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doc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8860621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阿房宫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阿房宫赋【教学目标】1、生疏封建统治者荒淫铺张、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 作的文采。【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学安排】:2 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铺张

2、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到了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 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 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工诗、赋、古文,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的诗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爽,气概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 又和

3、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2关于“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消灭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到达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机敏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淌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1保存肯定的诗意。3、关于“阿房宫”阿房宫,秦始皇所建筑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

4、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三十五年公元前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消耗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 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4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冲突特别锋利,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苦痛,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 竭力主见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稳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期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

5、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 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玩耍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一再,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三、学生自读一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二听录音,正音。四、文章研析一明确构造问题一: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就其内容看,主要包括几局部?明确:包括“体物”和“写志”两局部。 “体物”:摹写事物,“写志”:抒发

6、情志。“体物写志”即是通过摹写事物来到达抒发情志的目的。问题二:由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分为几局部?哪些是“体物”,哪些是“写志”?明确:本文明显可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1、2是“体物”:描写阿房宫。其次局部3、4是“写志”:交待作这篇赋的本意。二文章研析第一局部问题:描写阿房宫是依据什么挨次来写的:明确:由外到内,由物到人。第一段是写阿房宫本身是什么样的,是外部。 其次段是写阿房宫内住的是什么人,是内部。 那么阿房宫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分析每一段。研析第一段1、疏通文章投影2、思考赏析问题一:开头一句话写什么,有何特点?写阿房宫的来历。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概非凡,到达先声夺人的效果

7、。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李白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全部的树木通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运到关中,阿房才“出”,这是多么劳命伤财呀。这 12 个字实际上已经涵盖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是褒是贬呀?贬问题二:体会各句写阿房宫的什么特点?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阿房宫的“大”、“高”。此句是总写。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阿房宫的地理位置。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阿房宫的宫殿之“多”。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建筑之“巧”。利用自然、巧夺

8、天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建筑之外形与“多”。“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建筑之“美”。“凹凸冥迷,不知西东”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布局之简单。 “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写阿房宫内的歌舞之盛,问题三:概括一下阿房宫的特点? 雄伟壮丽研析其次段一引入本段:问题:其次段写阿房宫内部,主要写了哪几类?二那么,“人”和“物”具体各指什么?疏通文意。三问题研讨问题一: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人”,有何特点和用意?写了阿房宫里的美人。这些美人来自六国。宫内的美人的特点是: “多”:明星荧荧,

9、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掠,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美”: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悲”: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里写了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这里不直接写宫人众多,而是用“明星”、 “绿云”、“渭涨”间接写出宫人的众多,手法格外超群。写宫女,是为了写秦始皇的荒淫无道。宫车每天过,尚且还有宫人“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在表现宫女命运凄惨的同时,提醒了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问题二: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物”,有何特点?从“燕赵之保藏”到段

10、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这些六国的珍宝,在秦人眼里,却不疼惜,这里由写人的被欺辱写到物的被践踏,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对秦始皇进展了无情的鞭挞。四总结:本段写阿房宫的美人、珍宝五学生集体朗读本段文字。六总结第一局部:在这两小节里,作者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用途,虽然没有发谈论,却已寓议于叙中。其次局部研析第三段一疏通文意。本段由描写转向谈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二解析构造本局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用之如泥沙”,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其次层: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用六组比方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铺张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

11、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生气和仇恨。第三层:最终四句是,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快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气。三总结:由描写转为谈论这里概括写出了秦始皇的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殿被毁,进而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可怜焦土”中的“可怜”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流露出作者无穷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土崩瓦解下,快速灭亡,而“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唐朝当时正处在秦的景况之中,杜牧目睹现实,感慨万千,担忧和忧愤溢

12、于言表四学生自读研析第四段一疏通文意。二问题问题一:“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受,加强感情颜色,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说明兴亡自取的道理。问题二:“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问题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明确: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指唐以后的人(统治

13、者)。这句话提示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问题四: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缘由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明确:缘由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四、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一文章的构造特色1. 问题一:文章的第 3 段与第 4 段是否能对调?为什么?明确:两段之间不行对调。第 3 段的感慨是由第 1、第 2 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比照中引申出来的。第4 段的谈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外表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2. 由以上分

14、析看,这篇文章的构造具有怎样的特点?文章的构造格外严谨、奇异。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示意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铺张并示意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火山马上爆发的形势。最终写秦不以六国为鉴,最终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一文章的语言特色1、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明确:这句话好在以下两点。第一,从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始终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段历史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充分表达了非诗非文, 亦诗亦文的“赋”的跳动性特点。其次,“

15、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宽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想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的困难;可以想见阿房宫是多么宏大, 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筑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 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2、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明确:作者运用比方的手法,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了它们形态的高大、颜色的绚丽。从赞美语气中表达了建筑物的观感,且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颜色。3、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一句。明确:这一段文字脍炙人口。作者用“明星、绿云、涨腻、雾横”等词语比方,又用

16、排比的句式和夸大的手法间接地写出美人之多,及秦始皇的骄奢淫逸。4、品尝“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一段。明确:一个“使”字领起,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铺张享乐建立在人民苦痛生活之上的罪证。一连串用准确的比方构成的排比,前后比照,尽情夸大,形象地表现了“秦” 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种情形,跃然纸上,可谓精彩妙极!5、品尝“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句。明确:这句话简练地概括了战斗的始末,秦王朝灭亡的过程,且含无尽感慨于其中, 又开启了后文的谈论。6、依据以上对课文语言的品析,你认为用得最多的是哪一种写法?用得较多的修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