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钢有色.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846103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钢有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钢有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钢有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钢有色.pptx(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 论 在机械制造业中,铸钢的应用颇为广泛。由于铸钢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故适于制造承受重载荷及经受冲击和振动的零件。具有抗磨、耐蚀、耐热等特殊使用性能的专用钢种,则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工况条件。铸钢材料的品种从普通碳钢、低合金钢至高合金钢。由于采用铸造方法成形,能够在尺寸、质量和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不受限制,故铸钢件的质量从几十克到数百吨,结构从最简单到极复杂。1.1 铸钢的特点:与铸铁材料相比,其优点与缺点如下 (1)力学性能较高:强度高,韧性好。(2)具有焊接性 铸铁材料一般是不能焊接的,而铸钢材料中大部分都具有 焊接性缺陷可焊补、可用铸焊结构生产结构复杂的大型铸钢件。(3)熔炼

2、成本较高:采用电弧炉或感应电炉冶炼冶炼过程复杂。(4)造型材料成本较高:浇注温度较高(比铁高150200),对造型材料的 耐火度要求高。(5)铸件成品率较低 铸造性能差、流动性较差,形成缩孔、热裂、冷裂及 气孔的倾向均比铸铁要大。第1页/共39页1.2 近年来铸钢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状况 近年来国内外在铸钢生产技术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铸钢的性能不断提高,品种日益齐全:碳钢合金钢低合金高强度钢 铸造高合金钢。(2)采用炼钢新技术,提高钢液质量:采用炉外使钢的性能大幅提高,出现 了高强度、超高强铸钢。(3)控制钢的结晶过程,改善铸态组织:一次结晶的控制,改善铸钢组织、性能

3、(孕育处理、微量元素合金化细化钢的晶粒、改善铸态组织)。第二章 铸造碳钢 2.1 铸造碳钢的牌号及力学性能 工程用铸造碳钢大体上是按其强度划分牌号的,我国按照ISO标准,根据室温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进行分级,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分为ZG200-400、ZG230-450、ZG270-500、ZG310-570和ZG340-6405个牌号。下表给出了我国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5个牌号的成分特点和其对应的力学性能。第2页/共39页第3页/共39页2.2 铸造碳钢的结晶过程和铸态组织1、结晶过程 以亚共析钢为例介绍钢的结晶过程(1)一次结晶:当钢液温度降至液相线(AB)时,有高温铁素体(-Fe)析出。

4、温度下降至包晶温度时,发生包晶转变,生成奥氏体。温度继续下降,穿过L+区时,又有奥氏体自钢液中析出,此析出过程进行到固相线(JE)温度为止,结晶完毕进入相区,在相区,粒化,树枝晶等轴晶。(2)二次结晶:当温度下降至GS线与PS线之间的区域时,有先共析铁素 第4页/共39页体相析出。随着相的析出,剩余奥氏体的含碳量上升。当温度达到共析转变温度时,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结晶过程完,钢的组织不再变化。(3)铸态组织 特征:晶粒粗大,有时还有魏氏(网状)组织。与热处理后的组织相比,铸态组织的晶粒较粗大,而且存在柱状晶区,铸件断面上典型 的晶粒分布见右图。魏氏组织:魏氏体组织 形态见右下图。铁索体在

5、奥氏体晶粒内部以一定的方向呈条状析出。这种形态的铁素体常出现在中等含碳量,特别是壁较薄的铸件中。通过热处理,可使魏氏体组织转变为更稳定的粒状组织形态。2.3 碳钢铸件的热处理、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目的:细化晶粒,消除魏氏体(或网状组织)和消除铸造应力。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第5页/共39页1、退火 (1)加入温度:将铸件加热至奥氏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冷却。适宜的加热温度AC3以上3050,依钢的含碳量而定,见右图。(2)保温时间:要保证由珠光体奥氏体完全转变,具体时间依铸件厚度而定,一般每25厚,加热1小时。(3)冷却过程:随炉冷却到200300以下,出炉空冷。(4)特

6、点:优点 冷却速度慢,产生的应力小,可避免铸件变形和裂纹。缺点炉子占用时间长,冷速慢,晶粒细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2 2、正火 正火所采用的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与退火第6页/共39页相同。不同之处是保温时间达到后将铸件拉出炉外空冷至常温。正火的目的与退火相同,由于冷速快,奥氏体细小分散的珠光体(索氏体)、韧性高。3、正火加回火 为了进步提高钢的性能,可采取在正火后加以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温度为550650。保温时间23h空冷。回火的作用:使正火得到的索氏体中的片状渗碳体转变为粒状。使钢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注意事项:控制升温速度,防止应力及裂纹,特别在650800时,缓慢升温并保留一段时间(相变

