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安泰课件-货币供给理论.ppt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8846477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大安泰课件-货币供给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上海交大安泰课件-货币供给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交大安泰课件-货币供给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大安泰课件-货币供给理论.ppt(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四讲四讲 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理论1本次课主要内容:说明基础货币的决定,货币供给的模型和货币乘数,还有弗里德曼、卡甘等对货币乘数的分析,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2问题1:货币供给是怎样构成,基础货币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3一一、基础货币的决定基础货币的决定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基础货币H的数学表达式为 H=C+R (1)基础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和制约,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42、基础货币供给的决定: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的变化都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国外净资产、对政府

2、债权净额、对商业银行债权、其它项目净值等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反之则减少。53、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买进国债使基础货币供给增加,但是与中央银行交易的对象不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效果不同。中央银行买进公众的债券,基础货币可能转化成手持现金或者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买进商业银行的债券,直接转化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买进财政的债券,也转化成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存款。6 在这些交易中,转化成公众的手持现金,使货币供给等额增加;转化成商业银行的存款,不管是库存现金,还是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存款,都会使货币供给倍数增加。反之,中央银行的国债卖出,表现为公众手持现金减少的,就是货币供给等额

3、减少;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账户上存款减少的,就是货币供给的倍数减少。7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和再贷款以及商业银行偿还再贴现和再贷款的资金,则会使货币供给倍数增加或倍数收缩。8 央行买进国债,发行贷款对帐户和货币供给的影响。再贴现、再贷款的效应与之相同。9 资金从甲银行流向乙银行,流出行的存款倍数收缩,流入行存款倍数扩张。10问题2: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11 我国基础货币供给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再贷款、农产品和外汇收购,目前,农产品收购的基础货币投放正在转换成中央银行对农发银行的再贷款。这种货币供给与经济的运行联系在一起,使得央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调节货币供给的主动权。1

4、2问题3:货币投放和回笼的含义是什么,目前我国货币投放和回笼的渠道是什么?13 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投放的渠道是工资奖金发放、外汇农产品收购和银行存款的提取,货币回笼的渠道是人们的商品购买、存款进行和缴纳财政税款。现在这种投放与回笼的说法已过时,因为它只存在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并存的体制中,判断投放回笼的依据在于货币离开或进入中央银行,而与离开或进入商业银行无关。14 广义货币M2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与世界几个主要国家相比,我国是最高的。1998年,印度为0.5,美国是0.67,韩国是0.6,日本高一些,是1.2。中国1998年是1.31,1999年是1.46。M2

5、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存款,占90,一是现金,现金占10。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四)金融研究戴根有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2000-11-10国研网国研网15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占GDP的比重过高,到03年底,中国M2占GDP比率已接近200%,这种高比例除了极其个别的国家外,在全球范围内是没有的。他说,虽然中国经济存在一特殊性,但是过大的M2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中融资过多依靠银行体系,风险集中度过高。Economic expressEconomic express总第总第10421042期特纳经济研究中心期特纳经济研究中心20042004年年0404月月2

6、323日日 16 2005,12月统计局公布普查GDP普查增加16.8%后;从调整后的货币供给量看,广义货币M2占GDP比重由185.0%降至158.4%,降低了2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由70.1%降至60.6%,降幅为10.1%,流通中现金M0由15.7%降为13.4%。祝宝良祝宝良GDPGDP普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普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文汇报文汇报20052005,12 12,2626 17 吴晓灵说去年我国M2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64%,按照学术观点,已经摆脱了“金融压抑”。东方早报:东方早报:2006.3.292006.3.2918二、货币供应模型和货币乘数1、货币乘数的定义:货币供

7、给的公式为:通货C+准备R=基础货币H通货C+存款D=货币存量M货币乘数m=M/H货币乘数m是货币存量M对基础货币存量H的比率,表示货币供应量19 随基础货币H的变动而变动,它是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的倍数。在一般情况下,货币乘数总是大于1,所以将基础货币称为“高能货币”,因为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能支撑起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货币供给因此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两部分构成。变动1元将导致货币供应的扩张或收缩超过1元。202、货币乘数的形成机制:在准备率为10%的情况下,100万基础货币进入银行系统,将使货币供给量增长至1000万。其过程如下:21银行 存款 贷款 准备 A 100 9

8、0 10 B 90 81 9 C 81 合计 1000 900 100注意:其中派生存款只有900万。22问题3:一家银行能够倍数创造存款吗?问题4:什么是派生存款,它是如何形成的,储蓄存款是不是派生存款?233、货币供应模型:银行体系准备总额R等于法定准备RR加上超额准备ER,即 R=RR+ER (2)法定准备总量等于法定准备率rD乘以存款数量D:RR=rDD (3)将rDD代入(2)式中的RR,便可得出等式(4):R=(rDD)+ER (4)24 H=R+C=(rDD)+ER+C (5)等式5表明,基础货币以通货形式增加,则不会发生乘数作用;而以存款形式增加,则要发生乘数作用;以超额准备E

