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学》教学大纲.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886897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流学》教学大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跨文化交流学》教学大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流学》教学大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流学》教学大纲.ppt(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跨文化交流学教学大跨文化交流学教学大纲纲 1 1、密切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出现、密切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出现 世界跨文化交流渊远流长。世界跨文化交流渊远流长。随随着着科科学学技技术术的的进进步步,经经济济全全球球化化、信信息息全全球球化化的的快快速速发发展展,今今日日的的跨跨文文化化交交流流在在广广泛泛和和频频繁繁上上与与古古代代已已有有天天壤之别。壤之别。空间:人们交流的模式从纵向转向横向,世界在变小。空间:人们交流的模式从纵向转向横向,世界在变小。时间:信息传递在加快。时间:信息传递在加快。人员:跨文化交流日益平民化。人员:跨文化交流日益平民化。一、学习跨文化交流学的必要性一、学习跨文化交流学的必

2、要性 人们之间的交流空前增加,客观上彼此依赖性增强,人们之间的交流空前增加,客观上彼此依赖性增强,彼此之间的碰撞和矛盾增多。大家在这个新的世界和社彼此之间的碰撞和矛盾增多。大家在这个新的世界和社会格局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跨文化交流学的知识来协会格局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跨文化交流学的知识来协调彼此碰撞中的矛盾与冲突。调彼此碰撞中的矛盾与冲突。个人与个人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文化与文个人与个人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文化与文化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相互间如何共处与协调,化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相互间如何共处与协调,就要靠当事者各方的知识、智慧和文化底蕴。就要靠当事者各方的知识、智慧和

3、文化底蕴。2 2、时代需要提高跨文化交流中的能力和文化自觉、时代需要提高跨文化交流中的能力和文化自觉1 1)新世纪需要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个人的成长)新世纪需要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个人的成长)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可以减少误解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可以减少误解 小的误解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失去朋友小的误解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失去朋友 中的误解贻误工作:失去商机中的误解贻误工作:失去商机 大的误解影响国策:蜗牛事件大的误解影响国策:蜗牛事件 特大的误解导致生灵凃炭:核弹袭击广岛、长崎特大的误解导致生灵凃炭:核弹袭击广岛、长崎 2 2)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本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本世纪人才的基

4、本素质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素质提出四个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素质提出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学会做事 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相处 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学会与人相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学会与人相处 1979 1979年美国未来学会发表为在年美国未来学会发表为在2121世纪取得成功,学世纪取得成功,学生们必须知道什么?的特别报告生们必须知道什么?的特别报告,报告强调说,下个世报告强调说,下个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他们应具有:纪需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他们应具有:其中国民能力是指学生们应理解多种文化,理解并其中国民能力是指学生们应理解多种

5、文化,理解并尊重与己不同的宗教、风俗和道德观;具备解决冲突和尊重与己不同的宗教、风俗和道德观;具备解决冲突和协商对话的技巧等。(协商对话的技巧等。(人民日报人民日报19961996年年7 7月月2424日日)知识能力知识能力 个人能力个人能力 国民能力国民能力3 3、时代呼唤文化自觉、时代呼唤文化自觉 (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前途)(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前途)文化交流,对一个人的个性和文化属性的发展,对一文化交流,对一个人的个性和文化属性的发展,对一群体、一国家文化发展的走向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群体、一国家文化发展的走向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著名社会学学者费孝通我国著名社会学学者费孝通19961996

6、年提出。在当今跨文年提出。在当今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下,应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下,应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客观和科学地相互认识是人们之间和平共处关系的起点,客观和科学地相互认识是人们之间和平共处关系的起点,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任务就是要认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任务就是要认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极其演变。化传统极其演变。文化自觉文化自觉 :是指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并且对起发展里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对起发展里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同时,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指的尤其是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