7、应用产生)。碳钢不进行淬火的原因是因为淬透性差。第7页/共39页4、碳钢组织及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不同碳钢的金相组织见图1。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见图2图1 1 不同含碳量的碳钢在退火状态下的 金相组织(均为放大100100倍),图中白色的组 织为铁素体,黑(灰)色的组织为珠光体 a)a)C 0.C 0.2222;b)b)C 0.C 0.3030;c)c)C C 0.0.5050第8页/共39页第9页/共39页2.4 影响铸造碳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1、化学成分(C、Mn、Si、S、P)(1)碳C:钢的主要强化元素,对钢性能起决定作用。随Cb s ak(2)Mn和Si:是有益元素,可

8、提高钢的强度。Mn与C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起到互补作用(C低时,Mn可高);Si上限为0.50.6%。(3)S和P:有害元素。S以硫化铁(FeS)或(MnS)的形式存在于晶界,且熔点低钢凝固结束时便处于液态裂纹。P以磷化铁(Fe2P)的形式存在晶界处,低熔点相,削弱晶粒之间的连接韧性、裂纹。2、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有害物质:危害程度与其在钢中的存在形态和含量有关。(1)气体:氢、氮和氯、危害最大的是氢。1)氢:来至炼钢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电弧的作用下,离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而后溶于钢液中。存在方式:铸件慢冷时,有条件析出,聚集成气泡,上浮于铸件表层,如果表层凝固,将在表层下形成氢气孔。快速凝固条件下

9、,氢原子来不及转变为氢分子,以极细的质点在铁的晶格内部析出形成高应力,使塑性和韧性降低,即氢脆。防止措施:钢渣层可有效屏蔽气体的进入。低温熔炼:氢在钢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第10页/共39页2)氮:来源于空气中N2,电弧下离解2N,氮原子溶解于钢液中。存在形式:以氮气析出。氮与Si、Zr、Al有强的亲和力,生成氮化物:Si3N4、ZrN、AlN。少量起异质将核作用,细化晶粒,性能,多时塑性和韧性。碳钢中应控制N0.02%(200ppm)。3)氧:存在形式:在钢液中不以原子态存在,凝固中是以FeO形式存在,与钢中C反应,形成气孔(CO气孔),即(C+FeOFe+CO),剩余的FeO在钢的晶

10、界析出,熔点低性能。(2)非金属夹杂物来源:炼钢过程中产生;浇注过程中二次氧化;钢液冲蚀铸型而形成。非金属夹杂的数量、形态及分布对钢机械性能影响较大。非金属夹杂有三种类型:类夹杂:呈球状或块状、孤立分布钢中(MS、Al2O3),对钢的性能影响最小;类夹杂:呈枝状或条状沿晶界分布(FeS,FeO),对钢的性能影响较大;类夹杂:呈多角形、链状沿晶界分布(氧化铝,硅酸盐),对钢的性能影响较小。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下见图:图 非金属夹杂物第11页/共39页2.5 碳钢的铸造性能 相对于铸铁、铸钢的铸造性能较差,其原因为:熔点高。结晶温度区间宽,收缩量大,故流动性低,缩孔、松倾向大,易形热裂及冷裂缺陷。碳

11、钢中碳对钢的熔点、结晶温度区间以及收缩率等方面的影响最大,钢的每项铸造性能都与钢的含碳量有关。Mn、Si、S、P对铸造性能或多或少的有影响。1、流动性(1)钢液的浇注温度影响:受过热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T浇,流动性(2)钢液含碳量影响:含C量不同,结晶温度间隔大小不同;树枝晶的发达程度不同,在相同浇注温度下,钢液的含C量,流动性。(3)钢液中气体和夹杂物的影响:悬浮在钢液中的气体和夹杂物使钢液变得粘稠,降低其流动性。(电弧炉炼钢通过氧化脱碳可以消除钢液中的气体和夹杂物,提高流动性)2、体积收缩率与缩孔率 C碳钢体收缩率大,C含量提高,体收缩率增加;浇注温度对体收缩率影响最大,浇注温度提高,体收