9、R形式增加,则会使商业银行的存款等额增加,却不会使通货有所变动。因为超额准备不会支持存款创造,也就是超额准备越多,银行体系实际支持的存款越少。25若将C改写成(C/D)D,ER改写成(ER/D)D,得 H=(rDD)+(ER/D)D+(C/D)D =(rD+ER/D+C/D)D (6)(7)根据定义,货币供应等于通货加存款(M=D+C),所以将C等于C/DD,代入货币供应公式,得 26M=D+C/DD=(1+C/D)D,然后将公式(7)也代入这个式子,得:(8)在等式两边都除以H,就得出货币乘数m为 (9)该公式表明,货币乘数的大小随社会公众决定的通货比率C/D、中央银行决定27的法定准备率r

10、D及商业银行决定的超额准备率ER/D而变动,它们都与货币乘数负相关。28问题4: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主要有哪些,为什么?294、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分析: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商业银行就倍数收缩贷款,货币乘数相应下降;反之,商业银行就有富裕的准备金,存款将倍数扩张。通货与存款的比率C/D上升,即存款人的通货持有增加,而存款减少,也就是商业银行可以支撑存款扩张的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乘数m相应收缩;反之C/D比例下降,货币乘数m相应扩张。30 商业银行增加超额准备,其支持存款创造的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将收缩贷款,存款水平及货币供应都将相应下降,从而使货币乘数m下降;反之,商业银行扩

11、张贷款,货币乘数m上升。31问题5:我国的货币乘数与美国的货币乘数有哪些不同,其经济和管理意义又有什么主要差别?32 有资料证明,美国的货币乘数为11,而我国的货币乘数却只有3.5,这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运作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有极大的不同。33三、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的货币供给决定理论1、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的货币供给决定模式: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给决定模式表现为:(10)34 其中M代表货币存量,H和R分别表示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C代表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D代表商业银行的存款。若将此等式右端的分子分母都除以C,再分别乘上D/R,就可以得出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其准备金之比D/R,

12、商业银行的存款与非银行的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之比D/C:35 等式(10)就可改写成等式(11)因为,货币存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即M=mH,所以将式(11)的两端除以H,就可以得出货币乘数m为:(11)36 (12)等式(11)决定货币存量的因素分别是: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D/R以及商业银行的存款与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之比D/C。D/R与D/C是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即D/R与D/C不变),高能货币总量的变动将导致货币37存量的同比率的变动。D/R比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同方向变化,因为,这一比率越高,一定量的存款准备金所支撑的存款也就越多。同样,D/

13、C的值越大,表明公众手持通货就越少,高能货币留在商业银行中作为准备金的部分就越多,货币乘数相应就越大,货币存量也就越多。这就是说,D/C比率也与货币存量同方向的变化。38 以上分析表明货币量实际上是由三个经济主体:公众、银行部门及货币当局共同决定。392、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在形式上与弗里德曼施瓦兹的模型略有不同。卡甘的模式如下:(16)其中R/D只是D/R的倒数,而C/M同D/C一样,也反映了M、C和D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为M=C+D,卡甘将C/M和R/D40分别称为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与弗里德曼施瓦兹的模型中的D/R和D/C比率相反,卡甘模式中的R/D和C/M比率的变化将导致货币存量的反方

14、向变化。R/D是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它与货币供给量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已经在前面的论述中得到证实。C/M作为通货与货币量的比例也与货币量负相关,其原因在于公众的通货持有与银行存款,及准备金之间有着此增彼减的关系。41 当公众减少通货持有而增加银行存款时,银行准备金就相应增加,在准备金比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存量就会增加。在式(16)中,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都总是小于1,所以等式右边分母中的第三项小于前两项中的任何一项,于是C/M上升将使货币存量减少,反之则反是。可见,货币存量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成负相关关系。42问题6:货币供给量在长期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投放吗,为什么

15、?432、货币量在长期中增长的原因:弗里德曼施瓦兹对货币供给长期中增长和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分析的结论与卡甘分析的结论很相近,这里主要介绍卡甘的分析。为了检验各决定因素对货币量影响的程度,卡甘首先对式(16)求自然对数,从而获得以下恒等式:(17)44并对上式求时间导数:(18)等式(18)的左边代表货币存量的变化率,等式右边分别代表高能货币的变化率、通货比率的变化率及准备金比率的变化率对货币存量的变化率的作用,它们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卡甘还运用统计资料证明他的分析的合理性。45问题7: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经济周期性变动的关系如何,为什么?463、货币存量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卡甘发现,货币存量