7、,指的尤其是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在对其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在对其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实现文化的自我表现、认识、相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实现文化的自我表现、认识、相互了解、相互宽容和并存。互了解、相互宽容和并存。”(文化自觉,和而不同,新文化自觉,和而不同,新华文摘,华文摘,20012001年第年第1 1期,期,1717页。页。)人们需要认识跨文化交流的规律,只有认识了其中人们需要认识跨文化交流的规律,只有认识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的规律,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进。4 4、世界和

8、平需要各种文化的相互了解、世界和平需要各种文化的相互了解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在跨文化的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在跨文化的社会中。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社会中。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狭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挤不堪的狭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难。各个文化和组织中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各个文化和组织中日

9、益增长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事实。这要求人们应该具有跨文化交往的知化进程中的事实。这要求人们应该具有跨文化交往的知识、态度和技巧。对于企业和单位的管理者就需要跨文识、态度和技巧。对于企业和单位的管理者就需要跨文化管理的技能。化管理的技能。由于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影响由于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影响的行为,适合于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背景的人,难以适的行为,适合于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背景的人,难以适合中央计划经济和东方文化背景的人。合中央计划经济和东方文化背景的人。世界上有近世界上有近200200个国家,只有个国家,只有10%10%是单一民族。中国是单一民族。中国有

10、有5656个民族,外来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国内公司企业也个民族,外来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国内公司企业也有跨文化管理的问题。有跨文化管理的问题。精通文化有助于应对经验的转变。精通文化有助于应对经验的转变。所有的商业行为最终都落实到人际之间的交涉。所有的商业行为最终都落实到人际之间的交涉。关于经理每天所做的工作的研究表明,他们关于经理每天所做的工作的研究表明,他们75%75%的时间用的时间用于写、讲、听,即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理解跨文化管于写、讲、听,即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理解跨文化管理者的角色是个交流者,理解复杂的交流过程中的各个理者的角色是个交流者,理解复杂的交流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是关键。要素是关键

11、。因而我们首先介绍一下跨文化交流学学科发展史和文化因而我们首先介绍一下跨文化交流学学科发展史和文化与交流的基本概念。与交流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与发展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与发展一、一、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 1 1、传播学: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类对于自身的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很早就有所研究,如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又译雄辩术)中,对口头传播的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所有传播的目的是施加影响”。然而传播学(communication)作为一门学科却形成于本世纪的2040年代的

12、美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密切相关,它随着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广告的发展特别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中对外宣传的多学科研究而逐渐发展形成的新学科。一般认为,传播学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L.Schramm,19071987,一译宣伟伯)。他的代表作有男人、女人、信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中译本译作传播学概论)。传播学自诞生以来,在广度上有较大的扩展,但在深度上有所不足。2 2、传播学的新分支、传播学的新分支跨文化交流学跨文化交流学 (1 1)诞生的原因)诞生的原因 交通(航空)和通讯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交通(航空)和通讯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 美国对外军事和政治的需要美国对外军事和政

13、治的需要 对外经济和文化交往的需要对外经济和文化交往的需要 少数民族争取自由民权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争取自由民权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对跨文化交流学的研究对跨文化交流学的研究(2 2)学科的创始人)学科的创始人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1946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1946年)年)爱德华爱德华 霍尔霍尔(Edward HallEdward Hall)1959 1959年发表年发表无声的语言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The Silent LanguageLanguage)在该书中提出如下新词汇在该书中提出如下新词汇 Intercul

14、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 tensionintercultural tension、intercultural intercultural problemproblem(3 3)诞生的标志)诞生的标志 1970 1970年,独立研究协会的出现。年,独立研究协会的出现。19741974年跨文化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协会(教育训练与研究协会(Society for Society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Training and Intercultural Educati

15、on,Training and ResearchResearch,SIETAR)SIETAR)大专院校开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大专院校开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19661966年,皮年,皮兹堡大学开设课程;兹堡大学开设课程;19731973年印第安纳大学授予首位年印第安纳大学授予首位跨文化交流的博士学位。跨文化交流的博士学位。19781978年美国有年美国有200200所大学所大学开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占美国大学的开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占美国大学的17.8%17.8%。跨文化交流得到世界一些国家学术界的重视。跨文化交流得到世界一些国家学术界的重视。1972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流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

