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3029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15分)(1)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陈涉反坑抗精神的句子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2)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是, 。交待作者写作目的句子是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土地平旷, 、 、 。(5)请写出两句咏桃花的诗句: 、 、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6分)珍视现在,展望未来,我会bng发自己最美丽的恣态;凝聚朝露,聚集阳光,让自己努力生长!我会更懂得品味:春雨的清新和缠绵,夏阳的炽烈和奔放,秋风的萧瑟和

2、醇厚, 。在不同的季节品味不同的心情! 清茶的意韵带给我绵绵的温xn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我要让自己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中演绎自己的精采!慢慢品味深刻蕴涵的人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bng( )发 温xn( )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仿照前文,为空缺处补写一个句子。(2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试用了许多种方法,依然没有找到答案,他现在真是一筹莫展。B有些家长揠苗助长,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许多兴趣班。C他和小王单枪匹马参加运动会,获得了跳远的冠亚军。D随着科学的发展,大哥大、BP机

3、等通讯工具已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的舞台。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B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两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D1月17日0时12分,中国在西昌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5综合探究。(8分) 阅读下列材料,作一些思考材料一: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的文化综艺节目。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

4、台。材料二:一档形式单纯、简朴的“冷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近日出乎意料地黏住了广大电视观众,热了起来。据统计,节目播出后的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上更是登顶话题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材料三:北京市教委昨天公布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指出,从2016年起,高考语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文、理科综合分值由300分增至32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考试分值也由15分降低到100分。(1)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

5、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 (3)对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汉语热”现象,有人认为,有一种文化倾向在抬头,即企图要求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记硬背那些僵尸般的文字。“我没有听见谁为学生们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满耳朵灌输的是一套就是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2分)针对上述布点,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说说你的理由。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问题。(6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6“到乡翻似烂柯人”句用何典故,有何作用?。(3分) 7赏析“沉舟

6、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其好在何处。(3分)_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2题。(18分)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7、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咸来问讯 (4)屋舍俨然 (5)寻病终 (6)欣然规往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8、D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11文中与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2分)12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6分)(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

9、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湖心亭看雪)注:挐:撑(船)。毳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5)猛浪若奔 (6)鸢飞戾天者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

10、组是( )(3分)A 急湍甚箭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B 猿则百叫无绝 以为妙绝C 余强饮三大白 项为之强D 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16填空和简答。(3分)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乙文中“雾凇沆砀,三粒而已 ”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5分)梅 香林清玄(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

11、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5)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6)于是,他

12、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9)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

13、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12)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17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3分) 18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19品读文章第(11)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分) 20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段谈谈“梅

14、香”指的是什么?(3分) 21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请以“难忘那张脸”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控制在600字以上,不得抄袭;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九年级语文答题纸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15分)(1)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的

15、句子是 ,最能体现陈涉反坑抗精神的句子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2)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是, 。交待作者写作目的句子是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土地平旷, 、 、 。(5)请写出两句咏桃花的诗句: 、 、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bng( )发 温xn( )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仿照前文,为空缺处补写一个句子。(2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5综合探究。

16、(8分) (1)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 (3)对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汉语热”现象,有人认为,有一种文化倾向在抬头,即企图要求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记硬背那些僵尸般的文字。“我没有听见谁为学生们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满耳朵灌输的是一套就是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2分)针对上述布点,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说说你的理由。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问题。(6分) 6“到乡翻似烂柯人”句用何典故,有何作用?。(3分) 7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其好在何

17、处。(3分) _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2题。(18分)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咸来问讯 (4)屋舍俨然 (5)寻病终 (6)欣然规往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11文中与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2分)12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6分)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

18、思。(6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5)猛浪若奔 (6)鸢飞戾天者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16填空和简答。(3分)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乙文中“雾凇沆砀,三粒而已 ”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5分)17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19、(3分) 18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19品读文章第(11)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分) 20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3分) 21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请以“难忘那张脸”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控制在600字以上,不得抄袭;卷面整洁,书写工整。题目200400600800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