12、缩率增加。即与结晶温度范围有关。第12页/共39页 钢的体积收缩导致铸件中缩孔的形成。钢中的缩孔表现为集中的缩孔和分散的缩孔(缩 松)两种形式。集中缩孔是在钢的液态收缩过程中和凝固收缩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见如下图。缩松是在钢的凝固过程中形成的。钢在 凝固过程中生成的奥氏体呈树枝状。在枝晶叉间的钢液凝固时发生体积收缩 而得不到补缩,就会产生细小的、分散的缩 孔,即缩松。集中缩孔的体积与铸件体积之比称为缩孔率:它是设计冒口的重要参考依据。第13页/共39页3、线收缩率 线收缩分三个阶段:共析转变前收缩;共析转变中膨胀;共析转变后收缩。第14页/共39页 总收缩量与含碳量有关,实际收缩时受铸型与

13、型芯的阻碍总是比自由收缩小。通常碳钢线收缩率取2%。4、热裂倾向 热裂是铸钢件常见的缺陷之一。热裂是在钢的固相线附近的温度下形成的,故热裂缝内 部金属表面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呈氧化铁的黑褐色。热裂总是沿晶界裂开 的,故在外观上总是呈弯弯曲曲的形状。影响热裂的因素:(1)含碳量:C很低和很高时,易形成热裂。(2)含硫量:S形成的硫化物熔点低,在钢凝固终了时才凝固在钢的晶界上,显著降低钢的强度,促使热裂形成。(3)含锰量:Mn在一定程度上抵消S的有害作用,防止裂纹形成。(4)含氧量:O以FeO形式存在,析出在晶界上,强度,促使热裂形成。(5)铸件结构、型砂溃散性对钢的热裂都有一定的影响。第

14、15页/共39页5、冷裂倾向 冷裂是铸件凝固以后,冷却至弹性-塑性转变温度(约700)以下时形成的,当铸件内应力超过钢的强度时,即会产生冷裂。裂纹内表面无氧化颜色,比较光亮,裂纹呈直而光滑的形状。影响冷裂的因素:(1)含碳量:C低时,塑性好,不易形成冷裂。见图6-18(2)含硫量:S,硫化物多,塑性低,冷裂倾向大。(3)含磷量:P,形成磷化物,强度,冷裂倾向大,比S严重量。(4)含氧量:氧化物夹杂碳钢强度和塑性,增大冷裂倾向。(5)其它因素:铸件结构;开箱时间;切割冒口;型芯溃散性对钢冷裂均有影响。第16页/共39页第3章 铸造低合金钢3.1 低合金钢的牌号编制 铸造低合金钢是在铸造碳钢化学成

15、分的基础上加入的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所构成的钢种,其合金元素的总含量一般不超过5%。铸造低合金钢号编制是以其化学成分为依据:我国铸造低合金钢的钢号的表示方法如下:最前面为铸钢的符号“ZG”,其后是表示钢的含碳量公称值(以万分之一表示),后面是一系列的合金元素符号及相应含量范围的标注数字。并规定:合金元素平均含量(%)1.5时,不标数字(有时当含量为1.11.49时标注“1”字),含量为1.52.49时,标注“2”字,含量为2.53.49时,标注“3”字,依次类推。3.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锰 锰在钢中一部分固溶于铁索体中(或奥氏体中),另一部分形成合金渗碳体(FeMn)3C。锰是扩大奥氏

16、体相区元素,降低共析温度、共析点的含碳量和Ms点。随着钢中含锰量增加,其显微组织中的珠光体不但细化,而且数量亦增多,从而导致钢的强度和硬度上升。Mn还能抑制碳化物在过冷奥氏体晶界上的析出,使钢保持较高的塑性,降低钢的韧脆性转变温度,因而锰也是低温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锰的最主要优点是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锰的缺点是增大钢热处理时的过热敏感性,加热时温度稍高,晶粒就会粗化。另外锰在低合金范围内还增加回火脆性。第17页/共39页2、硅 硅是低合金钢中常用的一种合金元素。硅在钢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硅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而只形成固溶体。它在铁素体中所产生的固溶强化作用仅次于碳和磷,而优

