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86418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汇总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学问点汇总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依据我国闻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战胜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忙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构造严谨。故事以

2、“借”为主线,按事情进展挨次进展表达。先写了草船借箭的缘由;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预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终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得清清晰楚。文中的很多内容还前后照应,如,结尾与开头照顾。这样严谨的构造,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

3、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 ?三国演义学问清单、阅读测试! 我会写: 妒:妒忌 嫉妒 妒意 妒火 嫉贤妒能 忌:嫉妒 猜忌 顾忌 肆无忌惮 曹:姓曹 南曹 天曹 曹官 督:都督 催促 监视 督战 委:委派 托付 委婉 委曲求全 惩:惩处 严惩 惩罚 惩前毖后 鲁:鲁莽 齐鲁 鲁菜 粗鲁 遮:遮掩 遮盖 遮挡 遮人耳目 私:私自 私心 无私 公私清楚 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营扎寨 擂:擂鼓 自吹自

4、擂 大吹大擂 呐:呐喊 吐纳 唢呐 呐喊助威 插:插秧 插花 插队 插嘴 形近字: 妒(嫉妒)护(爱护) 委(托付)季(季节) 惩(惩处)征(出征) 私(自私)和(和平) 寨(水寨)赛(竞赛) 呐(呐喊)纳(接纳) 多音字: 调:dio音调 tio调整 擂:li擂鼓 li擂台 近义词: 嫉妒忌妒 协商商议 推辞拒绝 托付托付 估计估量 紧急紧迫 惩处惩罚 叮嘱叮嘱 拖延拖延 怀疑困惑 反义词: 推辞承受 惩处嘉奖 齐全短缺 隐秘公开 理解词语: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赛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辞】拒绝;推辞。 【托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拖延】耽误;拖延。 【翎毛】羽毛。 【怀

5、疑】疑心困惑。 【调度】治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状况或内部状况。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救济。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气射箭的弓。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承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灵,奇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擅长估量客观情势,打算策略。 词语扩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 单刀赴会 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课内词语: 嫉妒 军事 托付 照办 估计 紧急 惩处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

6、度 水寨 呐喊 军令状 神机妙算 句子解析: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嫉妒。 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能,周瑜嫉妒诸葛亮的事实。“嫉妒”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冲突的起因,为故事的绽开埋下了伏笔。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协商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专心。而诸葛亮的简洁答复,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盼望先生不要推辞。”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

7、静;其次天,仍旧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隐秘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剧烈,渲染出故事的紧急感。状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镇静冷静,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猜测精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胜利的条件之一。 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8、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留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奇妙。 7、 鲁肃惊讶地说“假如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肯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惊讶,可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静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静自若与鲁肃的惊讶形成鲜亮的比照。由于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慎重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状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 笑曹操不

9、敢出兵(成功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成功的笑),笑鲁肃忠厚狡猾(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沉着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8、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照旧擂鼓呐喊,靠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慧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靠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由于他完全把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当心慎重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 “借箭”,不是

10、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奇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学问,也表现了他超群的军事才智才能。 问题归纳: 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缘由是什么?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同意造箭? 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快乐? 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确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策要胜利了,所以很快乐。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 周瑜看似在征求

11、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敬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布满杀机,专心险恶。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预备工作呢? 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根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奇妙。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 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算好曹操:慎重多疑。 布置周密、精确。 段落大意: 第一局部(12):起因:周瑜

12、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犯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其次局部(3 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局部(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当心慎重。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呈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

13、谋。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挨次,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犯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预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胜利“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2、 读下面的句子,答复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表达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沟通。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

14、督开玩笑?我情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快乐,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款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快乐?) 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由于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嫉妒诸葛亮,所以周密筹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快乐”,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策而快乐,为自己阴谋得逞而快乐。 3、

15、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英勇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才智“借”到了十万支箭。 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局部,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阅读链接”对应文中的第8、9自然段。 我发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多为书面语;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Wk114.Cn 转载请注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