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概论.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886886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公共事业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概论.ppt(7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主干专业课。该门课程从公共事业的内涵入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原则、目标、职能、方法、管理环境、社会化发展过程、管理体制改革等,旨在使学生了解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理论及方法。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绪论:社会公共需要呼唤公共事业的发展第一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与职能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析第六章 公共事业活动的发展方向第七章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三、教学

2、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个人自学、课堂讨论、社会实践、撰写论文等。四、教学课时 48学时。五、实践环节五、实践环节 利用第九周的教学课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崔运武 编著,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1娄成武、李坚 编著,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朱仁显 主编,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冯云廷、苗丽静 著,公共事业管理导论,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版4张成福 等著,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成思危 编著,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指导,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3、年版6黄恒学 著,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秦晖 著,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8郑国安 等,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9周翼虎 等,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10李健 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七、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试方式:闭卷考试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社会调查+书面考试绪论:社会公共需要呼唤绪论:社会公共需要呼唤公共事业的发展公共事业的发展 社会公共事业是社会公共需要不断增长的产物。因此,要了解社会公共事业,首先必须了解社会公共需要的特

4、点。人的需要的多样性 私人个别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第一节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社会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二节 公共事业的含义1事业与事业单位事业: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特征: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1)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2)事业单位与企业(3)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2公共与公共事务 “公共”是与“私人”相对立的词。我国将民政、社会安全、文教卫生、科技、体育等事业视为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的特征:4公共事业第三节 公共事业的特征1公共性;2非营利性;3规模性;4超前性。

5、第四节 公共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公共事业部门的兴起,将意味着新的三维体制格局在中国开始形成。这三大部门的并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1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大问题和难题的解决 2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动员、组织和支持公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3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4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5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及其社会环境的改善第五节 公共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1解决现代社会特有问题的功能2推进现代化与民主化的功能3非政府形式提供公共物品的功能4优化资源配置或重新配置的功能第一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 管理:管理的五要素:第

6、一节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 1.1.科技事业科技事业 2.2.教育事业教育事业 3.3.文化事业文化事业 4.4.卫生事业卫生事业 5.5.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6.6.公共住房公共住房 7.7.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1.1.公益性公益性2.2.强制性强制性3.3.非营利性非营利性4.4.服务性服务性第四节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异同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

7、管理的异同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异同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异同 第五节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从总体上阐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体系和基本的重要的内容,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2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实践抽象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法实验法此外,还有调查研究、历史分析、计算机程序、对策分析等方法。3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当前学

8、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促促进进我我国国科科学学的的公公共共事事业业管管理理体体制制的的形形成成有助于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助于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有助助于于促促进进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市市场场经经济济体体制制下下新新型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型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第二章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具有决定的要素。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1.1.政府的概念政府的概念2.政府的基本属性政府的基本属性3

9、.3.政府的基本职能及其特性政府的基本职能及其特性4.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5.5.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6.6.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与公共事业管理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与公共事业管理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1.1.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内涵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内涵2.2.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3.3.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必要组成部分4.4.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第三节第

10、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1.1.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基本内涵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基本内涵2.2.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3.3.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4 4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目标取向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目标取向5 5政事分开的基本要求政事分开的基本要求6 6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第三章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与职能目标与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对公共事业的管理,是依据一定原则,从一定的目标出发,通过发挥一定的职能来达到目的。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

11、公众为本原则公众为本原则2服务服务原则原则3 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4 4市场化原则市场化原则 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1 1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2 2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特征3 3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分类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分类4 4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1 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2 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3 3协调职能协调职能4 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 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是公共事

12、业管理主体联系公共事业管理客体并作用于公共事业管理客体的方式,是执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手段,是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和完成公共事业管理任务的途径。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概念和分类 在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通常用的管理方法分类,是将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性方法,一类是柔性方法。所谓刚性方法,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凭借其所拥有的特定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如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所谓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等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第二节第二节 刚性方法的主要形式刚性方法的主要形式 公

13、共事业管理的刚性管理方法,主要有法律、行政和经济三种形式。第三节第三节 柔性方法的主要形式柔性方法的主要形式 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还大量地使用柔性管理方法,主要有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和心理方法三种形式。第四节第四节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方法运用的发展趋势运用的发展趋势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运用呈现出系统化、民主化、柔性化和高科技化的特点。第五章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性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各自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要素即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所在的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

14、理环境的基本问题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1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概念2 2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3 3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类4 4公公共共事事业业管管理理环环境境与与公公共共事事业业管管理理的的基基本关系本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在构成公共事业管理的国内环境的诸要素中,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行为方式的基本环境要素,其较之政治环境等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也更为直接。1 1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人口人口公众日

15、常生活的技术化公众日常生活的技术化社会发展程度社会发展程度2 2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环境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环境的概念文化环境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形式文化环境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形式第一,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公共事业管理人员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解释。第二,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管理价值取向。第三,规定着公共事业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都必然对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制约,成为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环境。1 1公共事业管理的政

