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87138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篇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1今年以来,九江人社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人社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主线,围绕提升质效、优化作风、创新发展工作思路,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现将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上半年(一)就业局势稳中向好。一是就业民生指标实现“双过半”。全市各项就业民生指标均实现时间、任务超半。其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56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2.16%,困难群体就业371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362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7.1%。二是就业招聘活

2、动有序推进。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召开招聘会295场招聘会,参加招聘企业1822家,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18526个,达成就业意向4.9万人。三是重点群体就业有力帮扶。重点实施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等就业行动,有序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全市为316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10.46万元,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333人,为4528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452.8万元。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15832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6380.93万元。切实营造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就业创业良好环境,为1

3、528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4亿元。四是双创工作如火如荼。成功举办第五届“创在九江”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积极促进创意项目落地转化。重点扶持一批突出创业孵化基地。现有创业实体1557个,带动就业15526余人,其中带动大学生就业7186人。贯彻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不断扩大政策普惠面。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亿元,直接扶持7977人就业,带动35879人就业。五是就业扶贫取得实效。深入开展“夏季提升”整改攻势,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我局被市扶贫办作为机关单位中唯一的“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向省扶贫办推荐报送。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扶贫车间370家,吸纳贫困劳动力2297人,

4、设立就业扶贫专岗7308个,吸纳617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6485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六是援企稳工成效凸显。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今年来,为41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365.03万元,惠及1.6万余名职工。为528名企业参保人员发放技能提升补贴51.65万元。(二)社会保障稳妥推进。一是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覆盖率。截止6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7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0%;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79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9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二是养老保

5、险事业不断发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持续推进,退休“中人”待遇改办、新老待遇补差等改革任务有力落实,职业年金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用征缴和职能划转,确保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保尽保及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双公示”和权益告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工伤保险程序不断规范。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管理水平。突出建设领域行业重点,加强工伤保险扩面征缴。上半年,共完成工伤认定498人次,伤残鉴定579人次。全市工伤保险参保40万人,征缴保费2753万元。四是社保基金管理不断严格。建立健全政策

6、、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制定九江市加强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效。上半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收入13.5亿元,工伤保险征缴收入2753万元,失业保险征缴收入5384万元。五是社保经办服务不断便民。持续推进服务事项标准化,完善社会保险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通过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积极落实“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制,在工作日中午、双休日、节假日正常办理业务,有效解决群众排队等待的矛盾。(三)人事人才理念持续创新。一是人才政策影响力得以扩大。贯彻落实高层次人才政策,加大九江人才新政30条以及人社“10+1”人

7、才配套政策的宣传力度。组织承办九江市第一届“才汇九江”“双千对接”高峰论坛暨高层次人才招聘会,有效增强我市引才聚才政策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得以壮大。坚持“绿色通道”引才常态化,完成市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等单位61名高层次人才聘用,九江学院以及各县区开展高层次人才自主招聘工作,其中九江学院引进博士研究生37名,完成彭泽县、柴桑区、共青城市引进54名硕士研究生高层次人才的方案审批,完成修水县、濂溪区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案初审。选拔推荐“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名。在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上,共吸引了280多名高层次人才前来对接洽谈。三是高技能人才工作得以夯实。

8、向省厅申请承办2023年度省级技能竞赛工作,申报承办10个工种的省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3个工种的省级三类竞赛。在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创建上取得突破,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单位和1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申报单位接受省厅评估考察,改变历年最多只争取到1个平台项目的局面。各大媒体针对高技能人才工作关注度高,今年来,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九江日报等各类媒体大篇幅、长时间报道我市优秀高技能人才,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工作。四是招才引智水平得以提升。今年对我市4家挂牌留学人员创业园进行考核,新增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并为9家企业发放10-20万元不等的留学人员创业创新支持计划资金资助。

9、开展了留学人员登记工作,目前登记的留学人员近500人。组织申报了7个专家服务项目,其中赴都昌帮扶项目获群众广泛好评。“才汇九江”活动中,国家“千人计划”代表与走访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给出了专业指导意见,并就各自研究领域初步达成了成果转化合作意向。(四)劳动关系氛围进一步营造。一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开展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我市联合市国资委、财政局印发九江市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牵头组织市属国企2023年度岗平工资统计调查,组织2023年度劳务派遣工作调研。5月21日,牵头组织工作团成员单位赴庐山市进行新工业十年帮扶对接。二是劳