17、于锰,因此它使钢的强度和硬度上升,但塑性有所下降;(2)硅缩小奥氏体相区,使钢的固态相变温度升高。当硅量较高时,珠光体转变温度较高。硅能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阻碍回火碳化物的析出和长大,提高钢的回火脆性抗力,使第一类回火脆性区向更高的温度推移。(3)硅对提高钢的淬透性的作用较小,若将硅与其它元素配合时,其作用比单独使用时 要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在低合金结构铸钢中,Si总是与其它元素配合使用的原因.3、铬 铬既能溶于铁素体,又能形成多种碳化物。铬与碳的结合力大于Fe和Mn,而 小于W和Mo。在渗碳体中它可以置换部分铁原子而形成含铬的(Fe,Cr)3C合金渗碳体。铬具有提高淬透性和固溶强化的

18、双重作用,因此铬能使钢热处理后的强度显著提高。铬具有提高淬透性和固溶强化的双重作用,因此铬能使钢热处理后的强度显著提高。当铬含量小于2时,它在提高钢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还可提高其塑性和韧性,这是铬的一个独特优点,故铬多用于低合金调质钢中。此外,铬还能提高钢的耐蚀性,但增加钢的回火脆性。4、钼 钼在钢中既能形成固溶体,也可形成碳化物。随着钢中含钼量的增加,钼所形成的碳化物按如下次序变化:Mo23C6Mo2CMo5C。钼可使钢的C曲线右移,从而显著提高钢淬透性,其作用强于铬,而次于锰。钼使钢C曲线的珠光体转变部分与贝氏体转变部分发生分离,能使钢在连续冷却中获得贝氏体,故钼是贝氏体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钼

19、单独加入钢中时,能增加回火脆性,当它与其它导致回火脆性的元素如锰、铬等配合使用时,却能降低或抑制回火脆性。通常加入0.40的钼就能产生这种效果第18页/共39页5、镍 镍在钢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镍只形成固溶体,不形成碳化物,镍增加铁素体的强度而很少降低铁素体的塑性,而且镍也能使钢的强度提高,塑韧性上升。(2)镍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它固溶于钢中,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例如加入 2%Ni可足以保证壁厚200毫米的铸件获得相当一致的力学性能。(3)镍对钢弹性的提高比强度较剧烈,因此钢的Rp0.2/Rm比随镍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Rm值时,镍钢比其他钢种有更高的利用效果。(4)镍降

20、低碳在-Fe中的溶解度,使钢的组织获得更多的珠光体,有利于钢的强化。镍的这种作用对生产异形铸件非常重要,因为这允许壁厚相差较大的铸件热处理时,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长时间的保温,也能获得均匀一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改善铸 件断面力学性能的均匀性。(5)镍能提高钢热处理后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较高的塑性、韧性。而且也能改善钢 在低温下的韧性,故镍也是低温用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此外,镍还能显著提高钢的 耐蚀性和抗氧化能力。6、铜 铜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但固溶量不大,在1484 下,Cu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约为7.58.0;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更小,在共析温度 下Cu的最大溶解度为2.1

21、3,700时减至0.52,室温下仅0.2。过剩的铜以较 纯铜质点游离析出。因此,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发挥铜在钢中的沉淀强化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强化大截面铸件,改善断面组织的均一性有着实际意义。多用于中心 不易淬透的大断面铸钢件,以保证铸件中心具有足够的硬度第19页/共39页铜在许多方面与镍相似,铜在铸钢力学性能方面的作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固溶强化,其作用略强于硅;2)在含量超过0.75时,经固溶化处理和时效处理后,产生沉淀强化作用;3)提高钢的韧性,降低钢的韧脆性转变温度。铜降低钢的熔点,改善钢液的流动性,有利于铸件的生产。7、稀土元素 我国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稀土在钢中的

22、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净化钢液:稀土元素是强烈的脱氧剂,其脱氧能力介于MgCa之间,大大超过锰、硅、铝。稀土不仅与氢有较强的亲合力,能与钢中的氢生成稀土氢化物,因而能消除或抑制氢在钢中的危害(如氢脆、白点等)。稀土还能与钢中低熔点杂质元素如铅、锑、铋和砷等形成高熔点化合物,可消除这些元素沿晶界分布所造成的脆性。2)改善夹杂物形态及分布:第二类硫化物、A1N和A12O3等夹杂物是铸造碳钢和低合金钢 的主要有害夹杂物。加入稀土元素,可使原先以薄膜状或链状分布在晶界的低熔点硫 化物、氧化物夹杂物变为稀土硫化物、稀土氧化物及稀土硫氧化物。由于它们的熔点 远比原有夹杂的高,在钢液中易聚集成球状而浮

