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地图表示法.ppt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8849101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7.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地图表示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第6章地图表示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地图表示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地图表示法.ppt(10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电 子 教 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 依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地图符号模型。地图是以符号的组合表达制图对象在特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与对象世界对应的同构关系,从而构成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模型。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已有的地图表示法地图符号模型体系英霍夫的12种符号模型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萨里谢夫的10种表示方法A.H.鲁宾逊等按符号几何形态(图形结构)分类:按制图对象时空

2、维度:点、线、面、体符号模型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 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电 子 教 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 一幅完整的地图是依据一定的符号组织规则,在各个层面上以符号的组

3、合反映制图对象在特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与对象世界对应的同构关系,从而构成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模型。可以用点状符号表示的地理数据在微观尺度上,空间形态可以忽略的地物,如测量控制点、观测点、界址点、电线杆等。按比例缩小或经地图概括后,在特定观察尺度下呈现为点状的事物,如矿产分布、城市分布等。0维点状对象呈点状分布对象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一、用定位符号表示定性数据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级分量二级分量三级分量 定名量表数据可应用象形、几何、文字及其组合的点状符号表达。示例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

4、法8一、用定位符号表示定性数据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 通过点状符号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出其定性特征的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组合配置方式即定位符号法。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二、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表达地图信息的强度或排序表达地图信息的数量差别顺序量表间隔/比率量表尺寸变量,辅以亮度、彩度和网纹变量尺寸变量为主非比率符号定位比率符号(一)(一)绝对比率符号(二)(二)条件比率符号(三)(三)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方式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5、地图表示法10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一)绝对比率符号 符号面积 S 与其代表的数值 M 之比为一常数k(也称比率基数)的符号称为绝对比率符号。可表示为:S/M=k(k 0)几何图形:S=L2=kM (为形状系数;L为符号基准线)符号基准线:L=(k/)M k M (k为比率基数)平方根法:L=k M 立方根法:L=k M 1/3 适用:制图现象的数值差异不能过大或过小。优点:符号间面积之比与数值之比严密吻合。LLLL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1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用定位符

6、号表示定量数据(一)绝对比率符号平方根法应用的关键是k值(比率基数)的确定。原则是:极小值符号清晰可辨,极大值符号尺寸适宜。1.人为确定某一极值符号的准线Lm m,计算出k值;2.根据k值,即可算出其他符号的准线Li i,绘出全部符号;3.根据视觉效果,调整k值,得到最佳方案。步骤:平方根法:L=k M 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2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二)条件比率符号 符号面积 S 与其代表的数值 M 之比符合某种函数关系的符号称为条件比率符号,也称相对比率符号。常数法:L=kM 线性比率法:L=aM+

7、b 人为设定符号尺寸的变化范围。对数法:L=klgM 适用于数值差异过大的制图数据表达。心理比率法:L=k M 0.57 对绝对比率符号视觉效果的改进。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3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二)(二)条件比率符号 线性比率法调整了平方根法的符号面积对比。其中常数法扩大了对比。心理比率法通过增加符号面积来校正视觉误差。对数法比平方根法缩小了符号面积对比。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4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三)

8、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制图数据的概括可采取的两种方式: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连续比率方式:使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的大小。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5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三)(三)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以分级比率方式表示数据的定量特征,简化了数据的数值差异,提供了更明确直观的定量对比信息,便于把握事物数量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

9、,易于保持地图信息的现势性。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6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比率关系概括程度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7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一)(一)点状符号扩展(二)点状符号的定位处理 分割圆 坐标统计图 立体符号将多种形式的2维、2.5维和3维的图形、图表应用到制图对象的点状表示中。使点状符号的重心或底点与地物位置(坐标)相重合。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8第1节

10、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一)(一)点状符号扩展分割圆扇形或格状分割圆是常用的结构统计图,反映了事物总量及其内部组成。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9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 坐标统计图(一)(一)点状符号扩展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0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一)(一)点状符号扩展立体符号球状符号柱状符号轴侧图符号可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