10、动维权扎实有力。部门联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两金制度得以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监管信息化工作全面铺开,实名制管理制度覆盖达到92%。有序开展劳动保障年度书面审查和日常巡查工作,全市共对28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年度书面审查,日常巡查纠正了42起违法行为。三是调解仲裁稳定有序。今年来,从人员、经费、办案程序等三方面对仲裁实体化建设进行规范。在全省“仲裁能手”练兵比武团体赛中,我市荣获二等奖。制定出台九江市“仲裁能手”练兵比武活动实施方案,编印劳动人事法律法规政策至县区仲裁院定期学习。1-6月份,全市受理仲裁案件776件,加上去年未结案件11件,结案733

11、件,结案率为94.34%。(五)基层基础更加巩固。一是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率先在全省建立第一家标准化社保卡服务窗口,同步推出“错时延时”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深化社会保障卡多领域应用,打造智慧医疗新平台,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不断创优“12333”电话咨询服务,共受理有效咨询投诉达72.9万人次(其中:人工语音服务41.3万人次、人工接听量3.9万次);社会保障卡发放499万张,补换卡4.09万张,社保卡发放率达98.68%。二是全面从严治党得到加强。先后召开党委中心组、周五学习和党员干部大会等会议,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省市各类重要会议精神,引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

12、四个自信”。举办“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演讲、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拍摄等活动,有力展示了人社干部职工激昂奋进的精神风貌。纵深推进组织建设,扎实开展支部重新划分及支委改选工作,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两个作用”有效激发。三是作风行风建设得到巩固。按照“四结合”的思路,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怕慢假庸散”突出问题整治、“五型”政府建设和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常态化开展干部作风督促检查,推动作风建设进一步好转。立足进一步优化人社行风建设,扎实开展人社窗口练兵比武活动,我市选拔推荐的市社保局选手成功入选省队,代表我省参加全国人社“练兵比武”宁波邀请赛并获得优胜

13、奖。创新行风建设工作举措,扎实开展基层评议机关活动,我市主要做法得到人社部、省人社厅行风办的关注认可。四是放管服改革得到深化。全力推进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梳理完成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47项和公共服务124项,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事项一统、权责一致、信息一体的人社服务清单。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向八里湖新区赋权4项。优化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库,我局72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录入系统,完成率居全市前列。全面打造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服务型窗口,通过实施错时延时服务、政务服务首席代办制,完善了代办方式,提高了代办效率。五是信息宣传工作得到拓展。充分发挥局网站、九江人社、九江人社微信公众号自有媒体对外宣传功

14、效,积极向外界推进工作动态、人社政策等宣传,局网站刊挂政务新闻113条,九江人社刊稿211篇,起到了弘扬正能量、提升凝聚力的作用。加大信息宣传稿件报送力度,全局系统上半年上稿106篇(其中:主流省部级以上媒体用稿78篇、省人社厅网站23篇),为全市人社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舆论保障。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年以来的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明显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一些阻碍人社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同样存在,个别问题还是长期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一)业务工作统筹推进的力度仍要进一步加大。重点表现在工作开展的进展不一、快慢不一、落实不一。从大家汇报的情况看,有些工作进展较为迅速,有些问题仍然“涛声依旧”

15、。从就业领域看,就业总量加大与结构性就业矛盾并存,给稳定就业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稳定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脱贫攻坚巡视问题整改,仍需长效坚持,稍有不慎将会形成被动的局面。从社保领域看,重点是社保基金支付压力巨大。这个问题,既是老问题,又有新情况。一方面,扩面征缴难度加大、渠道收窄;另一方面,受养老保险费率降低至16%的新政影响,2023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当期保费收入预计将减少8.8亿元左右,如何确保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保障支出,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从人才领域看,突出表现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需要加大,这一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今后要乘势而上,争取

16、更大突破。(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仍需进一步迈进。突出表现在社保卡功能集成和多领域运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按照上级部署,要加快推进社保卡多领域运用,在便民、集成、高效上有更大突破。上次部、省来我市调研,就暴露了我们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我们拿出了妥善的应对举措,处理的结果比较好,这也说明我们工作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这一方面,信息中心应该讲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但还要拿出更加务实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和实效。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水平。提升创贷创业就业服务水平,确保贷款发放总量稳中有进,贷款扶持稳中有优。积极落实九江市“人才新政30条”、市人社局“人才机制体制改革23条”,联