16、京举年第一届跨文化交流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出席人数超过行,出席人数超过2 2千。欧洲成立千。欧洲成立 SIETAR SIETAR分部。分部。专门学术刊物的创办。专门学术刊物的创办。学术著作的大量出版。学术著作的大量出版。出现专门出版跨文化交流著作的出版社。出现专门出版跨文化交流著作的出版社。二、二、8080年代以来的发展年代以来的发展 1 1、理论上:理论上:Theor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or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im (Kim and Gudykunst,1988)and Gudyk

17、unst,1988)总结了在理论建设的特点:总结了在理论建设的特点:(1 1)把现存的传播学理论用于跨文化交流。)把现存的传播学理论用于跨文化交流。(2 2)大多数跨文化交流的理论集中于人际交流的水)大多数跨文化交流的理论集中于人际交流的水平。平。这两个特点成为这两个特点成为8080年代跨文化研究的主流。年代跨文化研究的主流。90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的特点是:的特点是:(1 1)跨文化人际传播与国际大众传播相结合。)跨文化人际传播与国际大众传播相结合。(2 2)与跨文化的组织传播(工商管理)相结合。)与跨文化的组织传播(工商

18、管理)相结合。2 2、方法上:方法上:在传播学中使用的传统的定量方法和修辞式的解释在传播学中使用的传统的定量方法和修辞式的解释性的研究方法也应用在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中。在性的研究方法也应用在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中。在19841984年年出版的出版的Method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ethod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Research(Gudykunst and Kim,1984)(Gudykunst and Kim,1984)中收录了定量和中收录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文章各定性分析的文章各6 6篇,实际

19、上在篇,实际上在80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定量方法。方法是定量方法。到了到了9090年代初,学者们又开始用修辞学、符号学、年代初,学者们又开始用修辞学、符号学、语言学和民族学来研究跨文化交流问题。语言学和民族学来研究跨文化交流问题。3 3、研究动向的觉察、研究动向的觉察研究动向可从年刊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nual和NCA和ICA传播学界两个主要的专业协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组的年会上发表的论文得以观察。年刊见我们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在NCA有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20、Division,多年来以跨文化传播为主。ICA为Intercultural/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Division.因为ICA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为了配合其他国家的研究,才把intercultural 和development 两个同归一组,但是跨文化传播仍居主导地位。4.4.跨文化交流学在欧洲跨文化交流学在欧洲 跨文化交流学在欧洲发展比较晚,与美国的传统不同,跨文化交流学在欧洲发展比较晚,与美国的传统不同,跨文化交流学主要与语言学的联系更密切。此外与工商管跨文化交流学主要与语言学的联系更密切。此外与工商管理联系密切。影响要比美国小得多。理联系密切。影响要比美国

21、小得多。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协会(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协会(SIETAR SIETAR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在欧洲的分支存在多年,开过多次会议。在欧洲的分支存在多年,开过多次会议。5 5、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 我国大陆学者在我国大陆学者在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初开始注意跨文化交年代初开始注意跨文化交流的问题,重点在外语教学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流的问题,重点在外语教学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学者的引进(学者的引进(1988198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英文)。习英文)。专家的自主探讨专家的自主探讨 1

22、995 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我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我国第一届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中国有跨文化交际研讨会中国有230230人参加,外国人参加,外国有有4040人参加。人参加。到到20032003年年9 9月,国家图书馆关于跨文化交流的文献有月,国家图书馆关于跨文化交流的文献有163163种,其中包括种,其中包括19941994年以来的年以来的3030多篇博士和硕士论文。多篇博士和硕士论文。教科书有教科书有1010来种。来种。港台的情况(港台的情况(19821982年台湾出版了汪琪的文化与传播年台湾出版了汪琪的文化与传播)总之,目前跨文化交流研究的主流,是以总之,目前跨文化交