11、形的整饰。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1第1节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二)(二)点状符号的定位处理 通常进行定位处理的点状符号有:地形图上的控制点、居民点、独立地物(庙宇、守林屋、瞭望台、敖包)。以易读性为出发点,只有少量点状符号能进行定位处理。第 1 节 结束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电 子 教 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3第2

1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可用线状符号表示的地理数据 空间形态呈现为线状或带状延伸的现象。在地域空间上有相互联系、移动变化的现象。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4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线状符号的特征(一)精确定位(二)概略定位(三)静 态(四)动 态按定位特征分按状态特征分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5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线状符号的特征(一)精确定位适用:具有明确且稳定空间路径的线状现象。举例:经纬线、境界线、铁路、油气管线、线性

13、构造。注意:符号宽度表示属性特征差异,但不代表实际的宽度。按图形特征分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6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线状符号的特征(二)概略定位举例:洋流、台风路径、人口迁移。注意:其线状符号的图上坐标不具有量测或实际的定位意义。适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动态变化的线状现象或不易明确路径的移动现象。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7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线状符号的特征适用:常规状态相对稳定或静止的线状现象。举例:常年河、道路、边界线、管线、地质构造。(三)静态

14、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8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线状符号的特征(四)动态适用:沿一定路径、趋势移动、变化的线状现象或变动状态。举例:物流、动物迁徙、大气运动。选自国家测绘局网站:地图见证辉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29表示非实物、不稳固、未完成、暂时性的事物。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线状符号的定性表示空间分布:1维属性量表:定名量表视觉变量:形状变量、颜色变量表现形式:单线、平行双线、实线、虚线、渐变线、指向线、对称和非对称线划。具有

15、特定含义。例如,指明河流流向、地面的陡降方向等。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0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线状符号的定性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1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线状符号的定量表示空间分布:1维。属性量表:顺序变量、间隔/比率量表。视觉变量:尺寸变量、颜色变量。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2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四、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事物本身就表现为1维线状或带状。事物运动的轨迹、趋

16、势或相互间的联系可概括为线状。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3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四、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2)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 精确、概略(3)流量 以宽度比率表示(4)流速 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5)性状指标 注记或色相变量(6)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双向交互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人口迁移选自世界经济地理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4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四、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

17、的设计:(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2)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 精确、概略(3)流量 以宽度比率表示(4)流速 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5)性状指标 注记或色相变量(6)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双向交互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5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四、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2)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 精确、概略(3)流量 以宽度比率表示(4)流速 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5)性状指标 注记或色相变量(6)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双向交互货运量图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18、第6章 地图表示法36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四、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2)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 精确、概略(3)流量 以宽度比率表示(4)流速 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5)性状指标 注记或色相变量(6)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双向交互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7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四、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2)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 精确、概略(3)流量 以宽度比率表示(4)流速 注记

19、或其他视觉变量(5)性状指标 注记或色相变量(6)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双向交互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38第2节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四、运动状态的线状表示不同线性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第 2 节 结束(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2)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 精确、概略(3)流量 以宽度比率表示(4)流速 注记或其他视觉变量(5)性状指标 注记或色相变量(6)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双向交互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电 子 教 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20、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0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面状地理数据的定域表示(一)面状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态(二)精确定域和概略定域 全域连续分布 局域成片分布离散分布地貌、行政区划、地表覆盖 湖泊、洪水淹没范围、油田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可以用点、线、面、体不同维度的符号体现精确分布概略分布行政边界土壤类型、民族分布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1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一)定性数据的特性(二)定性数据的处理程序 全域连续分布 局域成片分布离散分布质底法

21、范围法范围法类型图、区划图分布范围图分布图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图斑符号的配置方法。数据的分级、分类图例设计与界线绘制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类型。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2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一)定性数据的特性 类型图:无空白区域,图斑互不重叠,类型具排他性。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3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一)定性数据的特性 区划

22、图:图斑互不重叠且无空白区域,与类型图相比反映的是制图对象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综合性质。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4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一)定性数据的特性 范围图:图斑呈片状或散列分布,可以表达重叠的信息,界线可以是精确的也可以是概略的。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精确范围图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5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二)定性数据的处理程序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1.数据的分类分级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

