利益主体范围也逐渐扩大,部分企业及集体经济组织也并含在利益相关者范畴,参与补偿的支付或补偿的利益分配。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核算方法成熟但并不统一。由各地实践来看,补偿标准无法对耕地的生态价值进行完全补偿,以单一因素如非市场价值、机会成本等为核算基础进行补偿导致补偿额度普遍偏低。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已有较为全面的方法体系,但随着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生态补偿认知与需求的不断更新,固

39、化的核算方法体系应不断开拓与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模式不断丰富与融合。中国的耕地保护补偿模式从单一的政府纵向财政拨付逐渐拓宽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各地根据区域区位差异、自然资源条件差异、经济发展差异等,积极开展绿色生产型生态补偿模式、轮作休耕与农田保育型生态补偿模式、非农管控及发展限制型生态补偿模式,体现了补偿模式不断开拓与融合的特点。同时,从文献归纳中也可以得出如下启示与展望:促进补偿方的参与积极性以及保障受偿方的合理收益分配至关重要。在国外,如何促进补偿方的参与率是生态补偿实施的最大困境。市场的激励作用对补偿方的吸引力决定了生态补偿是否能够顺利展开,而了解市场的供需情况只是前提与基础。

40、于国内而言,随着利益相关者的愈加丰富与复杂,如何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将有待未来深入研究。补偿标准应向完全实现耕地生态价值靠齐,核算方法也有待创新。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理想化就是以耕地生态价值的完全实现作为补偿标准,纵观国内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计,不乏有偏重市场机制、偏重政府机制,政府与市场机制兼具的国家和地区,但均无法完全按照生态价值进行补偿,其原因除去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情况外,还存在补偿方与受偿方之间缺乏谈判机制,补偿机制缺乏造血机制、补偿核算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加强生态补偿模式的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政府是无形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有力购买者,但相比于国外市场竞争机制条件下直接的现金补偿所发挥

41、的激励与保护作用则显得收效甚微。在中国,政府往往以多元化的方式实行补偿,而只有当补偿金额较小,非现金补偿方式的激励作用才会显化。因此,如何设计因地制宜的补偿模式,引导多方主体积极参与补偿资金的筹措,进一步提高补偿模式的接受度还有待研究。参考文献1欧名豪,王坤鹏,郭杰.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40(03):357-365.2刘利花,杨彬如.中国省域耕地生态补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29(02):52-62.3赵亚莉,龙开胜.农地“三权”分置下耕地生态补偿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0(05):119-127

42、.4柳荻,胡振通,靳乐山.生态保护补偿的分析框架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23,38(02):380-392.5张晏.国外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及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26(10):121-129.6CORBERAE,MARTINA,FISHERJ,etal.Paymentsforecosystemservicesinthetropics:acloserlookateffectivenessandequityJ.Currentopinionin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2015,14.7SCHOMERSS,SATTLERC,MATZDORFB

43、.AnanalyticalframeworkforassessingthepotentialofintermediariestoimprovetheperformanceofpaymentsforecosystemservicesJ.LandUsePolicy,2015,42:58-70.8徐丽媛.生态补偿中政府与市场有效融合的理论与法制架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04):111-122.9吴乐,孔德帅,靳乐山.生态补偿有利于减贫吗?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对贵州省三县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23(09):48-55.10TOPX,DRESSLERWH,MAHANTYS,etal.The

44、ProspectsforPaymentforEcosystemServices(PES)inVietnam:ALookatThreePaymentSchemesJ.HumanEcology,2012,40(2):237-249.11钟成林,胡雪萍,陈竹.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结构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23(01):68-81.12徐绍史.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3年4月2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3(03):466-473.13宋敏,金贵.规划管制背景下差别

45、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回顾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23(12):77-85.14杨欣,蔡银莺,张安录.农田生态补偿利益相关群体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13-119+144-145.15李诗瑶,蔡银莺,田霞,等.城乡交错区耕地分区管护及生态补偿模式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29(04):850-858.16CLAUDIAS,BETTINAM.PESinanutshell:FromdefinitionsandoriginstoPESinpracticeApproaches,designprocessandinnovative

46、aspectsJ.Ecosystemservices,2013,6.17COSTANZAR.Thevalueoftheworld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J.Nature,1997,387(6630):25326018RUGGIEROPGC,METZGERJP,TAMBOSILR,etal.PaymentforecosystemservicesprogramsintheBrazilianAtlanticForest:EffectivebutnotenoughJ.LandUsePolicy,2023.19VATNA.Aninstitutionalana

47、lysisofpaymentsforenvironmentalservicesJ.EcologicalEconomics,2010,69(6):1245-1252.20MEYERC,REUTTERM,MATZDORFB,etal.Designrulesforsuccessfulgovernmentalpaymentsforecosystemservices:Takingagri-environmentalmeasuresinGermanyasanexample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15,157(jul.1):146-159.21苏芳,宋妮妮,尚海洋.生态服务付费存在的问题及生态工人机制探讨J.干旱区地理,2023,43(02):466-473.22BELLVERDA,HERNANDEZSF,MOLINOSSM.AreviewofPaymentforEcosystemServicesfortheeconomicinternalizationofenvironmentalexternalities:AwaterperspectiveJ.Geoforum,2023,70(Mar.):115-118.25MURADIANR,CORBERAE,PASCUALU,etal.Reconcilingthe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