23、流研究的主流,是以人际间的交流行为和互动为对象,它继承人际间的交流行为和互动为对象,它继承了传统的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并且相当重了传统的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并且相当重视实际的应用。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视实际的应用。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传播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所产生的结它是传播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所产生的结果。这是一门有实际上沟通的需求产生的果。这是一门有实际上沟通的需求产生的研究领域,由于地球村内人员交往的日益研究领域,由于地球村内人员交往的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密切、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性等潮流的兴起,其发展将会持续不衰。元性等潮流的兴起,其发展将会持续不衰。6

24、.6.跨文化交流学具有多学科的性质跨文化交流学具有多学科的性质 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主要取之于文化人类学、心理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主要取之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语言学,由于他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学、传播学、语言学,由于他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节、跨文化交流的文化与交流第二节、跨文化交流的文化与交流 一、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对象一、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组织、国家进行社研究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组织、国家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现象,具体讲,主要研究的是会信息交流的现象,具体讲,主要研究的是文化文化与与交流交流

25、的关系。的关系。跨文化交流学的学者有三个共识:跨文化交流学的学者有三个共识:1.1.跨文化交流学是跨文化交流学是传播学传播学的一个扩展。的一个扩展。2.2.跨文化交流学注重不同跨文化交流学注重不同文化文化的个人、群体之间阻的个人、群体之间阻碍彼此有效交流的文化因素。碍彼此有效交流的文化因素。3.3.关于人类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可以为跨文化交流研关于人类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可以为跨文化交流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究和实践提供借鉴。二、文化二、文化 1 1、文化一词的来源文化一词的来源 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汉语

26、(文化)汉语(文化)汉唐汉唐 近代近代 拉丁文拉丁文cultura cultura (英)(英)culture culture (日语)(日语)文化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大会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大会的定义:关于文化政策的墨西哥宣言关于文化政策的墨西哥宣言 (世界文化大会,(世界文化大会,19821982年):年):“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

27、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20012001年年1111月月12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85185个与会成员国通个与会成员国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对文化界定为: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对文化界定为:“应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应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理智与情感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质,理智与情感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信仰。”3 3、文化的要素文化的要素

28、(1 1)认知体系,)认知体系,(2 2)规范体系)规范体系 (3 3)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4 4)物质产品)物质产品 (5 5)语言和非言语符号系统)语言和非言语符号系统层面层面表现表现能见度能见度观察方法观察方法表层人工制品artifacts明显的explicit通过观察可以感受到的accessed via observation中层信奉的价值观espoused values模糊 blur通过查阅文献可以感受到accessed via review of documentation深层基本的假定basic assumption隐蔽cover-up通过对专题长期考察可以

29、感受到accessed via long study of special subject(参考 Schein,E.H.1992,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对文化的各种比喻:冰山,海洋、洋葱,桃子对文化的各种比喻:冰山,海洋、洋葱,桃子4 4、文化要素的层面文化要素的层面 服装 语言 建筑 音乐 饮食 节庆活动 手势、礼仪、艺术品、文学 时间观念 空间观念和利用 成就感、交流模式、对环境的取向 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 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 对规章制度的需要 谦虚的观念 家庭关系 对宇宙的看法 法律观念 工作积极性 对领导的看法 社会交往的频

30、率 友谊的性质 控制感情的模式 根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关系确定地位 以及相互关系和角色 对地位变化的看法水平面冰山5 5、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特征(1 1)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2 2)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3 3)文化是一个体系)文化是一个体系(4 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5 5)世界的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世界的文化是丰富多样的。(6 6)文化是发展变化的。)文化是发展变化的。(7 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 8