23、图表示法46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二)定性数据的处理程序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2.图例设计与界线绘制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7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二)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等值区域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成片和离散分布点值法分区统计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连续分布现象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8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

24、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N0=INT P0/(D+0.2)2 S=INT M0/N0 Ni=INT Mi/S 1.点径D、点值S的确定2.布点方式的选择点值法N0为 密度最大区可容纳的点数;P0为 密度最大区面积;M0 为密度最大区的数值;D 为点的直径;S 为点值。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49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布点方式的选择 以统计分区为基本依据,但布点时不应有意避开边界线。点值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

25、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点值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符号法和点值法配合表示人口分布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51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将制图对象在统计分区的绝对数量指标以点状符号表达在相应区划单元内的方法。分区统计图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52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通过定位于数据采集点的统计图表反映一定范围内的面状现象,借以表

26、达事物在整个制图区域连续变化的数量分布特征。定位图表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二)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用一系列等间隔的水平面切割连续3维统计面,相交的割线垂直投影到地图平面上,形成了代表不同数值的多条曲线等值线,它们可以清晰、准确地表示3维统计面的分布形态和统计值。等值线法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54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1.定量数据的特征 其数量特征在统

27、计分区内是连续和恒定的,但在分区之间是离散的(统计值)。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55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1.定量数据的特征等值区域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法两者都采用分区数据、分级比率量表制图以面状符号表示相对数量 以点状符号表示绝对数量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56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2.数据的分级l 分级原则:一般以57级为宜,不少于3级,不多过9级。l 分级方法:l

28、图形表达:以亮度、饱和度或网纹变量进行视觉变量模拟。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固定间隔:等差分级、标准差分级规则间隔:算术分级、等比分级、分位法、嵌套平均分级变化间隔:裂点法、外因分级(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57(1 1)固定间隔分级:等差分级、标准差分级等差分级 按等数值间隔分级。如差值=10,分级为:100;100110;110120;120130;.第6章 地图表示法2.数据的分级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

29、示法58标准差分级统计量:算术平均值 X X 和标准差 XX=nX-2,X-,X,X+,X+2 (X-X)2 2=n分级间隔值:第6章 地图表示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1 1)固定间隔分级(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2.数据的分级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59(2 2)规则间隔分级根据数组分布特征和分级数,以递增或递减的数值间隔确定分级。依据数据直方图判断:算术分级:a,a+k,a+3k,.分级间隔为 k n等比分级:a,ak,ak2,ak3,.分级间隔为:logk=(logMax-logMin)/n 以数列平均值逐次分隔数据为偶数级。

30、嵌套平均分级:第6章 地图表示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算术分级、等比分级、分位法、嵌套平均分级。【以总平均值分为两部分】(以前1/2数列平均值再分)(以后1/2数列平均值再分)(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2.数据的分级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0数值直方图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1四分位法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按各级内部数据个数相等的规则确定分级。n+1 40+1Q1=10.25 4 4第一个四分位序号第二个四分位序号第三个四分位序号按内插法计算各分位数的数值:假定有40个数X1=N10+(N11

31、-N10)0.25X2=N20+(N21-N20)0.5X3=N30+(N31-N30)0.75Q2=2Q1 =20.5Q3=3Q1 =30.75第6章 地图表示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等距分级)N10=45;N11=61例:X1=45+(61-45)0.25=49(2 2)规则间隔分级2.数据的分级(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2第6章 地图表示法自然裂点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3 3)变化间隔:自然裂点法、外因分级法。以数据频率分布图中局部低值点为分级界线形成的分级。(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

32、构成的定量表示2.数据的分级分级原则:共性相聚,级内差小,级间差大。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3(3 3)变化间隔按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或原则确定的分级。如城市人口、国民收入等。分级设定为(单位:万人):300 .城镇 中小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第6章 地图表示法2.数据的分级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外因分级法(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4第6章 地图表示法第3节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三、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3.等值区域图的设计与绘图 等值区域图面状符号适宜采用的视觉变量主要