23、出,使钢中夹杂物数量减少。而残留 在钢中部分夹杂也呈球团状在晶粒内分布,从而消除其危害性。3)改善铸态组织 稀土系表面活性元素,易在固液相界面上富集,在枝晶晶体前沿形 成了吸附薄膜,提高了晶核稳定性,阻止铁原子穿过吸附薄膜,抑制柱状晶区生长,细化晶粒,消除柱状晶和魏氏组织。4)提高钢的性能 稀土元素对钢的强度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钢的常温和低温韧性,改 善钢的高温塑性,消除铸造产生的热裂,提高钢的热强度和抗氧化不起皮性。第20页/共39页3.2 锰系铸造低合金钢 铸造碳钢中含有Mn0.80.9主要是为了脱氧及减轻硫的有害作用。当钢中含锰量提高至1.1I.8时,就成为铸造低锰钢。在这个含量范围内,

24、锰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 度,而不降低塑性。含锰量更高时会损害钢的塑性。锰在低合金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淬透性,它是在一些合金元素中提高淬透性方面是最强的,见右图。锰系铸造低合金系列中比较常用的钢号及有关数据见下表。第21页/共39页第22页/共39页 生产中发现单元锰钢的缺点是热处理中过热敏感性大(加热温度过高时易发生晶粒长大 现象),并易使钢产生回火脆性。为了克服单元锰钢的缺点,生产中多采用多元锰钢生产铸件。生产中最常用的是锰硅钢,这种钢中含硅量为0.600.80。在锰硅钢中,硅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硅小于1能使锰钢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而塑性几乎不降低。锰和硅的共同作用 使钢的淬透性进一

25、步提高,因此,锰硅钢比单元锰钢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2)在锰钢中加入硅可提高钢的表面强化效果,即在外力挤压作用下,钢的表面层硬度 提 高,从而提高钢的耐磨性,故锰硅钢常用于铸制齿轮毛坯。3)锰硅钢具有比较良好的耐海水腐蚀的能力,故可用作船用零件。锰硅钢的缺点是易产生回火脆性,在热处理时铸件回火后应速冷。住锰硅钢中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铬,能进一步提高钢的淬透性,使钢得到更高的强度和硬度。锰硅铬钢具有高的耐磨性,常用于铸制重型机械中的大齿轮毛坯等。锰除了提高淬透性及细化珠光体等强化作用之外,还具有使铁索体韧化、改善钢的低温韧性的作用。例如:铸造低碳锰钢ZG06MnNb(化学成分:C0.07,Si0.1

26、70.37,Mnl.601.80,Nb0.030.04)即是在低温(-90)条件下使用的钢种。由于钢的含碳量低,故钢的组织是以铁素体为主,锰的作用在于提高铁索体的低温韧性,而Nb则是起细化晶粒的作用。细化晶粒也是提高钢的韧性的一种途径。第23页/共39页3.3 铬系铸造低合金钢 1、Cr的作用(1)提高淬透性,单元Cr钢采用油淬可淬透钢壁厚2030mm铸件。(2)抑制回火碳化物的析出,ZG40Cr钢可采用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生产铸造齿轮零件。(3)Cr2%,能完全固溶于铁素体中,提高钢的强度,不降低塑性。2、铬钼钢 单元铬钢的缺点是有回火脆性,向Cr钢中加入适量的钼可减轻钢的回火脆性;提

27、高淬透性和渗碳体的热稳定性,防止高温下珠光体分解;再结晶温度,防止高温下晶粒长大;因此,铬钼钢有良好的耐热性,可在450650下使用。例如:ZG20CrMoV(C0.150.25,Mo0.40.6,V0.50.6)、ZGl5Cr1MolV用于制造钢汽轮机的高压缸和主汽阀等重要铸件,可在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作用下长期地工作。常见铬系铸造合金钢的钢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见下表。第24页/共39页第25页/共39页3.4 抗磨用的铸造低合金钢 抗磨用的铸造低合金钢要求:高硬度、高强度和韧性,低合金抗磨钢按基体组织可分为如下三类1、珠光体渗碳体抗磨钢 才 典型的钢种为高碳铬镍钼铸钢(0.72%C,0.8