31、)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9 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1010)文化大部分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为人们所不自觉。)文化大部分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为人们所不自觉。(1111)文化指导着人们的行动。)文化指导着人们的行动。6 6、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 (1 1)文化对个人)文化对个人 发挥着塑造个人性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发挥着塑造个人性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2 2)文化对于一个群体)文化对于一个群体 发挥着目标、规范、观念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发挥着目标、规范、观念和行为整合的作用。

32、(3 3)文化对于整个社会)文化对于整个社会 发挥着社会整合与社会导向的作用。发挥着社会整合与社会导向的作用。“文化赋予我们自我反思的能力。文化赋予我们判文化赋予我们自我反思的能力。文化赋予我们判断力和道义感,从而使我们成为有特别的人性的、理性断力和道义感,从而使我们成为有特别的人性的、理性的生物。我们正是通过文化辨别各种价值并作出选择。的生物。我们正是通过文化辨别各种价值并作出选择。人正是通过文化表现自己、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人正是通过文化表现自己、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善、怀疑自己的成就、不倦地追求新的意义和创造出成善、怀疑自己的成就、不倦地追求新的意义和创造出成果,由此超越自身的局

33、限。果,由此超越自身的局限。”答疑问:好的文化与不好的文化根据国际法和国内的相关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12月9日开放签字)第一条一、所有民族均享有自决权,根据此种权利,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及自由从事其经济、社会与文化之发展。二、所有民族得为本身之目的,自由处置其天然财富及资源,但不的妨害因基于互惠原则之国际经济合作及因国际法而生之任何义务。无论在何种情形下,民族之生计,不容剥夺。”三、交流(传播)三、交流(传播)1 1、交流或传播的概念交流或传播的概念 (1 1)交流交流一词的来源一词的来源 :拉丁文拉丁文communis communis 英文英文 Communicati

34、on Communication 中文:中文:传播、交流、交际、沟通、交通、通信等多种翻译。传播、交流、交际、沟通、交通、通信等多种翻译。汉语中没有恰当对应的词汇来翻译汉语中没有恰当对应的词汇来翻译munication.原因何在?如何翻译原因何在?如何翻译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2 2)交流的定义)交流的定义 国内外对交流的界定莫衷一是,国内外对交流的界定莫衷一是,3030年前已经有年前已经有126126种定义,可种定义,可分为两大派:分为两大派:一是一是“说服说服”派,派,如卡尔如卡尔霍夫兰认为,霍夫兰认为,“交流是信息发送者通过渠道把信息传交流是信息发送者

35、通过渠道把信息传给信息接受者,以引起反应的过程,即传送者传递刺激,以影响接给信息接受者,以引起反应的过程,即传送者传递刺激,以影响接受者行为的过程。受者行为的过程。”韦弗认为,韦弗认为,“交流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的思想交流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影响另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一为一为“共享共享”派,派,如亚力山大如亚力山大戈德认为,戈德认为,“交流是使一个人或数个人所独有的交流是使一个人或数个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施拉姆认为,施拉姆认为,“交流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交流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36、”。“当我们进行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当我们进行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观点或某个态度”中国学者:中国学者:“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999)本课程对传播的定义:本课程对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中,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通过符号系统人类社会中,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通过符号系统共享信息的互动过程。共享信息的互动过程。信息:信息:传播学中认为:信息是人们用口头、书面和其他方传播学中认为:信息是人们用口头、书面和其他方

37、式传递的消息。式传递的消息。1 1、信息是人们传递关于物质状态的消息。、信息是人们传递关于物质状态的消息。2 2、信息是消除或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消息。、信息是消除或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消息。3 3、信息是任何过程和客体中差异性的体现。、信息是任何过程和客体中差异性的体现。(3 3)与一些概念的区别与一些概念的区别 传播和信息的区别:传播是传递的传播和信息的区别:传播是传递的“过程过程”,信息,信息是传递的是传递的“产品产品”传播和交换的区别:传播和交换的区别:“独享独享”与与“共享共享”。2 2、交流的层次交流的层次信息交流可以人员有少到多的特点,分为多种层次,主要有:信息交流可以人员有少到多的