17、合相关部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督导力度,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优惠政策,推进“双创”示范平台建设,引导、促进返乡创业园区建设。全力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二)推进社会保险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运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促进精准扩面。提前做好资金调度,确保企业职工养老金和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调整按时发放。严格落实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助推各项改革走向深入、走向规范、走向全面。强化预决算管理,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开展社会

18、保险基金管理风险专项检查和失业保险基金专项检查。(三)夯实人事人才工作基础。贯彻落实人事人才扶贫、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人才发展机制改革若干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力度,抓好招才引智工作。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平台建设,吸引全国优秀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激发留学人员创新活力。落实人事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做好全市机构改革中公务员管理相关工作,进一步推动宪法宣誓制度的落实。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做好与柴桑区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衔接。抓好工资福利、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各项改革工作任务。抓好人事考试工作,确保考试安全。(四)厚植和谐劳动关系氛围。落实“和谐劳动?幸福江

19、西”九江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发布2023年度市属国企岗平工资,组织2023年度市属国企负责人薪酬自查工作。深入推进调解仲裁标准化建设,开展仲裁院标准化建设督查。推进基层示范调解组织建设,提高基层仲裁院办案水平。加强农民工工资实名制信息化监管工作,确保实名制在我市落地见效。依托社保卡金融功能,全面推进农民工工资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做好农民工工资信仿联席会议集中处理工作,做到专班办公、集中处置。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常规检查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五)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力推进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一张网”通办、“一掌式”服务、“一窗

20、式”审批,持续深化错时延时服务、政务服务首席代办制度,构建最便捷的人社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保卡在各领域应用,提高12333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确保主题教育活动“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工作有特色”。纵深推进作风建设、“怕慢假庸散”专项整治、“五型政府”建设以及行风建设,推进人社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2市民生办:根据市民生办重点工作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就业创业促进工程(一)进展情况截至6月底,完成公益性岗位开发2317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2.7%,其中市本级542

21、人、贵池区550人、东至县442人、石台县370人、青阳县383人、九华山30人;参加就业见习13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9%,其中市本级82人、贵池区76人、东至县72人、石台县45人、青阳县56人。(二)工作措施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3号)要求,研究制定我市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实施办法。2、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今年以来,通过微信、网络等多种平台方式,利用开展招聘会、业务办理之机加强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政策宣传,将相关岗位信息点对点发布到就业困难人员手中,提高岗位对接力度。全力推进“2+N”

22、招聘活动。2月16日,举办了2023年首场大型新春人才招聘大会,大会共组织了124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提供岗位6000多个,涉及机械电子、生物化工、地产建筑、文化教育、电子商务、旅游餐饮等多个行业,进场应聘的各类人才约2000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900多人。4月20日上午,举办了池州市2023年“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人才要素对接会暨“携手创未来”大型公益招聘会,持续优服务、稳增长、促转型,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缓解企业用工压力。3、开发青年见习岗位,帮扶青年群体就业。一是精心组织谋划,推动就业见习工作早实施。按照“属地管理、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职

23、责清晰、任务明确、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目前,市人才中心已下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市本级青年见习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作进度安排和调度推进举措。全市见习工作做到了早部署、早实施,为全年就业见习工作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打下扎实基础。二是拓宽见习对象范围。将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纳入青年见习计划对象,见习期限为3-12个月。对登记失业人员逐一调查摸底,把符合条件的失业青年纳入见习范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青年,以及缺乏工作经历的青年,作为重点优先提供见习机会。三是优化办理经办流程。积极推行网上政务服务,通过“安徽阳光就业网办系统”、“市本级见习基地QQ群

24、”受理单位申请,保证了申请新见习基地“最多跑一次”,有效期内老基地申报见习岗位“一次不用跑”,便可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服务。4、扎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在池就业,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市人社局积极兑现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对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699名学生按人均1000元标准发放了求职补贴,共发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69.9万元。5、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发展规划、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紧贴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建设。2023年推荐认定了2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

