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8855663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说课稿水圈与水循环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圈与水循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本课水圈与水循环为鲁教版(2019)第二单元的第二节,是对地球圈层的深入研究,其中原本的教学顺序为水圈的组成、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可帮助理解海水的性质等,所以调整为第一课时的研究内容为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安宁中学太平学校高一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中间水平,提升空间较大。在

2、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读知识点的处理多为记背,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方面相对欠缺,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相对较弱,本堂课设计读图分析、合作讨论探究,以培养高一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三、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水圈的组成及可利用淡水的来源。2、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各环节与地理环节的关系。3、地理实践力:运用相关科学原理来推理水循环过程及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人类可以通过哪些环节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4、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当地淡水资源的数量变化;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水资源的更新速

3、度对比,呼吁学生珍惜用手,保护水资源。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水圈的的组成以及明确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和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2.分析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影响。3.从水循环的角度出发,探究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给出措施。4.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五、说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观察法、归纳、总结法、引导法、启发式谈话法、小组探究合作法、地图法六、说教学过程整节课我以探究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环节一:新课预习导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并思考问题。“探究经典,提出质疑”:李白在将进酒中这样写道:“君不见,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后提出疑问:“黄河水真的不复回了吗?”,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水流向哪里,它是源源不断地流入吗?它是否会流干流尽? 环节二:介绍水圈和水资源的定义,并对水资源进行分类,(学生阅读课文、读图并总结)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占96.538%。大气水仅占0.001%,但其分布最广。陆地水有以下存在方式:湖泊水、地下水、河流水、生物水和冰川水,而陆地淡水只占2.526%,其中却有68.72%是冰川,主要存在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目前人类难以利用。我们还可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推理出,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课件展示饼状图帮助学生认识

5、水圈的组成。 环节三: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的定义: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类型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3、微课小视频介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通过视听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程关注度。4、课件展示水循环环节示意图,分步骤演示水循环的过程:5、通过表格,对比归纳出三种水循环的发生范围、涉及到的环节以及对陆地水的意义。6、拓展讨论:你知道哪些人类活动会影响水循环环节吗?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得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分

6、配。、开采地下水地下径流、植树造林下渗、径流、人工降雨降水 并总结得出:人类对水循环环节最主要的影响是:地表径流7、水循环的意义(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分析):、展示一首小诗,从中分析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地球上的哪些圈层:假如我是一滴水,可以汇入渤海的浪花,可以化为喜马拉雅山顶的彩虹,驾着西北风,变为北国大地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松树的根吸收从欣赏小诗的过程中,归纳出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促进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展示图片:尼罗河绿色走廊及三角洲从而归纳出,水循环可以改变一

7、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展示图片水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促进能量的转换,塑造地表形态。、最终,总结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为例,来分析青藏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提出思考:1.解释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原因。2.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环节四: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学生讨论探究: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1、为学生展示图片,提供充足的想象基础,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出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降水强度。、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下渗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加。、城市植被较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径流增加。2

8、、针对学生分析出的结果,向大家介绍如何缓解城市内涝,图片展示“海绵城市”中的一系列措施:绿色屋顶、渗水砖、地下排水系统、下凹式绿地等。环节五:学生探究四:横断天路青藏地区东南部的横断山脉是山的世界、山的王国,一个“偏跟山过不去”的地方就连名字也透露着“霸气”,高耸的山脉横断青藏地区与东部的联系。即便如此,依然阻挡不住人们进藏的决心。横断山脉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其中98%为山地,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3500-5000米的高山,更是占到总面积的73%。横断山脉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环节五:情感升华,倡导珍惜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分类: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2、通过观察课本43页的几种水体的平均循环更新周期,提出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但当人们的利用速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更新速度的时候,就会面临枯竭的困境。展示国家节水标志和世界节水标志,倡导呼吁学生珍惜并保护身边的水资源。环节六:小结黄河之水,奔流到海可复回。水通过海陆间大循环,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旅程。而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提醒学生珍惜高中光阴,珍惜学习的时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