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共52张PPT).ppt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0338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共52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共52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共52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共52张PPT).ppt(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一、中国农业的起源1、起源、起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五谷:黍黍稷稷粟粟麦麦菽(大豆)菽(大豆)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问题设计问题设计1:神农氏发明农业的神农氏发明农业的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故事反

2、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南北两大农业经济区的形成南北两大农业经济区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炭化了的粟和菜籽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半坡遗址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碳化稻谷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和草顶井架复原图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形成北形成北 南南 种植格局;种植格局;粟粟 稻稻 通过观察南北两大农业经济区的形

3、成,你通过观察南北两大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你能找到对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影响重大的两条河能找到对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影响重大的两条河流吗?流吗?问题设计问题设计2 2:黄河黄河问题设计问题设计3 3:依托长江、黄河,中国的农耕经济形成了怎样的依托长江、黄河,中国的农耕经济形成了怎样的格局?格局?长江长江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刻画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灰陶猪首形匜(马家浜灰陶猪首形匜(马家浜崧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约为公元前泽文化遗址出土,约为公元前4000前前2685年年)2、北方:粟麦;南方:稻、北方:粟麦;南方:稻第

4、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问题设计问题设计4 4: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古代农耕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以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以种植业种植业为主,那么,以什么为为主,那么,以什么为辅呢?辅呢?家畜饲养业家畜饲养业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经济的特点之一总结:总结: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六畜:猪猪马马牛牛羊羊鸡鸡狗狗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稻稻麦麦黍黍粟粟SUSU(稷)小米(稷)小米菽菽SHUSHU(豆类总称)(豆类总称)五谷丰登黄米黄米面粉面粉大米

5、大米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请思考:十二生肖与农业文明的关系。学思之窗 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也是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2、灌溉工具灌溉工具二、从耒耜到曲辕犁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二、从耒耜到曲辕犁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6、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 远古和商周时期:远古和商周时期:木、石、骨制、青铜农具木、石、骨制、青铜农具河姆渡出土河姆渡出土骨耜骨耜 耕作形式耕作形式: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海南的刀耕火种海南的刀耕火种海南的刀耕火种海南的刀耕火种耒耜仍是重要的工具耒耜仍是重要的工具.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铁犁牛耕铁犁牛耕二、从耒耜到曲辕犁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铁农具铁农具 牛耕牛耕镰镰锄锄臿三齿耙战国战国动力:春秋后期牛耕动力:春秋后期牛耕耕作形式耕作形式: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西汉西汉西汉西汉 犁耕法犁

7、耕法犁耕法犁耕法 西汉时期的耦犁西汉时期的耦犁西汉时期的耦犁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形象图)(形象图)(形象图)唐朝的曲辕犁唐朝的曲辕犁又名又名又名又名江东犁江东犁江东犁江东犁 犁壁犁壁 犁评犁评犁铲犁铲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的发明,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犁辕犁辕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灌溉工具、灌溉工具翻车、筒车翻车、筒车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春秋战国之际春秋战国之际桔槔桔槔辘轳辘轳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三国马钧三国马钧东汉毕岚东汉毕岚翻车翻车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唐宋时期唐

8、宋时期筒车筒车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二、从耒耜到曲辕犁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石犁石犁石锄石锄 石镰石镰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春秋时期的铁锄春秋时期的铁锄战国时期铁锄战国时期铁锄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问题设计问题设计2 2: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具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也就是哪些方面的进步具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也就是哪些方面的进步?一是农具的材料,由石到铁;一是农具的

9、材料,由石到铁;二是农具种类增加。二是农具种类增加。最早的农具材料有哪些?最早的农具材料有哪些?问题设计问题设计1 1:石、木、骨、蚌石、木、骨、蚌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 2、牛耕、牛耕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出土)(江苏徐州出土)东东汉汉牛牛耕耕图图画画像像石石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3 3、曲辕犁、曲辕犁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曲辕犁出现的时间及地点是什么?曲辕犁出现的时间及地点是什么?问题设计问题设计3 3:曲辕犁出现的意义何在?曲辕犁出现的意义何在?问题设计问题设计4 4:唐代唐代长江下游一带长江下游一带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

10、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筒车模型筒车模型筒车应用筒车应用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禹治水禹治水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年公元公元前前591年

1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芍陂芍陂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都江堰(四川成都)都江堰(四川成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分水鱼嘴分水鱼嘴 这是一幅空中航拍的图片,这是一幅空中航拍的图片,“鱼嘴鱼嘴”伸入岷江中,使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岷江水从两边分流,

12、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于灌溉。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宝瓶口宝瓶口 在在“鱼鱼嘴嘴”的的下下游游,人人们们凿凿开开玉玉垒垒山山,打打开开内内江江通通路路。这这即即是是人人们们所所称称的的“宝宝瓶瓶口口”。内内江江之之水水通通过过宝宝瓶瓶口口引引入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飞沙堰飞沙堰 “飞沙堰飞沙堰”,这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水大,这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

13、灌溉渠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免受水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坎儿井外观坎儿井外观 坎儿井起源于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涝坝四个

14、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米以上,一般长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公里,最长的达10公公里以上,年灌溉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可达500亩。亩。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维吾尔族少女在坎儿井边汲水坎儿井暗渠 坎儿井边疆地区的坎儿井边疆地区的坎儿井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坎儿井示意图坎儿井示意图边疆地区的坎儿井边疆地区的坎儿井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殷墟甲骨文中有殷墟甲骨文中有殷墟甲骨文中有殷墟甲骨文中有“(王王王王)大令众人曰大令众人曰大令众人曰大令众人曰 的卜辞。众人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的卜辞。众人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的

15、卜辞。众人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的卜辞。众人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四、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的进步耕作方式的进步耦耦,表示两人协力共耕表示两人协力共耕.农具原始农具原始土地国有土地国有集体(经营方式)集体(经营方式)简单协作(生产方式)简单协作(生产方式)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众人协田众人协田”牛骨刻辞牛骨刻辞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上面刻有殷墟出土,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卜卜辞。意思是商王命令众辞。意思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在田地人(农业奴隶)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上集体耕作,反

16、映了商代农业生产的情况。代农业生产的情况。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 1、商周:简单协作、商周:简单协作问题设计问题设计1 1: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自耕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2 2、春秋:自耕农经济、春秋:自耕农经济问题设计问题设计1 1: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自耕农1、什么是自耕农2、产生的条件3、特点:4、评价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朱陈村朱陈村 唐唐白居易白居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的什么特点?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是_,_,_。五、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