25、范园,2023年继续申报2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切实发挥滚动孵化、扶持发展和示范引领作用。(三)存在问题一是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安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就业见习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大,宣传方式方式单一。(四)下步工作安排一是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民生工程岗位开发力度。增强岗位开发管理针对性和科学性,建立乡镇、村管理责任制度逐步提高公益岗位安置率。二是进一步创新就业见习政策的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公共就业招聘网、“阳光就业”网上服务大厅等传统手段,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网站办理就业见习相关业务。二、技能脱贫培训、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工作情况(一)进展情况截至6月底,全市组织开展技能脱贫培

26、训581人,完成省下达我市年度目标任务的129.1%,其中贵池区224人、东至县92人、石台县173人、青阳县92人。全市组织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3398人,完成省下达我市年度目标任务的70.8%,其中市本级692人、贵池区643人、东至县858人、石台县166人、青阳县770人,九华山269人。(二)工作措施一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技能脱贫培训、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关于印发市本级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实施意见的通知。二是加强对市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2023年1月,下发关于开展市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检评估工作的通知(池人社秘202336号),于

27、2023年3月集中对市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年检评估。对市金开职业培训学校等13所年检评估合格和市乐邦职业培训学校等6所限期整改复审基本合格的市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准予继续办学;对申请停止办学的市龙鑫职业培训学校等3所市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无故未申报年检评估自查、且办学许可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市皇后电动缝纫培训学校等8所市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予以注销其办学许可。三是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将省下达我市技能脱贫培训450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4800人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区及九华山风景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四是召开工作布置会议。分别于4月12日、4月23日召开全市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

28、会、市属职业培训机构座谈会,总结交流2023年的工作,全面部署2023年工作。五是宣传相关培训政策。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开展,深入开发区企业,宣传解读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及操作程序,同时利用人社局网站、报纸等广泛宣传职业培训相关政策。(三)存在问题一是技能脱贫培训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工种单一,贫困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由于企业新增就业人员呈下降趋势,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生源的组织困难不断加大。三是企业主动开展岗前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不少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不高,难以在短期内学习掌握较高的就业技能。(四)下步工作安排一是指导县区人社部门开

29、展技能脱贫培训,并开展督查,加强业务指导;二是指导开发区、集中区、工业园区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程(一)进展情况截至7月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费48.140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7%;发放养老待遇26.17万人,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二)工作措施一是深入广泛宣传。抓住民生工程宣传的契机,结合扶贫走访等活动,发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使“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参保政策深入人心,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尽早完成今年度的参保缴费及选择更高档次缴费。1、制定实施方案。制定池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明确2023年全

30、市城乡居保目标任务:当年缴费人数达48.29万,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2、加强政策宣传。在春节期间集中开展政策宣传。县(区)经办机构紧抓利好政策出台的有利时机印发宣传彩页,重点针对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际,通过春风行动等集中现场宣传,积极引导广大适龄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一步巩固提高参保水平。3、强化工作调度。一是年初根据上级下达年度任务,及时分解至县(区),明确完成进度时间节点。二是自2月份起实行工作进展“月调度”“季通报”,促进县(区)工作落实。三是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2023年充分利用人社部信息平台数据信息,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

31、等3类重点困群体,严格按人社部3个时间节点要求,及时分发数据信息至各县(区)比对核实,按照逐人销号的原则,摸清每个未参保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对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要求全部纳入参保范畴,实现应保尽保。(三)存在问题城乡居保提档缴费尚有差距。截至6月底,全市城乡居保人均缴费金额为240元,与省厅力争人均缴费达到260元的目标尚有差距。(三)下步工作打算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保扶贫等重点工作调度,及时核实第二季度人社部信息平台扶贫数据,确保9月底完成贫困人员城乡居保保费代缴,促进各县区将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按照2023年全区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现将我局上半年重点

32、工作的完成情况如下: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实施养老保险扩面提质保支工作1、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以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社会保险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基本实现了法定人员养老保险全覆盖。通过从全民参保登记、深化制度改革、做好政策宣传、加强经办服务等方面入手,促进“全民参保计划”有效实施。利用金保网等大数据,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数据集中管理和动态更新措施,对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核查和规范管理,全面掌握符合各险种参保条件的人群范围。目前,全区企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12.

