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8844031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 自相矛盾15 15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5 自相矛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15 自相矛盾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

2、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15 自相矛盾初步感知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语体变了,而记录语言的符号没有变。汉字这种超时代的特点,使古今汉语在书面上衔接得天衣无缝。15 自相矛盾初步感知初步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15 自相矛盾学习生字学习生字弗 夫ff15 自相矛盾学习生字

3、学习生字矛 盾 誉 吾modnyw15 自相矛盾学习词语学习词语(1)楚人:楚国人。(2)鬻(y):卖。(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5)利:锋利。(6)以:用。(7)弗:不。(8)应:回答。(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15 自相矛盾指导朗读指导朗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5 自相矛盾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

4、词语,并熟读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15 自相矛盾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5 自相矛盾了解内容了解内容(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15 自相矛盾了解内容了解内容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

5、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15 自相矛盾了解内容了解内容翻译文言文的方法:(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

6、基础上,把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的词句。15 自相矛盾深读感悟深读感悟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弗能应也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答?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15 自相矛盾深读感悟深读感悟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发展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结果其人弗能应也。15 自相矛盾深读感悟深读感悟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15 自相矛盾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

7、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15 自相矛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自相矛盾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4.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15 自相矛盾课堂作业课堂作业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2其人弗能应也。()()卖夸耀不回答15 自相矛盾课堂作业课堂作业二、说说句子的意思.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不可同世而立。三、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这个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200字)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