33、是亮度及网纹,必要时彩度也可起辅助作用。(三)(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世界人口密度图选自世界经济地图集第 3 节 结束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电 子 教 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6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等值线及其特性(一)等值线的形成(二)等值线的特性(三)衍生的伪等值线本节首页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7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

34、法一、等值线及其特性(一)等值线的形成 1728179119世纪初用等深线表示河流深度。梯尔绘制第一张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用于地形图测绘,可从图上提取多方面定位信息,如高度、坡度、坡向、面积、体积等。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8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等值线及其特性(二)等值线的特性 1等值线图形是对制图现象空间形态较好的几何模拟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69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等值线及其特性(二)等值线的特性 2等值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处处相

35、同。3等值线间彼此不相交。在特殊情况时,可能重叠。4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值线愈密,空间垂直变化愈大,坡度愈陡;相反,等值线稀疏,空间垂直变化愈小,坡度愈缓。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0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等值线的特性 等值线图的特性1.通过离散点内插成连续、封闭的、线状符号的表面。2.等值线是定位定量符号,可以进行测量。3.在比例尺变换时,等值线易于进行地图概括。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1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等值线及其特性(三)(三)衍生的伪等值线

36、由于制图数据获取和含义不同,等值线又有真等值线和伪等值线两种。真等值线的离散点是从3维连续曲面提取的定位数据。常见的有高度、深度、温度、气压。伪等值线是由统计单元的定量数据衍生而来的。常见的有人口分布、收入分布、产值分布等。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2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等值线及其特性(三)衍生的伪等值线伪等值线的离散点来源于各统计单元转化而成的相对点数据。乡镇人口统计图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3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等高线的测绘(一)获取地面离散点高程数

37、据利用航空像片像对在室内恢复地面的光学模型,进而测定地面点高程值。摄影测量通过水准、三角高程测量确定地面高程值。实地测量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4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等高线的测绘(二)等高线的勾绘关键:确定等高距,它决定了2维线状图形对3维空间形态的概括程度。首曲线基本等高距间曲线1/2等高距助曲线1/4等高距两条等高线间的微地形可通过使用地貌符号和增加辅助等高线表示出来。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5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一)分层设

38、色法(二)晕 渲 法 等高线法表达3维地形的视觉效果不够明显。等高线间的微地形未能清晰表达。等高线法的不足探索和改进: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6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一)分层设色法 分层设色法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高程范围带,并以不同颜色普染,通过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高度表设计高程带设色关键界线:0、200、500、1 000、3 500、5 000(m)普遍采用的色层是蓝-绿-黄-褐色系 关键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

39、章 地图表示法77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一)分层设色法 划分高程带的方法:固定等高距法变化等高距法大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8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一)分层设色法 设色要求:每一色层准确地代表一个高程带;各色层之间要有差别,但不能过于突然和跳跃,以便反映地表形态的整体感和连续感。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79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二)晕

40、渲法 晕渲法也叫山地阴影法,是用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形起伏形态。按光源位置分直照晕渲斜照晕渲综合光照晕渲按颜色分墨渲 彩色晕渲 双色晕渲 自然色彩晕渲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0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三、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二)晕渲法 直照晕渲斜照晕渲综合光照晕渲优点能反映地面坡度的变化立体感强,山体结构明显斜照晕渲与直照晕渲的综合运用 缺点立体感差,不能反映大的地形起伏背光面阴影重,影响其他因素的表达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1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等高线分层

41、设色与晕渲法综合应用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2第 4 节 结束晕渲+分类设色第4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第6章 地图表示法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第 6 章 地图表示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电 子 教 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4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动态制图概述(一)动态地图类型及其表示(二)动态地图的功能 在可视化技术支持下,将时间相关变量作为地理信息图形的独立视觉参量,在传统视觉变量基础上扩展出新的

42、动态视觉变量:发生时长、变化速率、变化次序和节奏,以形成对空间信息时空变化状态和过程的地图模拟。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5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动态制图概述(一)动态地图类型及其表示 动画模拟方式 按视觉效果分2维动画3维动画按动态过程的数字化程度分逐帧构图关键帧构图全计算构图 也称动画地图或演进地图,指通过多帧静止图形按一定顺序连续交替显示,以形成对事物时空连续变化的动态视觉显示。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6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动态制图概述(一)动态地图类型及其表示