33、4万人。全力做好我区部分退役士兵养老保险补缴相关工作,完成退役士兵缴费核查2692人,目前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在为相关人员办理缴费工作。2、持续实施“助保贷”惠民工程,提高困难群体生活质量。总结去年推行助保贷政策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大政策推行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参保人员能够享受到惠民政策,促进持续缴费,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正常办理退休手续,按时领取养老金待遇,实现老有所养。全区人社系统成立了“助保贷”专项窗口,深入推进“助保贷”惠民政策落实落靠。全区已受理申请700余人,发放贷款353人,贷款金额2287.3万元。3、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全面贯彻落实黑龙

34、江省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各项工作任务,实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基金预算管理、统一责任分担机制、统一经办管理服务、统一集中信息系统、统一激励约束机制的“七统一”省级统筹标准。在参保范围上,打破城乡界限,平等享有参保权益;在缴费基数上,由“双基数”调整为“单基数”,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缴费基数。贯彻落实省、地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按时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基金管理、退休审批待遇核定等工作任务,保障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已为我区2023年度离退休人员118576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311047万元。(二)做好稳就业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就

35、业创业政策,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首位,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帮扶重点群体、职业培训、援企稳岗、托底安置等方式,促进就业、稳定就业、鼓励创业,确保了我区就业局势持续稳定。上半年,全区到位省拨就业资金4295万元,保证了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全区实现新增就业16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7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9%,低于省控指标0.61个百分点,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1、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通过省人社厅公众服务网、大兴安岭就业D图,以及团地委、地区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职业学院等多家单位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用工信息,共同搭建全区统一、多

36、方联动的网络招聘平台,实现劳动力资源供需线上对接,并围绕“保障用工、精准帮扶、稳定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组织多场专题招聘会。截至目前,线上招聘16次,发布816家企业网上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16549个,求职登记1660人,签订就业意向612人,实际上岗293人。2、做好农民工返岗服务工作。大力推行“点对点”服务微信小程序,保障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做好面向农民工提供返岗需求服务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共有93人通过小程序扫码登记信息,已联系输出66人,暂不外出27人。已有外出务工人员629人,其中省内160人,省外469人。经调查还有377人拟外出务工。3、

37、开发疫情期间社区公益性岗位。为有效缓解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短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发疫情期间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已开发非全日制临时社区公益性岗位176个。计划开发无物业管理小区公益性岗位365个,重点招聘零就业家庭成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确有困难的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4、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自社会保险费“免、减、缓、降、返”五项援企纾困政策出台后,我区迅速行动、积极落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惠企惠就业。截至目前,已减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11070余万元,助力企业复产复工,稳定就业

38、岗位;为106家企业进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返还资金1332.2万元,惠及职工28602人。其中,一般性稳岗返还惠及企业95家,共返资金1196.32万元,惠及职工28188人;困难企业稳岗返还11家,返还资金135.88万元,惠及职工414人。5、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线上培训。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现已委托大兴安岭地区技师学院对漠河市、塔河县、呼玛县的80人开展了新型学徒制线上培训。6、大力推动“双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黑政办规20237号文件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好企业吸纳补贴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

39、生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的中小微企业,每吸纳1人就业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带动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办小微企业每户补贴8000元,个体工商户每户4000元。初创主体吸纳人员就业,每吸纳1人补贴2000元,最高额度20万元。截至目前,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69.6%,为2023届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44人,补贴金额4.4万元。二、下步工作安排一是继续做好开展养老保险扩面提质保支工作。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退役士兵社保补缴政策,加大扩面参保和基金征缴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贯彻落实好社

40、会保险待遇调整政策,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参保人员平等享有参保权益。坚决打好社保扶贫攻坚战,做到“不遗一户、不漏一人”。深入推进实施“助保贷”惠民工程,让更多生活困难参保人员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继续落实好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减免范围和减免期限,既要尽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减负,又要合法合规、不出纰漏,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企业应享尽享。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返还标准由50%提高至100%;对暂时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适当放宽其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返还标准按3个月的企业及

41、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确定。三是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全力增加就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就业专项资金,全面落实国家、省、地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十二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吸纳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特别是提供更多的社区管理的临时性公益岗位,既增加就业也能增强社区的疫情防控力量。鼓励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更有力的措施和更有效的对策强稳岗、扩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四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举措。推广优化线上招聘服务,采取“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提供用工招聘供需对接等工作。及时为各类用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加强收集省内外重点企业用工信息,为求职者提供招聘岗位。利用大兴安岭政府网站、龙江人社手机APP系统、就业D图、微信等方式采取线上发布岗位信息和招聘会信息,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便捷的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参训人员从业技能促进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