16、治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与政治体系密切相关。政治体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政治组织,二是政治制度。2 2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 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经济成分经济体制经济体制 第六章第六章 公共事业活动的发展方向公共事业活动的发展方向 公共事业所具有的非政府性和非赢利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采取了社会化的取向。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事业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公共事业的社会化发展方向 1 1公共事业社会化的客观环境公共事业社会化的客观环境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公共事业社会化

17、发展的客观基础。第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公共事业社会化的必要性。2 2公共事业社会化的主要标志公共事业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市市场场化化运运营营成成为为公公共共事事业业发发展展的的一一种种机机制制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事业型市场的形成机理事业型市场的形成机理 1 1何谓事业型市场?何谓事业型市场?狭义的事业型市场是进行各项公共事业产品交换的场所,也就是以商品形式向人们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场所。2 2事业型市场的特点事业型市场的特点 以精神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以精神产品为主要经营内

18、容交换行为大多伴随传播活动交换行为大多伴随传播活动交换过程中产品所有权不发生转让交换过程中产品所有权不发生转让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与可分性并存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与可分性并存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加快事业型市场的立法和管理工作加快事业型市场的立法和管理工作第三节第三节 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 1 1科技事业市场化发展的含义科技事业市场化发展的含义 科技事业的市场化,就是要在包括政府专业科研机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农村技术服务机构、民营科技企业以及非盈利科研机构在内的全社会多元科技投入体系中,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使各种科技力量合理分工,优势互

19、补,有机结合,使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2 2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措施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措施 继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继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 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事业的市场化运作教育事业的市场化运作 讨论:教育能不能走产业化之路?讨论:教育能不能走产业化之路?第五节第五节 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 1 1对文化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产业的认识 独立于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行业。2 2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形态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形态事业性文化产业事业性文化

20、产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事业性文化向产业性文化转变事业性文化向产业性文化转变3 3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对不同的文化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的文化活动进行分类管理 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文化经营领域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文化经营领域要依赖于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依赖于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第六节第六节 卫生保健事业的市场化运行卫生保健事业的市场化运行 1 1卫生保健事业的基本性质卫生保健事业的基本性质公共卫生服务的福利性公共卫生服务的福利性一般卫生服务的政府干预性一般卫生服务的政府干预性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障性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障性特殊卫生服务的商品性特殊卫生服务的商品性政府部门、营利

21、机构和非营利机构的共政府部门、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的共存性存性 2 2卫生保健市场卫生保健市场的运行机制的运行机制建立供需双方成本制约机制建立供需双方成本制约机制实行医药分家和改变实行医药分家和改变“按服务收费按服务收费”的办的办法法建立医疗保险集团建立医疗保险集团加强卫生监督与执法加强卫生监督与执法3 3卫生保健市场卫生保健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的发展与完善在在保保障障公公民民的的基基本本卫卫生生需需求求的的基基础础上上发发展卫生保健市场展卫生保健市场加快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与执法加强卫生监督与执法第七节第七节 体育事业的产业化体育事业的产业化 1 1体育产业化的提出体

22、育产业化的提出体育产品的特点体育产品的特点 2 2体育产业化的推进机制体育产业化的推进机制以竞争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以竞争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以政府垄断经营推进体育大众化以政府垄断经营推进体育大众化以半市场方式推进体育产业社会化以半市场方式推进体育产业社会化3 3职业体育市场的运作模式职业体育市场的运作模式经营者经营者体育迷体育迷竞赛竞赛电视转播电视转播赛事赞助赛事赞助标志产品标志产品球迷协会球迷协会经纪人经纪人第七章第七章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如何改革事业管理体制,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课题。第一节第一

23、节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与背景改革的过程与背景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7)(1979-1987):初步探索期:初步探索期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88-1995):(1988-1995):全面推进期全面推进期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96(1996年以来年以来):深入发展期:深入发展期 第二节第二节 事业改革的基本举措事业改革的基本举措 1 1扩大各类事业单位的自主权。扩大各类事业单位的自主权。2 2增强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3 3提高公共事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公共事业资源利用效率。4 4推进公共事业的社会化。推进公共事业的社会化。5 5促进

24、各类事业单位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各类事业单位人员的合理流动。第三节第三节 事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事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2 2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路径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路径3 3缺乏改革的整体配套条件缺乏改革的整体配套条件4 4对改革仍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对改革仍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公共我国公共事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建立以社会为主体、以公益性为原则,建立以社会为主体、以公益性为原则,以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为职能、以非营以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为职能、以非营利机构为组织形式的社会事业组织。利机构为组织形式

25、的社会事业组织。1 1科学立法,规范事业行为科学立法,规范事业行为2 2分类管理,明确举办主体分类管理,明确举办主体3 3两权分离,创新管理体制两权分离,创新管理体制4 4调整政策,建立补偿机制调整政策,建立补偿机制第五节第五节 我国我国事业管理体制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改革的基本对策 由于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条件与之配套,因而改革的难度很大。1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2 2科学决策,集中领导科学决策,集中领导3 3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4 4调整人员结构,做好分流工作调整人员结构,做好分流工作5 5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宏观调控6 6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改革方案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改革方案第六节第六节 公共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1 1多元化、社会化多元化、社会化2 2市场化、产业化市场化、产业化3 3法制化、规范化法制化、规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企业培训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