28、8%Mn,0.30%Si,1.56%Cr,0.75%Ni,0.38%Mo),经970退火,890正火和530回火后,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s=1260Mpa、b=1490Mpa、HBW=415)因而具有较高的抗磨性。其中Cr、Mo稳定珠光体,保证形成珠光体组织,又使钢在磨擦生热时珠光体不致分解。二、马氏体抗磨钢 加入几种提高钢淬透性的合金元素,使钢具有马氏体组织,从而获得高硬度。例如国外应用的Si-Mr-Cr-Mo-Ni马氏体耐磨钢,其化学成分为:0.40.6%C,1.31.5%Mn,0.71.0%Si,0.70.9%Cr,0.250.75%Mo,1.5%Ni,这种钢具有很强的淬透性,厚度达12

29、5mm的铸件,在空冷条件下就可获得马氏体组织,其硬度超过珠光体抗磨钢一倍以上,具有很高的抗磨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韧性,能适应冲击磨损的工作条件。三、奥氏体贝氏体抗磨钢 具有贝氏体和奥氏体的混合基体组织,具有高硬度与良好的韧性的综合性能,也称为等温淬火高碳硅合金钢,典型的化学成分:0.60.9%C,2.32.4%Si,0.3%Mo。采用等温淬火处理: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区固溶化以后,在320360范围内进行等温淬火,形成小于47%稳定奥氏体的贝氏体混合基体组织。第26页/共39页3.5 低合金钢铸件的热处理 1、热处理的目的 热处理的目的:细化晶粒、改善铸态组织、消除铸造应力,发挥合金元素提高淬透性

30、的作用。生产中一般采用淬火+回火或正火+回火处理。2、热处理的特点:(1)预先退火热处理 目的:消除合金元素的偏析,使成分均匀化,形成铸造应力,细化组织。预先退火的加热温度见下表。第27页/共39页(2)淬火(正火)温度及保温时间 低合金钢中由于大多数合金元素均有稳定碳化物的作用,同时由于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比铁和碳都慢得多,因此,淬火、正火的加热温度比碳钢要高,一般采用Ac3+(50100),保温时间与碳钢相同,即每25mm厚铸件壁厚加1小时。(3)回火后的冷却速度 合金元素Mn、Cr、Mo单独使用时,使钢产生回火脆性,而当Mo与Mn或Cr配合使用 时,能抑制钢的回火脆性。无论在何种

31、情况下,低合金铸件在回火后,均应采取快冷。在铸件允许,不易产生变形情况下,可采用水冷。3.6 低合金钢的铸造性能 低合金钢的铸造性能与相同含碳量的碳钢相近,合金元素对铸造性能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流动性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流动性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钢液相线温度的影响,高溶点的元素Mo、Cr使液相线温度,流动性。(2)Mn、Ni、钢液导热率,流动性。(3)易氧化在钢中形成氧化膜的合金元素,如Cr、Mo降低流动性。2、热裂倾向 合金元素对热裂倾向有一定影响。(1)易形成氧化物的合金元素,如Cr、Mo热裂倾向;第28页/共39页(2)易形成异质晶核,细化晶粒的的元素如Ti、Zr和V,热

32、裂抗力。(3)加RE变质,可减少钢液中的硫和氧的有害作用。热裂倾向。3、冷裂倾向:合金元素对形成冷裂有显著影响。由于合金元素降低钢的导热率,增加钢的弹性模量,在冷却过程中增大热应力,虽然合金元素提高钢的强度,但铸件中内应力增大的幅度超过强度的提高,故使冷裂的倾向增大,持别是铬、锰、钼等元素的影响较大。第四章 铸造高合金钢 当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含量在10%以上时,我们将这种钢叫高合金钢,加入的合金元素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下面我们介绍几种高合金钢。4.1 高锰钢 高锰钢是1883年由英国的R.A.Hodfield发明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高锰钢中Mn的公称含量为13%,牌号为ZGM

33、n13,经热处理后具有单一奥氏体组织,韧性好,硬度不高,但奥氏体有加硬化性,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受冲压或挤压,表面组织发生加工硬化,硬度大为提高,具有很高的耐磨性。1、ZGMn13化学成分我国高锰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见下表第29页/共39页由表可知,高锰钢的成分范围为:0.91.4%C,11.014.0%Mn,0.31.0%Si。当钢中锰的含量较高,而碳的含量较低时,则钢的韧性较高,而硬度较低。2、高锰钢的组织(1)高锰钢的铸态组织 高锰钢的铸态组织为奥氏体+碳化物,右图为 Fe-C-Mn三元合金相图Mn13的等成分截面图。由图可见,13Mn和1.3C的钢在 常温下的组织应为+M3C组织,但在铸

