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相统一.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8837267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客观相统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主客观相统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客观相统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客观相统一.ppt(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客观相统一前 言n n案例:男子写遗书称要杀人案案例:男子写遗书称要杀人案案例:男子写遗书称要杀人案案例:男子写遗书称要杀人案n n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李贵富因与妻子产生矛盾,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李贵富因与妻子产生矛盾,写下遗书称要杀人。李贵富威胁恐吓岳父后准备写下遗书称要杀人。李贵富威胁恐吓岳父后准备找妻子的老板寻仇,因不知道朱老板住哪儿,李找妻子的老板寻仇,因不知道朱老板住哪儿,李贵富冷静下来后拎着菜刀准备回屋睡觉,刚一进贵富冷静下来后拎着菜刀准备回屋睡觉,刚一进门就被守候的警察戴上了手铐,并从他身上搜出门就被守候的警察戴上了手铐,并从他身上搜出了遗书。法院经审理认定,李贵富犯故意杀人罪

2、,了遗书。法院经审理认定,李贵富犯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3 3年。年。一、何谓主客观相统一?一、何谓主客观相统一?n n所谓主客观相统一所谓主客观相统一所谓主客观相统一所谓主客观相统一,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件件件。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构成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如果缺少其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如果缺少其中主观或客观任何一个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中主观或客观任何一个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该人承担刑事责任。成立,不能令该人承担刑事责任。二、为什么要主客观相统一二、为什么要主客观相统一n n(一)对主观归罪的批判(一)对主观归罪的批判(一)对主观归罪的批判(一)对主观归罪的批判n n所谓主观归罪,是指行为人即使没有犯罪行为,但所谓主观归罪,是指行为人即使没有犯罪行为,但只要其主观上有犯罪的意图,就应负刑事责任。只要其主观上有犯罪的意图,就应负刑事责任。n n

4、 1.1.1.1.思想犯思想犯思想犯思想犯n n 仅有犯意表示,而无任何行为。仅有犯意表示,而无任何行为。n n 案例:古代的文字狱。案例:古代的文字狱。n n 2.2.迷信犯迷信犯n n 有犯意表示,也有一定的行为,但这种行为没有有犯意表示,也有一定的行为,但这种行为没有刑法上的意义(即不会对客体造成任何损害或威胁)刑法上的意义(即不会对客体造成任何损害或威胁)。n n(二)对客观归罪的反对(二)对客观归罪的反对(二)对客观归罪的反对(二)对客观归罪的反对n n所谓客观归罪,是指行为人即使没有犯罪的故意所谓客观归罪,是指行为人即使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但只要其行为引起了损害结果,就应负或过失

5、,但只要其行为引起了损害结果,就应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n n 1.1.因存在因存在偶然性因果关系偶然性因果关系偶然性因果关系偶然性因果关系而导致的客观归罪而导致的客观归罪n n 案例:案例: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初,在某地火车站,一小年代初,在某地火车站,一小偷盗窃一正在上车的妇女的钱包,被该妇女发觉。偷盗窃一正在上车的妇女的钱包,被该妇女发觉。小偷跳下站台横穿铁轨向对面逃跑,该妇女尾随小偷跳下站台横穿铁轨向对面逃跑,该妇女尾随追赶。但在追赶中听到火车的汽笛声,以为火车追赶。但在追赶中听到火车的汽笛声,以为火车要开了,遂折身回返,结果被驶来的火车撞死。要开了,遂折身回返,结果被驶来的火

6、车撞死。小偷窃得的钱包中,只有小偷窃得的钱包中,只有1 1元钱,元钱,7 7斤粮票。小偷斤粮票。小偷被判被判7 7年。年。n n2.2.由于法律上的原因导致的客观归罪由于法律上的原因导致的客观归罪n n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3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n n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这一规定更是明显地带有客观归罪的倾向。n n讨论:奸淫幼女罪的司法解释问题三、主客观相统一有何要求?n n(一)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一)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共存性共存性n n 必须同时有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7、。n n(二)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二)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关联性关联性n n 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必须存在一定的联系。n n(三)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三)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在性质、内容在性质、内容上的一致性上的一致性n n 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必须能够相互对应和印证。四、主客观相统一有何立法体现?四、主客观相统一有何立法体现?n n1.刑法第14条和第15条规定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说明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主观要件。n n2.刑法第16条规定了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说明刑法反对客观归罪。n n3.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这也是反对客观归罪。n n4.刑法第20条和第21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说明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不成罪。n n5.刑法第22条至第24条规定了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排除了犯意表示的犯罪性,说明我国刑法反对主观归罪。n n6.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任何犯罪构成无例外地都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