38、特点,分为多种层次,主要有:个人内部个人内部 人际之间人际之间 团体内部团体内部 团体之间团体之间 组织内部组织内部 组织之间组织之间 国家内部国家内部 国家之间国家之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因素在这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因素在这些层次中都会产生影响。层次中都会产生影响。3 3、交流的语境交流的语境日常交际日常交际谈判谈判教学教学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医疗卫生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文学艺术文学艺术4 4、交流的模式交流的模式 在传播学中,传播的基本模式有多种表述的方法,在传播学中,传播的基本模式有多种表述的方法,但没有一个是被普遍接受的。但没有

39、一个是被普遍接受的。传播学先驱者拉斯韦尔的五传播学先驱者拉斯韦尔的五W W的模式的模式(图图1.11.1):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农及助手韦弗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农及助手韦弗19491949年提出自年提出自己的模式己的模式(图图1.21.2):传播学创立者威尔伯传播学创立者威尔伯施拉姆提出的环式模式施拉姆提出的环式模式(图图1.31.3)。图图1.1 1.1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谁 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有何效果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相应的研究领域相应的研究领域:控制研究控制研究 内

40、容分析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效果分析谁谁发送者发送者说了什么说了什么信息信息通过什么渠道通过什么渠道渠道渠道对谁对谁接收者接收者取得什么效果取得什么效果效果效果图图1.2 1.2 香农传播模式香农传播模式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信息信息信号收到的信号噪音源图图1.3 1.3 施拉姆传播模式施拉姆传播模式阐释阐释编码解码信息信息编码解码反馈信息发送人信息接受者5 5 交流的要素交流的要素 (1 1)信息信息 (2 2)发送者发送者 (3 3)编码编码 (4 4)渠道渠道 (5 5)接收者接收者 (6 6)解码解码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噪音噪音 反馈反馈 6 6、交流的特

41、点、交流的特点 (1 1)交流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交流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互动活动。活动。(2 2)交流的双方是)交流的双方是动态动态的过程。的过程。(3 3)交流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交流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不能收回的。的。(4 4)交流具有)交流具有社会性社会性,各种文化有自己的交流规范。,各种文化有自己的交流规范。(5 5)交流具有交流具有系统性系统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情境(上下文)、地点、场合、时间、人数、文化因素等。境(上下文)、地点、场合、时间、人数、文化因素等。(6 6)交流依赖于交流依赖于符号系统符号系统。(7

42、 7)交流靠符号系统去)交流靠符号系统去推断推断(infer)infer)他人的感受。他人的感受。(8 8)交流会交流会产生后果产生后果。后果从有明显、隐蔽、无意识。后果从有明显、隐蔽、无意识到生理多种后果。到生理多种后果。7 7、交流的功能、交流的功能 对于交流的功能,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拉斯维尔在对于交流的功能,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拉斯维尔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一文中,提出传播有三大作用:一文中,提出传播有三大作用:一是环境监视。一是环境监视。二是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关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二是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关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三是使社会文化世代相传。三是使社会文化世

43、代相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委员会国际交流委员会”综合了各国综合了各国学者的意见,认为:学者的意见,认为:“交流在任何社会制度中的主要功交流在任何社会制度中的主要功能如下:能如下:获得消息情报:获得消息情报:社会化:社会化:动力:动力:辩论和讨论:辩论和讨论:教育:教育:发展文化:发展文化:娱乐:娱乐:一体化:一体化:我们把上述的功能归纳为四种主要的功能:我们把上述的功能归纳为四种主要的功能:(1)(1)情况报道功能情况报道功能 (2)(2)娱乐功能娱乐功能 (3)(3)教育功能教育功能 (4)(4)说服功能说服功能本讲应掌握的知识本讲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基本概念(名词解释):文化、传播文化、传播(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信息、信息传播的模式:传播的模式:5W 5W模式、香农模式、施拉姆模式模式、香农模式、施拉姆模式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