34、造条件下,相变达不到乎衡状态,因而高锰钢的铸态组织主要由奥氏体+碳化物及+少量的相变产物珠光体所组成(见下图)。由图可知,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 碳化物降低钢的韧性。第30页/共39页(2)高锰钢的水韧处理组织 为消除高锰钢组织中碳化物,将钢加热至奥氏体区温度(10501100,视钢中碳化物尺寸大小而定),并保温一段时间(相当于每25mm壁厚保温Ih),使铸态组织中的碳化物基本上都固溶到奥氏体中,然后在水中进行淬火(通常称为水韧处理),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见右上)。这种奥氏体钢在经受冲击或挤压时,将在表面层发生变形,因而产生强化,硬度由原来的HBS229增高至450550MW以上。这种表面层高硬

35、度与内部高韧性 的结合,使得高锰钢具有很高的抵抗冲击磨损的能力。第31页/共39页3、高锰钢的性能 高锰钢水韧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指标为:b637735MPa,s396MPa,Ak150J/cm2。高锰 钢的焊接性能很差,由于高锰钢的热导率低(相当于碳钢的13左右),焊接过程中易产生大的应力导致铸件开裂。4、提高高锰钢性能的途径(1)孕育和变质:由于高锰钢晶粒粗大,特别是厚壁铸件,断面上的柱状晶区持别发达,甚至出现“穿晶”现象,严重降低钢的韧性。因此,细化钢的晶粒和消除柱状晶,对于改善高锰钢钢的韧性,有显著的效果。1)加细化剂:加入Ti、Zr、Nb、V形成碳化物或氮化物起结晶质核心作用细化晶粒。2

36、)孕育处理:浇注过程中撒入钨粉或锰铁碎屑实现是悬浮浇注,能显著细化晶粒。3)稀土变质(Re0.10.2%),有效减弱柱状晶生长,缩小柱状晶区,显著提高钢的韧性。(2)时效强化 加入固溶度随温度下降而降低的元素,如V、Ti、Mo在钢的热处理时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如采用1080固溶后,水淬,并在350时进行812h时效,得到组织为奥氏体中析出高弥散分布的微细颗粒状碳化物,显著提高高锰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高C,低Mn有利于时效强化)。(3)合金化 由于高锰钢的屈服强度低,加入2%Cr或1%Mo,提高高锰钢的强度和耐磨性。第32页/共39页5、高锰钢的铸造性能(1)流动性 高锰钢导热性差,凝固速度慢,

37、流动性良好,适应于浇注薄壁和复杂结构铸件,高锰钢液相线温度TL=1370,高锰钢的浇注温度一般为14201470,根据铸件情况而定。(2)热裂倾向 高锰钢线收缩大(自由线收缩2.53.0%),高温强度低,易发生热裂,注意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3)应力 高锰钢导热性差,热应力比碳钢大差,铸态下,强度低,受应力作用易开裂,尽可能不采用冒口,局部热节处可用冷铁激冷。(4)粘砂 高锰钢液中含有较多的MnO,且为碱性,采用硅砂铸型时(酸性),容易发生化学粘砂,生产中采用碱性或中性的耐火材料做铸型和型芯表面涂料。如采用镁砂粉或铬矿粉涂料。4.3 铸造不锈钢(耐蚀钢)第33页/共39页4.2 铸造不锈钢及其

38、耐蚀原理 铸造不锈钢主要用于制造化工设备中经受液体或气体腐蚀的铸件。在石油工 业、化纤工业以及食品医药工业中得到应用。世界上通用的不锈钢可概括地分别两类: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我国的铸造不锈钢的 钢号、化学成分和用途见下表。第34页/共39页 1、抗腐蚀原理 (1)抗化学腐蚀 不锈钢的耐蚀性主要是其中的铬。铬溶于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当钢中含铬量达到一定的浓度(约12)以上时,就会在钢的晶粒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含氧化铬(Cr2O3)的薄膜,其组成可以用FeOCr2O3表示。这种氧化膜在氧化性酸类(如硝酸)中具 有高的化学稳定性,称为钝化膜。这层钝化膜的作用在于保护晶粒内部免受腐蚀。不锈钢的最低