16、增长或下降的周期性变化同经济周期的循环有着高度的相关性。除个别时期外,经济衰退总是紧跟在货币增长率下降之后,经济繁荣也总是紧跟在货币增长率上升之后。“在货币变动的周期与相应的商业周期之间普遍存在着1对1的一致性”。卡甘分析了从1877年至1953年货币存量增长率及下降率变化的18个周期,发现通货比47率的周期性变动最重要,它“是货币存量变化率的周期性变动的差不多一半的来源”,而“高能货币和准备金比率则分别是四分之一的来源”。通货比率的周期性变动对货币存量的影响很有规律,高能货币的影响却缺乏这种规律性,它的变动周期同货币存量的变动周期并不很一致,在剧烈变动的周期中影响较大,而在温和变动周期中的影

17、响较小;准备金比率的影响则恰好相反。48 其原因主要是,在与经济急剧紧缩相一致的货币存量剧烈变动的周期中,政府的干预一定比在温和变动周期中大,而增加高能货币供应量则是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会有上述高能货币在货币存量剧烈波动的周期中影响大,而在温和波动的周期中影响小。准备金比率在这两个周期中的影响恰与高能货币的影响相反的原因是,该比率对金融危机的反应有着时滞。即在危机爆发时,公众迅速增加对通货的需求,而减少49银行存款,这就使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从而降低准备金比率。由于银行收缩贷款和出售债券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准备金比率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回升。事实上,由于金融危机引致的准备金比率的较大幅度的

18、上升,往往不是发生在货币剧烈变动周期中,而是出现在随后的温和变动周期的最初阶段。如果没有这一时滞,准备金比率对剧烈变动周期的影响可能会大得多。卡甘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长期的50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的变动决定于高能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高能货币的增长是货币存量在长期中增长的主要原因;而货币存量的周期性波动则主要决定于通货比率的变动。通货比率在长期中的下降趋势主要由于收入和财富的增长,以及城市化的趋势。准备金比率的变动,则主要是由法定准备率的变化所引起的。51四、乔顿的分析 D、T和G分别代表商业银行的私人活期存款、私人定期存款和政府存款,则商业银行的全部准备金可以表示为全部存款

19、的一定的百分比r:R=r(D+T+G)公众期望持有的通货(C)与活期存款(D)的比例(k),也就是:C=kD 或 k=C/D 52 T和t 分别表示定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就可得到如下的定期存款比率:T=tD 或 t=T/D G和g分别表示政府存款和政府存款与私人活期存款之比,就可得到如下的政府存款比率:G=gD 或 g=G/D 53乔顿的货币乘数为 54 8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货币量变动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货币供给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面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需要,即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需要。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大小,取决于它能否准确地预测货币乘数及其决定因素的变化;

20、而中央银行能否准确地作此预测,又取决于这些变化是否稳定。这些变化越稳定,中央银行的预测就越准确,55其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也就越大。所以对货币供给问题的研究,已转向对货币乘数及其决定因素的稳定性和可测性的研究了。2000年以来,货币供给量重要性明显下降,利率重要性进一步凸现出来。56 通常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但是加拿大UBC教授NEWMEN认为,利率与货币供求都会保持不变,其机制如下: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因为基础货币供给主要为公开市场操作OP和再贴现A所决定,也就是 MB=OP+A MS=MB(1c)/(c+rd)=MS(i,MB,ib)57如果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增加货币供

21、给,利率下降,MS1移动到MS2;利率下降,财富增加,风险增加,货币需求增强,Md1移动到Md2。此时,保持等式不变的条件只能是P下降(需要证明MS和Md变动的幅度,如果相等,P 不变,若MS大于Md,P上升,反之,P 下降),这就丰富了货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上升的论断。MS(i,MB,Ib)=PMd(i,W,b)58MB (1c)/(c +rd)=PMd(i,W,b)利率下降降低持币的机会成本,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增加,货币乘数缩小,基础货币增加的效应被货币乘数的缩小所抵消,MS2退回到MS3。利率回升,财富减少,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Md2移动到Md3。增加货币供给的最终效应是物价下跌,利率不变。因为货币供给增加的效应被货币乘数的缩小抵消掉了。59货币供求的初始均衡60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利率回升。61 利率下降降低持币的机会成本,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增加,货币乘数缩小,基础货币增加的效应被货币乘数的缩小所抵消,MS2退回到MS3。利率回升,财富减少,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Md2移动到Md3。62课前准备 1、请说明货币供给增加造成产出增加的机制。2、一次性货币供给增加的价格效应是否会持续,为什么?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