43、 实时响应方式 将处于空间运动状态的对象位置信息,连续及时的叠加在已有地图信息上,以提供动态对象的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特征信息,也称为动态定位地图。功能实时监控过程再现模拟推演虚拟表达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7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动态制图概述(一)动态地图类型及其表示 虚拟现实方式 指利用计算机及其控制的多种感觉工具,使应用者沉浸于一种与真实环境高度相似的虚拟场景中。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8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动态制图概述(一)动态地图类型及其表示 时间动态地图非

44、时间动态地图 以时间为主导控制因素的动态地图。以制图内容的性质差异和观察点为主导因素的动态地图。(选自史培军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2003)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89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一、动态制图概述(二)动态地图的功能 1.过程再现 人口的迁移2.实时跟踪 GPS汽车导航 3.运动模拟 模拟飞行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0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动态符号系列(一)位置的顺序(二)时间的顺序(三)地图符号的动态视觉变量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

45、图表示法91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动态符号系列(一)位置的顺序 对制图对象自身空间位置、范围按一定间隔抽样记录产生的图形系列。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2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动态符号系列(二)时间的顺序 对某一动态对象的时间、地点进行寻踪的动态符号,这样的动态对象如台风、地震、金融风波等。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3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动态符号系列(三)地图符号的动态视觉变量1.发生时长2.变化速率3.变化次序 4.节奏读者从视觉上感知符号的

46、存在到符号消亡的持续时间 f0f1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4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动态符号系列(三)地图符号的动态视觉变量1.发生时长2.变化速率3.变化次序 4.节奏 描述动态符号所处变化状态的速率,是复合变量,需借助其他变量表述。S(t)V=tt0ti方向尺寸亮度t1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5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动态符号系列(三)地图符号的动态视觉变量1.发生时长2.变化速率3.变化次序 4.节奏描述符号的状态改变过程。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47、第6章 地图表示法96第5节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第6章 地图表示法二、动态符号系列(三)地图符号的动态视觉变量1.发生时长2.变化速率3.变化次序 4.节奏 描述符号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可进一步分为频率和振幅。时间振幅第 5 节 结束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71 鲁宾逊 A H,等.地图学原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2 ROBINSON A H,MORRISON J L,et al.Elements of cartography M.6th ed.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5.3 Dent B D.专题地图设计原理M.北

48、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4 Peterson M P.Interactive and animated cartography M.S.l.:Prentice Hall,1995.5 泰勒.地图学的概念基础:信息时代的新方向J.地图,1992(1).参考书目第6章 地图表示法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8谢 谢!第 6 章 结束返回目录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99一、各要素表示法结构二、统计数据表示法结构三、复杂结构1点状符号或定位地图6点值符号的散布11时间或空间的重叠2线状要素网7密度镶嵌3类型或类型网纹8其他统计镶嵌12 联合4连续要

49、素9定位面积表5运动要素10动线统计图表英霍夫(E.Imhof)根据空间数据图形结构组成12种符号模型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00萨里谢夫根据制图符号几何形态组成10种符号模型1.个体符号法2.线状符号法3.等值线法4.质底法5.定位图表法6.点描(值)法7.范围法8.分区统计图法9.分级统计图法10.运动符号法本章首页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第6章 地图表示法101A.H.罗宾逊等提出的地图符号模型 制图对象的点状表示制图对象的线状表示制图对象的面状表示制图对象的体状表示制图对象的动态表示定性表示定位符号法定性表示线状符号法定性表示质底法以点符号表示点值法动画表示固定次序法范围法以线符号表示等 值 线 法定量表示线状比率符号法可变次序法分层设色法定量表示定位比率符号法晕渲法导航表示实时跟踪智能跟踪动态特征表达动线法定量表示等值区域法以面符号表示等值区域法模拟表示虚拟现实法量底法交互表示显示方式控制信息组合控制本章首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休闲娱乐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