39、含铬量为13.提高含铬量,抵抗氧化性介质腐蚀的能力增强。Cr含超过25以后,再继续提高合格量时,对提高耐蚀性方面 所起的作用就不显著了。(2)抗电化学腐蚀 Cr溶于铁素体中,使电极电位,降低组织中两相电位差,减轻电化学腐蚀。合金元素Ni、Mo、Cu也有以上作用。2、铸造铬镍不锈钢的成分及性能(1)铬镍不锈钢化学成分:铬镍不锈钢中铬的公称含量为18%,加入8%的Ni后,可得到全奥氏体组织。化学成分为:18%Cr、8%Ni(2)组织:铬镍不锈钢的铸态组织:奥氏体+碳化物;经固溶处理(10501100保温一段的时间后水淬)后的组织为单相奥氏体。使钢具有了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第35页/共39页塑性和韧性

40、。铬镍不锈钢固溶处理后的组织见下图。(3)性能:铬镍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3、铬镍不锈钢的缺点:铬镍不锈钢易发生晶间贫铬现象(见右上图):碳化物在晶界析出,由于碳化物中含有很高的铬(含铬量比钢的平均含铬量高出许多),因此,它的析出使钢的晶粒内界面层的出现贫铬现象,导致钢的钝化膜不易形成,钢的耐蚀性。由于晶界耐蚀性降低腐蚀沿晶界向晶内扩展,出现晶间腐蚀,危险性比均匀腐蚀更为严重。第36页/共39页4、防止措施(1)严格控制钢的含碳量 尽量C,厚壁铸件取规格成份的下限(2)加入适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Ti或Nb),使C在溶于奥氏体后的剩余部分形成碳化钛或碳化铌。从而避免碳化铬的形成,

41、使铬全部固溶在奥氏体内。须配合适当的热处理工艺。例如:固溶处理后,再加热到85090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淬火(稳定化处理),(加热温度高于碳化铬的固溶温度,低于碳化钛的固溶温度)。5、常见铬镍不锈钢(1)耐硝酸钢(ZG1Cr18Ni9Ti)(2)耐硫酸钢(ZG1Cr18Ni12MoTi和ZG1Cr18Ni14Mo3Cu2Ti,耐强酸ZG1Cr18Ni20Si2)(3)双相不锈钢(ZG0Cr13Ni7Si4(奥氏体 铁素体)6、合金元素对钢组织的影响 在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种类较多,而每种元素对钢的组织都有一定的影响。通常 按照对组织形成的影响而将合金元素分为两类,即以铬为主的铁索体形成元素

42、和以镍为主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并依照每种元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折合成相应的铬当量值或镍当量值。(1)以Cr为主的铁素形成元素:Cr当量=(Cr+Mo+1.5Si+0.5Nb)100%(2)以Ni为主的奥氏体形成元素:Ni当量=(Ni+30C+0.5Mn)100%钢的组织与铬当量和镍当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第37页/共39页7、提高铸造不锈钢的性能的途径(1)降低含碳量,减少碳化铬的形成,提高耐蚀性;采用超低碳不锈钢:C0.03%(2)钢液净化 去除夹杂,防止其破坏表面氧化铬膜的连续性,提高钢的局部耐蚀性。8、铬镍不锈钢的铸造性能(1)流动性差,易形成冷隔:由于钢液中含铬量高,易形成氧化铬夹杂,流动性;氧化铬膜还使钢易产生冷隔和表面皱皮等缺陷。(2)体收缩大,易产生缩孔和缩松,力求顺序凝固,冒口比碳钢大2030%。(3)易产生热裂:线收缩大(3.03.2%),高温强度低易收缩受阻而产生热裂。为防止热裂,应加强铸型和型芯的容让性。(4)易产生热粘砂:钢液温度高,易发生粘砂。为了保证铸件表面质量,可采用耐火度高的涂料,如 铬矿粉涂料、镁砂粉涂料、锆砂粉涂料等来涂刷铸型和型芯的表面。9、铬镍不锈钢的应用范围 可用于与硝酸、磷酸、氧化性酸类介质中;加Mo、Cu后可用于硫酸中。不适应盐酸和强碱介质。第38页/共3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9页/共3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